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谷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5期谷静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管理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以下简单介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发展现状葫芦岛市农业产业化工作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葫芦岛市国有工业企业较多,并且规模很大,工作重点始终放在工业上。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总量增长很快,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使葫芦岛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市级农业部门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探索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葫芦岛市逐渐形成以建昌为中心的核桃、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兴城为中心的海产品养殖、畜牧生态养殖、花生生产基地,以连山为中心的出口蔬菜生产与加工基地,以南票为中心的大枣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促进我市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在,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二、主要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下发《葫芦岛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营监测管理工作意见》文件,开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现有龙头企业从政策、贷款、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促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发展正在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由松散型利益关系向紧密型联结转变。
走“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路子,实现农民与市场的直接对接,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花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原料品质低 当前,多数农民采用自留种,常年不 换,导致花生品种严重退化,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纯度降 低,抗虫、抗病、抗旱等综合抗性下降,无法保证花生原料 质量,致使花生加工产品质量低劣[4]。 1.2 原料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我国农户在种植花生等作 物时普遍过量施用化学肥料来供给作物生长所需营养以 及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致使作物中农药残留及重金属 含量超标。另外花生在收获、晾晒、储存及加工等过程 中,由于处理不当而受潮发霉,产生致癌性极强的黄曲霉 毒素。目前,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黄曲霉毒素污 染是影响花生及花生制品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隐患[5]。 1.3 深加工、精加工技术落后 花生加工过程缺乏技术 支撑,深加工、精加工技术落后,加工程度不足。当前,我 国花生主要用于制作初级产品,如花生油。榨油后剩余 的花生粕基本被作为饲料使用。然而花生粕中还含有很 多植物蛋白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仅仅作为饲料使用造 成资源浪费[6]。 1.4 大型龙头加工企业缺乏 尽管我国花生产量较高, 但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花生加工企业却很少,如山东鲁 花集团。大多数地区如辽宁省花生加工企业规模都很
[1]张忠信,朱松 . 花生的营养成分与食疗方剂[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11):57-58.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16)
[2]刘晓艳,蔡培钿,白卫东,等 . 花生的加工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2009(6):115-118.
[3]张吉民,苗华英,李正超,等 . 花生加工利用,贸易现状与展望[J].
味花生等产品。该文分析了当前花生加工产业存在的原料品质低、加工类型少、深加工能力弱等问题,并针
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为我国花生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新县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县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吴伟蔡胜翔吴素芬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1期新县种子技术服务站吴伟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蔡胜翔新县种子管理站吴素芬新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 1 127.4mm,其中,5—7月降雨充沛,降水量一般在600mm以上,与大面积花生开花、扎针及结荚期需水较多的生育特性相吻合。
一、发展现状(一)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有种植传统花生是新县农民种植的传统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不少地方把花生油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油料。
近年来,随着新县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户家庭粮食能够自给,花生与粮食争夺耕地的情况消除。
同时,花生种植相对水稻种植,对劳动力要求较低,并且投入劳力少,适合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种植。
因此,近年来在花生皮果价格逐年走高的情况下,新县大部分乡镇区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二)政策扶持,周边带动从国家2010年试点实行花生种植良种补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拨付河南省花生良种补贴资金9 000万元以上,补贴河南花生种植大县繁育良种和大田种植,调动了全省农户种植花生的积极性。
周边红安县1986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花生基地县之一。
自2000年以来,红安县大力推广实施高产抗病种子和新技术,产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花生加工企业,对新县的花生输出和带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
(三)新县花生种植、加工情况新县花生种植面积约0.36万hm2,其中地膜花生种植面积约0.08万hm2,全县花生年总产量约1 100万kg。
花生地膜覆盖种植均收获皮果250~300kg/667m2,露地种植均收获皮果175~225kg/667m2。
新县花生主要是由小油坊压榨成食用油。
二、存在问题(一)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够,花生产量不高新县花生种植从整地、选种到管护、采摘、加工都是依靠传统经验,缺乏技术支撑,花生产量有很大的波动性。
农户不进行轮作栽培,致使花生病虫害发生重,土壤养分失调,严重降低花生单产和品质。
辽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

辽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一、辽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目前,辽宁省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辽宁省农产品出口总额已连续多年保持在400亿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尤其是一些农产品出口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如:苹果和大豆出口量居全国首位,玉米等其他农产品也是出口领域内的重要产品。
此外,辽宁省的农产品出口渠道也越来越广泛,逐步向国际市场延伸,其前景十分广阔。
二、辽宁农产品出口的问题然而,农产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缺乏自主品牌与生产环节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辽宁的农产品大多走量为主,少数产品有自主品牌,同时生产环节安全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农产品出口企业,这限制了辽宁省农产品向国际高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影响辽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1. 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促进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因此,农业科技的投入和研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生产、加工、运输等多个环节,涉及广泛的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只有提升了辽宁农产品的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高。
2. 品牌的营销和推广品牌是农产品出口成功的基础。
因此,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十分必要。
同时,需要完善品牌建设制度和机制,使得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优化出口市场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
3. 对外贸易政策支持对外贸易政策支持是促进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各级领导关注这一重要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可带着品牌到海外参展交易或派专业人员走进一些政府采购局进行洽谈等,都是有效推动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因素。
4. 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是企业实现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基础。
加大质量安全检测力度,严格监管产品出口标准,建立完善的品质体系,可以帮助企业确保其农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5. 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农产品出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善农业市场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投资,使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开展跨国合作与投资拓展。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
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辽宁省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障碍。
本文将从辽宁农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障碍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解决辽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一、辽宁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基础较好辽宁省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土地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气候条件适宜,同时具备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农业科技水平也不断提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 粮食生产占有重要地位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占有重要地位。
辽宁省的农业种植业以粮、油、棉、果为主,其中粮食种植面积较大,粮食产量在全国范围内居前列,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辽宁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不断完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链条完备,市场竞争力较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
4.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是辽宁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1. 耕地资源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规模征用用于工业园区、城市建设等用途,农田减少,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压缩。
农田资源的减少不仅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对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了不利影响。
2. 人口结构老化辽宁省的人口结构老化比较严重,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劳动力短缺,这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都构成了较大的障碍。
3. 产业结构待优化调整辽宁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产业链条长期以来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
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波动大,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农民的收益缩水。
4.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辽宁省的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传统种植方式和技术一直占主导地位,影响了农业的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
5.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由于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和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辽宁省果树栽培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

一、概述辽宁果树栽培的现状辽宁省的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便是果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辽宁果树的规模也有所扩大,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辽宁果树的种植面积以远远超过5万h m2,其中草莓占总面积的60%,苹果、桃树、等其他果树种植面积也较为广泛。
已初步形成了以丹东、沈阳、营口等地位中心的果树栽培生产基地。
但当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品种杂乱。
辽宁省果树种植面积虽广泛,但其品种的选择上相对盲目,且在种植过程中常选择以往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而忽略的当前市场导向。
在栽培过程中缺乏早、中熟搭配混载的意识。
在种植面积上存在不平衡等问题。
第二,技术应用不到位。
在果树栽培过程中,虽然现代科学技术有所发展,但由于乡村信息不通常以及种植人员文化程度受到一定限制,导致无法全面实施科学种植理念。
此外,果树栽培过程中的施肥管理、人才缺失等方面都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辽宁果树的发展对策(一)根据市场导向、合理选择产品现如今市场是多变的,且其变化总是瞬息万变,缺乏一定的预警。
因此,在果树栽培过程中,不能根据以往具有经济效益的果树为经验,如果今年仍大量种植该品种,则可能导致滞销,损失经济效益。
首先,根据以往种植销售经验,总结去年销售情况以推断今年该品种是否符合市场变化。
再根据市场导向,人们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观测以确定今年的果树栽培品种,是否应考虑多种类型同时栽种。
其次,根据相关研究,以及种植基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合理的种植品种。
尽量选择花粉量大、品种优良的品种。
适当增加果树栽培数量,结合早、中熟合理搭配,以适应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
(二)加大技术投入果树栽培过程中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种植理念,才能使得果品优良,产量丰富。
在其种植过程中,加入先进的种植技术。
例如:苹果的种植技术———幼苗栽培。
即在新建果园中,采用新品种,引进苹果苗具有野生程度较高、土壤适应能力较强以及抗病能力较强的果苗,严格做好土地深耕工作,并做好充足的施肥管理。
我国花生产业的现状分析

注 :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 2 1 年。 00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 ( 农业)科研专项 经费资助 (0 9 3 4 ) 2 0 0 0 3 ;山东省 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 ( 0 Z Z 10 ) 2 9 H X 3 3 。 0 I A 作者简介 :马寅斐 (9 6 ) 1 8 一 ,男 ,山东人 , 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油加工 与 硕 粮 植物蛋 白开发。 为通讯作者 :杜方岭 (9 2 ) 1 7 一 ,男 ,研 究员 ,硕 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农产 品加工 。
表 3 2 0 — 0 9年 我 国 出 口量 及 出 口额 0320
注 :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2 1 。 0 0
1 我 国花 生 的加工 利用 现状 . 2 花 生 的 油 脂 和 蛋 白 质 平 均 质 量 分 数 分 别 为 5 .1 3 %和 2 . %,属于 高油脂 高 蛋 白的 营养性食 6 88 0 物 。 随着 我 国花 生 产 量 的 增 加 和食 品加 工 技 术 的 发 展 ,琳 琅满 目的花生食品在市场上不断涌现 。 目前 市 场 上 的花 生 加 工 产 品 主要 为 风 味花 生 制 品 、花 生 酱制 品及花生蛋 白制品 。花生的高品质植 物蛋 白成 为弥补 中国蛋 白质资源不足的重要 资源之一 ,花生 食品也逐渐成为流行的健康食品。由 2 0 年农业部 08 统计数据和美 国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局 网站统计 的 数 据 显 示 ,我 国有 5 %的 花 生 用 于 榨 油 ,3 %的用 5 0 于食用 ,榨油仍是花生利用 的主要途径 ,但花生用 于榨油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据统计 ,2 世纪 9 O 0年代 我 国 年 均 用 于 榨 油 的 花 生 占 国 内 花 生 利 用 总 量 的 5 %,较 8 年代 降低 了 6 8 0 %,而年均用 于食 品加工 和 直 接 食 用 的 花 生 占 国 内 花 生 利 用 总 量 的 比 例 为 4 %,比 8 年代相应增加了 6 虽然 中国是世界 2 O %l 3 _ 。 上最大的花生油生产 国 ,国民对于花生油 的需求量 增大 ,但 由于我国的花生油 出 口较少 ,加上 目前市 场 上 出 现 的新 兴 油脂 产 品 ,如 玉 米 胚 芽 油 、葵 花 子 油 、油茶 子油 、橄榄油等需求量的增加 ,花生用于 榨油的比例仍在下降。 1 我 国花生的出口贸易现状 . 3 自2 0世纪 9 年代 以来 ,中国的花 生产量 已位 0 居世界第 1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生 出口国。随着改 革开放深入 ,中国加入 WT 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 步发展 ,花生 因属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王妮妮 摘 要:本文详细论述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辽宁省加工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补齐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短板,提升农业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推动辽宁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对策农产品加工业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采取了多项政策扶持,加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了创新力度,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很大成效。
以粮油、果蔬、畜禽和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在新形势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1-6]。
本文论述了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辽宁省加工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补齐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短板,提升农业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我省经济发展。
一、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优势(一)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稳步发展我省依托农产品主产区资源及消费市场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集聚稳步发展态势。
目前集聚区达到23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以上;各集聚区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围绕粮油加工、乳品加工、畜禽加工、果蔬饮料加工、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农产品物流以及冰葡萄、山参、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建设了各具特色集聚区,如辉山农产品精深加工、西丰县鹿产品加工、台安畜产品加工、喀左农产品加工出口等特色集聚区。
全省23个集聚区,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品牌联盟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原料基地生产面积235万亩,带动农户62万户,吸纳农民就业10.4万人,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
摘要分析了辽宁省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对策,以期促进辽宁省花生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花生产业;现状;优势;问题;对策;辽宁省
AbstractThesituationandadvantagespeanutindustryinLiaoningProvincewereanalgaed.Basedonpro
blemsofcountermeaseureswereproposed.
Keywordspeanutindustry;situation;advantag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花生是辽宁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辽宁省国民经济发展和对
外贸易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和生产加工能力的不断增长,花生已经
超越大豆成为辽宁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并且是位列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三大种植作物1]。大
力发展花生产业,有利于全面推进辽宁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
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辽宁省花生产业的竞争力,确保辽宁省在全国花生生产和
出口创汇中的优势地位。
1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现状
1987年以来,由于花生与玉米等粮食比价不合理,花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1996年时,辽宁省
花生种植面积仅为6.67万hm2,比1986年减少了9.47万hm2。自2000年起,花生生产结束
了连续13年的低谷徘徊期,出现良性发展势头。“十一五”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
断加快,花生生产迅猛发展。2000年以后,辽宁省的花生生产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种植面
积和产量稳步上升。2000—2003年,花生种植面积与总产逐年扩大。2003—2007年受连续5
年的干旱天气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有所下降。2008年,辽宁省花生面积和
总产量都创历史新高,达26.3万hm2、80万t,分别比2007年增长166.8%、220.3%。二是单
产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辽宁省花生平均产量为2288.8kg/hm2,2006—2008年,全省花生
平均产量达到2707.7kg/hm2,比“十五”期间增长了418.9kg/hm2。其中,2008年花生单产历史
上第1次突破3000kg/hm2,达到3040.8kg/hm2。三是品种种植格局相对固定。白沙1016一
直是辽宁省花生的主栽品种,约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65%,其品质性状优良,深受农民喜爱。
阜花系列品种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15%左右,锦花系列、连花系列占15%左右。近几年,先
后引进国内优良花生品种,如鲁花系列、唐油系列、花育系列,但其推广种植面积仍然很小。
四是花生生产的主产区域逐渐扩大。花生主产区由过去的大连、锦州为主,过渡到以锦州为
主,再过渡到现在的以阜新、铁岭、锦州、沈阳、葫芦岛为主。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09》,2008
年阜新市花生种植面积占全省的32%,铁岭占全省的20%,五大主产区合计花生种植面积占全
省的92%。五是产区间生产能力差异性大。以2008年花生产量为例,主产区中最高的铁岭市
为3585kg/hm2,最低的葫芦岛市为2430kg/hm2,两地产量差异就达到1155kg/hm2,而全省中
最高与高低产量的极差值更是达到1845kg/hm2。
1.2加工与销售贸易现状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提高,花生深加工利用的途径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宽,辽宁省花
生龙头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省各优势产区都有自己的龙头企业,已建和在建的花
生企业(500t以上加工能力)达到36家,年加工能力(以花生仁计算)138.8万t,折算成花生(按出
仁率75%计算)为185万t,远高于全省现在的花生产量。花生加工有花生脱壳初加工和花生
油、花生食品、花生饮料、花生蛋白粉精深加工2种形式。由于原料花生品质上乘,辽宁省
生产的花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销往日本、新加坡、欧美等国
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是全国第二大花生出口基地。
1.3发展趋势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指标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花生作为辽宁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成为农
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重要的作物品种选择。花生是比较耐干旱、耐瘠薄的作物,适应性强,种
植花生可使辽宁省特别是辽西北地区大量贫瘠干旱砂壤性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花生又
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种植花生可以起到培肥地力、改善土质和优化生态的作用。花生种植地
域与粮食作物适宜种植地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自然地避免了与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矛盾。
随着近年来花生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种植花生的意愿也愈加高涨。进一步推进辽宁省花生
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优化全省农业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且
也是在分析全省自然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后的合理选择。
2发展优势
2.1自然条件优势
辽宁省花生种植的主产区为阜新、铁岭、锦州、沈阳、葫芦岛,2008年主产区播种面积占全
省的92.2%,产量占全省的91.1%。花生主产区集中于辽西北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北纬
40°~44°,正处于国际学术界称之为花生生产的“黄金带”(北纬40°~45°)之上。辽宁省属于北温
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优
质花生的生产。
2.2品质优势
辽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条件,使得这里生产的花生质量上乘,果面洁净且黄曲
霉毒素含量极低,商品性好,完全达到出口标准,这是国内其他花生产区(如山东、河南)无法比
拟的。
2.3技术优势
辽宁省栽培花生的历史较长,发展花生产业拥有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近年来,全省花生
育种力量得到加强,2004—2008年,全省选育出33个花生新品种。位于阜新的辽宁省风沙地
改良利用研究所是较早开展花生育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的省级科研单位,多年来一直
承担着国家和省级课题,选育出的阜花系列优良花生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省内的种植面
积和比例不断提高。该科研单位还先后引进大量国内外优良品种,并从中筛选与辽宁省种植
条件相适合的优良品种,为花生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为促进辽宁省花生
产业大发展,针对国家和省花生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新成立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生产业研
究中心,挂靠在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负责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花生新品种选育
和资源创新,研究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和产业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