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贸易关系浅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国与日本是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之间的双边货物贸易一直都是双方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双边贸易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双边贸易的现状中,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日本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根据数据,两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
日本主要出口汽车、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和化工产品等商品到中国,而中国则主要出口电子设备、纺织品、玩具和家具等商品到日本。
双边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
贸易不平衡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明显高于进口额,导致中国在双边贸易中持续出现巨额贸易顺差。
这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双方需要加强合作,推动更加平衡的贸易。
双边贸易还面临一些的贸易壁垒和争端。
日本对中国的一些商品实施了高额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中国商品的进入。
两国在一些敏感领域,如农业和汽车等,存在贸易争端和对抗。
这些贸易壁垒和争端限制了双边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除了以上问题,中日之间的政治因素也会对双边贸易产生影响。
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都存在一些紧张和敏感的问题,如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等。
这些问题造成了双边贸易的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中日两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加强贸易合作和互利共赢。
两国可以在贸易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
减少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两国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减少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
加强政治和外交沟通,解决政治问题,为双边贸易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是重要的。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合作,减少贸易壁垒,解决政治问题等,可以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互利共赢。
最新论中韩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

最新论中韩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
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韩之间的贸易关系面临着一些摩擦。
本文将分析导致这些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原因:
1. 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中韩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导致不断升级。
2. 竞争压力:中韩两国在许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如制造业、科技等。
竞争激烈导致双方之间产生了摩擦和不满情绪。
3. 贸易不平衡:贸易不平衡是中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韩贸易中,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较多,而中国对韩国出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平衡局面引发了贸易争端和摩擦。
对策:
1. 拓展市场:中韩双方可以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拓展其他市场。
通过开拓新市场,可以减少对彼此市场的依赖,降低的可能性。
2. 加强合作:中韩可以加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双方的互信和了解。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减少的发生。
3. 寻求对话:在发生时,中韩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减少误解和不满情绪,避免贸易局势进
一步恶化。
结论:
中韩之间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合作、对话和寻
找新的市场,双方可以减少的可能性,促进更加稳定和互利的贸易
关系。
(字数: 284)。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前言中韩贸易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密切的合作。
本文将就中韩贸易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等方面。
第一部分:中韩贸易概览中韩两国地理相邻,交通便捷,为两国的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韩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
双边贸易合作主要以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汽车和纺织品等为主。
中韩两国的贸易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紧密,形成了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
两国间的贸易合作在增强了经济发展实力的同时也为两国的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二部分:中韩贸易优势中韩两国的贸易合作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两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人口基数,这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中韩两国在不同领域的经济互补性强,资源和需求也相对丰富,这为贸易合作增添了更多的动力。
此外,两国政府也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中韩贸易关系中的合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以及化工产品等领域。
中韩两国在这些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三部分:中韩贸易面临的挑战中韩贸易关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逆差一直是中韩贸易关系中的一大问题。
中韩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增加,但贸易逆差一直比较明显,这对中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中韩两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特别是在一些高技术产业领域,中韩两国的企业竞争激烈,这对保持贸易平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四部分:中韩贸易的未来潜力尽管中韩贸易面临一些挑战,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仍然充满潜力。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韩贸易的规模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中韩两国都有着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深入合作共同开拓这些市场。
此外,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也有助于推动中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 中韩贸易现状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和韩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了3056.9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3%。
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为1383.2亿美元,进口额为1673.7亿美元。
二. 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虽然中韩之间的贸易发展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下为具体分析:1. 产品重复竞争由于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逐渐增加,使得在部分市场中出现了产品的重复竞争,如化妆品行业、家电行业等。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企业成本,尽管这类企业在规模、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长势迅猛,但竞争加剧可能会减低全球市场份额。
2. 潜在的贸易摩擦中韩之间的贸易合作面临着潜在的贸易摩擦,例如:存在兼并与反垄断问题、有关环保法规和投资管制问题等。
这会产生贸易障碍,对贸易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3. 贸易投资结构单一在当前的中韩商贸中,韩国在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中,主要集中在电子、汽车、核电、化工等行业领域。
但在其他领域中,中韩贸易合作还有上升空间。
因此,建立和改善贸易投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 中韩贸易关系的对策中韩间的贸易合作面临挑战,但也具有共同发展的机遇。
因此,大力推动开放和合作,加强两国间的贸易、投资、文化、人员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提出以下对策: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推动贸易合作的主体。
政府应该积极配合企业的推动力,通过开展全方位贸易合作,深入挖掘双方贸易合作的互补性和优势,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
2. 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加强沟通,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提高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实现贸易务实合作的互利共赢。
3.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建立合理政策,加强支持,不仅可以鼓励企业扩大贸易合作、拓展市场,促进双方贸易良性发展,还可以防止出现潜在的贸易摩擦。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1. 引言中日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贸易关系进行浅析,探讨两国贸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中日贸易的现状中日贸易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6360亿美元,使中日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日贸易的主要特点如下:2.1 品种结构丰富中日贸易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化工品、纺织品和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其中,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是双方贸易的主导品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2.2 单边依赖程度高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导致对日本单边依赖程度较高。
这一现象主要受到中国对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需求的驱动。
而日本则更多地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产品。
2.3 地区性贸易中日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东亚地区是双方的主要贸易伙伴。
亚洲地区的相互依赖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 中日贸易的发展趋势3.1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对日本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3.2 双边投资逐渐增加随着中日双方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双边投资也逐渐增加。
日本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发展,而中国企业也在日本市场进行投资和收购。
双边投资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3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为促进中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正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FTA)。
FTA的签署将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并进一步推动中日贸易的发展。
4. 中日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4.1 贸易摩擦的影响中日贸易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特别是在某些敏感领域,如钢铁、汽车等。
贸易摩擦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加强和贸易量的下降,对中日贸易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中韩经贸合作的分析与思考

中韩经贸合作的分析与思考自1992年以来,中韩建交已达22年之久,在“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导下,中韩关系友好发展,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本文对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两国继续深化合作提出了建议,为实现双方更好的发展提供依据。
标签:中韩经贸;合作关系中韩建交以来,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中韩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一、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中韩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强,这种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双方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中国成为韩国企业最大的投资目的国。
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生产领域已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随着电子、机电、信息技术、工程等技术型产业入驻中国市场,为中国在制造技术和设计理念方面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引导,同时也使得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韩两国的合作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扩大,两国共同签署了多个合作协定,并且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也不断增强,随着“韩流”、“汉风”的广泛传播,使得中韩两国在旅游、教育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合作。
二、中韩经贸合作的有利因素1.中韩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为两国经贸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从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以来,中韩两国的领导人不断进行交流会晤,明确两国的经贸合作方向,研究两国的经贸合作领域,推动了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经贸合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中韩两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经贸合作提供了资金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使两国的经贸合作能够长久的运行和发展。
3.中韩两国的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人多地广,资源丰富,国内市场较大,能够为韩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提供资源上的支持,同时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但由于自身科技水平、科研能力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对中韩经贸关系的认识

对中韩经贸关系的认识
中韩经贸关系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两国不仅在贸易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也在投资、技术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以下是对中韩经贸关系的一些认识:
1.中韩经贸合作基础坚实。
中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近,这为两国
的经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此外,中韩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韩国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这使得两国在经贸领域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
2.中韩经贸合作面临挑战。
尽管中韩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两国在贸易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韩两国在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也在逐渐减弱,这可能会对两国的经贸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3.中韩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中韩经贸合作的
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两国在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很大,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韩国企业也可以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总的来说,中韩经贸关系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韩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分析自由贸易区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日韩三国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于促进三国的经济合作、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分析1. 促进贸易自由化中、日、韩三国是亚洲地区的经济大国,具有相互补充的特点。
建设自由贸易区可以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为三国的商品和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这对于三国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商机,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加强产业链合作中日韩三国在汽车、电子、钢铁等领域具有相互补充的优势。
建设自由贸易区可以加强三国之间的产业链合作,形成互补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
例如,日本的先进制造技术可以与中国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结合,韩国的中间零部件可以与中国和日本的最终产品结合,进一步提升三国产业的竞争力。
3. 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日韩三国间建设自由贸易区有助于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互联互通、金融合作等领域的合作。
这将有助于三国形成更高水平的经济整合,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加强三国间的政治合作,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二、挑战分析1. 产业结构差异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这对于建设自由贸易区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中国对于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竞争力,但在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欠缺;日本在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不具备竞争力。
这种差异可能造成某些行业的利益损失和扭曲。
2. 贸易争端与政治摩擦中日韩三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问题和政治摩擦,这会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带来一些挑战。
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不同,这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和紧张关系的出现。
此外,政治因素也可能干扰到自由贸易区的顺利运作和合作进展。
3. 法律和制度差异中、日、韩三国的法律和制度存在差异,这可能对建设自由贸易区带来一些挑战。
如何协调各国的法律和制度,建立起适应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规则和机制,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韩贸易关系浅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设想下的思考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小组成员:马杰张婧郭凯李立宝向雪松摘要:中日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国家间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
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三国贸易发展。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贸易关系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贸易大国,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是新型工业国家,三国在过去十几年中在经济上相互合作和竞争,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量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相上下,甚至更高。
2004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55%,亚于欧盟的65.5%。
根据2005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005.63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8.43%。
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达724.30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3.28%,即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31.70%。
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双方进出口总额达1884.88亿美,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7%左右;韩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10.54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6.4%。
一中日贸易发展现状近年来,伴随着中日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打破了国家的、地区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快了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国家间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使得共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中日经济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寻求更多方面的合作,使双边贸易再上新的台阶。
多年来,中日关系日趋密切,政府高层渐渐开始往来,两国之间不断增进了解,经济贸易发展迅速。
中国也逐渐成为日本最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1.从1980年开始中日两国即成为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额从当年的9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73美元,增长近2200%。
2.在2007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约达1067.9亿美元,首次跃升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国。
据日本财务省日中贸易统计,从国别和地域贸易额的比较情况来看,中国占日本贸易总额的17.65%,占第1位,之后顺序是:美国1000.6亿美元,韩国380.1亿美元,中国台湾299.1亿美元在2007年,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作为世界第4和第2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共占泛亚洲GDP的82%3.据日本《国际贸易》报道,日本财务省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日贸易额为27.7836万亿日元,较上年减少0.3%,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减少。
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2.957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0.9%;进口额为14.8258万亿日元,同比减少1.4%,日方逆差1.8680万亿日元。
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11月、12月双边贸易额均出现大幅下滑,中国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4.2009年中国、美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为1096.1亿美元、937.4亿美元和472.5亿美元,下降12.3%、31.7%和20.5%,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9%、16.2%和8.1%。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320.9亿美元,下降13.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096.1亿美元,下降12.3%;自中国进口1224.8亿美元,下降14.7%。
日本贸易逆差128.7亿美元,下降31.2%。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5.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为3018.5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30%6.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16日报道:16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宣布,2011年上半年中日间贸易总额为1631亿510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创同期历史新高,仅次于去年下半年的1634亿8684万美元。
中日两国贸易增长趋势如下图所示:图一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中日两国的贸易发展迅速,自2002年以来进入飞跃式发展状态,进出口贸易额迅猛增长,连续突破1000亿、2000亿、并在2010年突破3000亿大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图二中,我们看到,中国在对日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出口金额明显低于进口金额而且逆差额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世界性的贸易大国长期在对外贸易中处于绝对性的顺差地位,为何在对日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呢?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日贸易规模达3018.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0%,中国对日贸易逆差高达556.5亿美元。
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目的地,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从大类商品来看,机电产品在中日贸易中所占比重较高,2010年,机电产品占中国对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7.9%、49.9%;从具体商品来看,2010年中国自日本进口居前的产品是集成电路、钢材、汽车零部件,而对日本出口居前三位的是服装、农产品和电子产品以及矿产资源如稀土。
中国对日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与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低,而中国则需要从日本进口大量的机电及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产品,这就出现了中日贸易“一亿件衣服换一架飞机“的贸易状况。
中国需要依靠出口大量廉价产品才能平衡日本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这就造成了中日贸易中,中国处于逆差地位的状况。
二中韩贸易1)中韩贸易现状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
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
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30%以上。
韩中经济具有互补性,两国在双方都有比较优势的资本、货物、零部件和中间材料等领域进行了良好的经贸合作。
此外,两国在一些新增产业和战略产业方面也面临广阔的合作前景。
双方近年来继续扩大交流与合作,在经贸领域取得了更大发展。
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贸易额为1258亿美元,比2007年减少25.3%。
2.据韩关税厅统计,2009年中韩双边进出口总额为1409.5亿美元。
其中,韩出口867.0亿美元,同比减少5.1%,韩进口542.5亿美元,同比减少29.5%。
3.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
我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
韩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而且中韩两方在互相投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韩在华投资新批项目1695个,同比增长1.6%,我实际使用韩资26.9亿美元,同比减少0.3%。
截至2010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52172个,实际投资金额473亿美元,韩是我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4.2011年9月韩外贸进出口总额为9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8%。
其中,出口4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8%,进口452.7亿美元,同比增长29.3%。
1至9月,韩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4.9%。
其中,出口4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进口3931亿美元,同比增长27.0%中韩间的贸易正在不断发展,而且这也是两国领导人所寄望的,韩国国务总理金滉植在今年4月13日表示,他希望韩中两国能进一步深化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
2)中韩贸易逆差变化的现状及特点中韩贸易形态在建交前后反差较大。
建交之前,两国以民间小型贸易为主,中国为产品输出国;建交之后,形势逐渐发生变化,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中国变为逆差国,且差额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具体数据见表1。
表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信息资料整理1.1 贸易逆差增长速度快从2000年至2009年的10年间,最大的逆差数额达476.2亿美元,几乎是建交时逆差额的230倍;最小的逆差数额为108.7亿美元,几乎是建交时逆差额的50倍;而贸易总额与建交时期相比较,最大约40倍,最小约7倍;出口额与建交时期相比较,最大约30倍,最小约5倍。
特别是在2003年,逆差增速同比增长达76.2%。
可以看出,逆差数额的增速比贸易总额和出口额的增速要快得多。
1.2 贸易逆差增长幅度大贸易逆差早在1992年就开始出现,当年为2.2亿美元,可在1993年,一下子猛升到25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 036.4 %;1998年的增长幅度为50 %,2003年为230.3亿美元,比2002年的130.7亿美元增加了99.6亿美元,增长幅度为76.2 %。
1.3 贸易逆差持续时间长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连续14年有增无减。
虽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贸易逆差有所回落,但总体上呈不断恶化趋势。
1.4 贸易逆差相对值高我们拿逆差额与总额的比值做个比较,侧面了解逆差问题的严重程度。
从2000年至2009年的10年间,中国与韩国的贸易逆差相对值处于30 % 左右;而在2007、2008两年,中国和日本在贸易逆差额高达319亿美元、345亿美元的情况下,逆差额与总额的比值也只有13.5%、12.9%。
由此可见,中韩的贸易逆差比中日的贸易逆差问题更加严重。
2 中韩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原因2.1 中韩贸易结构差异对中韩贸易逆差的影响中韩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两国间贸易结构的差异性。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占有很大优势,主要出口是以资本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产品、化工产品、钢材等中间材料。
而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资源相对丰富,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次,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逐渐升级的阶段,对资本密集型、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一需求也加大了中国对这些产品的进口,进而导致了中韩贸易逆差的快速增长。
2.2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逆差的影响据有关数据,到2008年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近420亿美元,名列中国第六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