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要药理作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 内经》 中曾明确指出“ 大毒治病 , 十 去其六; 常毒治病 , 十去其七 ; 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 无毒治
病 ,十去其九。勿使过之 , 其正也 ” 伤 。意思 是说 , 如大 量利
薄者降 ; 气厚 者浮 , 味厚 者沉 ” 。李时 珍也 曾指 出 :酸成 无 “
升, 辛甘无降; 寒无浮, 热无沉” 。由此, 辛甘类药物性多辛 热, 作用升浮, 苦酸咸类药物性多寒凉 , 作用沉降。因此, 针 对药物的生升熟降的现象, 经过炮制可以使其性味产生一定
【 关键词】 中 药炮制; 临床用 药; 影响 [ 中圈分类号] R8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392o 1t 07 — 2 o6 ( 7o 一 0 1 0 o
制, 可使药物 的性能 获得 一定 程度 的改 变 , 其应 用 范 围也就
得 以扩大 , 借以密切结合 临床 的要求进行 疗治 。如制天 南星
它们之间 ,中毒量” 有效量 ” “ 与“ 非常 接近 。为 了既使药 物发 挥疗效而又保证安全 , 也就 必须 针对药 物 的具体 性质 ,方面的对立作用统

草经》 序录 中就有过“ 药有 ……宜酒 渍者” 的论 述。张仲 景在
到疗 效 方面来。如川 鸟含 毒性较 重 , 经水 浸泡和 煮沸 , 直
维普资讯
2O O7年 1 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ia ora fC ieeP o l at dc l un l hn s e pesHe l J o h
Jn.0 r a 2 0 7
V0 . 9 S N . _ 1 蛐M 1 o1
第 l卷 9
毒的作用, 经蜜炙后主补 , 性味改变为甘温,具有甘温益

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方法:对女贞子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对比其炮制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的变化。

结果: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女贞子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齐墩果酸、甘露醇、酪醇、多糖、氨基酸等)的含量和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结论:炮制女贞子时应当根据用途选择炮制方法,本文能够为临床及药物研发、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不同炮制方法;女贞子;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69-02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记载:其性味与归经为“甘、苦、凉。

归肝、肾经。

”其功能与主治为“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睛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

”通常临床用药均采用炮制品,但是不同的炮制方法是否会对女贞子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产生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用药中的棘手问题,本文结合女贞子近年来研究成果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1.女贞子炮制方法据文献记载,古代对女贞子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去皮、去梗叶、研末、蒸制、酒制、药汁制、酒蜜制、盐制、焙制等。

现代对女贞子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净制(去梗叶、洗净)、单蒸、沸水烫、酒蒸、酒炖、盐炙、醋蒸等,全国除河南等省份允许净制后生品入药外,其余全部要求炮制品入药,炮制方法以酒蒸和酒炖法应用居多。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规定:女贞子的采收加工为:“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加工后即为女贞子饮片,炮制品仅载入一种,即酒女贞子,其炮制方法为:“取净女贞子,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至酒吸尽或蒸透。

”[1]2.女贞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女贞子果实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甘露醇、葡萄糖、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亚麻酸。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浓度
中药的浓度也会影响药理作用。高浓度的中药可能具有更强 的药理作用和更快的起效时间,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的风险。因此,在选择中药的浓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效果 、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
中药的剂型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也会影响其药理作用。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释放度和吸收率,从而影 响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时间。例如,汤剂通常具有较快的吸收率和较短的起效时间,而丸剂则具有较慢的吸收率和 较长的起效时间。
05
加工炮制因素
中药炮制方法与作用
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不同方法对 中药的药理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炮制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从而影响 其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增强药效
中药炮制可以去除杂质,提高中药的纯度和药效,从而增强其疗 效。
改变药效
04
配伍因素
中药配伍原则与禁忌
要点一
相辅相成
中药配伍需遵循相辅相成的原则,即利用不同药物的性质 和功效,通过合理的配伍达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的目的 。例如,在补益药中常将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 功效的药物进行合理搭配,以增强疗效。
要点二
相反相畏
中药配伍也存在相反相畏的禁忌,即某些药物搭配后可能 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例如,有些药物含有皂甙、 生物碱等成分,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 影响药效或增加毒性。
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
药理作用叠加
中药与西药的药理作用叠加时,可能产生协同或拮抗作 用。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拮抗作用则可能减弱疗效或 增加不良反应。例如,某些中药与抗凝药物合用时,可 能增强抗凝作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1、单选主藏精的脏器是()。

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2、问答题结合活血化瘀药的功效,设计现代药理研究的思路。

正确答案:依据活血化瘀药的临床(江南博哥)应用原则,结合现代药理的血液和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3、单选哪项不是盐酸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抗心律失常B.正性传导作用C.正性肌力作用D.降血压E.抗心肌缺血正确答案:B4、问答题简述钩藤的药理作用.正确答案:钩藤具有降压、镇静作用,主要有效成分是钩藤碱和异钩藤碱。

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以及对心脏等作用。

5、单选泽泻利尿作用的机理是()A、增加心钠素(ANF.的含量B、具有去氧皮质酮作用C、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D、增加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A6、单选大肠所主的是()。

A.精B.液C.血D.津正确答案:D7、多选钩藤降低血压作用的环节是()A、抑制血管运动中枢B、阻滞交感神经C、阻断神经节D、钙拮抗作用E、阻滞钾通道正确答案:A, B, C, D8、单选青皮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升血压B、降血压C、增快心率D、减慢心率E、先降压后升压正确答案:A9、单选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的是()。

A.肾气B.肾精C.先天之精D.后天之精E.肾阴正确答案:C10、填空题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作用.正确答案:调节11、单选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现代认识()A、血流动力学异常B、微循环障碍C、血小板聚集障碍D、血液流变学异常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12、问答题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正确答案:大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口服6-8小时产生泻下作用,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苷。

作用机理:(1)使肠平滑肌M受体兴奋;(2)刺激肠壁神经丛;(3)抑制肠平滑肌Na+,K+—ATP酶。

13、填空题党参现代应用于治疗().正确答案:冠心病,血液系统疾病14、单选大黄抗炎作用机理是()A、收缩血管B、降低PGE、白三烯B4等活性物质的合成C、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D、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E、抑制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能力正确答案:B15、多选外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抗病原微生物B、杀虫C、局部刺激作用D、保护及润滑皮肤E、收敛,止血正确答案:A, B, C, D, E16、问答题“血瘀症”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活血化瘀药是如何改善其“血瘀症”的?用现代术语表达。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藥炮制學(加粗字體為重點)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名詞解釋)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名詞解釋)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二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性3.增强药物的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6.便于调剂制剂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8.利于服用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中药延胡索的炮制工艺和药理作用

中药延胡索的炮制工艺和药理作用

中药延胡索的炮制工艺和药理作用【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延胡索的炮制工艺和药理作用。

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破碎度、辅料用量、拌润时间、炒制温度(或加水量)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延胡索乙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了延胡索药材通过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后对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延胡索生品比较,延胡索药材通过醋炙后能增加延胡索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结论:延胡索产地加工及醋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延胡索趁鲜切片4mm,加醋量40%,在50℃下干燥。

【关键词】延胡索;炮制工艺;药理作用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Rhizoma Corydali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Rhizoma Corydalis.Methods: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degree of crushing, amount of excipients, mixing time, frying temperature (or adding water) and the content of corynetin and dehydrogenated coryneine.Results: The content of Rhizoma Corydalis b was used as the index.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rhizoma Corydali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ed rhizoma Corydalis with vinegar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rhizoma Corydalis B.Conclusio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rocessing and vinegar production of Corydalis corydalis were 4mm fresh slices, 40% vinegar and drying at 50℃.【Key words 】Yanhusuo;Processing technology;Pharmacological effects延胡索,别名元胡、元胡索和玄胡索,罂粟科植物,是常用的活血、止痛、利气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胸胁、脘腹疼痛,痛经、瘀肿、跌扑肿痛等症状。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中药应用于临床大多以中药饮片的形式出现,而中药饮片在未加工以前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天然药物,或质地坚硬、粗大,或含有杂志、泥沙,甚至含有毒性成分等,所以都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

中药炮制是我国医药学中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和储藏保管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使之成为一定规格的饮片,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的制药技术。

科学的炮制能减毒增效,而不科学的炮制往往使药材有效成分丧失,甚至增加毒副作用。

所以,中药炮制质量的好坏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直接的关系。

历代医药学家对中药炮制都很重视,且有许多的重要论述。

如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

酒制升提,姜制走散,入盐走肾脏,仍使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隔,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指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

由此可见,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加以重视。

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净制、切制、炮制等,其中各种炮制方法都有一定的炮制目的,均以适应临床需求,提高临床疗效为前提。

1 中药净制与临床疗效中药材都要通过净选加工,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泥沙、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方可应用于临床。

汉代医药学家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玉函经》中指出:“……或需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

”提出了用药部位、净度需求,可见应根据方药的具体目的分别进行选择,以提高药物质量保持和稳定药效。

如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大,如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乳香、没药粘附树皮,石膏中夹有一些杂质,还有一些动物、昆虫类药物的头、足、翅也须除净,以保证配方剂量的准确和药物的洁净;还有一些药物用药部位不同临床疗效也不同,如麻黄的根与茎,麻黄根有止汗作用而麻黄茎有发汗作用;莲子的心与肉,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

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


绿
泻火、安 胎

黄芩的炮制方法:A、冷水浸便于软化切片,破酶保甙。B酒炒、借酒升腾之力 专治上焦及四肢肌肤湿热并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C、炒炭、借其吸吸作用而
二.炮制的目的及意义:
我们知道中药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中的 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植物、动物、矿物绝大多数附有灰尘、 杂质、泥沙及非药用部位必须经过加工炮 制后才能应用于临床。中药炮制的目的是 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 种药物可以同时达到几个目的,虽有主次 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联系。总的来 讲、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中药更好 的应用于临床,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归 纳如下:
功 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炮制研究,乌头中所含的乌头碱,其毒性极 强,如口服1.2毫克就会令人中毒,3—4毫克 就会将人毒死。炮制机理是乌头在较长时间的 浸泡和煮制过程中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变成 了毒性很小的苯甲酰和乌头胺,此时口尝就没 有了乌头特有的苦味和麻辣感,毒性降为原生 药的1/200。
3.提高疗效:中药除了配伍来提高疗效外,炮 制方法是其重要的关键,如炙冬花、炙紫苑、由 于借助蜂蜜的作用增强了其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中医对 疾病的病所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作用 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炮制可引药归经, 改变作用趋向。如大黄泻下攻积为下焦药,取其 苦寒之性,酒制后苦寒之性大减借酒之力能在上 焦产生清降火邪的作用。才胡、香附子经醋制引 药入肝,更有效的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桔核 盐制后引药入肾,能更好的发挥治疗肾经的疾病。
•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些
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 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就要通过炮制降低其 毒性或副作用,使服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 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份均为 R=R’= H、R=R’ = ocH3 ,等多种生物碱及 部分脂肪油,其毒性大小与R=R’= H的含量 有关,在炮制过程中,既是为砂炒或油炸, 因其温度和炒制或炸制的时间不同,R=R’= H的含量差异很大,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砂温 230-250℃,时为3分钟;油沸后炸至5分钟 呈棕褐色为度,其毒性大为降低,临床使用 较为安全。再如具宁心安神、滑肠通便作用 的柏子仁,用于治疗失眠而又需避免患者产 生滑肠致泻,则可将柏子仁去油制霜以消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对要药理作用的影响
摘要:本文简述中药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包括降低毒副作用,使有效成
分充分溶出,提高或突出某方面的疗效,改变药物性能,引药归经,便于改进工
艺等。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字:中药炮制,药理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这些中药或质地坚硬、粗大,或含
有毒性成分等,所以大多需要经过适当的加工炮制后,方可供临床或制剂应用。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可使中药的化学成分产生量的增减,也可促成基质
的变化,从而导致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的差异。故《本草蒙签》有"凡药制造,
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之谓,又有《太平圣惠方》曰:“凡
合和汤药,务在精专修合适度,分两无差,用得其直,病无不愈„„”之说。因
此,在应用中药时只有事先经过合理的加工炮制,才能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作
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炮制对药物药理作
用的影响。
1.通过炮制可以起到降低或消除中药毒副作用[1]
有些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必须
通过炮制降低或消除毒性,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如制附子是一味
温里祛寒回阳救脱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制附子煎剂对蟾蜍、兔、大鼠等
离体心脏及豚鼠、猫、狗、等麻醉动物的在位心脏和巴比妥类引起的心衰均有强
心作用,有增加的血流量、升高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另外,附子中含有升压
和降压的不同成分,加工方法不同。其禽量不同,炮制后的水提物有先降压后升
压的作用,附子注射液使清醒正常犬的血压升高。麻醉狗的心输出量、冠脉、脑
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研究发现。制附子所含的强心甙成分
为消旋一去甲乌药碱。此成分耐热。在蒸煮加工过程中不会被破坏。而生附子因
含有剧毒的乌头碱而呈强烈毒性。生仅不能呈现强心作用,反而对心脏有强烈毒
性。生附子的炮制减毒机理系经长时间的浸泡煮沸,剧毒性的乌头碱水解为毒性
较低的乌头原碱。
又如肉豆蔻具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的作用,主要成分为挥发油、脂肪油,
其挥发油中含有有毒物质肉豆蔻醚,服用过量可使人惊厥、昏迷,发生中毒现象。
完全按照古代炮制方法做肉豆蔻制品,与生品比较挥发油含量,其中用面煨,表
面成焦黄色挥发油含量为9.97%,用面煨表面成焦黑色挥发油含量为8.57% ,
用麦麸微火拌炒至饮片成深黄色挥发油含量为6.84%。由此可见,炮制方法不
同,挥发油含量亦不同,其物理常数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缓和了药性,免于
滑肠,且增强了固肠止泻的作用[2]。
再如生半夏,古有“生令人吐。熟令人下”之说。现代研究。从生半夏的95%
乙醇浸膏中分离出含有二分子右旋葡萄糖和苯甲醛而成的甙,其甙元有强烈的刺
激性。生食半夏可使舌咽和口腔麻木、肿痛、流涎、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
窒息。又发现生半夏有催吐作用,而炮制后的半夏却有镇吐作用。能抑制呕吐中
枢而起到止呕作用,其机理是炮制时的高温和加入的白帆可破坏其催吐作用。
2.炮制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增强疗效[1]
2.1 镇痛作用增强 如罂粟科植物延胡索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内含近
20种生物碱。总碱中以甲素、乙素、丑素等的镇痛作用较明显。药理实验证明。
经炮制的延胡索其生物碱含量的高低与镇痛效力成正比,虽然延胡索的各种剂型
均有阵痛作用,作用高峰都在半小时之内出现。维持时间2小时,但作用强度依
次为醇制剂、粉制剂、醋制流浸膏。这说明延胡索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在水煎液中
溶出量甚少。而醋制后溶出的总生物碱含量增加,故镇痛作用增强,这与先贤所
云“醋制注肝而止痛”之炮制理论相吻合。
2.2 止血作用增强如槐米。具有凉血止血功效,主含芸香甙约10%~20%
及釉质等。实验证明,炒炭时温度对于药材中釉质含量影响较大。如槐米炒炭温
度在150qc~160qc时,釉质含量增加2~3倍,釉质为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
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容于水大分子化合物,故具有收敛性,能在粘膜表面
起保护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槐米炭对大鼠创伤性出血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减少出
血量。因此。传统的“炒炭止血”是有一定道理的。
2.3 抗菌、抗病毒作用增强如用水火共制法之蒸法炮制黄芩,目的在于使
酶灭活,保存药效又使药材软化便如切片。其主要成分为黄芩甙。近代研究证明,
黄芩抗菌范围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氏阳性
菌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皆有抑制作
用。实验证明,黄芩遇冷水变绿,就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
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甙和双黄芩甙,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甙元,其中黄芩甙元
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铜,本身不稳定。容易氧化变绿,说明黄芩甙已被水解。黄
芩甙的水解与酶的活性有关,以冷水浸,酶的活性最大,而蒸和煮则可破坏酶,
使其活性消失,有利于黄芩甙的保存。经抑菌实验征明,生黄芩
对白喉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抑制作用比蒸和煮的作用弱,所以蒸
和煮有利于保存有效成分和发挥药效。
3.提高或突出某方面的疗效[1]
如大黄。生用主要有泻下作用,泻下成分是蒽甙。其中以番泻甙A的泻下作
用最强。炮制后的大黄致泻成分葸甙随加热含量降低而出现较强的抑菌作
用。实验证明,制大黄对各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以葡萄球菌、
链球菌最敏感,白喉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也较敏
感。抑菌的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作用最
强。其抗菌机理主要是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产物的氧化脱氢过程,并能抑制蛋白
和核酸的合成。大黄煎剂对各种真菌和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又如人参(生晒参)经炮制为红参后,其单体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产生生晒
参没有的炔三醇、人参皂甙Ph等5种特殊成分。
4.改变药物性能,引药归经[2]
一种中药往往归入数经,在临床上作用较分散,而炮制可以对其适当调整,
使其作用专一,。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归心、肝经,能清热凉血。蒸制后药
性由寒凉转温,味由苦转甜,功效由清转补,可生精补髓壮骨,成为补益肝肾的
常用药。知母生品苦寒滑利,上清肺热,下泻肾火,兼通胃脘实热,盐制后导药
下行,专于入肾,增强了滋阴降火的功效。大黄生用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
焦,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胃气,酒制后其性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可
清上焦实热。由此可见,药物炮制后不仅能改变药物的性能,而且在辅料的协同
下能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类似的还有“盐制入肾”、“醋制入肝”。
5.杀酶保苷,保存有效成分含量[2]
苦杏仁同时存在杏仁酶和杏仁苷,杏仁酶在一定条件下,易使杏仁苷酶解成
氢氰酸而挥发掉。氢氰酸是镇咳的有效成分,通过炮制,杏仁酶大部分被破坏,
故煎剂中杏仁苷的含量高于生品。又如槐花,由于酶的作用,可使芦丁分解而失
去疗效,花类药物中的花色甙也因酶的作用而变色脱瓣,所以常用烘、晒、炒等
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来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
6.改进工艺,增加疗效[2]
药材炮制加工过程,可影响其内在成分,直接关系到其药理作用。远志的传
统加工方法要“去心”,但带心全远志毒性及溶血作用较去心远志为小,而镇静
作用稍强,故远志可以不去心。钩藤原来只用其钩耗时费力,现在证明其带钩的
茎也能用。
总结 药物经炮制后不但能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而且便于制剂调配与贮存。
中药炮制是随着历代医药知识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应在参考前人炮制经验的基础
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和药理实验
不断完善我们的炮制工艺与理论。

致谢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的写作。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感谢
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赵岩峰老师,感谢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细心的指导。感谢
我的朋友,感谢他们在搜集论文参考文献中所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家人,感谢
他们一直对我支持,鼓励。

参考文献
1 戚严华,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36):34.
2 王丽英,中药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6,28(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