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

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
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

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课程有感

汪清一中解延利

2013年10月11日午后第二节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刘晓丽同志的《苏轼作品赏析》课,深有感触。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题研究的必然结果就是要求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有效地将课外阅读的作品有层次地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晓丽同志确定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这一点,并且很创新地提出“了解苏轼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及其作品风格”。

一般而言我在进行课内诗歌教学中,很少关注诗人的生平,最多只记下书下注释就够了,因为中考这个指挥棒指挥着我们古诗词就是考个背诵默写,与作者无关。之前晓丽同志确定这一目标我就诧异。但当课一开锣我就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晓丽同志本人不仅深谙苏轼生平,而且学生们对苏轼生平也颇有建树。从课上明显可以看出初中三年来凡是苏轼作品,他们都对其当时所处背景、苏轼的个人生活情况甚至情感经历都有一番研究,也正基于此学生们对晓丽所讲都能接受。并且正因为平时多做了研究、积累和大量的课外阅读,厚积薄发,学生们在课堂上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这一点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也要学习做到深挖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其次我对晓丽同志的精炼的组织语言深感震撼。

一直以来刘晓丽同志总是兢兢业业,教学工作素以严谨著称,平常接触不多。这次讲课我发现晓丽同志组织语言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就能直戳问题要害,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东北讲话——嘎嘣脆。整堂课环环相扣,丝毫没有冗长、托节感。整堂课浑然一体、饱满天成。之前所担心的“联系课外诗歌这么多,课内诗歌还得讲透,设计问题又那么多,这一堂课45分钟能解决得了吗?”的疑问到此可以说豁然开朗。看来晓丽同志平时就训练有素,佩服佩服。

另外对晓丽同志布置的作业也是相当的佩服。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晓丽这一堂课就完全符合此标准,犹以布置作业为例。推荐阅读美文《来生嫁给苏轼》并缩写,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还能进一步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深入理解和消化的促进作用,并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可谓一业多得。

个人所见,硬要说点不足就是三年九班回答问题的学生过于集中,小组讨论热情不够高,有个别学生恍然如在课堂之外。当然也理解,到了初三,有些学生难免掉队,回答问题积极性也不如一二年级了。

总之听了晓丽同志的《苏轼作品赏析》一课,为她的打头炮精神感到震撼,为她的精心准备、精美的教学设计而感到震撼,同时也为杨宇辉主任精心组织、指导、策划这个活动表示敬意!

2013年10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