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本病是以眼底微小血管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糖尿病所引起的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体现。
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范畴。
多因气虚血滞、阴虚火旺及脾虚湿盛所致,重者痰瘀互结而成顽疾。
【诊断】1糖尿病史,眼前闪光感,视物不清,最终盲无所见。
2 .在非增殖期,眼底见微血管瘤,小片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
荧光血管造影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上述病变随病情发展不断加重。
3 .在增殖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最终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是防治本病的关键,非增殖期患者中医治疗有一定效果,增殖期患者难以取效。
一、辨证论治1气虚血滞眼前闪光,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轻度水肿,散在微血管瘤,小片出血及硬性渗出。
伴体虚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涩。
治法:益气和血明目。
方药举例:党参、黄黄、黄精、意及仁、茯苓、泽泻、当归、芍药、蒲黄、牡丹皮各IOgo4 .阴虚火旺视物不清,甚者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视网膜水肿,出血色鲜量多,伴体虚盗汗,口渴咽干,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止血。
方药举例: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萸肉、泽泻、牡丹皮、车前草、侧柏叶、龟甲、鳖甲各10g。
5 .脾虚湿盛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视网膜水肿明显,渗出多,出血少,玻璃体混浊,伴食后腹胀,大便清稀,舌淡苔白微腻,脉濡。
治法:健脾化湿。
方药举例:太子参、意瑟仁、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陈皮各IOg,六一散、牡丹皮、山楂、神曲各5g。
6 .痰瘀互结视物不清,甚至盲无所见,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可见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
治法:祛瘀化痰明目。
方药举例:陈皮、半夏、茯苓、昆布、赤芍、丹参、红花、蒲黄、山楂各IOg,全蝎6g,牡蛎、石决明各20g。
二、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5g,每日2次。
适用于阴虚火旺。
香砂六君丸每次5g,每日2次。
适用于脾虚湿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太子参 2 g麦冬 1g脾肾两虚型治宜脾 0, 5;
肾双补 , 用六 味地 黄 丸加党 参 1g 黄 芪 1g 白术 1g 方 5, 5, 5 总
有效率为 8%。 1 班健 根据辨证分型 , 肝肾阴亏型用滋水清
肝饮 加 减 ( 枸杞 子 、 茺蔚 子 、 明子 、 藜 子 、 决 蒺 王不 留行 、 生地 黄、 山茱 萸 肉 、 山药 、 苓 、 皮 、 茯 丹 当归 、 白芍 、 柴胡 )气 阴两 , 亏型方 用参 芪坠 血 明 目饮 加减 ( 参 、 人 黄芪 、 细辛 、I 、 川 芎 当 归尾 、 芍 、 山 甲、 藜 子 、 决 明 、 赤 穿 蒺 石 生地 黄 、 药 、 母 、 山 知 防 风) ,阴 阳亏损 型方 用桃 红 四物汤 合 肾气丸 加减 ( 片 、桂 附 枝 、 地黄 、 生 山茱 萸 肉 、 山药 、 黄精 、 知母 、 地骨 皮 、 桃仁 、 红 花 、 术、 莪 土鳖 虫 、 芎 )刘 红娣 对 阴虚火 旺 型予 知柏地 黄 川 。 丸合 增 液 白虎汤 加减 , 阴两虚 型选 生脉 六味地 黄 丸加 减 , 气 脾 肾两 虚 型选 用 归芍 六 味地 黄 汤合 香 砂 六君 子 汤加 减 ,亦
1g 赤芍 1g地龙 1g 川芎 1g 桃仁 1g 蒲黄 lg 三七 2, 5, 0, 5, 5, O,
5, g 牛膝 1 g 甘 草 6 。 5, g
3 中医辨证 论治
王印昌等 ”用六味地黄丸 ( 熟地黄 2g 山药 1g 山茱 4, 2,
萸 肉 1 g 泽泻 9 , 2, g 茯苓 9 , 皮 9 ) g丹 g 加减 , 阴虚 火 旺型用 六
生山药、 山茱萸 肉、 茯苓 、 泽泻 、 丹皮、 知母 、 黄柏 、 女贞子 、 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郜旭亮;张晓昀;王旭玲;魏玉婷【摘要】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其辨证论治、治法用药等方面认识已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阐述中医药对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外治法方面的研究,展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势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6【总页数】2页(P封3-封4)【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疗法;综述;消渴;雀目【作者】郜旭亮;张晓昀;王旭玲;魏玉婷【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2010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1]。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群数量的增加,DR患病率不断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中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
其眼部主要临床症状为视力减退、视物重影、或事物变形,甚至失明。
西医以控制血糖和眼底视网膜光凝为主,主要缓解其症状,延缓病情。
中医药在治疗上有其独特优势,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方面,作一下论述。
古代中医文献并无DR的病名,但对其相关症状已有记载。
刘河间在《河间六书》中指出消渴一症,“故可变为雀目或内障”。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消瘅》中说:“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然此证消肾得之为多,但用治下消中诸补药,滋生精血自愈。
”DR属中医学“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范畴。
现代中医各家对DR的认识各不相同,但多数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标实为瘀血阻络。
王东[2]教授认为本病病机早期以脾虚、气血不足为主,后期以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为主,血瘀贯穿本病始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近况

准 , 以各家学者 辨证 分型 治疗各有 不 同。张懿先 等[ 分 5 所 4 ]
型论 治 : 阴 虚 胃热 型 : 用 玉 女 煎 加 减 : 地 黄 、 母 、 膏 、 ① 方 熟 知 石
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 的历史 , 年来 中医治疗 D 的研究 取 近 R
得 了一 定 的 进 展 , 步 展 示 了 中 医 药 在 防 治 D 初 R方 面 的 优 势 ,
《 治准绳》 证 中也 认 为 “ 消 久 之 , 气 虚 亏 则 日无 所 见 ” 三 三 精 。《 消论 》“ 消 渴 者 , 变 为 聋 、 、 、 、 、 之 病 ” 证 治 :夫 多 盲 疮 癖 痤 瘫 。《 要诀 》“ 消久 之 , 血 既 亏 , 目无 所 见 或 手 足 偏 废 ” :三 精 或 。说 明 古代 中 医 已认 识 到 糖 尿 病 并 发 眼 病 对 人 的 危 害 件 , 出精 『 指 f Ⅱ
其证候特点 。谢学军 等l 通过 临床证候研究 分析显示 : 3 ] 随着 病证 由阴虚一气阴两 虚一 阴阳两虚 的演 变 , 仅 D 不 R发 生的 可能性逐渐增高 , 而且 D 由单 纯型 向增殖 型发展 , R 阴阳两虚 证 的患者 , DR多为增殖型 , 其 随着 D R的发生 , 患者全身兼瘀 血的情况 明显加 重。并认 为肾虚 是 D R发 生的基础 , 肾虚 肝 损, 阴损及阳, 目窍失养 是导 致 D R发 生发展 的基本 病机 , 具
牛膝 、 麦冬 、 白茅根 、 兰、 泽 苏木 、 田七 、 沙参 ; ②肝 肾阴虚型 : 方 用杞 菊地黄汤加减 : 枸杞子 、 菊花 、 熟地黄 、 山茱萸 、 淮山药 、 泽 泻、 茯苓 、 丹皮 、 白茅根 、 沙参 、 门冬 、 血藤 ; 麦 鸡 ③肺 肾阴虚型 : 方用增液汤合芍药汤加减 : 玄参 、 门冬 、 麦 生地黄 、 白芍 、 甘草 、 丹皮 、 冬桑叶、 知母 、 黄柏 、 白术、 花粉 ; 天 ④阴虚 火旺型 : 方用
眼睛视物模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试试这六种中成药

眼睛视物模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试试这六种中成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毛细血管周围的细胞坏死,进而导致内皮细胞变薄、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由管内渗到组织中,造成视网膜病变病变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慢性高血糖不仅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同时也导致视网膜神经元的损伤,两者为视力下降的共同原因。
今天罗大夫就参考糖尿病患者眼睛视物模糊,和大家谈一谈有哪几种中成药可以助力阻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芪明颗粒[1]主要成份:由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组成。
功效: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
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辨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症见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一次1袋,一日3次。
疗程为3~6个月。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胃脘不适等。
注意事项1.服用本药期间仍需服用基础降糖药物,以便有效的控制血糖。
2. 服用本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3. 脾胃虚寒者,出现湿阻胸闷、胃肠胀满、食少便溏者,或痰多者不宜使用。
4.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ALT的轻度升高,尚不能完全排除与本品有关。
5. 服药期间出现胃脘不适、大便稀溏者,可停药观察。
6. 与大剂量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中药合用,或与大剂量扩张血管药物合用,应咨询有关医师。
二、双丹明目胶囊[2]主要成份:女贞子、墨旱莲等。
功效:益肾养肝,活血明目。
适应症:用于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症见:视物模糊,双目干涩,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疗程为4个月。
三、杞菊地黄丸主要成份: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中医调理糖尿病之视网膜病变

中医调理糖尿病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反映机体内分泌状况及血管损害程度的微血管病变。
其主要表现是视物模糊不清,甚至突然失明等。
中医眼科将本病归入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病中。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脏腑虚衰以及瘀、热、痰、湿等邪气侵袭眼底有关。
中医认为,精血津液等属阴。
目能视,有赖于精血津液的滋养,阴虚日久必致目失所养。
而目居上位,为人之上窍,精血津液等需依赖阳气之温煦、固摄和推动作用,方能上输于目。
阴阳互根,阴虚甚,可损及阳气。
阳气亏虚,则必加重目窍失养,最终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阴虚燥热或脾虚气弱为本。
素体阴虚、情志失调、劳伤过度均可致脾失运化,久病必穷及肾,水不济火,致虚火伤络动血,或气虚统摄无权,致血溢脉外,出现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等。
病变过程中常伴因虚致瘀、痰湿互结、虚实夹杂,可使病变丛生,形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复杂多变的病理改变。
治疗篇中医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辨证治疗效果显著,下面分型说明。
阴虚燥热型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舌红苔黄。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
治宜滋阴清热。
方用玉女煎、增液白虎汤或养阴益气汤。
瘀血阻络型患病日久,热灼营血,血瘀目络,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久不吸收,甚则玻璃体出血。
治宜凉血活血。
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肾阴亏虚型症见口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暗苔白或少苔。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或机化。
治宜滋阴补肾。
方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女贞子、墨旱莲、知母。
用中成药治疗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对于有视网膜出血者,还可服用云南白药等止血药。
对于眼底出血久不吸收者,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可起到活血止血的作用。
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6例

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之“消渴”、“视瞻昏渺”、“暴盲”的范畴,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物不清、失明等,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的痛苦,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80岁,平均42.6岁。
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33例。
治疗方法:全部给予中药口服,同时配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以控制血糖。
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菊花15g,枸杞10g,山茱萸15g,山药15g,黄芪20g,泽泻9g,丹皮10g,茯苓15g,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0g,丹参20g,熟地20g,青葙子20g,三七6g,丝瓜络15g,甘草6g。
每日1剂,1次/日口服。
10天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视力完全恢复。
②显效: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③有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
④无效:视力无提高。
结果治疗10~60天,临床治愈17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
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随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在病史超过10~1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其中有>50%的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多见,病变的早期出现微血管瘤和视网膜小静脉扩张,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的水肿、出血、渗出等病变逐渐出现。
增殖性视网膜性病变的标志是出现新生的血管,预示着病变的预后不良。
糖尿病患者发生增殖性视网膜性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因为形成的新生血管容易发生破裂,会导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的出血,血凝块激化后,纤维组织牵拉造成视网膜剥离而使患者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之“消渴”、“视瞻昏渺”、“暴盲”的范畴,中医认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病机,日久致使气阴亏虚,肝肾阴亏,瘀阻目络,络伤血溢。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肿瘤 的血管生成促使肿瘤 的体积增加 。 肿瘤边缘 部位 的肿瘤细 胞容易通过静脉 一淋 巴结吻合处 ,从血液循环 中进入淋 巴管 ,
因此肿瘤血管生成对淋 巴结转移具有 间接 的促进作 用。所 以 , 微血管 的密度可 以作 为判断和预测 恶性肿瘤 的潜在性 转移或 复发的重要指标 。
不少 医学专家认 为糖 尿病性 视网膜病 变是 因各种原 因引 起气阴两虚 , 后期 阴损及 阳 , 致阴阳两虚 , 而阴虚 、 气虚及 阳
虚寒凝均可导致 血淤 , 】因此气阴两虚 , 淤血阻络对本病的发生 和发展起着重要 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性视网膜病变着 眼
糖尿病性视 网膜病 变主要 累及微小血管 ,9 5年第三届全 18
补 益肝 肾、菊花各 1g 熟地黄 2 g 山茱 萸、 5, 4, 山药各 1g 泽泻、 2, 茯苓各 9 , g
牡丹皮 2 g 或石斛夜光丸加减 。 0, 22 脾 胃气虚型 .
网膜病变 0 。长期视网膜微 细血管 的损害引起大片视网膜毛 】
期鳞癌微血管计数 , 两者相 比存 在极显著性差异 ( < . 0 ) P o0 1。
降解酶 、尿激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使肿瘤细胞能进入并穿 透其邻近 的纤维胶样基 质和结缔组织包膜 , 促进肿瘤浸润和转 移…。本组研究结果 也证 实了食 管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淋 巴结
转移关系密切 。
中图分 类 号 : 5 7 1 R 8 . 文 献标 识码 : B
细血管 闭塞 。视 网膜 出现很 多棉绒斑 , 进而引起大 面积视 网膜 缺血 , 产生 血管生长 因子 , 从而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 。 网膜新 视
文章编号 :6 1 2 6 20 )0—0 3 l 7 —14 (0 6 2 13—0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ibt t oa y dae cri p t )是糖尿病最常 i en h 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是发达国家引起失 明的 4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是糖尿病最常
见的眼部并发症,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萤
星满目、血灌瞳仁、暴盲等范畴。DR常可出现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
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严重损害视力,甚则失明。因此,DR的防
治是糖尿病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R取得了较大
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DR的发生多与阴虚燥热,肝、脾、肾亏虚,以及久
病入络,痰瘀互结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DR
中医病机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李华等[1]认为血瘀痰湿是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的重要病机。郭连川等[2]指出DR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瘀阻、阴阳平衡失调所致。文小敏等[3]认为瘀血为DR发生发
展的主要原因,而“瘀血”的成因多为阴虚致瘀、虚火致瘀、气滞血
瘀、气虚血瘀、实火血瘀5个方面,并将瘀血所致病变归纳为目失所
养、瘀阻目络,血不循经、瘀阻目络,浊邪壅滞3种。易细香等[4]
研究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以虚为本”,其病机特点为“本虚
标实”, 脾气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之根本,脾气亏虚,痰瘀内
2
生是DR发生的重要机制,气虚证、湿证、瘀证贯穿各病程的始终。倪
青[5]提出DR的病因主要责于阴虚、血瘀、痰浊、气虚、血虚等,
病机总由肝、脾、肾脏腑虚损,真元耗伤,气血在经络输布失常所致,
病位主要在肝,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精津皆相关。周水平等[6]则
根据络病理论来研究DR病因病机,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典型的络
脉病变,络脉瘀滞是其基本的病理基础。目络瘀阻,日久不愈,血行
不畅,精血不能濡养视衣,目精失养,神光失灵,则可出现视觉功能
障碍。邪客络脉,营卫运化失常,营气涩而不行,卫气郁而不舒,则
津液失渗,停聚络脉内外而痰瘀互结,则出现增殖性病变,进一步发
展,机化牵拉,导致视网膜剥脱而失明。
2 治疗方法
2.1 分型论治
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对DR进行分型治疗。张懿先[7]分5
型治疗DR 48例:①阴虚胃热型,治宜滋阴养胃、清热润燥,方用玉女
煎加减;②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③肺
肾阴虚型,治宜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方用增液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④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⑤阴损及阳型,
治宜补肾温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较治疗前
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达86.08%。王重农等[8]辨证分为4型:
3
①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山
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茱萸等;②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
生津明目,药用黄芪、党参、太子参、沙参、白术、升麻、陈皮、黄
精、葛根、天花粉、山药、天门冬、麦门冬等;③血瘀型,治宜活血
化瘀,通经明目,药用川芎、当归、赤芍药、白芍药、丹参、桃仁、
红花、泽泻、益母草、鸡血藤、牡丹皮、何首乌等;④痰湿型,治宜
化痰去湿,散结明目,药用白术、苍术、茯苓、鸡内金、桔梗、泽泻、
牛膝、山药、土贝母、决明子等。共治疗32例,治愈率为28.1%,有
效率为93.7%。刘红娣[9]主张将DR分为3型:①阴虚火旺型,治
宜滋阴降火,清热润燥,方选知柏地黄汤合增液白虎汤加减;②气阴
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选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③脾肾两虚型,治
宜脾肾双补,方选归芍六味地黄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经临床应用,
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2 以法论治
依据DR的病因病机予特定的治法来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
法。任少兰[10]在西药降糖的基础上,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药用生
地黄、赤芍药、当归、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谷精草、密蒙花,
随症加减治疗,总有效率为86.7%,研究还显示活血化瘀法能降低血
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视网膜的高凝状态,减少渗出,保
护视网膜。李有田等[11]以活血化瘀、通络明目法为主治疗,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