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治疗指数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TOST法评价药物生物等效性的研究进展

TOST法评价药物生物等效性的研究进展
李开志;张生烈;周娟
【期刊名称】《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8(008)004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药物制剂的改变,出于保护公众健康的需要,生物等效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众多出版物的热门话题.本综述描述了这方面的国际规则和历史,为生物等效性双单侧检验的主要步骤提供了一个大纲,介绍了生物等效性检验中所使用的部分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其中包括两期设计和多于两期设计.随着新的以TOST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的出现和应用,药物生物等效性的评价也将更加准确合理.
【总页数】3页(P775-777)
【作者】李开志;张生烈;周娟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重庆,408300;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基于自助法和随机加权法的个体生物等效性评价 [J], 张孔生;葛莉
2.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多组试验的设计与统计研究 [J], 周娜
3.标准化全流程管理在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ue012 [J], 杨辉;
周远大;李娟;陶艺
4.常见窄治疗指数药物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现状 [J], 陈小平;胡朝英;张兰
5.以药动学方法评价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的一般考虑 [J], 李娜;韩鸿璨;王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重点第一篇:临床药理学重点临床药理学重点考试时间 6月20日上午9点到10点30道单选 20道多选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抗癌药的不良反应老年人常见低血钾心律失常的中毒症状是由哪种药引起什么是肠道内给药考来烯胺影响药物吸收原因硫喷妥钠在体内在哪分布治疗药物监测的英文简写(TDM)治疗药物监测的取样点老年人高血压的适用药物老年人分布容积增大的药物哪种维生素引起血栓静脉炎(维生素D)老人用药的剂量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的英文简写(MIC MBC)抗生素的预防用药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一相和二相反应的区别TDM流程老年人格兰阴性菌感染用药用哪种抗生素一期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受试者权利?生物利用度的药动学参数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哪些是浓度依赖性药物抗生素的联合应用适应症游离药物检测的方法具有肾毒性的抗生素有哪些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禁用药阿片类中毒的原因导致鼻穿孔的药物阿托品的不良反应消除速率常数的计算轻度细菌感染首选给药方式呋塞米的不良反应第二篇:临床药理学复习重点注:这是张熠老师根据去年的试卷给出的12道复习题,由于最后整理出卷的老师不是他本人,所以他也不是很明确试卷的内容。
张老师的原话是“这只是临床药理学的复习题,与你们明天考试的试卷无关”。
还是以我们整理的知识点为准,复习题仅供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一、什么是盲法试验?其目的是什么?请简述盲法试验中的一些原则规定。
二、二期临床试验的目的和设计原则是什么?三、血药浓度监测时采血时间如何确定?四、受体学说基础理论与临床用药的关系是什么?五、要想用药合理,须做到哪些方面?六、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目标。
七、简述胰岛素不良反应与防治。
八、试述抗菌药物需要进行TDM的指征。
九、试述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十、简述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
十一、简述妊娠期合理用药原则。
十二、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第三篇:临床药理学讲课重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口服常释制剂的生物等效试验豁免的监管法规

口服常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监管法规本文仅反映作者的科学观点,并不代表监管机构的观点。
同时本文发表于2006年,监管法规可能有所变化,敬请广大读者注意时效性。
本文总结和比较了美国、欧盟、日本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口服常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法规监管要求。
并通过两个例子展示了这四个系统在该方面的异同。
并对目前的监管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未来可能的监管趋势加以讨论。
口服固体制剂的体内生物等效性(BE)评价常作为一种代替手段,用以判断药学上等效的制剂在治疗效果方面的等效性,其优点在于可以避免额外的临床试验。
目前的研究表明,制剂的处方和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API的生物药剂学性质相关。
这让监管机构可以接受某些药物制剂采用体外的测试充分替代体内BE试验,这种清楚常被称为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biowaiver)。
本文综述了对全球的适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法规指导原则,涉及到处方开发过程中的下列几种情况:(1)新药制剂开发。
新药研发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组成、成分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变更难以避免。
概念验证处方(临床二期)、关键临床处方(临床三期)和长期稳定性测试处方之间的不同是受到限制的,即必须证明它们与最终的上市处方是生物等效的。
此外,在关键临床研究中使用的blindor comparator也必须qualified。
(2)产品线扩大。
例如,新增规格、为某一特殊患病人群开发新处方,例如小儿科用药处方。
(3)仿制药的处方开发。
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药学等效和生物等效,才能实现治疗效果的等效,从而实现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相互替代。
(4)创新药和仿制药在被批准后的变更。
药品的这些变更包括处方变更、工艺变更、辅料变更、生产地址/设备变更等。
所有这些变更必须证明变更前后药品的生物等效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适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
2、美国的监管法规涉及到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现行美国指导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Immediate 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Scale-up and post-approval changes (FDA, SUPAC-IR, 1995);Extended release oral dosage forms: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 vitro/in vivo corrections(FDA, IVIVC, 1997);Waiver of in vivo bioavailability (BA) and bioequialence studies for immediate 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based on a Biopharmaceuticals Classification System (FDA, BCS, 2000);(已有2015版更新,译者注)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studies for orally administered drug products-general considerations (FDA, BA/BE, 2003)。
【译文】M9: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1]
![【译文】M9: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1]](https://img.taocdn.com/s3/m/9d7a9877a45177232f60a275.png)
目录
1.前言............................................................................................................................................................. 1 1.1.背景和目标....................................................................................................................................... 1 1.2 范围...................................................................................................................................................... 1
i
1.前言
1.1.背景和目标
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两种药品如果在相同摩尔剂量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 的速率和程度)在可接受的预定限度内,则被认为是生物等效的。设定这些限度是为了 确保体内行为相当,即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相似性。在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中,通 常采用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 AUC(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 Cmax(最大浓度)评估药物 吸收的速率和程度。
基于 BCS(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方法旨在减少对体内生物等效 性研究的需求,即它可以提供一种体内生物等效性的替代方法。如果满意的体外数据能 够证明体内行为等效,则可以免除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BCS 是一种基于药物的水溶性 和肠道渗透性特征的科学方法。BCS 将药物分入下列四种 BCS 类别之一: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优秀课件

两周期间称洗净期,一般相当药物10个半衰期, 通常一周
给药剂量一般应与该制剂临床治疗剂量一致, 且被试验制剂与标准制剂总剂量应相等。如非 临床治疗剂量,应提供剂量设置的足够依据。 若剂量不等应说明原因
对非线性动力学的药物要用两个不同剂量进行 试验
达峰时Tmax表示吸收的速度。 而峰浓度Cmax是与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有关
的参数,也与药物吸收数量有关。Cmax太大, 超过最小毒性浓度,则能导致中毒。若Cmax达 不到有效浓度,则无治疗效果
生物等效性.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剂量的药剂 等效制剂,它们吸收的速度与程度没有明 显差别的产品叫生物等效产品。
分析方法的指标与要求
测定方法要求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精 密、灵敏的分析方法。
要求绝对回收率不低于70%,日内、日 间 相 对 标 准 偏 差 (RSD%) 小 于 10%, 浓 度 很 低 ( 如 ng 水 平 ), 也 可 小 于 15% 或 20%
并提供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
单剂量给药计划
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实 验设计
研究对象 试验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 分析方法的指标与要求 单剂量给药计划 单剂量试验结果处理 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多次给药计划 结果处理 结果统计分析
研究对象
一般在人体内进行。应选择正常、健康的自愿 受试者,受试者应在各种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 行。(个别毒性大的药物如抗癌药,可以采用动 物)
情况 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反映了
药物制剂的生物学标准,对临床疗效提供 直接的证明
目前实际要求进行生物利用度 的药物主要有
(1)新开发的药物产品,特别是口服 制剂。
(word完整版)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Evil临床药理重点总结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4、临床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5、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7、临床试验的常用方法:对照、随机、盲法试验、安慰剂。
8、临床药理学试验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9、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10、我国临床试验分四期:⑴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对象:健康人⑵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靶疾病的患者⑶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多中心临床试验单位应在临床药理基地中选择,一般不少于3个,每个中心病例数不少于20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和基于药物体内分布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BCD与BDDCS简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到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和基于药物体内分布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近二十年新兴的药物分类系统,它们还未被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和相关机构完全认可。
不过,目前FDA、EMA已经WHO已经根据这两种分类系统的内容颁发了一些指导原则,还有许多科学家在积极推进这两种分类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由于文献研读的时间较有限,下面就从四个方面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研读收获。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简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一个根据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肠壁渗透能力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准。
1995年,BCS的概念首次被提出。
BCS概念的提出最初是基于对药品上市后的变更以及放大给予免除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考虑,即在考证变更前后产品以及放大前后的产品是否保持生物等效时,不再采用耗时耗资源的体内研究来进行验证,而是采用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2000年,美国FDA 颁布《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对口服速释固体制剂免除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工业指导原则》,标志着基于BCS分类体系免除生物等效研究的应用正式扩展至口服仿制药的申请,不过主要是局限在口服速释固体制剂。
BCS将药物分为四类,分类如下:第一类,高溶解度—高渗透性药物,如维拉帕米(verapamil)、美托洛尔(metoprolol);第二类,低溶解度—高渗透性药物,如环孢素(ciclosporin)、苯妥英(phenytoin);第三类,高溶解度—低渗透性药物,如阿昔洛韦(acyclovir),西咪替丁(cimetidine);第四类,低溶解度—低渗透性药物,如呋塞米(furosemide)、氯噻嗪(chlorothiazide)。
BCS界定高溶解度的标准是:在37℃,pH 1.0 ~ 7.5范围内,药物的最高使用剂量可以完全溶解于250 mL或更少的水溶性介质中,即为高溶解度;界定高渗透性的标准是:明确药物在胃肠道内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有90%以上的药物可以被吸收,即为高渗透性。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_生物药剂学

具体方案
连服一定时间,不少于待测药物7个半衰期后, 开始测定谷浓度,至少测三次,以确证达到稳态。 达稳态后至少要测定一个剂量间隔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特别要注意测定给药前(0时间)与剂 量间隔末(τ时间)的血药浓度,其他采样时间可 参考单剂量实验安排,以便求得生物利用度 最好能测定达稳态后全天服药的血药浓度-时 间曲线,特别对那些在一天内吸收与处置容易 发生节律变化的药物。
具体方案
受试者禁食10h后,早晨空腹时以200ml 水将药吞服,服药后4h时统一食谱的标准 餐。 整个采样时间至少3~5个半衰期。如果 药物半衰期未知,采样需持续到血药浓度 为峰浓度的1/10~1/20。
采样安排:
根据预试验结果进行,一个完整的口服血 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平衡 相与消除相。 服药前采样一次,吸收相与平衡相各采样 3次,消除相采样4~8次,总数11~15次。 对个别药物,若采样次数较少,应说明理由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A)是指药物吸 收进入大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生物利用度可分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 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是以静脉注射制剂为参比标准, 通常用于原料药及新剂型的研究 相对生物利用度则是剂型之间或同种剂型不同 制剂之间的比较研究,一般是以吸收最好的剂 型或制剂为参比标准。
分析方法的指标与要求
测定方法要求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精 密、灵敏的分析方法。 要求绝对回收率不低于70%,日内、日 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浓 度 很 低 ( 如 ng 水 平 ), 也 可 小 于 15% 或 20% 并提供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窄治疗指数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 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2020年7月 目 录 一、概述 ........................................................................................ 3 二、研究总体设计 ........................................................................ 4 三、统计分析方法 ........................................................................ 2 四、结果报告 ................................................................................ 7 五、其他考虑 ................................................................................ 7 六、参考文献 ................................................................................ 5 窄治疗指数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
2 一、概述 3
窄治疗指数(Narrow therapeutic index,NTI)药物或窄4
治疗窗药物一般是指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微小变化即可能导5
致治疗失败和/或严重不良反应,进而危及生命,或者导致永6
久或严重的残疾或功能丧失的药物。窄治疗指数药物通常具7
有以下特点: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有8
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需要基9
于药动学或药效学指标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具有较低或中等10
程度的个体内变异;临床应用中,剂量调整幅度通常很小等。 11
与一般化学药物相比,窄治疗指数药物进行生物等效性12
评价时,应采用更严格的等效性判定标准,以控制有效性和13
安全性方面的风险。 14
本指导原则作为《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15
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生物等16
效性研究的统计学指导原则》等的补充,旨在为窄治疗指数17
药物开展以药动学参数为主要终点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18
时,如何进行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等提供技术指19
导。 20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随21
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22 更新。应用本指导原则时,请同时参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23
理规范(GCP)、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和其24
他国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 25
二、研究总体设计 26
窄治疗指数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建议采用完全重复27
(两制剂、四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以获得参比制剂和28
受试制剂的个体内变异。常采用的完全重复交叉设计见表1。 29
表1 两制剂、四周期、两序列重复交叉设计 30
序列 周期
1 2 3 4 1 T R T R 2 R T R T 试验前需充分估计所需的样本量,以保证足够的检验效31
能。试验通常应在同一中心完成,并应避免试验质量对个体32
内变异的估计引入偏倚。 33
试验设计的其他要求可参考《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34
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35
及《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统计学指导原则》。 36
三、统计分析方法 37
窄治疗指数药物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时,需针对主要药38
动学参数(AUC和Cmax)分别计算,同时评价以下三个等效
39
性判定标准: 40 1.采用参比制剂标度的平均生物等效性方法评价等效性 41
根据参比制剂的个体内变异,采用参比制剂标度的平均42
生物等效性(Reference-scaled average bioequivalence,RSABE)43
方法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评价。 44
受试者两次服用参比制剂后,主要药动学参数的个体内45
标准差(SWR)可通过公式1计算:
46
𝑆𝑊𝑅2=𝛴𝑖=1𝑚𝛴𝑗=1𝑛𝑖(𝐷𝑖𝑗−𝐷𝑖·)22(𝑛−𝑚) (公式1) 47
其中,i为研究中的序列编号;m为序列数,在完全重复交叉48
设计中为2;j为序列内受试者编号;ni为第i个序列中受试
49
者人数;Dij(Rij1-Rij2)代表参比制剂两次给药后自然对数转
50
换后药动学参数的差值;𝐷𝑖·=∑𝐷𝑖𝑗𝑛𝑖𝑗=1𝑛𝑖;n为研究中受试者总51
人数。 52
运用Howe一阶逼近法(Howe’s Approximation I)计算53
以下算式的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 54
(𝑌̅𝑇−𝑌̅𝑅)2−𝜃𝑆
𝑊𝑅
2
55
式中,𝑌̅𝑇和𝑌̅𝑅分别表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经自然对数转换56
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均值。 57
𝜃=(ln (Δ)𝜎𝑊0)2 (公式2) 58
σw0为法规常数(Regulatory constant),取σw0=0.10;Δ为生59
物等效性上限(Upper bioequivalence limit),取Δ=1/0.9。 60 (𝑌̅𝑇−𝑌̅𝑅)2−𝜃𝑆
𝑊𝑅
2的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应小于等于
61
零。 62
2.采用平均生物等效性方法评价等效性 63
采用平均生物等效性(Average bioequivalence,ABE)方64
法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应符合ABE方法的等65
效性判定标准,即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几66
何均值比的双侧90%置信区间落在80.00%~125.00%范围内。 67
3.比较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个体内标准差 68
按以下算式计算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个体内标准差比69
值(σWT/σWR)的双侧90%置信区间:
70
(𝑆𝑊𝑇/𝑆𝑊𝑅√𝐹𝛼/2(𝑣1,𝑣2),𝑆𝑊𝑇/𝑆𝑊𝑅√𝐹1−𝛼/2(𝑣1,𝑣2)) 71
式中,SWT是自由度为v1时的σWT的估计值;SWR是自由度为
72
v2时的σWR的估计值;Fα/2,v1,v2是自由度为v1(分子)和v2(分73
母)的F分布的α/2分位数;F1-α/2,v1,v2是自由度为v1(分子)
74
和v2(分母)的F分布的1-α/2分位数;α=0.1。
75
σWT/σWR的双侧90%置信区间上限应小于等于2.5。 76
只有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同时符合上述三个
77
等效性判定标准(即,采用RSABE方法评价等效性、采用78
ABE方法评价等效性和比较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个体内79
标准差),才可判定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80 四、结果报告 81
生物等效性研究报告除应符合《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统计82
学指导原则》和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相关技术要求以外,还应83
分别针对AUC0-t、AUC0-∞和Cmax提供如下信息:
84
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个体内标准差SWT和SWR,并与
85
文献相应数据进行比较; 86
2.(𝑌̅𝑇−𝑌̅𝑅)2−𝜃𝑆𝑊𝑅2的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 87
3.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几何均值比的双侧90%置信区间; 88
4.σWT/σWR的双侧90%置信区间上限。
89
五、其他考虑 90
由于窄治疗指数药物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目前国际上尚91
无统一的判定标准,通常需针对具体药物进行具体分析。对92
于窄治疗指数药物的判定,可参考本指导原则概述章节所述93
此类药物的一般特点,并结合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和文献资94
料等综合考虑。 95
对于窄治疗指数药物的判定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研96
究设计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时,可事先与监管机构沟通。97
采用本指导原则之外其他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应当证明其科98
学性、适用性。 99
六、参考文献 100
1.(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药动学参数为终101
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