中美术史_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曹家样(2004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谓之“曹衣出水” 。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顾恺之(2006 年清华美院)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画以传神精妙著称,并提出了“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的著名绘画思想。传有后人摹临的作品《烈女图》《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迁想妙得(2005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所谓“迁想妙得” ,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4、以形写神(2006 年清华美院、2007 年山大艺术学院)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即“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5、《画品》

南齐谢赫撰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 ,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27 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

6、谢赫“六法论” (2003 年湖美、2004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 年华南师大学、2005 年清华美院)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004 年华南师大学)

唐代画家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心的感受和孕育。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8、比德说(2006 年湖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 ,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9、吴带曹衣(2002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吴带曹衣”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试圆转,衣服飘举;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因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两种著名的描发也流行于古代造像。

10 、《历代名画记》(2003 年、2007 年湖美,2006 年山大艺术学院)

晚唐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

11 、石窟寺

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12、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十六国至明清历代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

13 、昙曜五窟(2002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5 所,即今天的云冈16 —20 窟,通称昙曜五窟。主要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时当今如来” 的思想。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空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

神权统一的象征。形象特点多是面行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应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14 、昭陵六骏唐太宗世民另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 。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完美的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15 、唐三彩(2007 年湖美、大学)

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 ,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色。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

16 、徐黄体异(2002 年、2005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五代花鸟画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即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徐熙多画自然中的画竹蔬果、禽鱼草虫,注重“落墨” ,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书写,略加色彩。画面清新雅致,野趣盎然。

17 、六要(2006 年中国美院)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 ,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18 、三远(2001 年央美)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有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19 、文人画(2006 年清华美院、2006 年湖美)

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

气”和“逸品” 。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20 、翰林图画院(2003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佶时又增设画学医培养宫廷绘画人材,画院制度已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

21 、南宋四家

唐、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好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22 、元四家(2003 年、2004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年清华美院,2006 年湖美)至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他们强调以画“自娱” ,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使画面效果更加符合文人画的理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后世文人画的典。

23 、择端《清明上河图》(2004 年清华美院)背诵风俗画家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高度写实的记忆,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节的风貌,不但是一幅绘画杰作,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24 、永乐宫壁画(2006 年清华美院)元代道教壁画的代表。永乐宫位于永济县(因建水库今迁芮城),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描做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25 、浙派(2005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明初活跃于地区的绘画流派,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进、吴伟。二人均曾为宫廷画家。

26 、吴门画派

明代中期活动与地区的文人画流派。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 的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