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合集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
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 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视物模糊
由于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可 能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
眼前黑影
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出血可能导 致患者眼前出现黑影。
视野缺损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 视野缺损的情况。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 病学研究
全球流行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 血管并发症之一,全球范围内患病率较 高。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病变部位, 促进视网膜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目前干细胞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 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0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与控制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 变。
健康饮食
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 体重。
在亚洲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等人 口众多的国家。
在非洲地区,由于糖尿病控制不佳和医疗资源有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患病率也较高。
影响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糖控制情况、 高血压、高血脂、病程长短、遗传因素等。
其中,血糖控制不良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血糖升高会损伤视 网膜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等病理改变。
血流动力学异常
糖尿病影响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包括血流速度 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
视网膜缺氧
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视网膜缺氧,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元损伤
神经元细胞凋亡
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凋亡, 使神经元数量减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ppt课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概述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0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概述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 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 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 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 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与血糖水平控 制情况以及患糖尿病时间的长短 有关。患病时间长短尤为重要, 一般患糖尿病至少10年后才出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单纯型 (非增生型)
增殖型 (增生性)

以后极部为中心,出现微血管瘤和小出血点
Ⅱ 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出现白色棉绒斑和出血点

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及玻璃体出血
Ⅴ 眼底出现新生血和纤维增殖
Ⅵ 眼底出现新生血和纤维增殖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
糖尿病白内障 屈光不正 虹膜睫状体炎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虹膜红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定时、定量、定餐,根据病情和个体需要,计算每日对糖、脂肪
、蛋白质的需要量,将一天的热量按早餐1/5、中、晚餐2/5的 比例分配 严格控制饮食的同时又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供给,必要时可从 静脉给予营养补充,可避免患者术后因营养不良而影响伤口愈合 。
指标监控
血糖控制 血压控制
术中护理
血糖的监控 术中配合 必要时心电监护
•眼科医生和内 科医生的沟通 不够,大量的 糖尿病患者没 有到眼科检查, 存在一定的漏 诊或误诊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 床表现
糖尿病所引起的眼部病变
白内障、视网膜脂血症 屈光的改变、视神经炎 眼肌麻痹、虹膜红变、青光眼
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 (DRP)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ppt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ppt课件

眼底荧光造影
通过向眼底注射荧光素 ,观察眼底血管的血流
情况。
诊断标准与分期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分期标准
根据病情轻重,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 ,其中增生期又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
0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控制血糖
控制血压
社区干预与预防措施研究
健康宣教
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居民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 知,加强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眼底检
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降 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眼部卫生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眼部感染。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01
02
03
提供心理支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 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心 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应对 这些情绪。
健康教育
向患者提供有关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的宣传教育,提 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 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 力。
分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非增生期又包括微血管瘤、出血 、渗出等病变,增生期则出现新生血管等严重病变。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 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长期高血糖 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力 学异常、氧化应激等。
病理生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流变学改变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参与的炎症 反应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朱苏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随着我国广阔人民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伸,近来几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有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 3500 万人。

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有。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 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有,5 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 25%,10 年后增至 50%,20 年后可高达80%~9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有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伸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

眼底病变一般常有于50 岁左右,但在20-30 岁患者也可见到。

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

其致盲的三大体素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走开、虹膜再生血管及再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1.糖尿病的种类和病程I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常有。

其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高升。

2.血糖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还没有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必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明,优异的血糖控制能够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

但其实不能够预防而只能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优异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在于糖尿病开展过程中的早期。

一旦病变开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开展的作用已根本获取必然。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远连续性高升,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缝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陪同慢性视网膜动脉缩短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以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眼科学资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科学资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定义: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微血管异常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病因: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毛细血管周细胞坏死、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液体渗出引起。

症状:早期无症状,晚期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

体征:增殖前期:微血管瘤/出血点、硬性渗出、墨迹样出血、棉绒斑、静脉窜珠、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增殖期: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及增殖膜。

诊断:根据糖尿病史及症状体征可诊断,FFA可帮助诊断及区分增殖期与非增殖期。

治疗:1、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等高危因素;2、激光光凝:重度非增殖期与增殖期行全视网膜光凝;3、黄斑水肿可行局部或格栅样光凝;抗VEGF药玻璃体腔注射;4、继发玻璃体积血、严重增殖行玻璃体切除术;5、轻中度非增殖期每年随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OCT、FFA等 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病变程 度和范围。
治疗建议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指南 ,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 议和生活方式指导。
CHAPTER
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等,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 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
病理生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瘀滞、 血流变异常、缺氧等,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 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发病率
根据不同研究数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约为30%-50% ,且随着病程延长和血糖控制不佳,发病率逐渐升高。
通过观察Amsler网格的扭曲、缺失等现象 ,初步判断视网膜病变程度。
评估标准
国际临床分级标准(DRS)
01
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五个等级,用于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ADA)
02
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和危险因素,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
个阶段,用于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
案例二: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结词
激光治疗是中期病变的有效手段,可减少病变进展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激光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视网膜病变区域,可以减 少血管渗漏和防止微血管瘤形成,从而控制病变进展。
案例三: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结词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健康讲座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健康讲座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健康讲座引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眼部血管损伤、视网膜神经退变,严重时可引发失明。

本次健康讲座旨在提高大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管理,从而降低失明的风险。

目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概念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评估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策略6.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眼健康管理7. 总结与展望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概念1.1 定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影响视网膜微血管和神经细胞,导致视力损害。

1.2 发病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8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约30%-40%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2.1 糖尿病导致眼部血管损伤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眼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血管渗漏和炎症反应。

2.2 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神经退变长期高血糖还可导致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影响视网膜神经传导功能。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3.1 早期症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难以察觉。

3.2 晚期症状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扭曲、视野缺失等。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评估4.1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眼底摄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

4.2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视野缺损程度、视力状况等。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策略5.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5.2 激光治疗对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可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延缓病情进展。

5.3 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割术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纤维组织增生。

为了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专业的护理措施。

一、健康教育1.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保健意识。

2. 指导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

3.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二、饮食管理1.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三、运动治疗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 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跌倒和碰撞。

3. 运动前后进行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发生。

四、药物护理1. 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 胰岛素治疗患者,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和皮肤护理。

3. 针对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按时服用相关药物,并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五、眼睛护理1. 保持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眼底镜检查、视力测试等。

3.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注意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

六、心理护理1.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2.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3.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减轻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

七、定期随访1.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 如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等症状,立即就诊。

3.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对抗病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20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国内新分期

延续我国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学组的分期方法,在内容中与国际分 类相衔接
期 视网膜病变特点
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 介于轻到重度之间,可合并出血、硬渗和 (或)棉絮斑
4.李莜荣等主编.糖尿病眼病.人民卫生出版社.P12
主要内容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20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极其重要
• • DR可无症状:NPDR和黄斑水肿可能早期无临床症状 糖尿病病程长:T2DM患者普遍存在数年隐形糖尿病时期,
在诊断DM时存在DR的风险很大
• • •
高危PDR 5年内出现严重视力减退的风险高达60% 从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到到中度视力减退的风险达30% 及时发现PDR并治疗可降低视力严重减退的危险度*至2%以下
NPDR,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PDR,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按照ETDRS(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标准: ≤35为轻度NPDR;43为中度NPDR;47为中度到重度NPDR;53A~D为中度NPDR;53E为非常严重NPDR; 61为早期PDR;≥65为PDR,但未达到高危PDR。大于50分以上即为视力减退危险
箭头标识为视网膜脱离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51-65.
DR危害大, 是成人新发失明最常见病因
糖尿病患者:
• 任一视网膜病变:34.6%1 •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6.96%1 • 黄斑变性:6.81%1
糖尿病患者(≥40岁):

I期 轻度非增生期 非 增 II期 中度非增生期 殖 型 III期 (NPDR)

殖 型 (PDR)
IV期 V期 VI期
箭头标识为硬性渗出
对应我国1985年DR分期II期: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51-65.
科杂志.2014;50(11):851-65.
2017年ADA立场声明
目前筛查现状堪忧:不足10%!
专业眼科医生少,忙于已发眼病的诊治,无暇顾及大量 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筛查

I期 轻度非增生期 非 增 II期 中度非增生期 殖 型 III期 重度非增生期 (NPDR)

殖 型 (PDR)
IV期 增生早期 V期 纤维增生期
VI期 增生晚期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纤维膜, 可合并/不合并玻璃体积血, 也包括虹膜和房角的新生血管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2017
视力降低,最终失明
正常眼底的表现
视神经乳头,
又称视盘
中心凹(黄斑)
感受明视觉及色觉,与神经节细胞发生
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聚穿出眼球
的部位,边界清楚,呈橙红色
联系,保证了中心视力,正常眼底可辨,
反光可见,生理凹陷无扩大及隆起

正常眼底的血管行径清楚,视网膜动静脉比约2:3; 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渗出

I期 轻度非增生期 非 增 II期 中度非增生期 殖 型 III期 重度非增生期 (NPDR)

殖 型 (PDR)
IV期 增生早期 V期 VI期 纤维增生期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51-65.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2017

I期 轻度非增生期 非 增 II期 中度非增生期 殖 型 III期 重度非增生期 (NPDR)
对应我国1985年DR分期IV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殖 型 (PDR)
IV期 增生早期 V期 VI期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51-65.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2017
箭头标识:上为新生血管,下为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国内新分期

延续我国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学组的分期方法,在内容中与国际分 类相衔接
期 视网膜病变特点
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 介于轻到重度之间,可合并出血、硬渗和 (或)棉絮斑 每象限视网膜内出血≥20个出血点 或 至少2个象限有明确静脉串珠状改变 或 至少1个象限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出现视网膜或视乳头新生血管, 或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出现纤维膜, 可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对应我国1985年DR分期V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68-469 2017 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P933
眼底筛查可使DR严重失明风险降低94.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进展机制
慢性高血糖
炎症因子2↑ 生长因子2 ↑
周细胞分离6
视网膜毛细血管 紧密联结蛋白结构改变2
氧化应激1 炎症2,3
血管通透性因子2 ↑
P:周细胞; tj:紧密联结; BL:基膜; E:内皮细胞; L: 血管腔; Ang-2: 促血管生成素-2
微血管损伤[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2,3,6
39.3%
60.7%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被诊断
未被诊断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糖尿病足 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 神经病变
糖尿病 肾病
DR:Diabetic Retinopathy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2017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68-469
• 血管壁完整性2↓

• • • •
血管通透性2↑
白细胞渗出2↑ 血浆渗出,出血2↑ 局部缺血4↑ 黄斑区基底膜增厚5↑
微 循 环 障 碍
非增殖期: 血管外渗
增殖期:新生血管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眼底 表现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BRB: Blood-retinal barrier 血-视网膜屏障 DR: Diabetic Retinopathy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20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国内新分期

延续我国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学组的分期方法,在内容中与国际分 类相衔接
期 视网膜病变特点
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 介于轻到重度之间,可合并出血、硬渗和 (或)棉絮斑 每象限视网膜内出血≥20个出血点 或 至少2个象限有明确静脉串珠状改变 或 至少1个象限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出现视网膜或视乳头新生血管, 或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期 视网膜病变特点
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

I期 轻度非增生期 非 增 II期 殖 型 III期 (NPDR)

殖 型 (PDR)
IV期 V期 VI期
箭头标识为微血瘤
对应我国1985年DR分期I期+:
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51-65.
指南推荐的DR筛查频率
糖尿病类型 首次检查时间 随访频率
1型糖尿病
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可在12岁 开始筛查
青春期后发病患者一旦诊断即筛查
每年1次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确诊时
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
每年1次
NPDR中度:每3~12月1次 NPDR重度:每1~3个月1次
NPDR,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中华眼 2017
CHN/DOX/1016/0003 - Valid until 25 Oct 20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国内新分期

延续我国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学组的分期方法,在内容中与国际分 类相衔接
期 视网膜病变特点
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 介于轻到重度之间,可合并出血、硬渗和 (或)棉絮斑 每象限视网膜内出血≥20个出血点 或 至少2个象限有明确静脉串珠状改变 或 至少1个象限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3%2 • 威胁视力*:8.2%2
*威胁视力定义为: ETDRS分级>50和/或 黄斑水肿
糖尿病患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4.7-37.5%3 •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3-7.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