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学复习资料
玻璃知识培训资料

玻璃与框架之间的密封和防水处理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专业的密封材料和施工方法。
建筑玻璃在建筑维护中的应用
清洁与保养
定期清洁和保养玻璃可以保持其透明度和美观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维修与更换
当玻璃出现损坏或老化时,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05
玻璃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03
玻璃加工与处理技术
玻璃切割与磨削技术
玻璃切割技术
采用机械、激光或水刀等方法对玻璃进行切割,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切割 方式。
玻璃磨削技术
通过砂轮、磨盘等工具对玻璃表面进行磨削,以达到平滑、抛光等效果。
玻璃钻孔与雕刻技术
玻璃钻孔技术
采用钻头、激光等工具在玻璃上打孔,以满足特定需求。
玻璃雕刻技术
汽车玻璃种类与特点
前挡风玻璃
前挡风玻璃是汽车的主要玻璃部件之一,具有高透明度、 良好的抗冲击性和耐热性,能够提供良好的驾驶视野,同 时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
后挡风玻璃
后挡风玻璃位于车辆尾部,主要用于提供后方视野,同时 能够保护后座乘员免受风雨等自然环境的侵扰。
车窗玻璃
车窗玻璃位于车门和车顶上,主要作用是提供采光和通风 ,同时能够保护乘员免受风雨等自然环境的侵扰。
玻璃基复合材料
将玻璃与其它材料(如碳纤维、金属 等)混合制成复合材料,具有多种优 良性能。
04
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建筑玻璃种类与特点
普通玻璃
透明度高,适用于一般建筑门窗 和隔断。
钢化玻璃
经过钢化处理,强度高,抗冲击 性能好,适用于高层建筑和有冲
击风险的场合。
中空玻璃
由两层或多层玻璃组成,中间填 充干燥空气或惰性气体,具有隔 热、隔音效果,适用于对隔热和
玻璃工艺学

影响气泡排除的因素
气泡的上升速度与气泡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而与玻 璃液粘度成反比。【斯托克斯定律】
半径
v 20 r2 ( 与气泡内压力的变化有关。
p
px
2 gh
2
r
表面张力
第28页/共89页
影响玻璃液澄清的因素
配合料中的气体率 气体率过低,玻璃液形成不了
第2页/共89页
原料的选择 原料选择的基本要求 1.符合玻璃既定设计的成分要求,又要为成分调整留有余地 2.原料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3.适于熔化和澄清 4.容易加工破碎 5.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要小
第3页/共89页
1. 玻璃配合料的制备
根据设计的玻璃组成及所选用的原料成分,将各种 原料的粉料按一定比例称量,混合而成的均匀混合 物称做配合料。 实践证明,成分和粘度均匀的配合料,不仅能强化 玻璃的熔化和澄清过程,而且还能减少或消除影响 玻璃质量的各种弊病。
铅硅酸盐玻璃
SiO2 Al2O3
Na2O K2O 0.125 PbO
第22页/共89页
不同τ值的配合料所对应的熔化温度
τ值 熔化温度℃
6 1450-1460
5.5 1420
4.8 1380-1400
4.2 1320-1340
总之:石英颗粒愈小,反应时间愈短,玻璃形成速度愈快
第23页/共89页
第17页/共89页
配合料在加热形成玻璃过程中的变化
物理过程
配合料加热 吸附水的分解 各个组分的熔 融 个别组分的挥 发 多晶转变
化学过程
物化过程
化学结合水的排除 低共熔物生成
盐类的分解
组分间的相互溶解
玻璃制作工艺及流程复习课程

玻璃制作工艺及流程玻璃一:原料及配制主要原料有,石英砂(sio2),纯碱(Na2CO3),方解石(CaO),石灰石(CaCO3),硼化合物(B2O3),碳酸钡(BaCO3)。
辅助原料:橙色剂,着色剂,乳浊。
助熔。
在配方上,各厂商要依据具体的产品而定,作出适当的调整。
在原料中加入适理的氧化锌可增加产品的韧性,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有色物质可能使产品着色,如加入氧化铜,产品呈绿色或海蓝色:加入氧华钴着色;加入硒粉呈红色,加入的量影响色的深浅。
在配料中一般允许20%的干净回收料,回收料不宜过多,否则产品易出现粒状,突起。
汽泡等。
在配料入炉前,必须将所有料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均匀。
二:熔料混合料加入熔炉中,进行高温熔化,炉内温度依不同的产品而定,一般都在1200-1600度左右,燃料有重油。
电力等。
熔炉一般有坩锅和池窑两种,一般的坩锅只有一个口,进料与出料都在此口,池窑则可能进料与出料口分开(视工厂规模),这种只有一个口的炉常要在晚上进行加料,然后密闭,一般新加入的料要熔化8个小时方可使用,所以加料是不可以随时进行的,往往等到料已用完后再加,故一般一个缸的料可用一天,约600-900升。
三.玻璃成型一般的成型方法有吹制(机吹,人工吹),压制,离心旋转,烧制(辅助作用)。
玻璃模具一般采用生铁铸件。
模具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产品品质,因为有的铁质有砂子,则出来的产品就粗糙,有凸粒,在高温下,易脱铁屑而沾在产品上。
一般的模具都有几个排气孔,排气孔很少,一般不影响产品的成型效果,排气效果好的模具,产品的图案,字母则较清晰,模合缝的大小也会影响产品利角的轻重,模具必须预热后方可使用,否则刚产出的产品易破裂。
熔化的料入模具有自动进料与人工操作两种自动进料,每种产品生产前都调好进料量,而人工操作则完全靠工人的经验了,所以人工操作时,量的多少是很重要的,量太多易使边太厚。
太少,则可能产品不完整,因人工剪料控制的问题,易出现产品边避和底的厚薄以及产品轻重不一致等问题。
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生产工艺培训资料

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生产工艺培训资料1. 简介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是一种常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元件,用于收集和传导太阳能。
本文将介绍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制备工艺、加工流程和质量控制。
2. 原料准备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的制备需要用到以下原料:•硅砂:用于制备硅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硼酸:用于提高硅酸盐玻璃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
•氟化氢:用于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
•可控气氛:通常使用氮气作为可控气氛,以避免氧化和污染。
3. 制备工艺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玻璃熔制首先,将精确配比的硅砂和硼酸加入玻璃熔炉,同时加入适量的氟化氢以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
然后,通过加热达到玻璃熔化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原料彻底熔化和混合。
3.2 玻璃成型熔融玻璃经过一定时间的熔化后,将在玻璃熔融池中形成玻璃坯体。
然后,将玻璃坯体从熔融池中取出,并经过拉伸、吹塑或挤压等方式进行玻璃管的成型。
3.3 玻璃管收尾成型后的玻璃管需要进行收尾处理,包括切割、掐口、去除污染物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玻璃管的耐热性和阻尼性能。
4. 加工流程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的加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准备所需的硅砂、硼酸、氟化氢和可控气氛。
2.玻璃熔制:将原料加入玻璃熔炉,加热到熔化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
3.玻璃成型:将熔融玻璃通过拉伸、吹塑或挤压等方式成型成玻璃管。
4.玻璃管收尾:进行切割、掐口、去除污染物等收尾工作。
5.表面处理:对玻璃管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耐热性和阻尼性能。
6.质量控制:对制备的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规定的要求。
5. 质量控制为确保制备出的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性能测试:对玻璃管的强度、密度、热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对玻璃管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保其符合制定的标准。
教学课件 玻璃工艺学

1.3 单元系统玻璃
1.3.2 氧化硼玻璃结构
• 由硼氧三角体[BO3]组成, [BO3]是平面三 角形结构单元;
• B-O键是极性共价键,其共价键占56%,键 强119cal/mol,[BO3]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不带 极性;
• 低温时,该玻璃结构由桥氧连接的硼氧三角 体和硼氧三元环形成向空间发展的层状网络, 而较高温度形成链状结构。图1-8
1.3 单元系统玻璃
层状
链状
图1-8 B2O3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模型
硼
氧
1.3 单元系统玻璃
层状结构特点:分子间引力(范德华力) 单组分硼氧玻璃性能表现:
软化点低(约450℃),化学稳定性差, 热膨胀系数大,没实用价值。
1.3 单元系统玻璃
1.3.3 五氧化二磷玻璃结构
• 基本结构单元是磷氧四面体 [PO4],有一个键能较高的双键;
♥ 围绕一个阳离子A的氧离子数为3-4个
♥ 网络中这些氧多面体以顶角相连
♥ 每个多面体中至少有3个氧离子与相邻的
多面体形成三维空间发展的无规则连续 网络
1.2 玻璃结构
B2O3 SiO2 GeO2 P2O5 V2O5 Ta2O5 As2O5 Sb2O5
能形成玻璃,所组成的多面体为网络的结构单元。 未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氧化物(R2O和RO)只能作 为网络外体,处于网络之外,填充在网络的空隙 中。
玻璃结构:玻璃内部微观质点聚积和连接方式。
石英玻璃结构
•仅由SiO2组成,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SiO4]; •硅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
顶角;
•O-Si-O键角120-180°,Si-O键是极性共价健,键 强大,离子与共价各占50%;
玻璃工艺学讲义

假想温度:
在转变温度区间内,某一温度下,玻璃熔体 有对应于该温度的平衡结构。
上页 下页 返回
2、玻璃转变的影响因素 (1)玻璃的热历史(热处理过程)
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度 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经历。
上页 下页 返回
热历史对玻璃热谱的影响
上页 下页 返回
热历史对玻璃达到平衡结构的速度的影响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2、阳离子配位状态的影响
① 一价碱金属离子R+ ② 二价碱土金属氧化物RO ③ 场强大的阳离子
上页 下页 返回
双碱效应(混合碱效应、中和效应): 在硅酸盐熔体或玻璃中,R2O总量不变,
上页 下页 返回
光学玻璃:用于生产显微镜、望远镜、照相 机等各种复杂的光学仪器。
试验用具:化学仪器、温度计等。 玻璃纤维:以及与各种树脂制成的玻璃钢。
上页 下页 返回
五、玻璃的基础研究
玻璃的结构 玻璃的形成、分相与析晶 功能玻璃的能量转换与失效机理 有机无机材料(有机改性硅酸盐)
集中于穆兰诺岛 ; 1615年——英国汤姆以煤炭为燃料的坩埚熔制技术 ; 1675年——英国人拉文斯克罗夫制成含氧化铅的火石玻璃
(中国战国时期出现铅钡玻璃) ; 1688年——法国人路易发明浇铸法 ;
上页 下页 返回
1790年——瑞士人发明搅拌法; 1881年——德国人阿贝和肖特合作研究光学玻璃,奠定了
什么是玻璃? 1、无定形固体 2、无机熔融物 3、物理化学观点:凝固的过冷液体 4、无机非晶态固体中最重要的一族,其 结构特点是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上页 下页 返回
玻璃的定义:
玻璃是熔融、冷却、固化的非结晶(在特 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晶态)无机物。
玻璃工艺学第八章

1
浮法玻璃窑图片
熔窑大碹
胸墙
喷火口
池壁 池底
窑内全景
喷火口
熔窑末端通往冷却部的出口,行话叫作卡脖,卡脖后面就是冷却部
2
影响玻璃熔制过程的因素:
配合料、熔制温度、气氛、压力、熔窑所用的耐 火材料等。 玻璃池窑中所用的耐火材料和坩埚的性质,对于
玻璃池窑的作业和玻璃的质量、产量都会产生显著
30
注意: 一般将在102~108 Pas粘度范围内温度范围 大的玻璃称长性玻璃(long glass),反之称短性 玻璃(short glass),长性玻璃在相同的冷却速度 下有较长的操作时间,而短性玻璃则要求迅速 成型。 (二)表面张力(双刃剑) 玻璃液的表面张力使自由的玻璃液滴成为 球形;可不用模型吹制料泡;自动调节料滴的 形状;在玻璃纤维和玻璃管的拉制中能自然得 到圆形;在爆口和烘口时,表面张力能使边缘 变圆。平板玻璃时会使原板发生收缩,压制时 使制品的锐棱变圆,得不到清晰的花纹等。
32
二、成型制度的制定 合理的成型制度应使玻璃在成型各工序的 温度和持续时间同玻璃液的流变性质及表面 热性质协调一致。
33
(一)成型过程中的热传递 在成型过程中,玻璃的热量要转移到冷却 介质中。对无模成型的玻璃制品,如平板玻璃、 玻璃管、玻璃纤维等,其冷却介质只有空气, 情况较为简单。用模型成型的瓶罐、器皿等空 心制品,其冷却介质为模型,而模型的冷却介 质又为空气,情况较为复杂 。 当玻璃液与模型内表面接触时,由于骤冷, 体积有一定的收缩,使玻璃制品脱离模型,玻 璃与模型之间形成一层导热较差的空气层。
目前我过基本上采用火焰池窑。其构造由玻璃溶剂,热源供 给,余热回收,排烟供气四大部分组成。玻璃熔制部分,相当 于玻璃溶质过程,池窑窑体沿长度方向分成熔化部,冷却部和 成形部。
玻璃工艺学

四、玻璃的种类
➢ 日用玻璃:瓶罐、器皿、保温瓶、工艺美术品等。 ➢ 建筑玻璃:窗玻璃、平板玻璃、空心玻璃砖、隔声、 隔热的泡沫玻璃等。钢化玻璃、磨光玻璃、夹层玻璃 等装配着各种运输工具。 ➢ 电真空玻璃和照明玻璃:需要其具有透明、气密、 绝缘等特性,是制造电子管、电视机、电灯等不可取 代的。
➢ 光学玻璃:用于生产显微镜、望远镜、照相 机等各种复杂的光学仪器。
➢ 试验用具:化学仪器、温度计等。 ➢ 玻璃纤维:以及与各种树脂制成的玻璃钢。
五、玻璃的基础研究
➢ 玻璃的结构 ➢ 玻璃的形成、分相与析晶 ➢ 功能玻璃的能量转换与失效机理 ➢ 有机无机材料(有机改性硅酸盐)
六、本课程研究的内容
2、阳离子配位状态的影响
① 一价碱金属离子R+ ② 二价碱土金属氧化物RO ③ 场强大的阳离子
双碱效应(混合碱效应、中和效应):
在硅酸盐熔体或玻璃中,R2O总量不变, 由一种R2O 部分取代另外一种R2O时,玻 璃的某些性质不是呈线性变化、而是出现 明显的极值,这就是双碱效应。
双碱效应
压制效应:
玻璃科学基础 ; ➢ 19世纪中期——发生炉煤气、蓄热室池窑得以应用,开始
出现蒸汽机。; ➢ 1903年——机械吹筒法 ; ➢ 1913年——比利时弗克法建厂,1922年传入中国 ; ➢ 1916年——美国人柯尔本法建厂,七十年代传入中国 ; ➢ 1925年——美国皮兹堡法建厂,六十年代传入中国 ; ➢ 1959年——浮法研制成功,1962年建厂 ; ➢ 1971年——洛阳浮法投产;
石英玻璃结构
碱硅酸盐玻璃结构
--
+Na2O
硅离子 桥氧离子 非桥氧离子
+2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第一章 玻璃的定义与结构 1、解释转变温度、桥氧、硼反常现象和混合碱效应。 转变温度:使非晶态材料发生明显结构变化,导致热膨胀系数、比热容等性质发生突变的温度范围。
非桥氧:仅与一个成网离子相键连,而不被两个成网多面体所共的氧离子则为非桥氧。 桥氧:玻璃网络中作为两个成网多面体所共有顶角的氧离子,即起“桥梁”作用的氧离子。
硼反常性: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往往在性质变化曲线中产生极大值和极小值,这现象也称为硼反常性。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总含量不变,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逐步取代另一种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这一效应叫做混合碱效应。
2、玻璃的通性有哪些? 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介稳性;渐变性和可逆性; ①.各向同性 玻璃态物质的质点总的来说都是无规则的,是统计均匀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这一点与液体类似,液体内部质点排列也是无序的,不会在某一方向上发现与其它方向不同的性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玻璃可以近似地看作过冷液。
②.无固定熔点 玻璃态物质由熔体转变成固体是在一定温度区域(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从固态到熔融态的转变常常需要经历几百度的温度范围),它与结晶态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介稳性 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过冷而得到。在冷却过程中粘度过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因而系统内能尚未处于最低值而比相应的结晶态物质含有较高的能量。还有自发放热转化为内能较低的晶体的倾向。
④.性质变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 . .. 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是连续的和可逆的,其中有一段温度区域呈塑性,称“转变”或“反常”区域。
3、分别阐述玻璃结构的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内容。 答:(1)玻璃的晶子学说揭示了玻璃中存在有规则排列区域,即有一定的有序区域,这对于玻璃的分相、晶化等本质的理解有重要价值,但初期的晶子学说机械地把这些有序区域当作微小晶体,并未指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因而对玻璃结构的理解是初级和不完善的。总的来说,晶子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近程有序性、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2)玻璃的无规则网络学说是1932年由查哈里阿森提出的,该学说借助于离子结晶化学的一些原则,并参照玻璃的某些性能(如硬度、热传导、电绝缘性等)与相应的晶体的相似性而提出的。像石英一样,熔融石英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硅氧四面体,玻璃被看作是由硅氧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间网络所组成的,但其排列是无序的,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故不同于晶态石英结构。当熔融的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时,硅氧网络断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均匀而无序地分布于某些硅氧四面体之间的空隙中,以维持网络中局部的电中性。对硼酸盐与磷酸盐玻璃也作了类似的描述。
第二章 玻璃的形成与规律 1、混合键性为何易于形成玻璃? 答:因为既具有离子键易改变键角、以形成无对称变形的趋势,又具有共价键的方向和饱和性,不易改变键长和键角的倾向。前者造成玻璃的长城无序;后者赋予玻璃的短程有序,因此极性共价键化合物易形成玻璃。
2、什么是3T图? 答:所谓的3T图是通过T-T-T(即温度-时间-转变)曲线法,以确定物质形成玻璃能力的大小。
3、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共有多少种? 答:①仅含有一种网络形成体(F)的三元系统,该三元系统共有15种。 ②含有两种网络形成体(F和F、 )的三元系统,该系统共有5种。 ③含有三种网络形成体的三元系统,该三元系统的只有一种。 所以共有15+5+1=21种。 . .. 第三章 玻璃的分相和析晶 1、解释:均匀成核、非均匀成核、分相。 均匀成核:在宏观均匀的玻璃中,没有外来物参与,与相界、结构缺陷等无关的成核过程。又称本征成核、自发成核。
非均匀成核:依靠相界、晶界或基质的结构缺陷等不均匀部位而成核过程。 分相:玻璃的分相实质熔体和玻璃体在冷却或热处理过程中,从均匀的液相或玻璃相在转变为晶相或形成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
2、影响结晶的因素有哪些? 答:(1)温度(2)黏度(3)杂质(4)界面自由能 3、 玻璃析晶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玻璃的析晶阶段包括晶核成长和晶体长大两个阶段。 当形成稳定的晶核后,在适当的过冷度和过饱和的条件下,熔体中的原子向界面迁移。到达适当的生长位置,使晶体长大。所以晶体长大的条件是建立在可以形成晶核之上的。
4、 玻璃分相的类型和分相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分为稳定分相和亚稳分相,在亚稳区中分相后形成一种分散的孤立滴状结构,而在不稳区则形成一种三维空间互相连接的联通结构。
5、 高硅氧玻璃的制备原理及生产工艺? 答:高硅氧玻璃纤维其工艺原理是利用玻璃在熔融或冷却过程中,二个或二个以上互不相容的液相彼此分离,成微不均匀性,利用其结构的分相而生产的。
高硅氧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高硅氧玻璃纤维的生产是以合适的原始玻璃成分,按普通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制成纱、布等各种制品,经过酸沥滤和热烧结工艺,即得到耐高温性能接近石英纤维的高硅氧制品,对原始玻璃组分,目前主要有以E玻璃以及Si02-B203-Na2O和Si02-B203二元系统为原始玻璃组分,我国主要采用三组分的纳硼硅酸盐玻璃,其主要的制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
..
在生产中,将高硅氧制品经酸沥滤,利用其结构的分相,使B203和Na2O组分沥滤出来转入溶液中,使Si02富集量达到96%以上的微孔硅氧骨架,然后再经600一800℃的高温热烧结定型,使微孔闭合,骨架结构趋于紧密,而制得高性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制品。
第四章 玻璃的性质 1、何为玻璃的料性? 答:是指玻璃随着温度变化其年黏度变化的速度称为玻璃的料性。 2、试述黏度在玻璃生产中的作用? 答:在生产中玻璃的熔化、澄清、均化、供料、成型、退火等工艺过程的温度制度,一般是以其对应的黏度为依据制定的。
3、试述玻璃表面张力的工艺意义? 答:在熔制过中,表面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玻璃液中气泡的长大和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微小气泡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可溶解于玻璃液中。均化时,条纹及节瘤扩散和溶解的速度取决于主体玻璃和条纹表面张力的相对大小。如果条纹的表面张力较小,则条纹力求展开成薄膜状,并包围在玻璃体周围,这种条纹就很快的溶解而消失。相反,如果条纹(节瘤)的表面张力叫主体玻璃大,条纹力求成球形,不利于扩散和溶解,因而较难消除。 在玻璃成形过程中,人工挑料或吹小泡及滴料供料时,都要借助表面张力使之达到一定的形状。拉制玻璃管、玻璃棒、玻璃丝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能获得正确的圆柱形。玻璃制得拱火、火抛光也是借助表面张力。 .
.. 4、为什么玻璃的实质强度较理论强度低? 答:玻璃的实际强度低的原因,是由于玻璃的脆性、玻璃中存在微裂纹(尤其是表面的微裂纹)和内部不均与区及缺陷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所引起的(由于玻璃受到应力作用时不会产生流动,表面的微裂纹急剧扩张,并且应力集中,以致破裂。
5、何谓玻璃的弹性模量?何谓玻璃的脆性? 答: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的物理量,表示材料对形变的抵抗力。 玻璃的脆性是指当符合超过玻璃的极限强度时,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而立即破裂的性能。
6、影响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温度对它的影响程度也很大,此外还与玻璃的热历史有关。
7、何谓玻璃的导热性? 答:热导性是物质依靠质点的振动将热能将传递到较低温度物质的能力。 热导性主要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温度及其颜色等。
8、何谓玻璃的热稳定性?影响玻璃的热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玻璃的热稳定性是指玻璃经受剧烈温度变化而不被破坏的性能。 ①玻璃的热稳定性和玻璃的组成有关。 ②玻璃自身的机械强度对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也很明显,凡是能降低玻璃强度的因素,都能降低玻璃的热稳定性。
③玻璃的热稳定性还与其受热的制度有关。 ④玻璃的热稳定性还与制品的厚度有关。 9、何谓玻璃的介电强度?何谓玻璃的介电损耗?何谓玻璃的介电常数? 答:介电常数表征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介质极化过程的大小。 介电损耗是指在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材料由于极化或吸收现象使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损耗。介电强度是指当施加于电介质的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介电中的电流突然增多,这一现象称为电击穿。发生电击穿的电压,称为电介质的耐击穿强度,又称为介电强度。
10、何为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 .. 答:玻璃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酸、碱、盐、气体及化学稳试剂盒药液的侵蚀,玻璃对这些侵蚀的抵抗能力称为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11、试述水对硅酸盐玻璃的侵蚀机理? 答:水对玻璃的侵蚀开始于水中氢离子和玻璃的钠离子进行交换,反应的产物是硅酸钠,其电离强度低于氢氧化钠的强度,因此此反应使钠离子的浓度降低。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硅原子周围有4个桥氧全部成为—OH,形成Si(OH)4。
12、水和水汽那个对玻璃的侵蚀更严重?为什么? 答:水汽比水溶液具有更大的侵蚀性。水溶液对玻璃的侵蚀是在大量水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从玻璃中释放的碱不断进入水溶液中(不断稀释)。所以在侵蚀过程中,玻璃表面附近水的PH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水汽则不然,它是以微粒水滴粘附在玻璃表面。玻璃中释放的碱不能被移走,而是在玻璃的表面的水膜不断积累。随着侵蚀,碱的浓度越来越大,PH不断上升,最后类似与碱液对玻璃的侵蚀,从而加大了对玻璃的腐蚀。
13、对于硅酸盐玻璃如何提高其化学稳定性? 答:硅硅酸盐玻璃在退火过程中会发生分相,分成富硅氧相和富钠硼相。分相后形成孤岛滴球状结构,钠硼相为硅氧相包围,使易溶的钠硼相免受介质的侵蚀,则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提高。如果分相后钠硼相和硅氧相形成连通结构,则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会大大降低,由于易溶的钠硼相能不断的被侵蚀介质浸析出来所致。因此对三氧化硼含量较高是玻璃,其化学稳定性与退火制度的关系必须予以重视(如退火温度不能太高,退火时间也不能够过长,要尽量避免重复退火等)。
影响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热处理、表面处理及温度和压力等。 6对于硅酸盐玻璃如何提高其化学稳定性?
第五章 玻璃着色与脱色 1、玻璃的着色分为几类? 答:玻璃的着色大致可分为离子着色、硫硒化物着色和金属胶体着色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