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尺度: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围和发生的频率。

2.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

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

态环境称为生境。

4.小环境: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围的特定栖息地。

5.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

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6.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

种群数量的生物因子,比如食物,天敌等。

7.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

比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8.太阳常数:地球在日地平均距离处与太垂直的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所接收

的所有波长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

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10.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围,即有有个生态上的

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围,称为生态幅。

11.广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均较远的现象

12.狭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很低的现象。

13.驯化: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产物水平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

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

14.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光谱主要由短波(紫外线,波长小于380nm)、可见

光(波长380-760nm之间)、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组成,三者分别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45%,46%,大约辐射能的一半是在可见光谱围。

15.太阳高度角:以平行光速射向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交角,称为太阳

高度角。

16.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谱的一个有限带,即

380nm—710nm波长的辐射能,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1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合成胡萝卜素,导致叶

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

18.似昼夜节律:生物体自运的,接近24小时周期性的节律。

19.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

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20.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是才能开花的植物,如

菠菜、萝卜、小麦、凤仙花等。

21.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是才能开花的植物,如

玉米、高粱、水稻等。

22.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

23.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如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

茄及番薯等。

24.长日照动物:在温和高纬度地区的许多鸟兽,随着春季到来,白昼逐渐延长,

其生殖腺迅速发育到最大时,繁殖开始。这些动物为长日照动物。

25.短日照动物:有些动物在白昼逐渐缩短的的秋季,生殖腺发育到最大,动物

开始交配,这为短日照动物。

26.日较差:一日,气温、气压、湿度等气候要素观测记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亦称气温日振幅。

27.年较差:气象要素在一年中月平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28.冻害:在温度低于-1°时,一些物种细胞冰晶形成的损伤效应,是原生质膜发

生破裂,蛋白质失活或变性,这种损伤称冻害。

29.冷害:通过降低了生物的生理活动及破坏生理平衡,从而造成喜温生物在零

度以上的温度下受害或死亡的现象,称为冷害。

30.生物学零度: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

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也称生物学零度。

31.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

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32.春化: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称为春化。

33.贝格曼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温动物个体更

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减少,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

34.阿伦规律:冷地区的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却有变小

变短的趋势,这是阿伦规律。

35.热中性区:恒温动物只通过控制可感觉的热量散失而进行体温调节的温度围。在此围

代产热或蒸发散热没有产生调节性变化。

36.空间异温性:

37.时间异温性:

38.日麻痹:

39.季节性麻痹:

40.大气湿度:所谓大气湿度就是指空气中的潮湿程度,它表示当时大气中水汽含量距离

大气饱和的程度,一般用相对湿度百分比来表示大气湿度的程度。

41.田间持水量:对于陆地植物,水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的水

称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42.湿生植物: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水分亏缺的植物。

43.中生植物:适宜在中等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44.旱生植物:适宜在干旱生境下生长,可耐受较长期或较严重干旱的植物。

4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

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46.腐殖质:腐殖质是指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的多聚体化合物,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

47.种群:在一定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48.种群动态:种群大小或数量、遗传结构或年龄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

49.生物量:在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某些特定组分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物质的总量。

50.样方法:样方法是在所研究种群区域围随机取若干大小一定的样方,计数样

方中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到整个种群来估计种群整体数量的方法。

51.标记重捕法:在调查样地上,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一定

期限后重捕的方法称为标记重捕法。

52.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成为种群的分

布型。

53.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