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从2008年金融海啸开始到2011年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以及后来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折射出了全球金融系统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银行业一时间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不断的倒闭、重组,以及未来如何发展都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看到了世界经融危机的教训,加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国内金融环境需要面临创新、变革、资源重组、深度监管等更为严峻的经营环境。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在此种情况之下需要努力提升盈利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需求,降低系统风险。笔者认为,未来驱动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主要任务之一是拉动国内消费,通过减免税收以及一些优惠政策增加人民的收入,富裕起来的民众,其消费方式必然发生变化,例如:更多的依赖网络购物、增加外出旅行次数、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而带来的“银发消费模式”等。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和消费者,银行如果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细分客户,通过细分把需求和消费归类,并依照此设计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除了消费者以外,银行还要注重企业客户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以不断增加的数量和不断增长的销售总额在中国GDP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无法进入大型企业享有的资本市场,通过自身的灵活经营体制可以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品牌等无形资产以租赁、抵押等方式筹集资金,并产生可观的收益。这就要求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设计不同的信贷服务政策,不断完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

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往来,银行必须考虑变革经营系统和服务模式。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办公来解决每天数以亿计的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这一过程必须依赖银行自身强大、安全的信息系统和银行之间的网络系统。很多金融系统发达的国家,都设有标准的电子身份证号码并辅以数字化识别与签名的权利。例如强生(Johnson & Johnson)等领先的全球化公司已经使用电子发票。这就要求银行为客户新的需求提供服务机会,如何快速的反应使得银

行系统与客户服务系统对接良好且安全,将成为领先制胜的要素。未来的银行角色将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是企业经营价值链的一部分,只有这条价值链各环节价值顺利的实现与传递,银行才能得到应有的支付,最终交易很可能完全电子化。

政府监管不断加深:此次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暴露出来的一点最重要的、而且是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缺乏监管或是政府监管不利。巨大的风险被分散给众多的中小投资人,麦道夫式的骗局得逞一时,最终难以挽回败局。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必然经历泡沫和风险,而政府和银监会必然不断要加强监管和政策调控。金融危机的爆发告诉我们,银行家对利润的追逐是由于资本贪婪的本性造成的,而当这种贪婪失去有效约束的时候就会酿成灾难。所以监管机构不但要关注银行是否遵守行业规定和金融法规,同时更需要监管的是银行的衍生产品。金融产品的衍生物是追逐利润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孕育泡沫和风险的温床,需要监管机构给予足够的监控,严格控制风险的可控部分。通过严格的监管来增加和稳定投资人的信心,保证金融系统良好运转。

中国的经济正处在软着陆时期,由原来的投资拉动增长转变为刺激国内消费拉动增长的新模式。经济模式的转变要求银行也随之进行变革,最为重要的是银行内部的流程和组织变革。和新业务变革形成对比的是,内部流程、组织和分配的变革往往阻力很大。这些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已经阻碍了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长久以来我国银行形成的组织机构是基于行政区组成的体系,即“总行-分行-支行-营业部”四级体系。随着新兴业务的不断兴起,尤其是零售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信用卡业务等。对于这些新兴的业务,需要总行加强垂直管理,而区域的分支机构缺乏核心能力和必要的资源。薪酬方面,传统的薪酬结构适应依靠利息差为主要的发展模式,而在人才激励方面却缺乏灵活有效的机制。这几方面可以借鉴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JPMogan 、渣打银行和荷兰银行,前端矩阵式管理、网点差异化设置、流程再造、后台集中运营、激励机制多元化等是组织变革的主要方向。

以上三方面的变革旨在促进银行内部变革如何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为改革内容的逻辑关系和路线进行了明晰,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