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合集下载

中韩自由贸易区——机遇与挑战

中韩自由贸易区——机遇与挑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以来 ,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 化 的进 程不断加快,世界上 出现 了许 多如北美 自由贸易区、欧 盟等 区域经 济一体化组织, 国家之间 的竞争渐渐发展 为区域 合 作 组织 之间的竞争。而东亚作为世界上人 口最 多、经济增 长速 度 最 快 的地 区 , 却 尚 未 形 成 统 一 的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组 织 ,这 不 仅使得 东亚各 国在参 与国际竞争时处于劣势 ,同时也不利于 东 亚地 区经济 的发 展及 东亚地区在世界经济 中地位 的提 高。作 为 东亚地 区举足轻 重的两个 国家,中国和韩 国的经济发展都非 常 迅猛 ,在世 界经 济中都 占有重要地位 ,两 国之 间经 贸关 系不 断 地加强 。随着 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趋势的加强和 中韩两 国之 间经 济融合 的提高 ,建立 中韩 自由贸易区 ,进而推动东亚经济一 体 化 的声在不断强化 。 渔港多元化利用是现代渔港的发展方 向和必然趋势,也是 渔港经 济区建设经营的必然要 求。 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 , 做 好以渔港 为龙 头、城镇 为依托、渔 业产业为基 础,集渔 船停 泊、避 风、补给及水 产品集散和加 工、休 闲渔业 、渔 民转 产转 业 、滨海旅游 、城镇建设 为一体 的渔业经济 区建 设,从而有力 地促进广 东现代 渔业 的发展 。 5 、现代渔港建设经营要确保足够 的资金投入 。 省和沿海各 级人 民政府应 当高度重视渔港建 设和 维护 ,确 实增加对渔港建设 的投入 ,落实 国家级渔港建设 的配套 资金 , 支持 国家级 中心渔港和 国家一级渔港建设 ,规划建设一批省 区 域性渔港 。省 区域性渔港建设 资金参照 国家对 国家级 中心渔港 投入 的办法 ,省财政要加大投入 ,市县也要纳入财政预算 ,共
财 筠 日 阳电

在中韩建交15周年之际回顾中韩关系的发展

在中韩建交15周年之际回顾中韩关系的发展

回顾过去,中韩关系的发展令人满意,然而, 展望未来,前景将更加可观.

韩关系
过去现

来”研讨会举
.jpg
只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进 一步增加相互信任,善于在挑 战中抓住机遇,并努力排除可 能出现的各种干扰,中韩关系 必将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最终达到东北亚经济共同体----
中国和韩国于1992年8月24日彻底消 除43年的敌对关系并建交后,如今已经 迎来15周年纪念日。
/video/224385.html 图为--中韩建交密谈:韩国 只有三个人知道1992年8月 2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钱其琛(前右)在钓鱼台国宾 馆同来的韩国外务部长官李 相玉亲切握手.
中韩两国共同参与了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欧会议(ASEM)、 东盟10+3、 中韩日合作等地区和跨地区合作机制
在联合国改革等许多国际重大 问题上有一致或相似立场,并一 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配合,在 推动区域合作进程、解决地区热 点问题、应对共同挑战方面也发 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 双方对两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均能从大局出发, 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妥善处理, 这表明两国关系已走向成熟。
通过交流和协商,我校同灵山大学签署 了正式校际学术交流的母协议以及学生 互派的子协议。此外,我校还与釜山大 学、济州大学、中央大学和延世大学在 合作科研、学者互派和学生交流等领域 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通过今后的进一 步交流和沟通,我校将这4所高校签订 正式协议。
Hale Waihona Puke 四.军事方面 军事方面在国际事务中,中韩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共 同利益越来越多。
钓鱼台国宾馆14楼
第三次谈判,出于外交礼貌,中方建议在汉城(现改 名首尔)举行,得到韩方同意。谈判地点安排在汉城 郊区的喜来登华克山庄酒店的别墅内,虽濒临汉江, 风景如画,但与外界隔绝。张瑞杰一行到达机场时, 韩方人员躲在一个角落迎接 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钱其琛和大韩民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钓鱼台 宾馆芳菲苑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韩建交公报,宣 布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与此同时,卢泰愚总统 在汉城发表谈话宣布韩中建交,并称他即将对中国进 行国事访问。

论中韩贸易关系

论中韩贸易关系
位 。 与之 相 伴 随 , 方 在 投 资领 域 的合 作 总额 达 到 20 0亿美 元 。显然 , 是 一个 的高度重视 为中韩经济关系 的发展 提供 双 ,0 这 也 取 得 了惊 人 的 发 展 , 别 是 韩 国企 业 在 深具挑战性的 目标。 特 卢武铉总统也利用胡 了政治保障 。经济上, 世界经济环境的变
基 础 已经 具 备 。 自 19 9 2年 8月 中韩 两 国 10 0亿 美 元 , 国成 为 韩 国 的 最 大 贸 易 独 立 自主 的和 平 外 交 政 策 与 韩 国 北 方 外 ,0 中
正式建交 以来, 中国成 为继 日、 美之后韩 伙伴 胡锦 涛 出访首 尔 期 间 , 曾与 韩 国 总 交政策 的提 出和 实施为中韩经济 关系的 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而韩国也保持 了继 统 卢 武铉 商 定 , 方 将 共 同努 力 , 取 于 启动提供 了最基本的前提。 双 争 中韩建交 以及 日、 美之后中 国第 四大 贸易伙伴的地 2 1 ( 港、 0 2年 中韩建交 2 0周年 ) 使两 国贸 易 建交后两 国高层 领导人对 中韩经济 关系
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 中, 显现 出深厚 出 口现 状 ,0 5 韩 国的 外 贸 总额 50 0 联 系的加强、 20 年 ,0 东北亚局 势的缓和为 中韩经 的合作潜力 , 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 亿美元当中, 两 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 济关系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中国
十年代 , 日韩三国学者就提 出构建中 日 台 , 中 已形 成 了多 层 次 、 领 域 的 对 话 与 交 将把韩 中两 国的经贸 关系 更紧密地联系 多 韩 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 但是 由于三 国之间 流机制。更重要的是 , 中韩两国经济合作 在 一起 。 的历史遗留 问题的影响 , 使得这一构想迟 正在 向更高层次发展 , 已开始从战略高度 ( 原 因分析 。 二) 中韩经济关系的迅速

中韩建交后发展历程

中韩建交后发展历程

中韩建交后发展历程
中韩建交后,两国之间的发展历程展示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和合作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韩建交后的第一个重要举措是签署了一项双边贸易协定。

这一协定的签署为中韩两国的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协定的签署促进了双向贸易和投资,在贸易额和投资规模上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随后,中韩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逐渐增强。

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成为常态,这有助于深化双方的政治合作和战略对话。

此外,中韩两国还积极加强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

通过促进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两国人民之间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韩两国的合作也进一步扩展到了科技创新领域。

双方积极推动科技合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共享和合作项目的开展。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中韩两国的科技合作成果显著。

此外,中韩建交后,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合作也不断加强。

中韩两国密切合作,通过外交渠道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合作和沟通。

双方还共同努力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总之,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之间在经济、政治、人文、科技和外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双方的合作日益深化,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韩贸易模式的变化:由互补到竞争

中韩贸易模式的变化:由互补到竞争

度 。 。 示 i国 对 东 盟 的 总 X表 出 口额 , i 示 i k产 X 表 国 品 出 口至 东 盟 的额 度 占该 国
对东 盟 总 出 口额 的 比重 。 X、
X 、 ) 则 表 示 i 的 上 述 j ,i X ( 国
出 口额或 比重 。该指数 的取
值 范 围为 0 10之 间 。指 数 0
我 国对韩进出 口贸易的绝 大部分 ,基本上 品及 零 部 件 、 机 等 信 息 通 讯 产 品 、 车 、 手 汽
可 以反映 中韩贸易的商 品结 构概况。以前 机械设备 、 船舶 、 工业用纺织 纤维制品等产 指 数 , 示 i k产 品 出 口至 东 盟 的 额 Xi 表 国
表 1 1 9 、0 1年 中 国 对 韩 国进 出 口贸 易 的前 1 商 品 比 较 9 32 0 O大
面的 合 作 、 强 企 业 间的 合 作 。 加
关键词 中韩贸易 贸易竞争
中图 分 类 号 F5 72
经济合作
文献标识码 A
自从 19 9 2年 8月 中韩建交 以来 , 国 1 两 0大产 品为 例 , 选取两 个时 间段(9 3年 品方 面仍 然处 于优 势 .中 国还 无 法 与 之 竞 19
元 。 长 了 6倍 多 , 均 增 长 2 .% , 一 劳动 力 ) 增 年 42 这 的产 品 出 口所 占 比重 在 迅 速 下 降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E本 市 场 的 竞争 。 1在 t 据韩 国贸 易 协
增 长速 度 不 仅 大 大 高 于 这 一期 间 韩 国对 外 而技术含量高的资本 、技术密集型产品所 会的统计资料 .中国在 E本进 口市场的排 t
经 贸 发 展 迅 速 。 两 国 贸 易 额 由 建 交 时 的 和 2 0 0 1年)来说 明中韩贸易模式 的变迁 。 争 。

中韩经贸关系:成就、挑战与前景(一)

中韩经贸关系:成就、挑战与前景(一)

中韩经贸关系:成就、挑战与前景(一)内容摘要:建交以来,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突飞猛进,但一些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如贸易与投资的“双不对称”,双方货物与资本的市场准入问题等,使双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两国关系的发展又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如何抓住机遇,增强政治互信,扩大交流与合作领域,实现双赢和地区多赢,是两国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双不对称,经济民族主义,壁垒,FTA,合作一、辉煌的成就根据韩国国际贸易协会(KITA)统计,中韩双边贸易总额已经从1992年的区区50亿美元跃升到2005年的11丑7亿美元,14年间增长了20多倍。

中国自2003年起已经连续3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连续2年成为韩国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

2005年,韩国向中国出口的货物价值为619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4%,远远超过韩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出口金额和增长率分别为413亿美元和-3.5%)。

而韩国也成为继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5年,韩国进口了价值386亿美元的中国产品,进口额比2004增长了30.6%,使韩国连续两年成为中国产品的第四大出口市场。

2003年韩中首脑会晤时制定的到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2005年的中韩首脑会晤又制定了到2012年即中韩建交20周年时使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新的增长目标。

中韩经贸关系飞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双边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韩国注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资金占中国当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1%上升到2005年10%。

累计超过4万家韩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实际投入资金高达3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最大的投资目的国。

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生产业务领域已从纺织、服装、玩具、制鞋、皮革加工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迅速扩展到机电、电子、成品油加工、信息技术、汽车、物流、工程设计与制造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

最新中韩经贸现状与趋势展望论文

最新中韩经贸现状与趋势展望论文

中韩经贸现状与趋势展望论文论文摘要:重韩两国建交近14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中韩双边经贸关系及各项合作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加强。

中韩两国在电信、汽车、IT、金融、劳务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资金、技术、环境和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也迅速开展起来。

中韩为两国的经贸合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签订了有关的协议。

今后中韩经贸合作关系一定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入世后,中韩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互补变为在更多领域的竞争,这就需要两国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避免过分竞争和不必要的摩擦,谋求两国经济关系朝着更广阔领域的合作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韩经贸合作存在问题建议 Abstract:Heavy Han both countries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the recent 14 years,has all made the very big progress in each domain cooperation,in particular the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both sides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and each cooperation developed with steady steps,obtain the amazing result,both countries day by day strengthened mutually for the important economics and trade partner relations.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domain and so on telecommunication,automobile,IT,finance,service cooperations have made the very big progress,in domain and so on fund,technology,environment and service cooperations also rapidly develops.The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also form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for both countries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has signed therelated agreement.The next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ll certainly be able to enter a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e new stage.But,after being WTO entry,the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economy relations supplementary became by the past in the more domain competition,this needed both countries further to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policy,avoided competing excessively and the nonessential friction,sought both countries economy relations to face the broader domain cooperation direction to develop.Keywords: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Existence question Suggestion1.经贸关系的特点 1.1双边贸易迅猛增长。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在文化、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几千年的睦邻友好的历史。

1992年中韩建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

贸易规模迅速增加。

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十九周年,近二十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不断加深,双边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两国贸易也持续稳步上升,经济合作日益扩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多。

互利互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已逐步成为两国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方向。

这个方向使两国经济贸易以健康的结构、稳定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

但一些问题也变得突出,如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贸易摩擦问题等,这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韩建交前两国贸易情况中韩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初就一直相互敌视,没有任何直接交往,但从1983年北京申办亚运会后,两国民间交往日趋加强。

到了1991年11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率团前往汉城(现在的首尔)参加在那里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受到韩国总统卢泰愚的接见。

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第四十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获邀出席。

中国方面看准了时机,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了李相玉,并与他就改善双边关系进行接触达成协议。

这两次官方交往预示着中韩建交的谈判的到来。

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我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

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

但鉴于当时复杂的东亚形势——涉及中国台湾和朝鲜的利益,因此,中韩两国严格保密建交谈判事宜,韩国方面更是做得“滴水不漏”。

中韩建交前, 两国通过香港或第三国进行间接贸易。

1991年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分别在首尔和北京互设了民间贸易办事处。

1992年两国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50亿。

二.中韩建交后两国贸易现状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贸易的比重逐渐上升这种贸易方式的转变,总体来说,使得中韩两国间的商品贸易额迅速上升,但受到两国贸易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中韩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贸易依赖关系极为密切2005年我国对韩国的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是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时贸易额的22.3倍,2008年,中韩两国贸易继续稳步增长,全年贸易额为1861.13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6.2%,继续保持我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我国也仍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其中,我国对韩国出口739.5亿美元,增长31.8%,自韩国进口1121.6亿美元,增长8.1%。

分别从双方出口的情况来看,截止到2008年,中国对韩国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4.52%,远远低于韩国对中国出口35.27%的增长速度,但自1999年以来(2003年、2004年除外),中国对韩国出口加快,年增长率高于同期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

中韩贸易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1995年上半年中韩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是由于1994年实行中国人民币汇率并轨和出口退税制度;而后随着中国调低出口退税率和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涨价,中韩双边贸易增长率由1995年的44.87%下降到1996年的17.67%;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致使亚洲各国经济受到冲击,韩国经济衰退,进口需求下降,导致双边贸易急剧下降,中韩贸易首次出现了负增长,降幅达到了11.6%。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双边贸易开始回升,2001年双边贸易总额已经达到358.96亿美元,但是由此增速开始放缓,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期;2009年,中韩两国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前10个月中国两国贸易总额1246.41亿美元,下降23.2%,其中我国对韩国出口428.56亿美元,下降32.8%,自韩国进口817.85亿美元,下降17.1%。

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韩国对中国的市场依赖程度非常高,对华出口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韩贸易结构由单一的贸易结构逐渐向复合型结构发展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初期,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矿物原料,韩国主要向中国出口工业制品。

此后,随着中韩两国贸易的不断发展,工业制品在中国对韩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90年代末,韩国对中国出口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约为85%左右,中国对韩国出口中工业制品的比重上升到了75%左右。

表-1 1992年——2008年中国对韩国贸易统计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整理所得,(注:2009年为1—10月统计数据)随着中韩两国贸易规模迅速增长,双边贸易结构也从过去单一的贸易结构逐渐向复合型结构发展,商品品种也在不断地扩展之中。

多年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尤以原料型商品及其制品为主,如纺织原料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农产品等,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石化产品、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皮革、纸张、不锈钢等。

相比之下,中国在商品结构方面发展较快,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幅增加。

随着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各类商品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及增减率会有所变动。

到2008年,机电产品、光学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是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08年出口额分别为355.1亿美元、123.6亿美元和112.3亿美元,增长2.0%、29.0%和4.8%,合计占韩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4.7%。

此外,韩国对中国出口的矿产品增幅居其对华主要出口商品之首,达到61.7%,出口额为90.2亿美元。

中国对韩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进口额分别为275.9亿美元、204.9亿美元和51.1亿美元,其中前两类商品增长15.9%和53.0%,纺织品及原料小幅下滑4.4%,分别占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35.9%、26.6%和6.7%。

在韩国市场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轻工产品继续保持优势,这些产品分别列韩国自中国进口大类商品(按HS两位码排序)的第三和第七位,占韩国该类产品进口的58.5%和56.6%,2008年韩国自中国进口的这两类商品均出现小幅下滑。

在这些产品上,中国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美国、意大利和越南等国家。

2008年韩国自中国进口的植物产品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降幅为39.1%。

表-2 2008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金额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数据三、中韩贸易现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韩贸易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良性发展阶段,两国贸易关系是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中韩贸易失衡现象严重,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扩大自1992年以来,中国在中韩贸易收支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额不断增加,双方贸易不平衡加剧。

如表-1所示,1992年以来,中韩贸易中中国逆差呈逐步加大态势,只有2001年有所减少,但减少降幅不大,2002年又迅速回升至130.7亿美元,2007年贸易逆差达到最大值476.16亿美元,是1992年的226.7倍,2008年有所回落降至382.11亿美元。

方逆差随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呈不断扩大之势。

但是,近期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使我国贸易竞争力有所增强,尽管双边贸易不平衡仍在扩大,但逆差增幅有下降趋势。

(二)中韩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影响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目前,韩国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我国也仍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虽然两国贸易往来不断发展扩大,但贸易摩擦和争端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影响了双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1999年左右,韩国对中国商品采取的歧视性进口限制政策,是引发中韩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90年代末期,韩国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数量迅速增加,使韩国农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韩国政府曾于1999年对来自中国的大蒜采取了临时保护措施,提高冷冻大蒜、腌制大蒜和去皮蒜茎的关税水平,在基准税率基础上加征紧急关税,经过中韩双方的谈判,韩国对中国冷冻蒜和腌制蒜实行3年的进口限额,并对这些进口量实行30%的特别关税,另外,对超过限额量的部分实行高关税;而中国政府也采取了暂时禁止韩国产聚乙烯和手机进口的报复性措施。

2005年9月26日,韩国各大媒体报道中国泡菜含铅量严重超标,催后韩国食品暨医药品安全厅在中国生产泡菜中检验出三种寄生虫卵,并不顾中国合理要求在自行调查结束前向韩国媒体公布一系列食品安全检验报告,导致大量中国生产的泡菜被韩国商检和海关部门以某些物质超标扣留在韩国口岸,引发了不断升级的泡菜案件。

2001年以来,韩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案件出现增长态势。

截止2005年底,韩国对涉及中国产品实施的反倾销调查和特别保障调查分别达到20起和10起,对两国的贸易关系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另一方面,中国也对韩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倾销措施,1997年,中国第一例反倾销案件就涉及韩国企业,1999年对来自韩国等不锈钢冷轧薄板进行反倾销调查,2002年对韩国冷轧板卷进行反倾销案的调查、韩国铜版纸在中国市场低价销售等案。

目前,韩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反倾销申诉国,韩国认为中国此举是为了消除巨额贸易逆差,因而对中国的反倾销起诉颇为不满,这大大影响了两国贸易合作的健康发展,使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虽然韩国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及竞争关系的不断增强,出于保护本国市场、幼稚产业和国内政治的需要,两国的贸易摩擦还将继续困扰双边贸易关系。

(三)中韩贸易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中韩贸易结构由单一的贸易结构逐渐向复合型结构逐步发展,两国商品贸易的互补性越来越弱,竞争性逐渐增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企业与商品在世界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

中国商品以低廉的劳动力为基础在与韩国商品形成有利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步抢占韩国市场,韩国的传统产业已被中国计算机等产业部门以飞快的发展速度赶超;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吸收外资的能力日益增强,跨国企业的进入使中国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韩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也将面对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

2.中韩贸易出口结构日趋相似和出口市场高度重叠。

2004年两国出口产品相似度超过50%。

电子产品均为双方第一大出口产品,在两国排在前5位的出口产品中,均包括电子产品、机械类产品、化工产品,所以两国同一产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是因为过去两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现在则转变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而且,现在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这些产业部门也是韩国目前的主导产业,由此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生产能力过剩和相互竞争的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