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喀油田八道湾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八道湾组层序界面特征的新认识

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八道湾组层序界面特征的新认识

线 也非 常清楚 ( 1 。 界面 ,也 就是 下侏 罗统八 道 湾组 与上 三叠 统 白碱滩 组 的界面 。这 是 一个 区 B 是 域不 整合 面 ,因而既是 三级层 序 界 面 ,又 是 二 级层 序 界 面 ( 1 。 由于 是 不整 合 面 ,其 上下 地 层 差 异 图 ) 较大 ,该 界面 的测井 响应 特 征是 比较 清楚 的。但又 由于属超 覆不 整合 ,在不 同 区域 八道 湾组底 部 以不 同 层位 与下伏 层 相接触 ,这就增 加 了对其 识 别 的复杂 性 。致 使八 区八 道 湾组 的底 界认识 不 清 ,特别 是原 划
归 白碱滩组 上 部 ( 当于 白 1段 ) 的那 段 地层 的归 属 问题 有必 要重 新 厘定 。 相
[ 收稿 日期]2 0 0 6—1 —2 1 O [ 作者简介]雷从众 ( 9 8 ) 16 一 ,男 ,1 8 9 9年大学毕业 ,高级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底 界 进 行 了重新 厘 定 。
[ 键 词 ] 层 序界 面 ; 新认 识 ;八 道 湾 组 ;克 拉 玛 依 油 田 关 [ 图分 类号 ] T 2 . 4 中 El 13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5 (0 7 2 0 1 0 文 0 0 7 2 20 )0 — 0 7— 3
[ 要 ] 准 噶 尔 盆 地 侏 罗 系八 道 湾 组 为克 拉 玛 依 油 田主 要 含 油 层 系 之 一 , 但 八 区 的 八 道 湾 组 此 前 尚未 开 展 摘 过 系 统 的 层序 地 层 学研 究 。通 过 对 层 序 界 面 特 征 的 详 细 识 别 和 对 八 道 湾 组 测 井 响 应 特 征 的 深 入 分 析 , 特
・ 7・ 1

北小湖油田八道湾组高分辨率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

北小湖油田八道湾组高分辨率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

北小湖油田八道湾组高分辨率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三塘湖盆地北小湖油田主力油层为八道湾组油藏,该区勘探程度低,剩余圈闭多。

前人经过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和认识,但仍有些问题制约着勘探开发的效果,如八道湾油组砂体分布、生-储-盖配置关系等关键问题,所以本次研究主要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等相关理论,主要针对八道湾油组,开展高分辨率层序研究,并进行了沉积微相特征、成藏特征的细致研究,优选出有利勘探目标,以促进北小湖油田的增储、稳产、上产。

本次研究首先以地震解释为基础,对J2t底、J2x底、J1s底、J1b底4个地震反射层进行精确标定,完成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建立了研究区构造动力学模型。

之后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共识别出1个长期、3个中期、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进行以短期旋回为对比单元的整体、统一、精细对比。

在此基础上,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区岩石学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沉积构造、泥岩颜色等相标志的识别,确定研究区沉积环境及微相类型,建立典型的测井相模式,进行平面沉积微相刻画,并建立了八道湾组的近岸-湿地扇模式图。

最后,以北小湖油田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等为基础,分析北小湖地区的生储盖特征,通过对油藏剖析,确认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分析成藏特征,进而选择出有利勘探目标。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1. No.2 Oil Production Plant, Xinjia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Karamay, Xinjiang 834000, China 2. Zhongyou Nanchong Gas Limited Compan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
网络出版地址:http:///kcms/detail/51.1718.TE.20180626.1543.004.html 邱争科,王 辉,李 婷,等.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5):47 58. QIU Zhengke, WANG Hui, LI Ting, et al. Humid Fan-delta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adaowan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Junggar Basin[J].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2018, 40(5): 47–58.
1.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2. 中油南充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主要分布在克乌断裂带东南侧砂砾岩储层中。近期的勘 探表明,远离断裂带的盆地区油气显示丰富,具有较强的勘探潜力,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和展布方面的认识尚属空白。 在钻井、测井、岩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八道湾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并识别出扇三角洲相、辫 状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以及湖泊相等。八道湾组下部层序广泛发育扇三角洲相,上部层序以发育辫状河流相和辫 状河三角洲相为特征。研究区扇三角洲相为潮湿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分布面积广,粒度细,前缘厚度大,平原富含油的 特征,这与中国东部地区古近系断陷盆地中发育的干旱扇三角洲明显不同。 关键词:扇三角洲相;潮湿环境;前缘亚相;八道湾组;逆断层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八道湾组油气潜力分析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八道湾组油气潜力分析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八道湾组油气潜力分析原园;吴爱成;樊文阔;随大伟;文佳涛【摘要】石西地区八道湾组已对12口井、21个层位进行了试油,在射孔井段较大的条件下,各井段产液量普遍极低,且无一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在老井油层复查中,共发现6口井有油层,但都位于圈闭边缘或圈闭外.对石西地区八道湾组进行了孔隙度和渗透率分析,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属于低孔特低渗至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油气在储层内的侧向运移不通畅.【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02【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石西地区;低孔低渗;非均质性【作者】原园;吴爱成;樊文阔;随大伟;文佳涛【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石西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南部的次级单元石西凸起上。

石西凸起整体北东东向展布,其北为三南凹陷及三个泉凸起,南为滴水泉凹陷及滴南凸起[1](图1)。

据探井、评价井录井资料显示,八道湾组油气显示相当丰富,但所有显示层的显示级别均偏低,多为低级荧光显示;取芯显示则以油斑级为最高级别,油侵或饱和含油级均未见[1]。

石西地区八道湾组已对12口井,21个层段进行了试油,结果无一口井层获得工业油气流。

各试油井射孔井段普遍较大,射开最小厚度为6.0m,射开最大井段达38.0m,而各井段产液量普遍较低。

最近在老井油层复查中,共发现6口井有油层,且都位于圈闭边缘或圈闭外。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与酸化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与酸化
1 储层概况
1. 1 储层地质情况
鄯善油田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善弧形构 造带西段中部,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 鄯善 油田砂岩储层为多层间互式展布,中侏罗统地层自 下而上发育 3 套含油层系,即西山窑组、三间房组、 七克台组。 其中,三间房组是该油藏的主力含油层 系,也是此次研究的目的层系。 三间房组地层厚度 为 280 ~ 300 m,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 37 m。
Sensitivity Evaluation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Development of Acidizing Stimulation Fluid Zhang Jinfa1, 2 , Li Ting1, 2 , Wu Jingyu3 , Guan Yingzhu1, 2 , Xu Mo4 , Dan Zhihua1, 2 , Zhou Mingxiu1, 2 (1.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0, China;
2. Hube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100, China; 3. PetroChina Xinjiang Oilfield Company, Karamay, Xinjiang 834000, China; 4. PetroChina Tuha Oilfield Company, Hami, Xinjiang 839000, China)
收稿日期:20220406;改回日期:2022072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及勘探评价” (2016ZX05060) 作者简介:张金发(1996—) ,男,2019 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现为长江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油气储

鄂尔多斯盆地靖吴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靖吴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靖吴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吴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表明,长8储层主要由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储集物性差,总体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

长8总体发育中等-差储层,其中长81以差储层为主,长82发育中等-差储层,长83发育差储层为主。

标签:储层特征储层评价长8油层组靖吴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台之上,属于地台型构造沉积盆地[1],是多旋回含油气叠合盆地[2]。

靖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处于安五油田、安五油田和靖安油田之间,勘探面积1878km2。

近年来,靖吴吴仓堡区块中探井中有4口井,在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地层试油获工业油流,预测含油面积262km2,地质储量5240×104t,预示着靖吴地区长8油层组具有重大的勘探潜力。

研究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为该区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块和层位指明了方向。

1沉积特征在沉积背景上,研究区总体上处于志靖-吴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方向为北北东-南西西。

长8沉积期,研究区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带,发育正常三角洲前缘和浅湖沉积,砂岩较发育。

在长8油组内,发育三个中期旋回旋回,以湖泛泥岩为界线,底部泥岩发育,为厚层泥岩夹砂岩地,中上部为砂岩发育,为厚层砂岩夹泥岩地层。

根据这三个中期旋回旋回,可划分出三个砂岩组,由下而上,分别是长83砂组、长82砂组、长81砂组,各砂组均以湖泛面为顶底界线。

其中长83时期,靖吴地区主要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浅湖-半深湖亚相沉积,砂体厚0.5-13m。

从长83-长82,表现为逆韵律特征,砂岩体积持续增高,分布面积持续增大,表明持续的湖退。

长82时期,研究区总体上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区,砂体平均厚度大于9m,最大达到18.6m;两片厚度较大的区域发育在:新64-元35-元181井一线,新20井-陕92井-塞234井-高116井区,整体呈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2013年第1期稿费发放明细

2013年第1期稿费发放明细
李玮
390
18
煤岩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模型
艾池
360
19
直角三角形小断块油藏注采井网模拟优化研究
关富佳
300
20
压裂水平井见水阶段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郝明强
300
21
油藏开发单井产能非均质性定量表征
严科
300Βιβλιοθήκη 22泌阳凹陷泌浅10区剩余油分布特征与开发技术对策
徐波
510
23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锁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刘显太
520
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构造恢复及地质意义
朱定伟
260
13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生产动态分析
姜瑞忠
480
14
复杂工况整体压裂优化软件研究及应用
程远方
520
15
扶余油田自生高岭石对注蒸汽的影响
蒋有伟
270
16
水平井开发效果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李斌
520
17
二维条件下天然裂缝对压裂裂缝影响的分形分析
陈渊
240
30
火烧油层物理模拟相似原理研究
刘其成
360
31
稠油相对渗透率实验过程出口端管线水驱油特征
高旺来
200
32
基于CT扫描测定低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
冷振鹏
260
33
溶度差法计算地层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
张可
360
34
超稠油水平井双管柱开采技术
李玉君
300
35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水平井测试投产一体化技术
320
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敏实验及损害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为例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敏实验及损害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为例

以鄂 尔 多 斯 盆 地 西 峰 油 田延 长 组 第 8油 层 为 例
廖纪 唐洪明 , 敏 , 月 , 振 , 丹 佳, 朱筱 任明 孙 4林
(.中国石 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 院, 1 北京 12 4 0 29; 2 .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 地质 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四川 成都 6 00 ; 3 西南 石油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 院, 15 0 . 四川 成都 6 0 0 ; 150 4 .中国石油 长庆 油 田公司 第五采气厂 , 内蒙古 乌审旗 0 70 130)
Ya ha r a i n o f ng ol ed, r s Ba i nc ng Fo m to fXie if l O do sn i
La ia , agH n m n , h i m n , e ny e ,u h n a dLn D n i J i T n o g ig Z uX a i R nMigu S nZ e n i a o j o
4 N . a r utnPatP t C iaC a g i i e o p n , uhn Inr n o a0 70 ,hn ) . o 5G s o co ln ,e o hn h n q gOl l C m ay W se , e g l 13 0 C ia P d i r n i f d n Mo i
3 Sho o R sucs n ni n etS uh et eoem U i rt,hn d ,i u n6 00 ,hn ; .col eor dE v om n,otw sP t l nv sy C eg u Sc a 15 0 C i f ea r r u ei h a
关 键 词 : 敏 性 ; 土 矿 物 ; 效 喉 道 ; 低 渗透 砂 岩 ; 峰 油 田 ; 尔 多斯 盆地 水 粘 有 特 西 鄂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l12 文献标识码 :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岚, 鸿鸣, 戴 曹雯 , 渊 : 黄 巴喀 油 田八 道 湾组低 渗 透砂 岩储层 特征 研 究 形 、 形 等 ; 要喉 道类 型包 括孑 隙缩 小型 、 颈状 、 条 主 L 缩
\ 艇 越
42 成 岩 作用 -
9 8 7 6 5 4 3 2


片状 、 弯片状 等 , 中在 残余粒 间 孑 发育 的储 层 中 以 其 L
Ke r s Ba ao l e d; d o n f r ai n;e e v i c a a trsi s p r t cu e d a e e i y wo d : k i l Ba a wa o m t i f o r s r o r h r c e it ; o esr t r ; i g n ss c u
Ab ta t T e sdme tr c aa trs c , lh lg c a a trsis p r st- eme bl c aa trsis sr c : h e i nay h r ceit s i oo y h rceit , o o i p r a it i t c y i y h rce t , i c
ma r n o txu a trt,a d te p r y e n ld nr ga ua is le o e ,a fw e iig u t t i a d lw e trlma i y u y n h o etp sicu e Ita n lrdsov d p r s e rmann r itr rn lrp r n cor c r . t e o o i n e e bl ft eiv siae r a te ei o d neg a u a o e a d mir fa t e Bewe n p r st a d p r a i t o n et td ae , h r sg o u y m i y h g
4 影 响 储 层 的 因素
4 1 沉 积 作 用 .
沉 积作 用 是储 层 形 成 和 演化 的基 础 . 层 的形 储 成 与水 动力 环境 、 源条件 等密 切相 关 , 物 沉积 微相 控 制 了八 道湾 组砂 岩储 层 的发育 和分 布特 征 。八 道 湾 组砂 岩储 层 物性 与砂 岩粒 度 中值具有 较 好正 相关性
结 。 明压实 与压 溶作 用均 较强 。 表 () 2 胶结 作用
09 t 中值 喉 道半 径 和主 要 流 动喉 道 半径 平 均 值 .4 m, x
均 在 1 I 以下 。 分选 系数 为 07 42 , 0z m .~ . 。平 均 值 为 08 。总 之储 集层 的孑 隙结 构特 征 为低 孔 特低 渗 微 .8 L 细喉 , 因此也 决 定 了储 集性 能差 , 始产 能低 。 原
MA L n DAIHo g mig C e H U a n - n A0 W n ANG Yu n a
(o twet e oe m nv ri , h n d 5 0 S uh sP t l r u U i sy C e g u6 0 ) e t 1 0
O 0- 2 0_ 4 O6 . 08 . 10 . 12 .
( — )特 别是 某些 斜 长石 易被选 择交 代 。方解 石 图5 7 , 形成 常有 早期 及 晚期之 分 。早期 胶结 的方 解 石常 形 成 钙质 砂 岩 。 钙质 砂 岩 中 , 了方 解 石 外 , 般 没 在 除 一
巴喀 油 田下侏 罗 统砂 岩储 层 成 岩作 用 强 烈 , 对 储 层 物性影 响 较大 。 主要 成岩 作用 类 型包 括 : 实压 压 溶作用 、 胶结 作 用 、 代作 用 和溶 蚀 作 用 ]根据 岩 交 , 石 薄 片观察 和伊 蒙 层 的分布 ,工 区内砂 岩储 层成 昆 岩 作用 已达 到 晚成岩 A期 。 () 1 压实 作 用
粒 度 中值 半 径/ mm
图 4 巴 喀油 田砂 岩 储 层 粒 度 中 值 与 渗 透 率 相 关 图

2 ・ 0
马岚 , 戴鸿 呜 , 雯 , 渊 : 曹 黄 巴喀 油 田八道 湾组 低渗 透砂 岩储 层特 征研 究
[ _ 北 地 质,9 81 () 94 . J西 ] 19 , 4: —4 9 3 [】 路 崎 , 恭 洋 . 6张 陈 白豹一 坪 庄 地 区延 长 组 长 6储 层 成 岩 作 [] 凤 琴 , 宝 清 . 达 木 盆 地 北 缘 下 侏 罗统 储 集 岩 成 岩 作 7 王 王 柴 用及 其 对 孔 隙 演化 的 影 响 [. 州 大 学 学报 ( J兰 ] 自然科 学版 ) ,
均 为 7 . a 进 汞 饱 和度 为 2 .%~ 71 平 均 为 1 MP , 2 22 8 .%,
5. 53 %。最 大连 通 喉道 半 径 为 O2 ,5 m. 均 为 . 2 1 平 5 4 x
随着埋 藏深 度 的增加 ,砂 岩遭 受机 械压 实作 用
和 化学 压实 作用 ,区内主 要表 现为 刚性 碎 屑表 面的 脆 性微 裂纹 、刚性碎 屑之 间 的位移 和重 新排 列 ( 图 5 1、 — ) 碎屑 颗 粒 的压实 定 向组 构 ( 5 2 、 图 — ) 相邻 颗 粒 凹凸一 缝合 状接 触 ( 压溶 作用 ) 图 5 3 。 ( — ) 砂岩 碎 屑颗 粒 以点 一 状接 触 或线 状 、 凹凸状 接 触 ,压 嵌 式 胶 线
( 上接 第 1 3页)
Th ma n n srb t n P te n a d Po e t lTa p n e s r sf r eRe i i g on Diti u i a t r n t n i p i g M a u e o o a Co d n a e Ga . a s r o r n e s t s. p Re e v i c
r s r o ro d o n f r a i n h st ef l wig c a a tr : o r eg an s eo ed p st, o c m p st n l ee v i f Ba a wa m t a o l n h r c e s c a s r i i f h e o i l w o o o h o z t s o i o a i
p s i ec re a i n I i atp c l e e o r f o p r , o o mo i t x r w o e e t w s ss o i v o r lt . t s ia s r i o w o e l w s ss o e t l p r , x r l o mo i. t o y r v l a o a o
图 3 巴喀 油 田 砂岩 储 层 粒 度 中值 与 孔 隙 度 相 关 图
1 0 ̄l 一 O



1 1 X0
碳酸 盐 胶结 主要 表 现 为菱 铁 矿 和 方解 石 胶 结 。 菱铁 矿 以孔 隙衬垫 的形 式 出现 , 晶形 发育 不完 整 ( 图
5 8 。方 解石 以充填 孑 隙 状 为 主 , 交 代 部 分碎 屑 —) L 并
t r u h a a y i g t e c r , h n s c in , a t g t i e t n n h sc l r p r . e r s l i d c t st a e h o g n l zn h o e t i e t s c si n s ci sa d p y ia o e t Th e u t n ia e h t h o n h o p y t
颗 粒外 部 。 硅 质胶 结主要 表 现为石 英 颗粒 的次 生加 大 ( 图 5 9 和填 充 孔 隙 ( 5 6 。次 生加 大一 般 为 Ⅱ~ -) 图 —) Ⅲ
级, 自形 晶面发 育 。镜 下 观察发 现 生加 大 使孑 隙变 石 L
— —
a Ca eS u y fo o t a d S u h B n Za a o l ed s t d r m S u h A n o t i n r lOi l i f
YU L o WANG We - u n in ig a g
(h nt t o P t l m E poai dDe e p n , e ig1 0 8 ) T e Ist e f er e x lrt na v l me tB in 0 0 3 i u ou o n o j
d a e e i p s p r e t r n o e t e ft e r s r o r o d o n f r a i n i k i e d a e s d e ig n sst e , o e t xu e a d p r y so e e v i f y p h Ba a wa o m t Ba a o l l r t i d o n i f u
2 0 , () - . 0 64 5: 6 2 1
用研 究[ . 性 油 气 藏 ,0 9 2 () 58 . J岩 ] 2 0 ,11 7 —2 :
A t d n t e Ch r ee itc fLo Pe m e b l y S n so e Re e v iso S u y o h a a t rsi so w r a i t a d t n s r o r f i Ba a wa r a i n i k l ed d o n Fo m t Ba a Oi l o n i f
孔 隙缩 小 型和 片状 、 片状喉 道 为主 , 弯 在溶 蚀粒 内孔 发 育 的储层 中以片状 、 片状 为 主 。 弯
八 道 湾组 储层 的排驱 压力 为 02 ~ MP ,平 均 . 3 a 5 为 09 MP ,饱 和度 中值 压 力 为 3 9 2 95 a 平 .8 a . ~ 3 .MP . 6
根 据统计 结果 , 下分 流河 道砂 体单 层厚 度大 , 性 水 物 较 好 , 八道 湾组 储层 发 育 的最 有利 沉积 微 相 。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