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核与辐射管理政策措施及监管情况

合集下载

我国2016—2020年辐射事故回顾与分析

我国2016—2020年辐射事故回顾与分析

第43卷㊀第6期2023年㊀11月㊀辐㊀射㊀防㊀护Radiation㊀ProtectionVol.43㊀No.6㊀㊀Nov.2023㊃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对策㊃我国2016—2020年辐射事故回顾与分析龚㊀宇,党㊀磊,李小丁,白㊀刚,曲云欢,齐㊀媛(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2400)㊀摘㊀要:为了汲取辐射事故经验教训,提升我国辐射安全水平,在生态环境部开展‘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终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对2016 2020年我国发生的辐射事故进行整理总结,分析事故类型㊁级别㊁后果,并就辐射事故反应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优化辐射安全监管㊁核安全文化培育㊁建立辐射安全评价指标以及健全辐射事故损害赔偿机制等建议㊂关键词:辐射事故;放射源;辐射安全;建议中图分类号:TL73文献标识码:A㊀㊀收稿日期:2022-07-06作者简介:龚宇(1987 ),男,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工程师㊂E -mail:gyu@ 通信作者:齐媛㊂E -mail:qiyuan@㊀㊀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㊁被盗㊁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造成环境污染后果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核技术利用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有可能发生辐射事故㊂我国每年都有辐射事故发生,辐射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是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㊂辐射事故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辐射事故的数量与使用放射源数量的比值,我国通常采用每万枚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作为衡量辐射安全水平的指标㊂我国颁布的历次核安全领域国家规划均将辐射事故发生率作为考核指标㊂本文在开展‘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终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对2016 2020年全国发生的辐射事故进行回顾与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㊂1㊀事故基本情况1.1㊀我国2016 2020年辐射事故概况㊀㊀2016 2020年,我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领域共发生26起辐射事故[1-5],事故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㊁重大辐射事故㊁较大辐射事故㊁一般辐射事故㊂对事故信息中的放射源活度㊁类别㊁事故经过和原因等重要问题和数据进行了核实和统计,事故概况列于表1㊂1.2㊀事故发生的应用领域分布㊀㊀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㊁科研㊁医疗等领域,2016 2020年核技术各应用领域发生辐射事故数量列于表2㊂事故主要发生在核子仪㊁放射性测井㊁工业探伤㊁工业辐照领域,共24起,医疗应用领域2起㊂核子仪应用领域发生的事故最多,共13起,这些事故单位大多为水泥建材㊁煤炭等企业㊂由于产能相对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小型的水泥生产单位和煤炭企业关㊁停㊁并㊁转,产生闲置和废旧放射源,管理松懈时容易发生事故㊂料位计㊁核子秤㊁灰分仪等核子仪易拆卸㊁可移动,容易丢失㊁被盗㊂其次发生事故较多的领域为放射性测井,共7起,放射性测井辐射事故主要是测井过程中发生的含源设备卡井或落井㊂1.3㊀事故级别㊁类型及后果㊀㊀2016 2020年发生的26起辐射事故中,一般辐射事故25起,较大辐射事故1起㊂从事故类型来看,主要为放射源丢失㊁被盗㊁失控事故,共23起㊂3起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事故,分别发生在工业辐照(1起)和工业探伤(2起)㊂㊃566㊃㊀辐射防护第43卷㊀第6期表1㊀2016—2020年我国辐射事故概况㊃666㊃龚㊀宇等:我国2016 2020年辐射事故回顾与分析㊀表2㊀2016 2020年辐射事故发生领域及数量Tab.2㊀Numbers and fields of radiationaccidents occurred during2016to2020㊀㊀从事故造成的后果来看,3起辐射事故造成了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后果,共6人受到超剂量照射,造成其中2人中度急性放射病㊂23起事故导致放射源丢失或失控,其中仅1起事故找回了丢失的放射源㊂未造成确定环境放射性污染的辐射事故㊂2㊀问题分析2.1㊀辐射事故高发领域和高风险领域依然存在㊀㊀根据‘2004 2013年全国辐射事故汇编“记载,我国2004 2013年发生244起辐射事故,通过辐射安全监管的不断加强,我国每年辐射事故发生数量大幅降低(图1),辐射安全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㊂然而辐射事故高发领域和高风险领域仍然存在,据记载2004 2013年我国辐射事故发生最多的3个应用领域依次是核子仪㊁放射性测井㊁工业探伤,造成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后果最多的领域依次是工业探伤㊁工业辐照㊁放射性药品制备[6]㊂虽然 十三五 期间辐射事故的数量明显降低,而核子仪㊁放射性测井和工业探伤仍然是辐射事故发生数量最多的应用领域,工业探伤㊁工业辐照仍然是造成人员辐射损伤最多的领域,辐射事故高发领域和高风险领域没有改变㊂图1㊀2004 2020年全国辐射事故统计图Fig.1㊀Statistics of radiation accidents in China from2004to20202.2㊀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核安全文化薄弱㊀㊀2016 2020年发生的辐射事故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无警示标志或警示标志不明显,对含源设备无定期检查,长期置于生产线无人管理,拆下后随意搁置或混放,无人看守;管理不善,如未建立符合要求的放射源库,对于放射源的领取㊁归还和登记等无专人管理;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㊂安全观念薄弱㊁管理不善㊁领导失职㊁人员失误等是导致辐射事故的主要原因㊂部分核技术利用领域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㊁核安全文化缺失的问题凸显㊂2.3㊀辐射事故发生率指标的局限性逐渐显现㊀㊀ 十三五 期间我国发生辐射事故26起,辐射事故年发生率约为0.38起/万枚,比 十二五 期间0.80起/万枚,下降了约52.5%,2016 2020年我国历年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列于表3㊂监管部门和用户对降低辐射事故发生率的努力,对提升我国辐射安全水平起到了较大的作用㊂随着我国辐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辐射事故发生率已逐渐降到较低水平,辐射事故数量已没有20042015年那样大幅下降的空间㊂客观来说辐射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2017年以来我国每年辐射事故数量保持在3~5起,在这个数量的基础㊃766㊃㊀辐射防护第43卷㊀第6期上,期待辐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下降是难以实现的㊂其次,近年来我国每年辐射事故数量趋于稳定,近10年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均低于1起/每万枚,辐射事故发生率作为辐射安全的评估指标在近年的评估中显现出区分度减弱的趋势,作为辐射安全水平的衡量指标的局限性逐渐显现㊂表3㊀2016 2020年我国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7]Tab.3㊀Incidence of radiation accidents caused by radioactive sources in China from2016to2020[7]2.4㊀辐射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不够健全㊀㊀我国没有针对核与辐射损害赔偿的专门法律法规,现有法律中仅在‘民法典“第1239条㊁‘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59条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61条做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以及配套的财务保障制度㊂辐射事故损害赔偿的周期长㊁金额大,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发生关停㊁破产等情况,可能导致受害人的赔偿难以实现㊂例如2016年天津发生工业辐照事故后,中国裁判文书网[8-13]的相关信息显示,事故单位与受害人进行了多次民事赔偿诉讼(表4),判决书显示事故单位支付全部赔偿金的能力在逐渐减弱,受害人合法权利的保障存在较大风险㊂表4㊀2016年天津辐射事故民事赔偿庭审情况Tab.4㊀Civil compensation court trial of Tianjin radiation accident in20163㊀对策与建议3.1㊀开展辐射安全风险评估优化辐射安全管理㊀㊀针对辐射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后果,各级监管部门对辖区开展辐射安全风险评估,明确辐射风险点,合理分配监管力量㊂可采取风险矩阵法进行定性风险评估,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可能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㊁重大㊁较大㊁一般和很小5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为基本不可能㊁较不可能㊁可能㊁较可能和很可能5级,根据以往辐射事故发生的频率确定)㊂根据评估结果,可加强对辐照㊁工业探伤等高风险领域的监管,严控较大以上级别辐射事故的发生㊂对于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但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较低的领域(如核子仪),应抓住此类放射源本身难以对人造成辐射损伤㊁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特性,将监管重点放在单位管理和安全保卫,以减少放射源丢失㊁被盗事故的发生㊂3.2㊀积极培育核技术利用领域核安全文化㊀㊀从已发生的辐射事故来看,能否实现高标准安全的关键,取决于人们的行为表现㊂核技术利用单位规模小,机构简单,绝大多数单位无法像核电厂一样实行决策层㊁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管理模式㊂因此,建议监管部门结合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核技术利用领域核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方案,组织和引导核安全文化建设和长期培育,并集合日常监督检查对建设情况进行督导㊂通过严格监管,依法行政,使核技术利用单位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开展核安全文化培育㊂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纳入辐射安全培训,逐步树立辐射工作人员质疑的态度和安全高㊃866㊃龚㊀宇等:我国2016 2020年辐射事故回顾与分析㊀于一切的理念㊂加强宣传和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的核安全文化氛围,使核安全文化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㊂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辐射安全纵深防御的一部分,从而有效降低辐射事故的发生率,实现安全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相互兼顾㊂3.3㊀建立综合性辐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㊀㊀随着核事业的发展,以及辐射安全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一的数据指标很难客观的反应辐射安全水平㊂建议监管部门参考核电厂安全监管领域建立 国家核安全局经验反馈平台 的经验,建立核技术利用领域的经验反馈平台,收集核技术利用领域的辐射事件情况㊁监督检查不符合项㊁行政执法信息,以及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中的异常数据等信息㊂建立以辐射事故发生率㊁监督检查覆盖率㊁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率㊁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率㊁个人剂量数据异常率等指标组成的综合性辐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不同分指标的加权求和获得辐射安全综合水平,从而更加科学评价辐射安全水平㊂3.4㊀建立辐射事故损害赔偿机制和放射源责任保险㊀㊀为确保发生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的辐射事故后,受害人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证,建立一套完备的辐射事故损害赔偿机制势在必行㊂建议在研究制定‘核损害赔偿法“过程中考虑将辐射事故赔偿有关内容纳入该法,或制定辐射事故损害赔偿的专门法规㊂建议辐射安全监管部门联合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通过立法㊁政策引导等方式逐步建立放射源责任保险制度,从财政和税务上进行扶持,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㊁核技术利用单位参与放射源责任保险㊂可参考核保险的经验,在工业辐照㊁工业探伤等高风险领域设置放射源第三者责任保险,并要求相关单位购买适当额度的保险(根据2016年天津事故的相关赔偿数据,作者认为保额初步可以按照1000万人民币考虑)㊂从而避免辐射事故发生后,因责任单位的破产或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受害人无法获得赔偿㊂参考文献:[1]㊀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核安全局2020年报[R].北京:国家核安全局,2021.[2]㊀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核安全局2019年报[R].北京:国家核安全局,2020.[3]㊀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核安全局2018年报[R].北京:国家核安全局,2019.[4]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核安全局2017年报[R].北京:国家核安全局,2018.[5]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核安全局2016年报[R].北京:国家核安全局,2017.[6]㊀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三司.2004 2013年全国辐射事故汇编[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5:1-23.[7]㊀核安全规划研究技术组.国家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 十四五 规划思路研究[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0:58-60.[8]㊀中国裁判文书网.张德明与天津滨海北方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占有㊁使用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R/OL].[2017-09-18].https:///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 nsblavzcFEhr+Bx4msjemq5jaA/gaHiK3Sw+mF60kUjxq9BzPRqiZJ/dgBYosE2g9NlYTEuyIJxwSEEcZkICAKs9zoOIfJfOCl QwSZvMwo+nMC40ndBJbUhsHwGChyZA.[9]㊀中国裁判文书网.张德明与天津滨海北方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占有㊁使用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R/OL].[2018-07-31].https:///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 pd2JZ5vhIJQhbavj4SfAkBN/56vWW6ohi+QyP3aIHEAFU7XgbuDe2p/dgBYosE2g9NlYTEuyIJxwSEEcZkICAKs9zoOIfJfO ClQwSZvMwo+nMC40ndBJbeFJfFzSBl26.[10]㊀中国裁判文书网.张德明与天津滨海北方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占有㊁使用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R/OL].[2019-12-31].https:///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 WF+HPKPejYFaO01/S+AXj5a7poywidGAObXRCn9RX1Cjsjh6OlrCPJ/dgBYosE2g9NlYTEuyIJxwSEEcZkICAKs9zoOIfJf OClQwSZvMwo+nMC40ndBJbcuFieiPF57E.[11]㊀中国裁判文书网.天津市技术物理研究所㊁张德明占有㊁使用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纠纷执行审查类执行裁定书[R/OL].[2019-12-23].https:///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 6XjNV7Lw8PPBz7cOI4WK/sjmimJPZCTJDi02OMabB8XT2sOM4+DXUJ/dgBYosE2g9NlYTEuyIJxwSEEcZkICAKs9zoO㊃966㊃㊀辐射防护第43卷㊀第6期IfJfOClQwSZvMwo+nMC40ndBJbS2g4Sz4kzrF.[12]㊀中国裁判文书网.张德明与天津滨海北方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占有㊁使用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R/OL].[2020-08-31].https:///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 j92DiLDzw1qTFwUtaeQi27DIce7W5McSVBOK76stQhIXAHJRLDSh6p/dgBYosE2g9NlYTEuyIJxwSEEcZkICAKs9zoOIfJfOClQwSZvMwo+nMC40ndBJbcpTLkcKbFTn.[13]㊀中国裁判文书网.张德明与天津滨海北方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占有㊁使用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R/OL].[2020-11-27].https:///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 edG9PvBd9FCbvqg/ePWazV16S0Wtrn73kAKuHThWrnUFjgJ9+UyOQp/dgBYosE2g9NlYTEuyIJxwSEEcZkICAKs9zoOIfJ fOClQwSZvMwo+nhRk9Xo9AEGf9jRWy5ban.Review and analysis of radiation accidents in China from2016to2020 GONG Yu,DANG Lei,LI Xiaoding,BAI Gang,QU Yunhuan,QI Yuan(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Center,MEE,Beijing102400)Abstract:In order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radiation accidents and to improve radiation safety level,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sorts out the radiation accidents that occurred in China from2016to2020.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e types,level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accid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final evaluation of the13th Five Year Plan for Nuclear Safety and Radioactiv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2025Long-term Goals carried out by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The issues caused by radiation accidents are discusse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optimizing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cultivating nuclear safety culture, establishing radiation safety evaluation indicators,and improving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radiation accident damage.Key words:radiation accident;radioactive source;radiation safety;proposal㊃介㊀绍㊃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辐射防护中的作用㊀㊀1970年,美国国会授权环境保护署(EPA)负责制定普遍适用的标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㊂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对人类使用铀等放射性核素在土壤㊁水和空气中的放射性设定了保护性限制㊂这些放射性核素释放出的电离辐射,会损害人体活组织并可能导致癌症㊂美国环境保护署没有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发出的非电离辐射进行监管㊂除了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外,环境保护署还发布有关辐射防护建议的美国联邦指导文件㊂环境保护局制定技术报告,以帮助标准化的剂量和风险评估方法㊂联邦和州机构在制定辐射防护法规和标准时使用联邦指导建议和技术报告㊂环境保护署还帮助州和地方应急人员应对放射性紧急情况㊂环境保护署为清理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场所制定科学指导,包括超级基金项目涉及的场所㊂该机构与其他美国联邦机构合作,以确保整个联邦政府使用协调一致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方法㊂(来源:EPA网站)㊃076㊃。

6相关法律-GB18871解析

6相关法律-GB18871解析
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基本标准
李继开
大亚湾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培训班 二 ○ 一三年六月十三日
发布方式
• 2002年10月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 GB 18871-2002 • 代替
– GB 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 GB 8703-1988(辐射防护规定)
• 反映近年来辐射防护工作经验的有:
– 强调和明确了对天然辐射源引起的照射控制(见 3.1.3.2-b) – 明确豁免须经审管部门确认和同意(见4.2.5.1)
2018/10/12 大亚湾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培训班 4
• (3)尽可能吸取国际和各国的辐射防护新成果
– 参照ICRP-75出版物的建议,给出了需要接受个人外照射监测的定 量要求,职业照射大于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见 6.6.2.2),其职业照射剂量在1mSv/a~5mSv/a范围内,则应尽可能 进行个人监测(见6.6.2.3)。如有可能,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 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对于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1mSv/a的工 作人员,一般不进行个人监测(见6.6.2.4) – 参照ICRP-64出版物和ICRP-76出版物,对潜在照射危险限制(见 4.3.2)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见4.3.4)提出原则要求 – 参照ICRP-82出版物,在“持续辐射照射情况下公众的防护”,改 慢性照射(Chronic exposure)一词为持续照射(Prolonged exposure),增加了补救行动的正当性判断(见11.3)和放射性残 存物持续照射的剂量约束(见11.4.3) – 参照IAEA安全丛书第111-F“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充实了放射 性废物管理原则(见8.5.2)

红沿河核电基地一期工程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十年评价(2012—2021年)

红沿河核电基地一期工程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十年评价(2012—2021年)

第44卷第2期(总第260期)辐射防护通讯2024年4月•经验交流•红沿河核电基地一期工程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十年评价(2012 2021年)张蔚华1,张明睿1,赵延鹏2,邱文宏1,2,杨月1,3,郭海峰1,丁志博1(1.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辽宁大连116001;2.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1;3.辽宁庄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1)摘㊀要:介绍了红沿河核电厂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体系,对2012 2021年该核电厂一期工程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大修集体剂量占比㊁集体剂量主要受照人群和工种进行了分析评价,分析了产生辐射防护管理领域异常事件的原因㊂结果表明:红沿河核电厂在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职业照射剂量控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㊂年集体剂量最大贡献来自承担辐射照射工作的承包商,主要影响因素为大修工作量㊂核电厂辐射防护管理工作应重点关注大修期间的承包商的管理㊂关键词:辐射防护;个人剂量;集体剂量;大修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56(2024)02-0025-06㊀㊀红沿河核电基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一期工程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二期工程规划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座民用商用核电厂[1]㊂截至2021年底,一期工程累计上网电量1975.44亿千瓦时,其中1~4号机组分别于2012年11月㊁2013年9月㊁2015年9月㊁2016年1月首次装料运行,二期工程5号机组于2021年5月首次装料运行,6号机组尚未建成投运㊂核电机组运行期间始终伴随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能够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刺激或损伤[2]㊂国家标准GB18871 2002[3]指出,核电厂辐射防护应保证实践的正当性㊁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㊁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㊂‘国家核安全局2021年报“显示,2021年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1㊁2号机组,3㊁4号机组归一化集体剂量分别为0.031人㊃mSv/GWh和0.032人㊃mSv/GWh,在17家运行核电基地综合排名处中位水平[4],具有较高的代表性㊂因此从核安全监管角度出发,通过评价该核电厂一期工程运行十年期间(20122021年)的辐射防护管理情况,能够为我国核电厂辐射防护风险分析㊁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㊂1㊀红沿河核电厂辐射防护管理体系㊀㊀为防止有害确定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使其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红沿河核电厂已建立辐射防护管理体系㊂图1为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框架,组织机构方面:核电厂总经理为辐射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防护部为电厂辐射防护和管理的职能部门,下设辐射防护科为具体实施单位,承担辐射防护管理程序㊁年度目标和计划制定,日常管理控制,定期评估等职责;运行㊁化学㊁设备管理等专业以及相关承包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工作㊂文件体系方面:由国家法规标准要求及顶52㊀收稿日期:2023-08-09作者简介:张蔚华(1989 ),男,2013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现从事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㊂E-mail:weihuaxxx@㊀㊀㊀图1㊀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框架层文件㊁管理政策㊁实施程序三层结构组成,通过目标设定,计划制定,流程控制,设备㊁人员管理,规定各部门的职责,保证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㊂2㊀职业照射剂量统计与分析2.1㊀职业照射剂量测量方式按照相关法规及国家核安全局要求,核电厂营运单位(业主)应在首次装料前建立辐射控制区[5],并对所有进入控制区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㊂剂量监测项目主要包括个人外照射剂量(γ及中子)㊁个人内照射剂量㊁肢端及皮肤剂量估算,定期统计年度集体剂量㊁个人最大日/年剂量㊁主要专项工作活动集体剂量㊂红沿河核电厂γ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采用电子剂量计(EPD)和热释光剂量计(TLD)同时监测,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定期开展EPD 和TLD 剂量数据对比,并采用引入第三方对照监测㊁参加外部剂量比对㊁定期检验设备等方式评定剂量监测可靠性;中子外照射剂量监测委托具备资质条件的单位实施,并统计剂量贡献主要厂区位置及实施工作等㊂个人内照射剂量通过全身计数器(WBC)进行监测,监测范围覆盖业主及承包商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及怀疑发生内污染的非辐射工作人员,监测包括正常年度监测㊁入厂/离厂监测㊁特定工作监测和调查性监测等㊂设定个人剂量预警和干预值,对超出设定值人员开展肢端及皮肤剂量估算[6]㊂2.2㊀外照射剂量统计和分析2.2.1㊀整体评价㊀㊀查询2012 2021年红沿河核电厂年度个人剂量管理报告得出:一期工程1~4号机组自装料以来未发生超出最低探测限值的人员内照射事件,也未发生需要对人员开展肢端剂量监测及皮肤剂量估算的异常情况㊂统计红沿河核电厂外照射剂量,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列于表1[7]㊂结合2012 2021年一期工程大修情况得出大修期间剂量信息列于表2[8]㊂结合表1与表2可知,(1)红沿河核电厂4台机组总集体剂量及单机组平均年集体剂量并未随机组运行数量增加而呈线性增长,集体剂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大修工作量㊂大修期间的剂量贡献占62 辐射防护通讯㊀2024年4月第44卷第2期㊀㊀㊀表1㊀2012 2021年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剂量信息统计项目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运行机组数(台)223444444集体剂量总和(人㊃mSv)31.661002.021027.64904.891697.681530.192143.151382.921117.37机组平均集体剂量(人㊃mSv)15.83501.01342.55226.22424.42382.55535.79345.73279.34业主集体剂量总和(人㊃mSv)11.3957.5759.8155.6985.0687.36120.1980.1965.01占比35.98% 5.75% 5.82% 6.15% 5.01% 5.71% 5.61% 5.80% 5.82%承包商剂量总和(人㊃mSv)20.27944.38965.9846.981612.371442.782022.711302.581052.27占比64.02%94.24%93.99%93.60%94.97%94.29%94.38%94.19%94.17%业主年最大个人剂量(mSv) 1.112 1.589 1.107 1.062 1.219 1.929 1.500 1.486 1.289承包商年最大个人剂量(mSv)0.9238.076 5.623 5.4047.8037.6018.797 6.444 5.983㊀㊀注:1)因参观人员㊁外基地学员等其他团体对集体剂量仅有极少贡献(<2ɢ),故仅列出业主和承包商;2)2013年统计信息包含2012年11 12月剂量数据㊂表2㊀2012 2021年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大修期间剂量信息统计项目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大修次数(次)023233533大修集体剂量(人㊃mSv) 964.99984.98767.711513.601356.941625.851193.24926.12大修剂量占年度集体剂量百分比 96.1%95.9%84.84%89.16%88.68%89.91%86.28%82.88%首次大修机组编号无1号2号无3号4号无无无当年最大单次大修剂量(人㊃mSv) 723.33364.95497.13602.64528.81534.72482.01478.06单次大修个人最大剂量/mSv 7.493 3.277 4.238 4.045 3.872 4.155 3.194 4.066㊀㊀注:2014年最大单次大修集体剂量为首次大修产生㊂年集体剂量的80%以上㊂(2)2014㊁2015㊁2017㊁2018年各机组分别开展了首次大修,但仅2014年1号机组产生了当年最大单次大修剂量㊂与常规大修相比较,首次大修增加了一回路水压试验㊁部分重要系统设备在役检查等人员受照项目,但首次大修剂量并未绝对大于常规大修产生剂量㊂经查2015 2018年各机组大修期间,红沿河核电厂在控制区开展了行业内的经验反馈项目排查和处理工作,以上说明大修集体剂量的主要贡献仍然是大修期间是否有新增额外的场所辐射水平高的作业㊂(3)除一期工程进入运行阶段的首个统计周期(2012.11 2013.12)外,承包商年集体剂量占全厂年集体剂量的93%~95%㊂因此,对承包商剂量的控制应为核电厂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㊂(4)承包商年度最大个人剂量为全厂最大个人剂量,约是业主相应最大个人剂量的4倍㊂(5)单次大修产生个人最大剂量占年度个人最大剂量的50%以上㊂(6)2012 2021年期间,红沿河核电厂年最大个人剂量8.076mSv,满足国标GB18871 2002[3]相关要求㊂2.2.2㊀承包商剂量贡献分析㊀㊀承包商年集体剂量是电厂剂量最主要的来源,历年来年集体剂量贡献排名前三的承包商单位情况[7]列于表3㊂由表3可知,(1)排名前三的承包商,其剂量之和约占全体承包商年集体剂量的50%左右㊂(2)历年排名前三承包商从事的项目包括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内服务支持㊁射线探伤等高辐射风险工作㊂据红沿河核电厂最终安全分析报告(FSAR),以上工作区域已划分为控制区,同时按照辐射水平细分为控制区的绿区㊁黄区㊁橙区和红区㊂(3)机组状态影响各承包商年集体剂量排名,建造阶段承担系统设备射线探伤㊁安装等项目工作的承包商排名靠前;运行阶段承担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服务支持工作的承包商为主要剂量贡献单位㊂2.3㊀剂量分布统计和分析为进一步分析红沿河核电厂个人剂量分布情 72红沿河核电基地一期工程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十年评价(2012 2021年)㊀张蔚华㊀㊀表3㊀2012—2021年红沿河核电厂剂量贡献排名前三的承包商年份机组状态排名前三承包商单位2)占承包商总集体剂量百分比主要负责工作20131)1/2号机组运行,3/4号机组建造中辐院㊁二三建设㊁二三检修51.31%系统设备射线探伤㊁安装㊁机械检修20141/2号机组运行,3/4号机组建造中辐院㊁成都海光㊁二三检修66.9%系统设备射线探伤㊁安装㊁机械检修20151~3号机组运行,4号机组建造中辐院㊁中核检修㊁成都海光67.67%系统设备射线探伤㊁安装㊁机械检修20161~4号机组均运行中核检修㊁中辐院㊁运营公司57.06%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服务支持20171~4号机组均运行中核检修㊁成都海光㊁运营公司48.33%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服务支持20181~4号机组均运行中核检修㊁中核凯利㊁运营公司53.61%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服务支持20191~4号机组均运行中核检修㊁中核凯利㊁成都海光53.02%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服务支持20201~4号机组均运行中核检修㊁运营公司㊁中核凯利42.15%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服务支持20211~4号机组均运行中核检修㊁成都海光㊁中核凯利56.76%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服务支持㊀㊀1)2013年统计信息包含2012年11 12月剂量数据;2)简称说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辐院),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二三建设),深圳中核二三核电检修有限公司(二三检修),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都海光),中核检修有限公司(中核检修),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运营公司),中核深圳凯利集团有限公司(中核凯利)㊂况,对历年所有进入辐射防护控制区的所有人员(业主㊁承包商及其他人员)数量㊁工作(停留)时长㊁个人剂量分布情况开展统计,得出个人剂量分布[7]列于表4㊂由表4分析可知,(1)人数占比方面,历年处于个人剂量中低剂量区间(0~0.2mSv)人数的平均值约占总人数的69.22%,占大部分㊂历年个人剂量中高剂量区间(>4mSv)的人数平均占比为0.82%,单年人数占比最大为2.37%,为极少㊂(2)工时占比方面,历年及平均值统计表明,核电厂高辐射剂量风险工作项目时长远少于低辐射剂量风险工作㊂(3)集体剂量占比方面,低剂量区间虽然人员占比㊁工时占比最大,但其区间内历年平均年集体剂量占全厂年集体剂量的7.84%,高剂量区间内历年平均年集体剂量占全厂年集体剂量的10.19%㊂历年各区间年集体剂量占比呈 橄榄形 ,即工时及人数占比高的低剂量风险工作和高剂量风险工作对全厂集体剂量的贡献有限㊂3㊀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情况㊀㊀截至2021年底,一期工程未发生由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不良而引起的‘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要求报告的运行阶段事件[10],机组安全稳定运行㊂为强化安全管理,电厂制定‘内部运行事件报告管理“程序[11]将不构成运行阶段事件但具有经验反馈意义上的情况界定为内部运行事件㊂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2012 2021年辐射防护领域内部运行事件列于表5,由表5可知: (1)内部异常事件集中在机组运行初期(即2018年之前的几个换料周期)和大修状态,(2)产生类型均为人为因素㊂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机组运行初期的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存在技能及安全意识不足等表现,后期经过经验积累㊁培训教育㊁核安全文化培育降低了人因失误㊂同时,表中呈现的特点也符合2.2.1节的统计分析结果,即核电厂辐射风险多集中在机组大修期间㊂4㊀总结㊀㊀(1)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运行10年来,经统计最大个人剂量为8.076mSv/a,满足GB 18871 2002[3]关于 任何工作人员(成年)职业照射连续5年平均剂量限值20mSv,任意1年剂量限值50mSv 的相关要求㊂(2)大修工作为影响电厂集体剂量的首要因素,经统计,大修期间的剂量贡献占年集体剂量的80%以上㊂82辐射防护通讯㊀2024年4月第44卷第2期表4㊀2012 2021年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个人剂量分布统计项目年份剂量区间(mSv)[0,0.2](0.2,0.5](0.5,1](1,2](2,4](4,10](10,+ɕ)人数占比(%)201472.8711.887.05 4.77 2.37 1.060 201571.9411.687.54 5.22 3.190.430 201673.4510.48.06 5.27 2.480.330 201763.8712.919.287.24 4.35 2.350 20186813.589.427.13 1.8700 201957.7314.7210.758.46 5.97 2.370 202069.1915.588.56 4.83 1.8400 202176.7110.28 6.54 5.06 1.320.090平均69.2212.638.40 6.00 2.920.820工时占比(%)201447.7217.3914.6010.137.00 3.160 201548.5517.2411.4211.6910.170.920 201657.5517.3513.0711.160.060.800 201738.6317.7114.2012.0111.23 6.230 201845.8519.4115.6014.72 4.420.000 201926.6820.3515.8815.1714.497.430 202044.7923.7015.0612.09 4.350.000 202151.9018.0713.6712.92 3.240.200平均45.2118.9014.1912.49 6.87 2.340集体剂量占比(%)2014 6.9312.9416.9122.2421.7519.240 2015 6.9513.1518.0325.229.8 6.870 20168.8612.4221.3527.1524.43 5.80 2017 5.358.8913.5920.9325.8925.350 20189.2215.323.6534.8716.9600 2019 4.418.6313.6420.8829.8722.570 202010.2220.5624.3127.417.5100 202110.7716.3522.3632.9415.93 1.650平均7.8413.5319.2326.4522.7710.190㊀㊀注:2012年11 12月㊁2013年个人剂量分布未统计公布㊂表5㊀2012 2021年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辐射防护与安全领域管理内部运行事件序号时间异常描述运行状态异常类型12013人员未佩戴剂量计大修人因22015剂量报警后,人员未撤离运行人因32016面部体表污染大修人因42016误入探伤区(未受意外照射)大修人因52016面部体表污染大修人因62017剂量报警后,人员未撤离大修人因72018面部体表污染大修人因82018操作不当大修人因㊀㊀(3)承包商年集体剂量占核电厂年总集体剂量的比值,除个别年份外,承包商剂量占比在93%~95%区间浮动,且排名剂量贡献前三的承包商剂量之和约占承包商总剂量的50%以上㊂(4)年集体剂量最大贡献对象为承担辐射照射工作的承包商,最大贡献项目为大修期间控制区内在役检查㊁机械检修㊁主管道保温维护㊁控制区服务支持㊁射线探伤等工作㊂(5)电厂辐射照射工作具有低剂量工作工时占比高㊁工作人员数量多㊁剂量贡献小;高剂量风 92红沿河核电基地一期工程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十年评价(2012 2021年)㊀张蔚华险工时占比低㊁工作人员数量少㊁剂量贡献小;中剂量工作工时和人员数量居中,但剂量贡献大的特点㊂历年各分区年集体剂量占比呈 橄榄形 ㊂(6)运行十年期间,电厂仅发生按照内部管理程序界定的8起辐射防护管理异常事件且自2018年后无新发异常事件,其特点为多发于机组运行后的前几个换料周期,由人因导致并多发于大修期间㊂通过以上对比与分析,红沿河核电厂在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职业照射剂量控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FSAR辐射防护总体设计合理,控制区进一步的子区细分起到了有利于工作人员职业照射最小化的管理效果㊂辐射防护管理工作应重点关注大修期间的承包商管理,在机组运行初期,营运单位可通过招募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㊁强化人员培训㊁加强技术防护㊁培育核安全文化等手段减少人员失误,降低辐射防护与安全风险㊂参考文献:[1]国家核安全局.中国核电厂总体安全状况[EB/OL].[2022-12-31].: 8080/spi/.[2]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核安全综合知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8.[3]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 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4]国家核安全局.国家核安全局2021年报[R].2022.[5]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㊁2号机组最终安全分析报告[R].2012. [6]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个人剂量的监测与管理:011-GN-P-MC-L17-002[R].2021. [7]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年度个人剂量管理报告[R].2012-2021.[8]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大修总结报告[R].2013-2021.[9]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3号.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S].2021.[10]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内部运行事件报告管理:011-GN-P-MC-L21-003-6[R].2020.Assessment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atHongyanhe Nuclear Power Plant(2012-2021)ZHANG Weihua1,ZHANG Mingrui1,ZHAO Yanpeng2,QIU Wenhong1,2,YANG Yue1,3,GUO Haifeng1,Ding Zhibo1(1.Northeast Regional Office of 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Inspection,MEE,Liaoning Dalian116001;2.Liaoning Hongyanhe Nuclear Power LTD,Liaoning Dalian116001;3.Liaoning Zhuanghe Nuclear Power LTD,Liaoning Dalian116001)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Hongyanhe Nuclear Power Plant,and presen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individual dose report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from2012to2021.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proportion of collective dose for overhauls and the main population as well as job types receiving collective dose were conducted.Important anomalies relat-ed to radiati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dose of Hongyanhe nuclear power plant met the national standards while operat-ing safely and stably.Contractors contribute the most part of collective dose radiation exposure.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the collective dose comes from overhaul,mechanical maintenance,main insulation maintenance,ect.Radiati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should focus on relevant activities during the over-haul and contractors management.Key words:radiation protection;personal dose;collective dose;overhaul(责任编辑:汤荣耀)03辐射防护通讯㊀2024年4月第44卷第2期。

核电厂高和超高辐射区的进入管理

核电厂高和超高辐射区的进入管理

1引言核电厂在运行和停堆维修期间有一定数量的高和超高辐射区,即通常所说的“红区”“橙区”。

这些区域环境复杂,辐射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辐射风险。

在辐射风险识别、管理制度、现场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疏失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辐射安全事件和人员超剂量受照的后果,须严格控制。

为保障核电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需进入高和超高辐射区域开展维修、检查活动。

如何控制活动中的辐射风险,避免辐射安全事件发生,实现辐射防护行动的最优化和辐射风险的可控,是高和超高辐射区管理中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本文总结了高和超高辐射区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及近年来国内核电厂的相关管理实践,进一步探讨了核电厂高和超高辐射区的管理方法及需关注的问题。

2国内外相关标准国内外各核电厂运营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建议的参考标准并结合本国核电发展的实际情况颁布核电厂高和超高辐射区的管理技术标准和要求,以便本国核电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加以实施和遵守。

表1列举了《法国900MW 压水堆核电站系统设计和建造规则》(RCC-P )、美国核管会(NRC )管理导则RG8.38(2006版)和EJ/T 1172—2004中对高和超高辐射区分区标准的对比。

其中,RCC-P 标准是基于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的分区标准,RG8.38和EJ/T1172是基于核电厂运行管理实践的辐射分区标准。

从表1中可看出高辐射分区各国所使用的标准基本相同,但在超高辐射区,美国所使用的标准略高。

表1RCC-标准与NRC 标准中的高和超高辐射区分区标准对比分区RCC-P 标准NRC 标准EJ/T 1172—2004标准高辐射区(橙区)2mSv/h<D<0.1Sv/h距离射线射出表面30cm 处剂量率超过1mSv/h场所剂量率介于1mSv/h 和100mSv/h 之间的辐射控制区超高辐射区(红区)D>0.1Sv/h距离射线射出表面1m 处剂量率超过5Gy/h场所剂量率等于或超过100mSv/h 的辐射控制区核电厂高和超高辐射区的进入管理The Entry Management of High and Super-High Radiation Zone in Nuclear Power Plant邵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24)SHAO Hua(China NuclearPowerOperationsCo.Ltd.,Shenzhen518124,China)【摘要】论文介绍了国内外核电厂高和超高辐射区管理的相关标准要求及实践,总结了核电厂高和超高辐射区辐射安全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核电厂高和超高辐射区管理中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内容。

关于PET-CT和回旋加速器项目辐射防护的探讨

关于PET-CT和回旋加速器项目辐射防护的探讨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79DOI:10.16660/ki.1674-098X.2018.27.179关于PET-CT和回旋加速器项目辐射防护的探讨史蕾 郭学文(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 山东济南 250017)摘 要:通过对某医院PET-CT 、回旋加速器项目辐射影响分析,探讨实施过程中实现工作人员及公众的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工作状态下,回旋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65.0~84.5)nGy/h,中子未检出,低于《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26-2011)中规定的2.5μSv/h的标准限值。

工作状态下,PET-CT扫描室周围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78.7~436.9)nGy/h,低于《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所规定的2.5μSv/h的标准限值。

通过对该项目辐射环境影响的分析,该项目对工作人员及公众的辐射环境影响较小.在运行中应加强辐射防护管理,实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关键词:回旋加速器 PET-CT 辐射防护 管理中图分类号:TH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9(c)-0179-02某医院配备了PET-CT、回旋加速器用于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回旋加速器质子能量为10MeV ,属Ⅱ类射线装置,PET-CT属Ⅲ类射线装置。

回旋加速器利用电磁场对对带电粒子进行循环加速,被加速的粒子达到特定能量后轰击靶产生放射性同位素。

核素的产生与注入靶物质、制备条件有关,制备的核素自动传输到合成柜,在处于屏蔽箱中的合成柜中自动合成。

PET-CT利用核素在各器官的释放出光子的时间、位置数量及方向,来监控器官的生理代谢情况。

PET结合了CT与PET的优点,能够对病灶精确定位,是当今医学用于疾病诊断的最先进技术之一。

1 仪器辐射屏蔽情况(1)回旋加速器项目。

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项目申报指南(2018-2020年)的通知

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项目申报指南(2018-2020年)的通知

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项目申报指南(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布日期】2018.02.22•【文号】科工二司〔2018〕232号•【施行日期】2018.0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防科技正文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项目申报指南(2018-2020年)的通知科工二司〔2018〕232号各有关单位:现将《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项目申报指南(2018-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项目管理办法》(科工二司〔2017〕1452号)和指南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组织项目的论证和申报工作。

(具体申报流程参考国防科工局网站“办事指南”专栏,“国防科技民用专项科研项目和军用技术推广专项审批”事项)。

联系电话:************附件: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项目申报指南(2018-2020年)国防科工局2018年2月22日附件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项目申报指南(2018-2020年)一、总体要求贯彻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十三五”规划精神;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核设施退役工程需求为牵引,践行核退役治理“科研先行”理念;以工程应用为目标,建立核退役治理技术体系;鼓励和支持全社会相关单位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集智创新,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我国核退役治理工作的关键技术;立足自主创新,统筹近期适度兼顾长远;夯实核退役治理技术基础,提高我国核退役治理整体技术水平。

二、支持重点(一)退役技术领域。

1.反应堆退役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掌握反应堆破损乏燃料组件整备、堆芯封堵加固、拆除解体等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高燃耗破损乏燃料组件整备处理技术研究,处理后的乏燃料组件可满足GB11806-2004标准要求;管道系统封堵技术和材料研究;屏蔽混凝土解体拆除、核设施零部件切割、辐照环境下远程切割、高压水切割、等离子切割、水下激光切割,压力容器去污、金属熔炼等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

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2018年1月1日实施)

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2018年1月1日实施)

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11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预防职业病,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以及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有关法律、法规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1—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生产安全。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和保障机制,完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功能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等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生产状况,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等功能区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开发区等功能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当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2—产工作承担相应责任.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规划和安全生产实际,研究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措施,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督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浅谈美国核管会反应堆监督管理体系

浅谈美国核管会反应堆监督管理体系
1 美国核管会反应堆监督管理体系发展 历程
美国核管会的监管工作框架如图 1 所示, 反应堆监督管理是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反应堆 监督管理主要包括检查、 性能评估、 强制措施、 指控、 调查五个方面。
1������ 1 旧的反应堆监督管理体系 美国旧的反应堆监督管理体系是指 NRC 早
期的监督管理体系, 是随着监管经验的积累在 不同时期建立的, 主要由以下三个重要的部分 组成[4] 。
收稿日期: 2018⁃01⁃17 修回日期: 2018⁃02⁃02 作者简介: 王娅琦 (1987—), 女, 河北沧州人, 工程师, 硕士, 现主要从事核电厂 1E 级电气设备的审评工作 ∗通讯作者: 周红, E⁃mail:zhouhongsepa@ 126������ com
12
摘要: 回顾了美国核管会反应堆监督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 简要介绍新监督管理体系的 监管理念、 运作流程、 安全评价框架及行动矩阵, 并多角度对比分析了新旧监管体系, 为我国的核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监督管理; 安全基石; 性能指标; 检查发现项; 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 TL48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5360 (2018) 02⁃0011⁃07
(1) 保持安全; (2) 增加公开度; (3) 使 NRC 的活动和决策更有效、 高效和现实; (4) 减少不 必要的管理负担。
+0 >0
1!E
D=3O @
>KM
0 -/" 6@
A" $3(3@
@E G @ @ E G
+,0) 6@ A
图 1 美国 NRC 监管工作框架 Fig������ 1 NRC regulation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核与辐射管理政策措施及监管情况
市辐射监测监督站
2018年12月3日
2018年,辐射站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省环境保护厅的指
导下,按照省辐射监督站《关于印发2018年全国核与辐射安全
监管工作要点》的要求,统筹安排部署辐射环境监管工作,以保
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放射性同位素、射
线装置安全和防护为核心,以加强队伍能力和素质建设为支撑,
认真履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障
了我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现将辐射站2018年的辐射环境监督
管理工作情况及2019年工作设想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 严格把关,规范流程,完善行政审批程序
我站加强对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单位的现场核查力度,严把
审批关,对Ⅳ、Ⅴ类放射源及Ⅲ类射线装置应用单位申领许可证
逐一进行现场核查。对不符合许可证申领条件及设施、管理等不
完善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待整改完成并经县(区)级环保部门
确认合格后予以颁发许可证。2018年共审批辐射安全许可证6
家,其中新办证1家、变更和延期5家,共进行辐射安全许可证
现场核查10余次,确保核技术应用单位持证率达100%.
按照《安徽省环境保护厅行政许可办理指南及审批权限》的
要求,我市制定了《淮北市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办理指南》、《淮
北市放射性同位素转让许可办理指南》等规范性资料,进一步完
善了行政审批的环节,细化了辐射行政审批的操作流程。较好地
衔接了“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与市局统一窗口受
理、网上申报的技术接口。结合窗口受理和网上审批的实际,明
确了审批责任、简化了程序、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审批效率。
(二)以执法检查为抓手,多措并举,强化监管工作
2018年以来,我站会同县(区)环保部门、矿业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环保处按照年初制定的检查计划,有条不紊的对核技术
应用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工作。全年,我市先后出动执法人员400
余人次,共排查单位84家,包括放射源使用单位19家,其中持
证单位19家,放射源277枚,射线装置使用单位65家,其中持
证单位65家,射线装置156台/套。本次专项检查采取企业自查
与我局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完成了现场检查工作并制作
现场检查报告,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要求,下达整改通
知书12份,并要求县区把督促整改工作责任到人,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切实做到了“两个全覆盖”,“两个零容忍”。
通过专项执法检查,查清了我市射线装置应用单位的底数,
对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要求依法停止射线装置的使用、
并责令限期补办,改变我市射线装置应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
证率低的状况,建立起全市射线装置安全监管数据库;查处了“未
批先建”、“久试不验”的突出违法问题;攻克流动核技术应用单
位监管的难点,规范放射性同位素测井、勘探、流动放射源备案
和安全贮存的行为,消除了辐射安全隐患。
(三)认真开展辐射监测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能力水平
圆满完成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任务。制定了印发2018年
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每季度完成空气γ剂量率的
监测分析,每月完成水样总α、总β放射性低本底监测分析。及
时、客观、准确反映了我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与往年相比,其
监测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全市辐射环境质量达标。
开展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为加强对重点辐射污染源
的监督管理,对淮矿集团股份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所属22
家煤矿200余枚放射源开展了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未发现
异常数据。
(四)做好废旧、闲置放射源的送贮工作
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涉源单位有废旧、闲置放射源立即要求该
单位按规定做好送贮工作,并及时向省辐射站报告。淮北市人民
医院一枚钴60退役放射源在我站的督促下,已成功送贮。我站
还定期检查、监督整个退役过程,确保废旧放射源的安全。2018
年,我市共送贮废旧放射源45枚。
(五)做好群众投诉调解工作,投诉结案率100%。
2018年,我站共接到群众来电来访6起,其中12369投诉
热线转办案件2起,群众来电咨询3起,群众来访1起。在接到
来电来访后,我们都及时到现场进行调查了解,积极与群众沟通,
了解群众诉求,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现场监测、约谈相关通讯
运营商、加大宣传等措施依法处理,妥善地处理了所有纠纷投诉,
投诉结案率达100%。
(六)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批等服务工作
随着省厅辐射项目审批权限的下放,我站紧紧围绕市局如
何“接得住、接得稳”狠下功夫。首先进一步梳理权力责任清单,
明确具体责任人;其次,组织召开了铁塔公司、移动基站三大运
营商关于移动通信基站环评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安徽省环保
厅关于加强辐射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了基站环评审
批工作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了大家对基站环评工作的认知
度,有效的提高了电磁辐射管理工作的质量。2018年,对我市
110千伏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输变电工程等项目提出审核意见,陪
同专家对项目选址现场进行了核查,使建设项目及时得以批复。
(七)完善相关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反映出用源单位的管理动态及每枚放射源从购买、使
用、直至退役的全过程。为了更直观地管理,我站进一步完善对
用源单位的档案管理,建立“一户一档”,同时维护、完善“国
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录入数据库。
(八)组织业务培训。
为提高辐射行政监督管理人员和核技术利用单位管理人员
的业务素质,做到持证上岗。我站做了大量工作,征得省厅辐射
处的批准,上半年在我市举办了一期辐射培训专场。我站组织县
区环保部门辐射管理人员和用源单位有关人员共180余人参加
了辐射安全与防护业务培训班,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均取得了
《核辐射培训合格证》。截至目前,我市已有900余人参加了辐
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持证上岗率达98%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辐射监管“全覆盖”存在难度
由于辐射监管目前对放射源安全、电磁辐射环境安全、电离
辐射环境安全等进行监管,已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同
时,通讯基站和发射装置数量庞大,监管对象量大面广,监管工
作人力不足,还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二)辐射单位及个人防护意识有待提升
由于辐射涉及面广,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及能力,才能正
常操作和管理相关设备,使辐射得到有效防护。个别辐射单位及
个人防护意识不强,不具备操作和管理辐射设备的知识和能力,
给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