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谈《史记》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简论《史记》中的女性人物

简论《史记》中的女性人物
王晓红
【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0)003
【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或出身低微而富于远见、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力、或富于母爱、或沦为争权夺利牺牲品的各类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四方面特征:对待女性态度的复杂性;女性形象的丰富性;女性人物描写的传奇性;女性形象塑造的抒情性.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王晓红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对《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影响 [J], 张萍
2.父权阉割下的屈从男性与主体女性r——简论《绿化树》中的人物主体性 [J], 曲芳莹
3.《史记》与《左传》中女性人物塑造之异同 [J], 刘小姣
4.鲁迅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女性人物命运悲剧之渊源简论 [J], 任辉
5.简论《史记》中的平民女性形象 [J], 王园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王美玲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现代交际:学术版
页码: 97-9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2期
主题词: 司马迁 《史记》 女性形象
摘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一鄙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巨著。
司马迁不仅刻画了帝王、将相、商人、医生等众多人物形象,还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人物或人性扭曲,或以坚强睿智流芳,或具有传奇的色彩。
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将自己进步的人格观融入《史记》之中,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人物脱颖而出。
浅论《史记》人物形象

《史记》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范媛媛学号:3090103008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鼻祖,将史学与文学熔于一炉,成为无数历史家和文学家借鉴模仿的典范。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人文学,塑造了一百多个典型传神、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突破了写史不重写人的框框,开创了史书的独特写法。
本文探讨了司马迁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
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互见法”。
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
这样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件事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
如汉高祖刘邦,作为一代英主,他聪明机智,善听臣言,善于用将,有一统天下的辉煌业绩;但作为一个人,刘邦也有不少的缺点,他的流氓无赖,他的将兵无能,他的自私残忍就在《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张丞相列传》中附带几笔。
司马迁通过“互见法”,既留给我们真实的历史,又让我们看到了生动,鲜明而又完整的人物形象。
二、虚实相生,塑造形象。
我认为《史记》对后世的贡献不仅仅停留在史学价值方面,其丰富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已大大超越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的任意一部,用文学化的色彩去表现人物形象,这也是《史记》区别于其它史书的亮点之一。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话:“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一段话深深地体现出英雄末路的悲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外在刚毅而勇猛的项羽此时此刻之脆弱。
然而项羽此段之自述是否真实,项羽兵败至司马迁时代相隔七十多年,而在《史记》以前的其他作品中均未见此段出处,那么此段叙述由谁来记录,又由谁来流传呢?所以我认为此段语言描写乃司马迁在写实的基础上加入了适当的想象和虚构,而此短话在全篇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豪气、霸气又侠骨柔情的英雄形象,虽败犹荣,三军为之动容,读者潸然泪下,《史记》人物语言对其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
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独特的文化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女性角色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扮演着各具特色的角色。
下文将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深刻而丰富的女性角色。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林黛玉、贾元春和史湘云。
首先,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聪明敏感,情感复杂。
她追求自由和真实,对社会的虚伪充满不满,因此常常表达自己的伤感和忧愁,被称为“情感代言人”。
其次,贾元春是贾府的贵妃,她的形象深受作者关于儿女情长的描写。
她是一个温柔贤淑、有母爱的形象,用她的智慧和理解力去缓和家族内部的争斗。
最后,史湘云是贾府中的第三代女子,她有着果敢坚定的性格和独立自主的思想。
她因为自己的才华和超越时代的观念在贾府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二、《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西游记》作为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其中的女性形象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著名的有白晶晶、沙僧师太和女儿国国王。
白晶晶是唐僧师徒团队中的女儿国公主,她的形象代表着纯洁和勇气。
白晶晶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她善于保护自己和自己心爱的人。
沙僧师太是唐僧护法之一,她非常聪明和机智。
她的形象追求自由,她在西行取经的路上,不断为团队提供帮助。
她展示了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智慧。
最后,女儿国国王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女性形象。
她有着很高的权力和地位,她勇敢地保护着她的国家,代表了女性在领导地位上的能力。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水浒传》作为一部描写草根起义的文学巨著,虽然男性形象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中的女性形象同样具有一定影响力。
最突出的是林冲妻黄氏、武松妻潘金莲和孟康家的姐妹三人。
黄氏是林冲的妻子,她在丈夫遭受逆境的时候表现出了巨大的母爱和胆识。
她用自己坚强的心态和智慧帮助丈夫摆脱困境。
潘金莲是武松妻子,她是一个有着强烈欲望和野心的女性。
《史记》十二本纪中女性形象研究

《史记》⼗⼆本纪中⼥性形象研究
《史记》⼗⼆本纪中⼥性形象研究
梅艺
【期刊名称】《语⽂课内外》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史记》不仅是⼀部历史巨著,更是⼀部⽂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在这部历史巨著的⼤舞台上,⼀个个王侯将相,平民百姓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之间的争⽃从未停息,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然⽽在这历史的背后往往有着⼥⼈的⾝影,她们亦影响着历史前进的车轮.特别是⼗⼆本纪⾥的⼥性,皆处于政治集团的中⼼,与帝王、王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将《史记》⼗⼆本纪中的⼥性的形象进⾏了分类并做分析.
【总页数】1页(294)
【关键词】史记;⼗⼆本纪;⼥性形象
【作者】梅艺
【作者单位】重庆⼯商⼤学重庆 400067
【正⽂语种】中⽂
【中图分类】
【相关⽂献】
1.从《史记·外戚世家》探析汉代后宫的⼥性形象 [J], 吴洁
2.《史记》⼥性形象的多样性解读 [J], 谢悦[1]; 董雪霞[1]
3.尊重历史尊重⼥性--浅议《史记》中⼥性形象 [J], 张莺
4.论《三国史记》列传中的⼥性形象——兼谈⾦富轼的⼥性观[J], ⾦锦⼦; ⾼航。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高二年级组郑思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格: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文学素养;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原因;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鉴赏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二、初步感知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1、中国古代才女;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3、聊斋中的女鬼;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卓文君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
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
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
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
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
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
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
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
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
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
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
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巾帼英雄与才女佳人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巾帼英雄与才女佳人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其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在这些形象中,既有勇敢坚毅的巾帼英雄,也有才华出众的才女佳人。
她们或以刚毅的性格和坚定的意志,或以聪慧的头脑和卓越的才华,展现了中国女性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
中国文学中的巾帼英雄形象,是对女性勇敢、坚毅的赞美和肯定。
在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被束缚于家庭和婚姻之中。
然而,一些女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勇气,超越了传统的束缚,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例如,在《史记》中,有着“刺秦王”的荆轲,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成为了后世女性的楷模。
另一方面,中国文学中也有许多才女佳人的形象。
她们以聪慧的头脑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文学和艺术的代表。
在古代,女性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然而,一些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例如,唐代的著名才女杜牧,以其卓越的诗才和文学造诣,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璀璨明星。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才华,为后世女性树立了榜样。
巾帼英雄和才女佳人的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有些女性形象既具备了巾帼英雄的勇敢和坚毅,又具备了才女佳人的聪慧和才华。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母作为贾府的家长,既有着巾帼英雄的威严和决断力,又有着才女佳人的智慧和卓越的管理能力。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多重魅力和无限潜力。
总的来说,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既有巾帼英雄的勇敢和坚毅,也有才女佳人的聪慧和才华。
她们以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超越了传统的束缚,展现了中国女性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
这些形象不仅是对女性的赞美和肯定,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启示和鼓舞。
希望未来的中国女性能够以她们为榜样,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
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类女性形象

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类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类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这些形象既有娇媚可人的美人,也有智慧勇敢的女将;既有温柔贤淑的贵妇,也有聪明机智的女才子。
通过解读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观和对性别角色的认知。
首先,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是不可忽视的。
美人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她们往往以娇媚动人的外貌和柔情似水的性格吸引着男性的目光。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而敏感的女子,她的美貌和独特的个性吸引了贾宝玉的心。
这种美人形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念。
其次,古代文学中的女将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智慧。
在古代战争中,女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勇敢的一面,还展现了自己的智谋和决策能力。
例如《史记》中的芈月,她是秦始皇的妻子,也是一个聪明而有魄力的女人。
她在秦始皇出征时帮助丈夫处理政务,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女将形象的出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认可,也证明了女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古代文学中还有许多温柔贤淑的贵妇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往往出身于贵族家庭,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雅的气质。
她们被描绘为贤淑持家的妻子和慈母,以及聪明能干的家庭经理人。
例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是贾府的女主人,聪明能干,善于处理家庭事务。
贵妇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认为女性应该具备家庭管理的能力,为家庭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古代文学中也有一些聪明机智的女才子形象。
她们通常具有卓越的才华和独立的思想,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女性角色。
例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她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女子,有着独立的思想和追求。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自己争取到了自由和尊严。
女才子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能力和独立性的认可,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类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类型的女性特质和社会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史记》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文学史上,她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人物描写与刻画。
司马迁在写人时,又严格遵循着“实录”的原则。
他笔下的人物,既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又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读《史记》,我们看到的不是木乃伊,也不是寺院庙宇里的泥塑像,而是跃动在各自“历史舞台”上有血有肉、有灵有感的活生生的人。
且不论帝王将相、诸侯大臣,即或是其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也很出色。
女性,是人类永远不衰竭的话题。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历来处于从属的卑微地位。
从《诗经》中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开始,女性大多被定位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和倾国倾城的祸水。
尤其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更是造就了不少关于女性的历史谎言。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女性的描写还是比较公正的。
不论是《殷本纪》中“洗澡时因吞吃燕子蛋而生契的简狄,还是《周本纪》中外出见巨人脚印因心爱踩之而生弃的姜原,虽然有些离奇,但那是本着“契”和“弃”都是奉天意而诞生的这个意图而引用《诗经》上的传说罢了;不论是《周本纪》中”奔密康公“的三个女子,还是《吴太伯世家》中为争抢采摘桑叶而使楚吴相互攻杀的少女们;不论是《秦本纪》中释放三囚的文嬴,还是《外戚世家》中的后妃和妃嫔们……总之,司马迁对她们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平的。
尽管对她们的描写着墨不多,且大多是只述其事而不记名,但在这众多的女性中却有几个个性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
一是在《吕太后本纪》中的吕后,司马迁用本纪的体例,成功地塑造出她残忍刻毒、权欲熏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
这个历史上著名的野心家,她处心积虑地培植吕氏势力,其表现是“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泣:眼泪)。
等丞相陈平听从侍中张辟强的办法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掌握南北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时,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同样是哭,前面的干哭与后面的痛哭两相对照,其用心可知。
又如,吕后欲王吕氏而“风大臣”的欲盖弥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废帝更立时的装腔作势等描写,将其弄权女主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鲜明深刻。
另一方面,她是刘邦贫贱时的妻子,刘邦之所以能王天下,不能说没有她的功劳。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这说明她具有政治家的风范。
“……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汉崇尚无为而治)。
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说明她具有领导者的治国方略。
不管汉宫内争权何等凶残,但吕后能使百姓安乐实属难能可贵,让人读之难忘。
二是《项羽本纪》中的美人虞姬。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但当项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时,“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
”据载,虞姬和歌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不愧是忠诚而有骨气的绝代佳人,英雄爱美人,美人不仅能与盖世英雄共享胜利的甘甜,也能以身家性命同失败英雄共赴失败的灾难,和衷共济,而不是那种只能共富贵而不能共患难的水性扬花的女性,让人过目难忘。
三是《管晏列传》中晏子当齐国宰相时,其车夫的妻子。
我们不知她姓甚名谁,但她却以离婚这种女人大忌的方式,要挟并帮助丈夫纠正了不良习气,表现出高尚风范和鲜明的个性。
文中写道:“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子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一位聪明贤慧的家庭妇女,从门缝里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结论,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以卓越的才智、高雅的气质而光彩照人;丈夫身材高大,威武生辉,但内莠外骄,凭借在伟岸之人身旁而趾高气扬。
她把丈夫叫回家,坦率地指出其讨厌的毛病,若不改正,便要离婚。
车夫诚恳接受,改掉不良习性,被提拔做了大夫。
战国时,还没有给妇女套上“三从四德”的枷锁,车夫的妻子平等箴劝、勉励的高风亮节,可以说是后世“贤内助”的典型,她的神色、姿态、心理活灵活现,不仅闪耀着个性的光芒,也表现了她的心计、意念和独特的看人标准,这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是在《淮阴侯列传》中,淮阴城下那位光采照人的漂母。
韩信年轻时没有出息,没有好的品行,既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自己做买卖维持生活,“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曾多次前往亭长家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乐善好施、敦厚实在、扶困济贫而又无结善缘以图后报市侩心态的漂母,对韩信有极大的震撼和教育作用。
韩信以后成为具有非凡才能、过人胆识、带兵多多益善且战功赫赫的将军,漂母应该是他成才的启蒙老师。
漂母的行为代表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也同样让人难以忘怀。
以上几位女性形象,在《史记》中真是个性鲜明、卓雅高洁,她们在某一方面优于须眉,堪为后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