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山花更烂漫
雪梅其二结合注释解释后两句诗

雪梅其二结合注释解释后两句诗《雪梅其二》这首诗的后两句真是让人感触良多,咱们先来聊聊这几句。
诗里写道:“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听上去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花儿开得正好,满山的色彩,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香,简直让人忍不住想深吸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你想啊,这画面多美,多让人向往呀!梅花在冬天傲然绽放,她不怕寒冷,站在那里,像个小勇士一样。
这种坚韧的精神简直就是在告诉我们,不管外面多么冷,内心的温暖和坚持是多么的重要。
咱们再说说“她在丛中笑”这句。
哎,这句让我想起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乐观的人。
她就像那梅花,在风雪中笑得灿烂。
想象一下,那种美好的感觉,仿佛周围的一切都被她的笑容照亮了。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烦心事,但要是我们能像梅花一样,不畏寒冬,活得那么灿烂,那该多好呀!人生苦短,何必为了一点小事而郁闷呢?就算再冷的冬天,也挡不住春天的到来嘛!再想想,梅花那种在寒冬中开的执着,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想,梅花不跟其他花争春,不在乎旁人的眼光。
她自己知道,她的价值和美丽不需要别人的认可。
多么有气质的花啊!在她的世界里,快乐就是自己活得自在。
人嘛,何必总是迎合他人,做回自己,过得开心最重要。
想想那些压力山大的日子,咱们也得学学梅花,活出个自己的精彩。
这首诗的意境其实也让人思考了很多。
生活中的种种,像是风雪般来袭,但梅花却在丛中笑,仿佛在说:别怕,我在这里!这不是给我们一种勇气吗?再难的日子,总会过去,总会有美好的时光到来。
我们只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乐观,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你看,梅花就在这里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如何在逆境中找到乐趣,如何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
再说回“待到山花烂漫时”,这句话总让我想起春天的到来。
春天,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生命重新焕发光彩。
就像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总有低谷和黑暗,但只要我们努力,总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峰。
等到那一天,咱们要像梅花一样,在最美的时刻绽放。
挖潜补憾 让山花更烂漫——中央远教资源在山区初级小学的使用现状

一
作者 简介 :杨 文雄 ,本科 ,中教 一级 。高俊 才 ,本
科 ,中教一级 。
作 者单位 :1湖 北省 郧 县梅 铺 镇 九年 一 贯 制 学校 。 . 2湖北省 郧县 实验 中学。 . 稿 件说 明:本文获 《 中国现代教 育装备 》杂志社 “ 万 讯杯・ 我与教育装备 ”征文三等 奖。
一
高一点的年级就会 出现教不了、带不动的现象。面对突 如 其来 的 复式 教学 ,他 们 显然缺 乏 这方 面 的思想 准备 和 经验 积 累 ,不知 道教什 么 ,怎 么教 了 。
卜算子 咏梅

诗词欣赏——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主要内容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词人笔下的梅花,首先是梅花本身,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革命者。
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
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思想层面: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后,反其意而作。
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梅花,在中国文人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表明了创作契机。
“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毛泽东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
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
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
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到山花烂漫时“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此山中”,这句词句经典的诗句,留给人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它既是诗人的感慨,也是人们的情怀。
“待到山花烂漫时”,或许是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期盼和追求,更是对未来的一种信仰。
所以每当初春时节,便会有无数的游客涌向春日山林,享受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美好时光,感受大自然春天赋予人们的巨大生机和活力。
春天是四季之首,也是大自然的脉搏与节奏。
春日里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仿佛春风经过,万物都会焕发出生命的光芒,生命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土壤里,需要待到春分之后,在大自然的呵护下慢慢生长,然后开花结果,最终实现人们的期待。
在春天的到来之后,原野青草正茂,春笋冒头,山花烂漫,无论是雪白的梨花,还是嫩黄的油菜花,都能在大自然中获得最完美的展现。
这样的美好时刻,更让我们对大自然的崇敬、感恩和关爱之情,变得更为浓厚。
春日的山林中,充满了野趣,而惊险和刺激,也是户外爱好者的不二选择。
从腾虎山的“掠风”滑翔到黄山的云海,都是待到山花烂漫时才会具备的绝佳时机。
大自然的芳香与清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而祥和的世界中。
“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此山中”,不仅是一种生命的期待,也是人们的心灵向往。
我们可以在山林漫步,感受生命的静谧和平和,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每一次与大自然相处,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更多的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情感修养和文化素养。
待到山花烂漫时,人们心中的美好向往,不仅是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愫,也是一个翻新、修正自己的机会。
我们可以回归到大自然之中,静心感悟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寻找自己真正向往的那份美好和幸福,逐渐成长为一个更为优秀、更为完整的自己。
所以,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除了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可能性之外,还能让自己在生命的暂时停留中,有机会去认真思考以及好好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我们或许永远不会像诗人表达的那样,在山野中留下足迹,但是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决定自己要不要“在此山中”,永远保留一份向往和追求,并在一代代人们的永久碑上,留下自己生命中的足迹。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摘要】这首诗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描绘了一幅美丽恬静的画面,引发人们对自然和爱情的思考。
在诗歌意境中,作者通过描绘山花烂漫和女子的微笑,展现出一种清新、恬静的美感。
主题探讨主要聚焦于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相处,以及美好时光的珍贵性。
在诗歌赏析中,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邃华丽的意境相结合,引人入胜。
而情感内涵则是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和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向往。
这首诗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和爱情的共鸣。
通过分析诗歌的价值、影响和感悟,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品味这首经典之作。
【关键词】引言:诗歌背景正文:诗歌意境、主题探讨、诗歌赏析、艺术特点、情感内涵结论:诗歌价值、诗歌影响、诗歌感悟1. 引言1.1 诗歌背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花盛开的场景,以及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子在其中的形象。
诗歌中蕴含着对自然美景和人物风采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感悟。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奔放豪迈的诗风,以及对于自然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描绘。
在唐代文化繁盛的时代背景下,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被誉为"诗仙",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就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地传诵和赞美。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的诗歌作品对后人的影响深远,被视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断激励着后人对诗歌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2. 正文2.1 诗歌意境诗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描绘了一幅优美绚丽的山水画面。
诗中的“山花烂漫”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盎然生态,而“她在丛中笑”则给人以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意象。
古诗卜算子咏梅的原文

古诗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古诗卜算子咏梅的原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还。
④俏: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花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时候)⑥待:等待古诗卜算子咏梅的翻译暴风骤雨送走了残花败柳的暮春,转眼又是漫天风雪的冬天,朝气蓬勃的春天即将来临。
虽然已经是悬崖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俏丽的开放。
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
古诗卜算子咏梅的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歌鉴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歌鉴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处】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原作】[提供]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名句赏析】
这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
春之女神的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
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
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
名言名句
,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山花更烂漫
——贺家坪镇中心学校物理教研组校本研修小结
世纪伊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这一时期,对我们一线的教
师来说,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是
关键。新课程改革把教师的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固然对
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地域的限制,时间的制约,教学任务的繁
重,教育经费的紧张,我们不可能经常参于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因此,以“实践反思,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特征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校本教研”适合于农村中学。
下面就我校近几年来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和同仁们做个简单的交流,让我们共谋
发展,共同进步。
一、活化校本教研,提升专业素质
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古人云:“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我校是一个规模较大的镇级中心学校,我校物理教研组共有5名,专任教师4名,
实验教师1名。物理组的教师各有所长,而且都可称年青有为。如果靠“单打独斗”,
“相互封闭”,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前几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单靠考试
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优劣。形成了“同行是冤家“的不良氛围。课改的新形式下,要想
理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就必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因此,和谐人的际关系是进行校
本教研的基础。
2、骨干引领,共同进步:
我校物理组有两名县级骨干教师,他们分别任教八年级、九年级物理。学校明确要
求: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起到引领作用。为了响应学校的要求,我组充分发
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要他们在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中准备好相应的活动主题,给全组的
教师做专门的辅导。而后全组分年级讨论这些主题,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
效果。
3、群体备课、资源共享。
由于我组人员不象语、数、外教研组人员那么多,而且对八、九年级的教学比较熟。
因此,我们的集体备课并没有将人员分成八、九年级。而是4.5人一起研究八、九两个
年级的备课。首先每个成员将自己的备课写个初稿,而后每周二上午第二、三节课集
体讨论,特别是对组员觉得授课有难度的内容,进行了五项研讨:一是“三维目标”
的确定,二是“教学重点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方法,三是教学趣点“探讨,四是教学
媒体,课件的制作及使用。五是课堂效果的评价,随堂练习的选择。群体备课,使得
备课不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而真正使准课具有了开放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4、立足课堂、丰富课外。
(1) 开展“三课”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A、研究课。不同年级确定一个主题,每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上好一节课。而后大
家一起讨论,研究,挖掘优点,发觉缺点,而后总结。
B、汇报课:在研究课的基础上。选派一至两名代表,再在组内上课,进一步改进。
C、展示课:在汇报课的基础上,选派一名代表,在全校展示课堂教学。达到给全
组乃至全校教师示范的作用。
(2)举行“四小”作品评比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写小论文,办物理小
报,自制物理小制作设计,设计一些小发明。初二有一位同学设计了会眨眼的门铃。
学生的“四小”作品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校初二的六名学生在县科技艺术节中有二
人获一等奖,二人获二等奖,二人获三等奖,一人获市级一等奖。
(3)加强参观、调查、访问的力度,力争学生多方受益。
学生现在的学是为了今后的用。学生能够边学边用,学以自用,是现代学生的较高
境界。参观、调查、访问等课型的应用,将会悄无声息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润物
细无声”的境界。例如:我校八年级的学生在学过热学之后,我们几位物理老师就带
领学生对“冷库”进行了参观。对其原理进行探究。又对镇上酒厂的工艺原理进行了
探究。学过了电学之后,要求学生调查了近十年来自己家或邻居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
培养了学生将科技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学过能源相关知识以后,要求学生对高山农村
取暖(烤火)方式的变化作了调查,学生总结出了烤火的变化情况:散火——地火炉
——柴火炉——煤碳炉。并分析了其中的进步因素。
5、联校教研,城乡互动。
城区的改专家四中的邱海勇老师在我校上了示范课并进行教研活动,我们受益非
浅。今后,我们要更多地进行“把专家请进来,派教师走出去”的教研活动。
6、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校本教研。
我校的物理教师开发了身《身边的科学》校本课程,由主要由物理组的教师去讲授
相关的内容。课程内容大致为:电子制作的练习,摄影技术的锻炼,小型电器的修理,
家庭电路的安装,等内容。校本课程收到了实效:八(2)班学生皮厚雷获得了市级电
子制作一等奖,另外有三名同学获得县级一等奖。
二、校本教研的活动收获:
1、和谐的人际
同事之间相互帮助,不再封闭自守,相互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完善。授课中遇到
的问题,能够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学心得相互交流。在我校形成了和谐的人际,
共同研究的氛围。
2、平等的发展
师生之间在不象以前一样有一代鸿沟,而是非常的民主、平等。有许多学生在主动
的发展着。他们时而相互之间分析、讨论,时而与老师商讨。现在的校园,真可谓热
闹非凡;现在的学生,自主的发展着。
3、专业的提升:
教师在每项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值得可喜的是:通常
有老师为了授好某一节内容,或者,开展好某一活动,想尽一切办法,变着花样去做,
真正自主的提高着。
4、校风的形成:
我校现在形成了一种务实、合作、勤奋、团结的学风。
三、实施校本教研的困惑:
1、专业引领缺乏:
新一轮课程改中,不论是思想理念,还是实际行动,都要有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指导。
从学校校长到每一位教师的行为,应该具有创新性,实效性。教研活动的形式应多样,
内容应丰富。如果单纯的靠一位老师或几位老师来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诚挚的希
望,相关的专业人员多给我们引领和指导。
2、活动经费紧张:
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学校经费非常紧张。而进行校本教研,有很多的活动中需
要经费。由于经费紧张,往往是自己相得到的做不到。
3、活动时间受限:
初中的教师,授课任务繁重,通常是疲于教学,少于教研。写点东西只能利用自己
的休息时间,应用多媒体制作东西也只能在晚上。
4、评价手段落后:
校本教研开展的好坏,如果没有完善的评价制度,多数教师只解流于形式,随便做
做而已。至于做到什么广度、深度,如何去创新、去发展,很少思考、更谈不上去做。
合适的评价,能够更好的指引,更好的规范,更好的约束,更好的发展校本教研。
结束语: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致力于校本教研的研究,着力于校本教研
的开展,诚信于校本教研的效果,我深信;我们的课程改革会进行的更加深入,我们
的将来定会硕果累累,我们的明天定会辉煌灿烂!
执笔人:熊远芹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