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昆仑山—祁连山
界线:400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 界线:地势 第一、二级 阶梯分界线 主导因素: 地势和地形 主导因素:降水 主要因素:海陆因素 北方地区 界线:秦岭—淮河一 线 主导因素:气候 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南方地区
中国四大 地理区域 横 断 山 脉
秦岭—淮河 青藏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经济作物 主要水果 传统主食
多为旱地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 (华北地区) 小麦、玉米 大豆、花生 甜菜 棉花 苹果(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梨 面食、小米(黄土高原)
多为水田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棉花、蚕丝 柑橘、香蕉 大米
南方 地区
西北 地区 青藏 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包括内蒙古和新疆的全部 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 或大部、宁夏北部、甘 山以北 肃西北部 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 四川的西部 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 脉和祁连山脉以南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农业
北 方 与 南 方 的 人 文 差 异 生活
传统交 通工具
传统体 育活动
汽车
溜冰、滑雪、骑马
船舶
龙舟竞赛、游泳
传统民居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 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体高,注意通风散热(徐顶 (平顶屋) 屋)
文化
剧 种 乐 器 园 林 建 筑
梆子、秦腔等,唱腔高亢
越
越剧、黄梅戏、昆曲等, 唱腔委婉
唢呐,讲究“抬头瞪眼,慷慨 萧,讲究“低头眯眼,余音饶 激昂” 梁” 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与周围 小巧玲珑,与水乡风光融为一 体,如江南苏州园林。 开阔的地形特点相映生辉,
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课件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 种交通运输方式。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 理差异还有哪些?请根据下图将表格补充完整。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秦岭—淮河以北
0°以下
小于800毫米, 大于400毫米
高原、平原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
比较图5.3和图5.4,完成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农田
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 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 或两年收获三次。
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 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 至三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民居 交通运输
状元成才路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状元成才路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 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的旅 行,你能看到哪些不同状元成的才路 景观呢?地理上又 存在哪些差异呢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课文梳理
自南往北
地
理
纬度
差
异
气温
显
著
海南岛长夏无冬, 四季鲜花盛开、瓜 果飘香。
黑龙江长冬短夏,一 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 冻,银装素裹。
自沿海向
降
西北内陆
水
距海
差
异
降水
பைடு நூலகம்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 环境下山清水秀。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 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自西向东
地
地势呈阶
势
梯状分布
差
从西
状元成才路
异
(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

考点18 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考点热度★★★★☆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南北差异不明显。
二、四大地理分区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将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①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400mm 降水②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③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800mm 气温、降水(或气候)三、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地类型旱地400mm<X<800mm 水田x>800mm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1月气温低于0度高于0度温度带中温带、暖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河流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冬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干湿地区以半湿润区为主湿润区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民居特征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传统主食以面食为主以米饭为主体育活动溜冰、骑马游泳、划船冬季河流结冰不结冰交通运输陆路运输为主,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水运是常用的运输方式考向一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甲,该山脉的名称是A.昆仑山B.秦岭C.祁连山D.武夷山2.甲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0℃等温线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界线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B.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答案】1.B 2.D 3.D【解析】1.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甲,甲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故选B。
中国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2)降水差异:自向,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3)地势差异:自向,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东、南北。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西。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A B C D 。
(2)西北与北方地区的界线a大致与山脉和一致,该界线大致与我国区和区界线北段一致,与山脉和 mm等降水量线一致,与干湿地区区和区一致,也是农业部门中区和区的大致界线,确定该线的主
北方地区的地形为和,①
原(最大平原),②高原,③平原,主要耕地类型为,主要农作物为。
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
和等,④平原⑤盆地⑥
高原。
西北地区主要地形为和,主要地形区有东部⑦
高原和西部⑧盆地和⑨盆地。
青藏地区主要地形为
⑩为世界最高高原高原。
(6)四大地理区域中,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是和,畜牧业为主的是和。
东部经济发达,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位于北方的是d 和e ,位于南方的是f 和g 。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字母代表的山脉
(3)画出一二级和二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三级阶梯。
说出上图中代表的气候类
型的名称
说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干湿地区。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向北气温越低。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
种植业作物料作物大豆(地形区:东北平原)平原、四川盆地)糖料作物甜菜(地形区:东北平原)甘蔗(地形区: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其它经济作物棉花(地形区:华北平原)棉花(地形区:长江中下游)、茶、竹子等作物熟制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一年三熟交通运输方式陆运为主水运为主传统交通工具:南船北马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优点:防寒保温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优点:通风散热传统运动项目溜冰、滑雪赛龙舟主要食物面食米饭传统饮食习惯:南米北面文化剧种梆子、秦腔,唱腔高亢越剧、黄梅戏,唱腔委婉园林规模庞大小巧玲珑二、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回答问题: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A 南方地区、B 北方地区、C 西北方地区、D 青藏方地区。
2、(1)图中1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划分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图中2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划分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与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接近。
该分界线北端大致沿大兴安岭(山脉)分布。
(3)图中3是青藏地区和另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划分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与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分布接近,大致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山脉)分布。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笔记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笔记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的主题是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讲述了中国地理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文化。
以下是详细的笔记内容:一、中国的地理差异1. 中国的地理差异: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
2.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3. 自然区的特点: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草原和荒漠分布广泛。
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4. 中国的人文地理差异:农业:东部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河谷农业为主。
人口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经济发展:东部地区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二、地域文化1. 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形成的。
2. 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和差异性。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地域文化的表现:建筑风格、饮食习惯、民俗风情等方面。
例如,南方的园林建筑和北方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各异;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的赛龙舟和北方的扭秧歌等民俗风情也各具特色。
三、总结通过学习第五章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地域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国家,这导致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地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地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的地理差异

高于0°C 大于800毫米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有或无)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气候类型
高原、平原 高原、丘陵、平原、
有
无
以旱地为主 小麦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地理差异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干湿地区 温度带
植被类型
河流流量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暖温带
以落叶 阔叶林为主
项目 农业
2.人类活动差异
差异
具有西 牧 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人口、城市、交通线 表现为 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 高 西部 低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低于0°C
大于400毫米小于800毫米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水分)因素
C
A
B
200mm 400mm 800mm 1 600mm
中国的地理差异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1月0°C等温线相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温、降水(气候)
接近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项目差异
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主要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
作物熟制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主要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巧学妙记:秦岭—淮河一线的部分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理差异显著
地理差异对生活、文化的影响
广东早茶
西北饮食
1.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
差异
自南向北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陆 自西向东
2.人类活动差异
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
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少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 降低 差异 具有西 牧 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表现为 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 东部 高 西部 低
主要粮食作物
以旱地为主 小麦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
秦岭—淮河以北 干湿地区 温度带 植被类型
河流流量 半湿润地区 暖温带 以落叶 阔叶林为主 流量小
秦岭—淮河以南
湿润地区 亚热带 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流量大
气温和降水
共同影响
活动 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有什么不同?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C A B
接近
200mm 400mm 800mm 800mm 1 600mm 1 600mm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1 600mm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气温、降水(气候) (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1月0°C等温线相接近 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课堂小结:
中 国 的 地 理 差 异
地理差 异显著 自然环境差异:气候、降水、地 势分布有规律 人类活动差异:农业、城市、 人口、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南方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
以秦岭-淮河为界 400毫米年降水量 线(北段)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以一、二级阶梯分界 线与其他地区为界
价园地
项目 农业 人口、城市、交通线 经济发展水平
一、地理差异显著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C 大于800毫米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低于0°C
大于400毫米小于800毫米
高原、平原
有
高原、丘陵、平原、
无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冬季结冰 (有或无) 农田类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江 南 水 乡
江 南 油 纸 伞
谈谈生活中你所了解的地理差异
吉 林 冰 上 捕 鱼
新 疆 馕 饼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1)气温:
自南往北, 纬度逐渐升高, 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
东南沿由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纬度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一月0°C等温线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水分)因素
C
A
B
200mm 400mm 800mm
(2)确定界线C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C
A B
图5.1 我国的三级阶梯
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地形地势
不同的需要 地理区域
划分
一个地理区域可以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 同级别的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
400mm等降 水量线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第一、第二级 阶梯分界线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
植被类型
北方:落叶阔叶林 南方: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
为什么
不同?
气温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候
归纳
有什么不同?
河流流量
北方:流量小
南方:流量大
主要原因:
为什么
不同?
降水
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一年两熟或三熟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二、四大地理区域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B
C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青藏地区 、
B
南方地区、C 北方地区 、D
西北地区 。
评价园地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C
A
B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 秦岭 ,②是 淮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