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以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为例

合集下载

推进中日区域合作的思路与举措研究

推进中日区域合作的思路与举措研究

推进中日区域合作的思路与举措研究作者:上海政法学院蔡怀君来源:《南方论刊》 2020年第7期怀君(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201799)【摘要】中国与日本作为东亚影响颇大的邻邦,两国间无论博弈与合作的过程和结果都将引起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波动。

受政治、国际舆论等因素影响,中日间过去的区域合作进展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贡献,在未来的合作中应该正视两国关系的新形势和新需求,确定好、实践好两国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将两国合作推向新高潮。

【关键词】中日关系;区域合作;机遇对策一、中日区域合作背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无疑势在必行,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远未实现,区域一体化进程较西欧和北美明显落后。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其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对东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友谊、中日之间的区域合作稳步推进,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二、中日区域合作现状分析(一)中日区域合作的历史经验与成就1.民间友好往来频繁,历久弥坚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频繁,且双方在各自遇到困难时坚持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20世纪7O年代,随着田中角荣正式访华并在北京签署《日中联合声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推动中,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正常化初始时期,两国间来往的人民不过一千余人;截至2019年5月统计,2018年中日双边人员往来达1175.8万人次。

其中我国赴日本公民906.8万人次,较去年增长8.8%;日本来华人员269万人次,较去年增长0.2%。

两国目前共缔结友好城市254对。

1952年底,日侨在华人员仍有3万余人次,中国政府在经济、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大力协助日侨回国。

2008年沪的“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日本以“抢跑”速度实施救援,日本去了60个人(救援)并提供了5亿日元的紧急援助。

《2024年中日和解之路的探索》范文

《2024年中日和解之路的探索》范文

《中日和解之路的探索》篇一一、引言中日关系,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双边关系,历经了风风雨雨。

自二战结束以来,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双边关系时好时坏,对两国及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因此,探索中日和解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并从中日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推进中日和解之路。

二、中日关系现状与问题1. 历史认识分歧:由于历史原因,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上存在分歧,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问题的不当解释,使中日关系长期难以走出困境。

2. 领土争端:钓鱼岛等领土争端使两国关系雪上加霜,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3. 民间情绪:中日民间情绪较为复杂,对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情绪。

三、文化交流在中日和解中的作用1.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节、文化展览、电影节等活动,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2. 培养友好情感:通过文化交流活动,让两国人民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增进友好情感。

3. 深化人文交流:扩大文化交流的范围和领域,深化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人文交流。

四、经济合作在中日和解中的作用1. 加强经贸合作:在“一带一路”等框架下,推动两国的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

2. 共同应对挑战:面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3. 促进民间交流:通过经济合作项目,促进民间交流和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五、政治对话在中日和解中的重要性1. 建立对话机制:建立定期的政府间对话机制,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进行坦诚对话。

2. 坚持和平发展:强调和平发展是两国共同的选择,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和争端。

3. 强化互信:通过政治对话,加强两国之间的互信和共识,为双边关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六、总结与展望总体而言,中日关系的未来仍充满挑战与机遇。

为了推动中日和解之路的探索与实现,应从中日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三个方面入手。

中日自贸区战略特点 比较与合作思路

中日自贸区战略特点 比较与合作思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简称FTA) 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次演示以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 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探讨自 贸区如何驱动经济增长。
中韩自贸区和中日韩自贸区作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通过削 减关税、加强投资合作等方式,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RCEP则是由东盟十国 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五国组成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建 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其次,学术研究者可以基于本次演示的研究结果,继续深入探讨自贸区经济增 长驱动因素的内在机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通过比较研究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RCEP的增长驱动因素,我们 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贸区如何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学 术研究者提供有益启示和建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自贸区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未来我们需进一步自 贸区发展动态,不断优化政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3、加强民间交流与文化教育合 作
民间交流与文化教育合作是中日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应加强在文 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 双方还应加强在人才培训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合作,为中日自贸区建设提供更多 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参考内容
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基于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RCEP的比较研 究
谢谢观看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以中韩自贸区、中日韩 自贸区与RCEP为研究对象,对三个自贸区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通过梳理三个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研究,全面了解其政策措施、实 施效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其次,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 析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数值模拟

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数值模拟

法律㊃经济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3.007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G T A P 模型的数值模拟魏文婉1,左雅慧1,陈 婉2(1.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2.湖北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摘 要: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经济贸易中最活跃的三个经济体,合作潜力巨大㊂本文运用G T A P 模型,分析关税调整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对中日韩各国经济的影响㊂研究发现:在单一削减关税的情形下,中国G D P 与社会福利效用受到负面影响,中国和韩国多数产业产出呈现增长态势,而日本多个部门产出受到负面冲击;在单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或两项贸易政策叠加的情形下,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三国经济的增长,扩大了区域内贸易规模,改善了三国贸易条件㊂因此,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应分阶段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加快中国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努力争取日韩对中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关税减让㊂关键词:中日韩自贸区;关税;贸易便利化;G T A P 模型O S I D :中图分类号:F 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3-0042-06一㊁引言作为东亚地区经济贸易中最活跃的三个经济体,中日韩三国2021年的G D P 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㊂三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文化互相交融,经济与产业结构呈现互补性的特征㊂但是,在2021年,三国之间的贸易量却不足三国对外贸易总量的20%,因此,未来中日韩经贸合作潜力巨大[1]㊂建立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并在合作中逐步实现货物㊁人员和资本的自由往来,对促进三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㊂中日韩自贸区设想提出于2002年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㊂2013年中日韩举行第一轮自贸区谈判,2019年进行了第十六轮谈判㊂2022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上,三国外交代表表示应加强三国间的政治互信,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各国都需要开辟新的贸易增长点[2]㊂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进程,有利于扩大区域内贸易规模,实现三国互利共赢㊂二㊁文献综述关于中日韩区域合作问题的早期研究,较多学者使用国际关系理论及定性研究方法,认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缓解该地区的地缘政治问题㊂C a i 探讨了东北亚自贸区的建立是否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必要举措[3]㊂邵志勤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提出循序渐进㊁逐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构想[4]㊂刘冰玉和滕建州通过分析中日韩三国的实际产出数据后认为,短期内尚不具备建立三国自贸区的充分必要条件,应先建立两国自贸区,再逐步实现三国自贸区的建立[5]㊂匡增杰采用引力模型,结合地理距离实证研究了中日韩三国经济贸易合作的未来趋势[6]㊂沈凤斌对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日韩三国建立自贸区所面临的契机及挑战进行了讨论,提出应采取 以市场换技术 等策略积极应对国际政治新格局[7]㊂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 l o b a lT r a d e A n a l ys i sP r o -je c t ,简称G T A P )是在研究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许多学者采用该软件评估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经济效应,发现区域合作对整体贸易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影响[8-9]㊂魏巍和魏超通过G T A P 模型分析了中韩自贸区建设在短期和长期对双方经济的影响[10]㊂谢思娜分析了中日韩自贸区成立将带来的经济效应,提出发挥优势资源禀赋㊁推动产业升级等相关建议[11]㊂王庭东和钱进运用G T A P8模型,从要素禀赋㊁优势产业以及贸易情况等方面分收稿日期:2023-02-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 J C 79015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A J L 016)作者简介:魏文婉(1985 ),女,湖北襄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陈 婉(1988 ),女,湖北咸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通信作者㊂㊃24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3期 2023年5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3M a y 202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析了中日韩自贸区经济及产出效应,认为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12-13]㊂以上有关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经济效应的研究多采用G T A P8之前发布的数据,该数据无法反映近年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因此数据更新后基准均衡的重建与数值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㊂此外,鲜有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或关税削减对各产业各行业发展的影响㊂基于此,本文将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采用最新G T A P10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以2014年作为基准年份,数值将模拟在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或关税减让的政策情形下,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对各国经济产出㊁产业结构㊁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从推动经济增长及区域经济融合角度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㊂三㊁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案(一)研究方法G T A P 模型是由美国普渡大学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设计的多国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以个别国家地区生产㊁消费㊁政府支出作为子模型,设定部门分类与折算系数,模拟量化分析各国贸易关系㊂该模型多用于国际贸易政策施行之前,将无政策干预设定为基准情形,探讨贸易政策变动对各国各部门生产㊁进出口㊁商品价格㊁要素供需㊁要素报酬㊁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制定相应措施㊂(二)研究方案本文采用G T A P10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全球141个国家(地区)和65个部门,且以2014年国际经济发展数据为基准㊂结合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将G T A P 10模型中的141个经济体合并划分为10个区域:中国㊁日本㊁韩国㊁中国台湾㊁中国香港㊁俄罗斯㊁印度㊁美国㊁英国和欧盟26国(2014年英国在法律名义上已退出欧盟)㊁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㊂考虑需要综合分析中日韩自贸区给各个部门带来的冲击,我们将模型中的65个部门加总,把没有受到贸易影响的所有服务业部门归并为一个服务业部门,而其他部门则予以保留㊂分类后的46个部门具体包括:水稻种植㊁小麦种植㊁其他谷物种植㊁蔬菜水果种植㊁油料作物㊁糖类作物㊁纤维作物㊁其他作物㊁家畜饲养㊁畜产品㊁奶产品㊁毛料及丝织品㊁林业㊁渔业㊁煤炭开采㊁石油开采㊁天然气开采㊁其他矿业开采㊁家畜肉类加工㊁肉制品加工㊁动植物油加工㊁乳品加工㊁大米加工㊁糖类制品加工㊁其他食品加工㊁饮料烟草加工㊁纺织㊁服装㊁皮革制品㊁木材加工业㊁造纸及印刷出版㊁石油及煤产品㊁化工产品㊁橡胶及塑料制品㊁矿物制成品㊁黑色金属冶炼㊁其他金属冶炼㊁金属制品㊁汽车㊁其他交通运输设备㊁电子设备㊁机械设备制造㊁其他制造业㊁基本药品生产产品㊁计算机电子设备和光学设备㊁服务业㊂其中,服务业相较G T A P9,增加了住宿㊁食品和服务㊁仓储和支持活动㊁房地产的经营活动㊁人类健康和社会工作㊂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和中日韩三国当前谈判的实际进展,选定关税减让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作为贸易政策冲击,假设以下三种模拟情形,见表1㊂表1 模拟情形假设序号模拟具体情形情形一中日韩三国达成一致协定,所有商品平均关税税率降至5%情形二中日韩三国达成一致协定,在现有关税不变的情况下,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30%情形三中日韩三国达成一致协定,所有商品平均关税税率降至5%;同时,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30%,即情形一和情形二同时发生 四㊁模拟结果与分析(一)不同模拟政策情形对中日韩三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运用G T A P10数据库设定基准年份,模拟三种情形下贸易政策冲击对中日韩三国宏观经济的影响㊂就影响程度而言,与基准年相比,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30%对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大,双重贸易政策对经济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全部商品平均关税降至5%的贸易政策对区域内三国的经济和各部门产业发展冲击最小㊂具体而言,在情形一中,中国G D P 将受到0.03%的抑制,福利减少78.69亿美元;C P I㊁居民消费㊁政府消费投资㊁进出口㊁贸易条件等宏观经济指标均受到负向影响㊂该情形对日本贸易平衡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体现为110亿美元的增长值,福利增加3.79亿美元,而其他指标都受到负向影响㊂韩国受这一政策的影响,G D P 将微弱地增长0.01%,贸易平衡增长40.93亿美元,其他指标都受到负向㊃34㊃魏文婉,左雅慧,陈 婉.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效应分析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影响;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政府消费㊁居民消费㊁投资㊁总进口和总出口都将下降超过1%,居民福利将减少26.55亿美元㊂在保持现有关税不变的前提下,将中日韩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30%,在该种情形下,三国的宏观经济均受到了明显影响㊂其中,中国的多项指标均有涨幅,G D P增长2.06%,C P I增长0.82%,政府消费㊁居民消费㊁投资分别增长3.42%㊁3.18%和3.43%,总进口增幅为9.26%,总出口增幅为5.77%;并且在该政策冲击下,中国贸易条件有轻微改善,贸易平衡减少约586.31亿美元,社会福利增加约2346.18亿美元㊂韩国在此项政策下受益最大,除贸易条件指标值增长7.61%㊁贸易平衡减少约572.47亿美元㊁福利增加约1323.06亿美元外,其余指标的增长均高于中国和日本㊂模拟结果表明,这项贸易政策将给成员国带来更大的收益,在为成员国提高社会福利的同时扩大了贸易规模㊂假设中日韩达成协议,将所有商品关税平均降低到5%,并将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30%㊂模拟结果显示韩国从这一政策中获益最多,且所有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中国和日本,尤其是G D P的增长突破了6个百分点,C P I的增长超过了10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增长22.18%㊁21.05%,投资增长21.71%;在贸易方面,总进口增幅超过25%,总出口也有17.04%提升,贸易条件明显改善,贸易平衡缩减531.54亿美元;社会福利增加1296.51亿美元㊂对比模拟数据可以发现,在双变量冲击的条件下,中日韩三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变化类似于情形二的政策冲击,冲击的正向影响稍弱于情形二,但中国贸易条件将恶化㊂因为贸易便利化和关税削减同时进行会促使日韩在华扩大投资,这将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加剧,而该类产品价格外生性强,中国定价权受限,因此将导致贸易条件恶化㊂具体模拟结果见表2㊂表2在各政策情形模拟下中日韩各国经济变动情况项目情形一情形二情形三国家中国日本韩国中国日本韩国中国日本韩国G D P/%-0.03-0.020.012.062.46.192.032.386.2C P I/%-0.19-0.08-0.910.829.7611.560.639.6810.64政府消费/%-0.29-0.07-1.073.4214.923.253.1314.8422.18居民消费/%-0.26-0.08-1.173.1814.5922.232.9214.5221.05投资/%-0.16-1.2-1.313.4316.5623.013.2715.3621.71总进口/%-0.72-2.62-2.679.2626.7230.038.5424.0927.36总出口/%-0.46-1.46-1.835.7711.3518.875.319.8917.04贸易条件/%-0.170.15-0.470.038.667.61-0.148.87.14贸易平衡/百万美元4163.6311000.334093.25-58630.5-144617-57247.3-54466.9-133616-53154福利变化/百万美元-7869.33379.14-2655.26234618.4191374.2132306.1226749.1191753.3129650.8数据来源:由G T A P10模型模拟所得㊂(二)不同模拟政策情形对中日韩三国各部门产出的影响区域间贸易合作不仅会对各国宏观经济带来影响,而且将影响到区域内各产业部门的发展㊂在三种贸易政策冲击情形下,数值模拟各国各部门产出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情形三的影响效用最大㊂与现有的中韩自贸协定贸易数据对比,三种模拟情形下韩国的产出有部分的增加,而日本多部门产出则受到重创,中国由于自身经济体量较大,产出变动幅度较小㊂该结论也印证了中韩自贸协定的优先达成具有科学性㊂在情形一条件下,中日韩三国所有商品平均关税税率降至5%,受该政策冲击,中国和韩国个别部门产出略微缩减,但大部分产业产出呈现增长态势㊂通过进一步对比可知,日本受到负面冲击的部门最多,但除服装下降5.87%㊁皮革制品下降4.04%以外,其余部门的影响程度都较弱;韩国受到负面冲击的部门最少,但影响程度显著,如油料作物减少6.32%㊁计算机电子设备和光学设备减少6.52%;对中国而言,受到负面冲击的部门影响都较弱,最突出的表现在汽车行业,减少1.07%㊂可见,中日韩三国产业贸易合作中产品关税税率的降低对各产业部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46个商品部门中的产出超半数将出现增长㊂冲击效应尤其体现在贸易往来密切的行业㊂在情形二条件下,日本除了6个部门的产出有所上升之外,其他部门都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农产品产出㊁毛料和丝织品㊁服装㊁皮革制品行业的负向影响较大㊂这是由于日本对农产品保护程度较高,并且其农产品处于比较劣势地位,贸易便利化水平㊃44㊃第43卷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提升会使相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利于此类产业的发展㊂中国出现一定程度增长的部门有:畜产品㊁渔业㊁肉制品加工㊁大米加工,其他食品加工㊁其他交通运输设备㊁服务业等㊂但是,毛料及丝织品㊁皮革制品㊁橡胶及塑料制品㊁其他金属冶炼㊁机械设备制造等部门则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分别下降4.13%㊁2%㊁3.17%㊁4.79%㊁1.68%㊂韩国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光学设备受到了较大的正向影响,增长39.95%㊂韩国在计算机电子设备和光学设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对中国有大量出口,此类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会增加此类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将增加韩国此类产品的产出和出口㊂韩国的很多部门,如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和黑色金属冶炼受到了负面冲击㊂对比中韩自贸区的现行政策,这一模拟政策将会微弱提升中国的产出,韩国各行业的总产出将会降低,日本大部分部门的产出将减少㊂在情形三条件下,中国各行业产出将得到部分改善,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而日本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仍较为严重㊂从具体部门看,中国部分产业出现负增长,但是变动幅度较小,其中化工产品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其产出减少7.11%;肉制品加工㊁其他交通运输设备㊁服务业㊁其他食品加工㊁畜产品㊁渔业㊁大米加工㊁水稻种植业产出呈正向增长,这是因为日韩农产品及其农产品加工行业受到的保护程度很高,而中国在这两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提高贸易便利化和削减关税能够增强中国这两类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增加中国此类产品的产出和出口㊂日本的毛料及丝织品㊁服装和皮革制品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㊂韩国在计算机电子设备和光学设备部门受到较大的正向影响,同时其他作物部门产出也增长6.85%㊂韩国在其他交通运输设备㊁黑色金属冶炼和纺织业所受到的负面冲击较大,这是由于中日两国对该类产品的现行关税较低,贸易政策变动对产出无法产生正向影响㊂同时,韩国国内资源重新配置到受益较大的产业部门(如计算机电子设备和光学设备部门),初级要素与中间投入品的价格不断提高,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它们的产出减少㊂具体相关数据见表3㊂表3在各政策情形模拟下中日韩各国各部门产出影响的变动情况单位:%项目情形一情形二情形三国家中国日本韩国中国日本韩国中国日本韩国水稻种植0.17-0.130.220.76-1.9-1.680.59-1.77-1.9小麦种植0.20.211.410.02-20.66-9.83-0.19-20.88-11.24蔬菜水果种植0.20.11-1.150.04-3.94-3.32-0.17-4.05-2.18油料作物0.930.56-6.32-0.93-22.26-16.28-1.86-22.82-9.96糖类作物0.13-0.364.54-0.15-5.341.89-0.28-4.98-2.64纤维作物0.460.930.77-3.81-15.86-7.78-4.28-16.79-8.55其他作物0.720.425.10.84-21.4311.950.12-21.856.85家畜饲养0.410.490.76-1.53-16.250.09-1.95-16.74-0.67畜产品0.16-0.320.671.02-13.72-1.020.86-13.4-1.68奶产品0.04-0.040.93-0.421.714.11-0.471.753.18毛料及丝织品0.530.781.47-4.13-67.13-16.24-4.66-67.92-17.71林业0.170.190.98-2.24-11.43-5.93-2.41-11.62-6.91渔业0.13-0.02-0.320.8-1.71-0.260.68-1.690.07煤炭开采0.030.120.42-0.5-6.45-4.92-0.53-6.57-5.34石油开采0.160.110.49-1.69-6.07-7.98-1.85-6.18-8.47天然气开采0.140.120.35-1.19-6.35-5.07-1.34-6.46-5.42家畜肉类加工0.510.470.82-2.13-15.75-0.03-2.64-16.22-0.85肉制品加工0.47-0.510.71.85-23.91-5.441.38-23.4-6.14动植物油加工-0.021.337.17-0.38-16.714.5-0.36-18.04-2.67乳品加工0.080.071.19-0.80.412.69-0.880.351.5大米加工0.17-0.160.20.8-1.38-1.90.63-1.22-2.1糖类制品加工0.36-0.4910.31-1.01-5.214.95-1.37-4.73-5.36饮料烟草加工-0.050.211.48-0.092.23.83-0.041.992.35纺织0.524.356.62-2.98-2.18-23.77-3.49-6.53-30.39㊃54㊃魏文婉,左雅慧,陈婉.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效应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续表3项目情形一情形二情形三服装1.38-5.870.591.8-48.61-16.510.42-42.74-17.11皮革制品1.61-4.043.99-2-43.77-3.6-3.61-39.73-7.6木材加工业0.010.910.90.33-22.03-21.430.32-22.93-22.33造纸及印刷出版0.0101.31-1.17-3.21-13.15-1.18-3.21-14.46石油及煤产品0.06-0.07-0.64-1.873.337.12-1.933.47.75化工产品0.25-0.110.25-6.865.95.38-7.116.015.13基本药品生产产品0.10.120.46-0.59-10.54-10.01-0.69-10.67-10.47橡胶及塑料制品-0.221.692.14-3.17-8.17-14.77-2.96-9.86-16.91矿物制成品-0.151.66-0.06-0.18-5.18-10.39-0.03-6.84-10.33黑色金属冶炼-0.130.082.44-1.18-13.71-28.55-1.04-13.79-30.99金属制品-0.241.721.33-0.98-12.4-20.61-0.74-14.12-21.94计算机电子设备和光学设备-0.23-1.94-6.52-4.08-6.1339.95-3.85-4.246.46电子设备-0.360.992.05-0.09-13.97-23.590.27-14.96-25.64机械设备制造0.01-0.170.31-1.58-4.75-23.21-1.6-4.58-23.53汽车-1.073.483.99-1.48-14.11-23.07-0.4-17.59-27.06服务业-0.05-0.09-0.011.041.922.781.092.012.78 注:1.数据由G T A P10模型模拟所得;2.部分数据未列出㊂五、结论与政策建议(一)结论本文立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以东亚区域经济贸易发展数据为基础,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利用G T A P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实证分析关税变化与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对中日韩三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数值模拟区域内多国㊁多个产业部门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㊂在单一削减关税的情形下,中国G D P 降低0.03%,福利水平降低7869.33亿美元,中国和韩国的个别部门产出略微缩减,但大部分呈现增长,而日本受到负面冲击的部门较多;冲击效应尤其体现在贸易往来密切的行业,如糖类作物㊁糖类制品加工等㊂在单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或两项贸易政策叠加的情形下,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三国经济的增长,扩大了区域内贸易规模,改善三国贸易条件,尤其是韩国从这一政策中获益最多,其所有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中国和日本;政策冲击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出有正向影响,对韩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和光学设备产业产出有正向影响,而对日本多个部门的产出有负向影响㊂(二)政策建议为了全面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水平,逐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结合三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㊂第一,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 C E P )框架下,分阶段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㊂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有助于进一步拉近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推动三国经济增长,提高福利水平㊂从模拟结果看,中国和韩国在中日韩自贸区中受益较大,而日本多个产业可能受到冲击㊂相较于中日自贸区建设中面临的重重障碍,中韩自贸区建设呈现稳定良好态势,自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截至2021年中韩自贸协定进行了8次关税削减,零关税贸易额覆盖率已达55%以上㊂R C E P 协议的生效,会释放出更大的红利,也将进一步扩大中韩贸易发展的空间,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大循环促进中韩两国双边贸易的增长㊂因此,中韩两国应在R C E P 签署的基础上,启动中韩自贸协定的第二阶段谈判,以负面清单模式展开高水平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磋商,争取早日达成互利共赢的协定㊂第二,加快推进中国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㊂从模拟结果看,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将对中国部分农产品㊁农产品加工业品等初级产品产生正面影响,因此中国应在农业生产中适当建立补偿机制,增加农业投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㊂另外,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对中国制造业如化工产品㊁电子设备㊁机械设备制造以及计算机电子设备㊁光学设备呈负向影响,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会加剧中国此类产业的竞争,因此中国也应依靠科技力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多层面联合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㊂在政府层面,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极力营造自主㊃64㊃第43卷 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创新的业内环境,从根本上带动本国技术进步;在企业层面,要增加科研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促进本国企业技术的进步,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㊂最终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增加中国制造业的资本和技术要素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㊂第三,努力争取日韩对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的关税减让㊂模拟结果显示,关税减让政策有助于提高各国各部门的产出,相较于韩国和日本,中国在关税减让的情形下,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具有比较优势㊂因此,针对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谈判方案的设定,中国应争取将部分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纳入关税减让清单,使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增强㊂虽然中日韩三国的F T A谈判已经历数年,但在农产品方面始终没有取得一致意见㊂现阶段中国对于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主要依靠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及优质的资源禀赋,所以应加速发展科技农业,着力构建创新链,显著提升农业发展质量㊂参考文献:[1]佟伟伟,吕瑶.东亚区域内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发展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7(3):48-52.[2]栾申洲,崔日明.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研究:基于贸易成本角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2):42-47.[3] C A IK G.I s aF r e eT r a d eZ o n eE m e r g i n g i nN o r t h e a s tA s i a i nt h e W a k eo f t h e A s i a n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J].P a c i f i cA f a i r s,2001,74(1):7-24.[4]邵志勤.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新设想[J].发展论坛,2002,(9):71-73.[5]刘冰玉,滕建州.中日韩自贸区的可行性与经济周期规律[J].外国问题研究,2012(4):75-81.[6]匡增杰.中日韩自贸区经济效应的再分析:基于G T A P模型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3):170-175.[7]沈凤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日韩F T A的机遇㊁挑战与推进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9(10):9-12.[8] L IC,WHA L L E YJ.H o w C l o s eI s A s i a A l r e a d y t oB e i n g AT r a d eB l o c[J].J o u r n a l o fC o m p a r a t i v eE c o-n o m i c s,2017,45(4):847-64.[9] X I A N G H,K U A N G Y,L IC.I m p a c to f t h eC h i n a-A u s t r a l i aF T A o n G l o b a lC o a l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T r a d e[J].J o u r n a l o fP o l i c y M o d e l i n g.2017,39(1):65-78.[10]魏巍,魏超.中韩F T A的预期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动态G T A P模型的分析[J].山东经济,2009,25(5):127-130.[11]谢思娜.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J].农业展望,2012,8(6):46-50+55.[12]王庭东,钱进.中日韩自贸区 轮辐 效应研究:基于要素集聚及产业视角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7,26(4):28-41+127.[13]钱进,王庭东.中日韩自贸区对区域宏观经济及产业产出的影响评估:基于G T A P模型的模拟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7(3):1-13.A n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a n dE f f e c t o f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a,J a p a na n dS o u t hK o r e a:N u m e r i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b a s e do nG T A P M o d e lW E IW e n w a n1,Z U O Y a h u i1,C H E N W a n2(1.B u s i n e s sS c h o o l,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430062,C h i n a;2.B u s i n e s sS c h o o l,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X i a n n i n g4371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s t h e t h r e em o s t a c t i v e e c o n o m i e s i n e c o n o m i c a n d t r a d e i nE a s tA s i a,C h i n a,J a p a n a n dS o u t hK o r e a h a v e g r e a t p o-t e n t i a l f o r e c o n o m i c c o o p e r a t i o n.T h i s p a p e r u s e s t h e s t a n d a r dG T A Pm o d e l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c o n o m i c i m p a c t o f t a r i f f a d j u s t m e n t a n d t r a d e f a c i l i t a t i o n o nC h i n a,J a p a n a n dS o u t hK o r e a.T h e s t u d y f o u n d t h a t i n t h e c a s e o f s i n g l e t a r i f f r e d u c t i o n,C h i n a'sG D P a n d s o c i a lw e l f a r eu t i l i t y w e r en e g a t i v e l y a f f e c t e d,m o s to f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o u t p u to fC h i n aa n dS o u t h K o r e as h o w e d g r o w t h, w h i l e t h e o u t p u t o fm a n y s e c t o r s i nJ a p a nw a sn e g a t i v e l y i m p a c t e d;I n t h e c a s e o f s i n g l e p r o m o t i o no f t r a d e f a c i l i t a t i o no r t h e s u p e r p o s i t i o no f t w o t r a d e p o l i c i e s,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h a s p r o m o t e dt h e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o f t h e t h r e ec o u n t r i e s, e x p a n d e d t h e s c a l e o f i n t r a-r e g i o n a l t r a d e,a n d i m p r o v e d t h e t e r m s o f t r a d e o f t h e t h r e e c o u n t r i e s.T h e r e f o r e,i n r e g i o n a l e c o-n o m i c c o o p e r a t i o n,w e s h o u l d p r o m o t e t h e n e g o t i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h eC h i n a-J a p a n-S o u t hK o r e aF r e eT r a d e Z o n e i n s t a g e s,a c-c e l e r a t e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a n du p g r a d i n g o f C h i n a's o w n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a n d s t r i v e f o r t a r i f f c o n c e s s i o n s o f J a p a n a n dS o u t h K o r e a o nC h i n e s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 a n d p r o c e s s e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K e y w o r d s:C h i n a-J a p a n-S o u t hK o r e aF r e eT r a d eZ o n e;t a r i f f;t r a d e f a c i l i t a t i o n;G T A P m o d e l(责任编辑:邱海洋)㊃74㊃魏文婉,左雅慧,陈婉.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效应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RCEP下盐城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研究

RCEP下盐城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研究

RCEP下盐城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研究摘要:RCEP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其生效实施为中日韩构建起经贸合作新桥梁,将推动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RCEP机遇下盐城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可以利用RCEP关税优惠促进盐城与日韩贸易和产业合作;原产地累积规则优化盐城与日韩供应链布局;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扩大盐城与日韩合作领域;RCEP电子商务等规则助力盐城外贸新业态发展;完善物流体系,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关键词:中日韩;RCEP; 经济合作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人口最多(22.6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29%),经贸规模最大(经济总量25.81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最具发展潜力(成员国年平均经济增速达到5.2%),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发展空间。

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1/3左右,其中东盟、日本、韩国分别是我国第一、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

相比之前签署生效实施的18个自由贸易协定,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

RCEP协定生效后,已核准成员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

据预测,到2030年,RCEP有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净增加5190亿美元,国民收入净增加1860亿美元。

RCEP首次在中日、日韩之间建立自贸关系,成为首个三国共同参与的自贸协定。

RCEP的生效实施为中日韩构建起经贸合作新桥梁,将推动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RCEP生效为盐城在新发展格局下勇当中日韩合作排头兵开拓了合作共赢新空间,也对盐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盐城与韩日两国经济合作现状(一)外贸稳步增长。

盐城近年来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韧性,不断深化对韩贸易,扩大对日贸易。

2021年盐城对韩进出口绝对量仅次于对美,达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1%,对日进出口绝对量排名第三,为4.19亿美元,同比增长33.1%。

中日合作办学模式探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中日合作办学模式探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品位·经典教育管理Jiao yu guan li116【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日语专业中日合作办学模式探究” (JXJG-17-4-3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朱小红,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

严新平,江西财经大学讲师。

中日合作办学模式探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朱小红 严新平(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日合作办学应运而生。

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了日本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但由于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在合作办学项目运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日语专业为例,主要对中日合作办学的模式、办学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高校的中日合作办学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日合作办学模式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

所谓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合作办学模式[1]。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模式也日益多样化。

但伴随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产生了一些问题。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日语专业为例,将中日合作办学的模式、办学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进行探讨。

一、中日合作办学模式2011年起我校陆续和日本冈山商科大学、立命馆大学、岐阜经济大学、武藏野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签订了友好交流协议书,2012年开启了双方合作办学新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2+2”双学位证书留学模式参加该合作项目的学生是大学本科前两年在本校学习,后两年赴日本大学学习,双方相互承认学分,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位课程的教学计划,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获得中日双方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且不限留学学生人数。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中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地理优势。

中日两国地处东亚地区,相距较近,地理上的接近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

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近,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和物流的畅通。

此外,两国间的文化和语言相对接近,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市场优势。

中日两国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两国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中日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两国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两国的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第三,中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产业优势。

中日两国在一些产业领域具有互补性,比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领域。

中方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富的资源,而日方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

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提高产业竞争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中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金融优势。

中日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和金融市场。

两国的合作可以促进金融业的互联互通,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此外,中日两国的金融合作还可以推动人民币和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增强两国货币的国际地位。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政策优势。

中日两国政府在经济合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如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简化贸易手续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中日两国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合作机会,为双方的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地理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金融优势和政策优势。

这些优势为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两国的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日经济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挑战与趋势共3篇

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挑战与趋势共3篇

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挑战与趋势共3篇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挑战与趋势1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正式签署,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将进入新的阶段。

作为互为邻国的两大经济体,中日经贸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而RCEP的生效无疑将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从机遇、挑战和趋势三个方面来分析RCEP生效后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一、机遇RCEP的签署可以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互利合作。

中日两国在疫情期间已经展现出了合作的局面。

在生产工艺和品质方面,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的补充关系,这样就可以扩展和深化商品交易。

此外,随着RCEP的实施,两国的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也将进一步降低,这对于两国中小企业发展和拓展国际市场将是一个重要机遇。

同时,RCEP的签署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到中日两国的经济建设中。

在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水电站等项目中,中日两国可以借鉴对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RCEP的加强合作,两国将有更多的机会在科技、能源、医疗等领域进一步合作,形成更多的历史性领域合作机会。

二、挑战RCEP的生效也将为中日两国带来一定的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的加剧。

随着RCEP生效,来自东南亚的成员国将和中国和日本的产品进行市场竞争。

在某些领域,这些国家已经开始制造与中日竞争对手直接竞争的产品。

这将为中日两国带来新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一些共性大的产品领域。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日两国的企业需要变得更加精益求精,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生效后,中日两国与非RCEP成员国之间的竞争也会变强。

如加德满都峰上的委员会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下,停止了进口某些特殊工具,通过国内保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企业和就业。

而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政策和技术合作将导致这些非成员国的市场份额减少,造成更多的竞争压力。

三、趋势随着RCEP的生效,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

中日两国在智库研究、贸易协调、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范文—以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为例进入21世纪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深入,作为世界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区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向前迈进,但当前该地区的发展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区域整合进程也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

作为本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中日关系的演进、发展对东亚的一体化进程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持久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现将有关专家和学者关于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一)双边合作的现状中日经贸关系长期处于比较良好的发展状态,双边经贸额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数额巨大,互为重要的贸易市场。

2003年,中日两国的贸易额达到1335.7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经贸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经贸伙伴;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678.9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经贸伙伴。

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073.5592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周永生教授还指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稳步提升方面。

从建交初期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原油、煤炭和农副产品等资源性初级产品,换取日本的机械设备、汽车、家电、钢材等高级产品。

在利用外资方面,日本是中国的主要投资者,截止到2006年11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实际到位金额为574.5亿美元。

中日两国的民间往来和交流规模也迅速扩大,且双方在各自遭受突发性事件时互相援助。

20世纪7O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初期,中日两国间的人员交往一年仅千余人,到2006年,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

1995年1月,日本发生以神户等地区为中心的阪神大地震,受灾地区日本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

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紧急调拨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医药等救灾物资、支援当地日本人民的抗震救灾工作。

著名华人网球明星张德培还举办支援阪神救灾的赈灾义演。

当中国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之时,2003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先向中国无偿支援2.O5亿日元,5月16日,又追加无偿支援资金l5亿日元约1250万美元,成为超过德国 1000万欧元、美国 50万美元等支持中国抗击非典投入最多的国家。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发展迅速。

据1997年中国教育部和日本文部省分别统计,日本在中国的留学生为14524人;中国在日本就读的留学生达22810人。

中国和日本相互之间接纳对方国家留学生人数均占各自国别接受留学生人数的首位。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以其迅速发展的经济力量成功地成为东亚经济发展“雁行模式”中的“领头雁”,主导着东亚经济的发展进程。

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解体。

然而,正是在中日大力发展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过程中,由于两国间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在东亚合作方面也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冲撞。

从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现实来看,中日两国之间尚未能就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并采取共同措施推动东亚地区合作。

王传仕指出,当前中日两国处在不同的国际分工领域。

国际间的分工主要取决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自然条件的状况,由于中日两国分别处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科技力量有较大差异,所以中日两国在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国际分工。

在这种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方式是中国为日本供给初级原料,日本为中国提供工业制成品;另一种分工方式是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即在相同产业内部,中日双方因技术差距引起的产业分工。

(二)存在的问题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中日两国表面上虽为友好国家,但由于二战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8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不断跳出来否定侵略历史,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予以回击,日本右翼政治家和舆论又借机宣传中国打历史牌,用历史问题压迫日本,迷惑日本群众。

致使两国民众、政府不仅难以做到真诚信任,而且心存怨恨和厌恶。

中国方面一部分人以为,日本歪曲历史,不仅不可信任,而且别有企图,甚至有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倾向;日本方面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搞大国霸权主义。

因此,中日两国不真正和解,中日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就很难深入下去,东亚的经济合作就难有大突破。

易明刚也指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认识问题、台湾关系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东亚经济主导权问题。

另一方面,中日还存在关于钓鱼岛列屿的领土主权争端和东海划界问题,其中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东海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孙冰冰指出:“中日东海海权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大争论与两国近年来在能源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有密切而直接的关联,它进一步恶化了本已脆弱的中日政治关系”。

东海油气田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中日两国的海洋战略,中日两国围绕东海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问题的争执,事关两国的能源战略,其实质是领土和主权问题。

东海问题表面上是划界问题,但深层次上则反映出中日两国在能源、安全战略等领域的竞争性。

由于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及东海权益的争端引起中方的不满,政治的冷淡对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日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量的比重趋于下降,中日贸易增速明显落后于中国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增速。

从2004年起,日本由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到第三大贸易伙伴,被欧盟与美国超过。

二、中日区域合作的经济基础(一)节能环保领域的互补性吴德烈指出,在节能环保领域里,中日两国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而日本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金。

在能源和环保意识方面,或在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以及在体制、法律、对策和国际战略等诸多领域,中国与日本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依托高科技力量不断研发节能减排新办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郭宗英也认为,日本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电动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

中国要改变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的经验和技术是中国急需的,加强两国技术交流合作,有利于日本开拓中国市场和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周永生教授也指出:日本是世界上节能技术、节能管理最为发达、先进的国家,但由于日本国内该领域的市场有限,环保、节能技术仅仅局限于日本国内市场过于狭小,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缺乏大的拓展空间。

中国是能耗大国,在环保与节能领域属于刚刚起步,需要大量引进相关的技术、管理模式和理念,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最需要引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展中大国。

在此领域,两国具有十分广阔、深远的合作前景。

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基本符合现实的情况,指出了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中日两国,一方有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而另一方有巨大的市场。

日本由于早已完成工业化,处在后工业化时期,在节能环保领域市场潜力已经不大;相反,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时期,对节能环保技术需求大,两国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有利于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能源合作与共同安全中日两国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由于两国消耗的大量能源都依赖海外进口,其中70%-80%来自中东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一般以走最捷径的马六甲海峡为主,往返周期非常长,因此,为应对运输时间和周期、路线安全,中日两国有必要加强能源合作应对共同安全。

虽然,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竞争,而且今后还将会更加激烈,这似乎是不可否认的趋势和事实。

但是,中日两国今后在能源领域是不是只有激烈竞争一条路可走?答案当然不是,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有有很多的共同利益。

蒋得意、易佑斌认为,在能源问题上,现在中国的能源消耗比日本大5-6倍,如果中国的能源节省程度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只用六分之一的能源就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就不会给世界增加能源的消费。

两个国家还认为需要保持能源供给的安全,特别是保持事关两国共同利益的马六甲海峡能源通道的畅通。

孙冰冰也指出,中日两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日本虽然存在能源匮乏的局限,能源结构却趋向合理,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日本在新能源开发,石油替代能源等方面的尝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核能发电的迅速发展。

中国是核技术大国,但在发展核电站方面却十分落后。

目前中国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站四所,核反应堆九座,总装机容量为672.4万千瓦,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6和1/7。

核电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仅占0.3%,在电力供应中也只占1.4%。

中国应该积极发展核电事业,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刚性能源结构。

中国进行核电站建设,对于核电站技术先进的日本无疑意味着巨大商机,同时,日本的核电站管理经验对于中国来说也相当重要。

中日两国在核电站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缓解目前近乎白热化的能源竟争。

在东海油气争端上,杨洁勉先生认为,区域能源合作是解决以东海油气为端倪的能源竞争之最佳或唯一途径。

在东北亚地区,虽然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但已探明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萨哈林岛、中国内地。

中日在东海油气资源和东亚其他地区开发中加强合作有利于两国的能源安全。

在中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能源资源缺乏,但日本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资金;相反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能源资源总量大,而且还有多区域有待开发,但技术和资金相对缺乏,中日两国在油气资源开发加强合作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特别是杨洁勉先生提到的天然气共同开发和利用,对于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它有利于降低能源风险、减轻环境污染。

(三)金融领域的共性首先,中日两国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

2008年2月底,日本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00798万亿美元。

这是日本外汇储备首次超过l万亿美元.也使其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的国家。

根据中国国家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