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懒惰的智慧》导学案(无答案)
《懒惰的智慧》教案设计

《懒惰的智慧》教案设计 《懒惰的智慧》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构想】 “业精于勤荒于嬉”、“天才出于勤奋”,自古以来,“勤”便被人们所推崇和赞美,相反“懒”却被人们所反对所鄙视,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懒惰的智慧》。 但是美国作家凯利却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地为懒汉正名,为“懒惰”辩白。他运用逆向思维,一反传统和世俗的眼光,充分肯定了“懒惰”和“懒惰者”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作用,观点奇妙而新颖。 为了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作者从古代到现代,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列举了大量的典型性事例,证明了懒惰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上的巨大作用。而且在例证的同时,作者还反复运用对比论证,将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懒惰者和勤快者的不同表现和结果进行对比,将懒惰者发明创造前后对文明程度的不同影响进行对比。这样的论述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上,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反弹琵琶、富有创新的立意。同时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及实际生活,把文中作者的观点加以拓展延伸,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论据、归纳论点的能力,学习本文运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3.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难点: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故事导入新课: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讨厌做第二次,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懒惰的智慧》》。因为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整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忙碌。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凯利也和这位经理一样,一反常理,对懒惰和懒惰者有着自己的诠释。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这样做是使学生能准确、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炼观点,初步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其他的便是证明论点的分论点。 (古人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师与其告诉学生文章的论点,不如教给学生提炼论点的方法。我们知道,因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一般说来,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因此,我们雀提炼论点时,只要从这些固定的位置上去寻找和琢磨,仔细加以辨别,就能快速而正确有效地提取论点。告诉学生这个提取论点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以后自主阅读议论文,自主提取论点有很大的帮助。) 三、再读全文,学习例证法 1.再读文章,从中找找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使说理更充分,我们也可以用来帮助那位经理更有依据地说服员工。 2.学生自己寻找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勤奋与懒惰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勤奋与懒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懒惰的智慧》,引导学生思考:懒惰与智慧之间有什么关系?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懒惰与智慧的关系。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懒惰的理解,懒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讨论勤奋与懒惰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与懒惰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语句。
(2)以《勤奋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勤奋与懒惰的看法。
四、课后辅导1.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勤奋与懒惰”的主题班会,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课文《懒惰的智慧》2.教学课件3.相关教学视频4.网络资源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能力。
《懒惰的智慧》教案4

《懒惰的智慧》教案4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二)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三)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约4 分钟)
也许同学们都有此感受:老师喜欢勤奋学习的学生;上司喜欢勤快的下级;家长喜欢勤劳的子女。
勤劳者时时、处处得到表扬,而古往今来,懒惰成为地地道道的贬义词。
不爱学习、不爱工作、不爱劳动是懒惰的本义,懒汉成了人人指责的对象,而美国作家凯利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地为懒汉正名,为懒惰”分辩,我们不妨一起来关注一下,凯利作家对懒惰持什幺样的观点。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懒惰的智慧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懒惰的智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故事导入新课: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讨厌做第二次。
因为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整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忙碌。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凯利也和这位经理一样,一反常理,对懒惰和懒惰者有着自己的诠释。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懒汉的句子。
(这样做是使学生能准确、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炼观点,初步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归纳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其他的便是证明论点的分论点。
三、再读全文,学习例证法1.再读文章,从中找找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使说理更充分。
2.学生自己寻找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懒惰的智慧》快乐学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懒惰的智慧》快乐学案语文版一、[三维目标]理解“懒惰”的含义及文中事例的作用,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
学习抓住关键句子来理清思路,提炼观点;体会文章别具特色的语言。
培养求异思维,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二、[预习导引]1. 目标点击(1)能够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2)理解例证法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3)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2. 学法指导(1)学习议论文文体知识,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结合课后练习,揣摩文中“懒惰”和“懒惰者”的褒贬意思。
(3)分析每一段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
(4)揣摩文章幽默机智的语言,结合作者的求异表达和文中“懒惰者”的求异智慧,培养自己的求异意识和求异思维品质。
三、[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凯利,美国作家。
2. 背景资料这是一篇闪烁着求异思维火花的议论文,发人之所未发,对于启发同学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是难得的典例。
3. 题目解说“懒惰”和“智慧”本是相悖的,作者却以“懒惰的智慧”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思维勤快,“懒惰”就可以出智慧。
可见这是一篇逆向思维的议论文,充满了幽默与机智。
4. 文体知识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援人。
四、[教学过程]一. 字词基础:1. 字音认读餐具(cān)摞得(luò)忙碌(lù)滥用(làn)疲惫(bèi)2. 词语补注小心翼翼:本意是虔诚,庄严。
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邪恶:(性情、行为)不正而且凶恶。
疲惫不堪:非常疲惫的样子。
五. 课文内容讲解1. 内容讲解“懒惰”与“智慧”相悖,但是只要思维勤奋,“懒惰”就可以出“智慧”。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点加以拓展延伸,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论据、归纳论点的能力,学习本文运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3.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难点: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故事导入新课: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讨厌做第二次。
因为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整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忙碌。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凯利也和这位经理一样,一反常理,对懒惰和懒惰者有着自己的诠释。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这样做是使学生能准确、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炼观点,初步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12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12、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的重难点简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懒惰”这个词,从感情色彩来看是。
从古到今人们对懒惰的看法。
(嘲讽、讥笑。
不体面。
)可美国作家凯利却说懒惰是一种智慧。
(板书课题,诠释课题,懒惰和智慧这两个词,看似很矛盾,懒惰怎么会有智慧呢?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二、新课教学1、快速读课文。
思考:凯利是怎么样理解懒惰的,并用一两句话说说文中懒惰的含义,懒惰的成果是什么?凯利认为“勤劳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后果怎么样?(抽多名学生回答)明确:“懒惰”是一种智慧,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勤劳的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2、跟据议论文的特点阅读课文,再次快速阅读。
明确中心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生读书,口头归纳,得出结论)3、理清文章结构(学生讨论完成,并讨论文章用了那些论据,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小组派代表回答)1---5 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1-3)论据:社会普遍现象(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论证:(1)露茜洗碗–家务反面(2)职业劳动 ---饭店服务员正反对比懒惰的服务员—善于用心智技能勤快的伙计----咖啡都凉了(3)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证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简单的乏味的老作(挑着谁翻山越岭,沿着湖边绕过去)正面论据范围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论证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反面——正反——正面(4—5)用个别典型事例作据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偷懒——论证懒惰激励了发明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懒惰的智慧》。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懒惰与勤奋,认识到懒惰也是一种智慧。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懒惰的智慧》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懒惰与勤奋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懒惰的智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懒惰的智慧》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懒惰与智慧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体会懒惰的智慧。
(2)学生分析案例,阐述自己对懒惰与智慧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作文。
(2)学生背诵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2、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论点,并找出支持个论点的论据
3、理解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4、理解“懒惰”的含义,联系实际培养“懒惰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2、本文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对“懒惰”含义的不同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发散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课文
1. 首先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掌握课文注释,给以下字注音:
餐.具( ) 摞.得( ) 忙碌.( ) 乏.味( ) 称.职( )
滥.用( ) 疲惫.( )不堪.( ) 称.重( ) 称.砣( )
2.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
邪恶:
疲惫不堪:
称职:
乏味:
3.学生再次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论点
4.分组阅读,讨论找出支撑作者论点的论据,并说明主要的论证方法
(三)小结
(四)拓展延伸
1.本文中作者运用大量事例来证明“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这个中
2
心论点,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因为懒惰而有的发明呢?
2.讨论: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做哪些事情上会很懒惰?那么你是否可以通过“懒
惰的智慧”来解决呢?
(五)作业:学习了本课后,相信大家都对懒惰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在我们学习中,你是怎
样看待“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一名言的?发散思维,大胆写出你自己的观点。
2.本意是虔诚,庄严。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性情、行为)不正而且凶恶。
非常疲惫的样子。 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没有趣味,缺少情趣。
3
3. 论点:①.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
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②.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③.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④.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⑤.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4第一段:露茜收拾餐具遭训诫——因为不懒惰,家庭主妇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
第二段:因为懒惰,饭店服务员成为最令人满意的、最优秀的员工
对比
因为不懒惰,伙计让咖啡都变凉了
这些论据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论证第一个论点: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
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第三段:因为懒惰,远祖发明了水泵和水车
因为懒惰,祖先发明了第一条船
这些论据的运用主要用来论证第二个论点: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
路的良苦用心。
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下,懒惰的智慧在这里是什么呢?——巧用心智
第四段:因为懒惰,波特发现了回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因为懒惰,人们发明了现代农业机械上的座位
第四段:因为懒惰,工人成为最优秀的
因为懒惰,领导成为最称职的
这些论据的运用主要用来论证第三个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六段:因为懒惰,建立了“2+2=4”的规则
这个论据用来支持第四个论点: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补充:“2+2=4”的规则指 )
这些分论点的论证共同论证了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激励的发
明,促进了人类得进步)
通过对论证过程的分析,我们再来归纳一下本文主要运用的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四) 如:洗衣机、洗碗机、来一桶、复印机等等(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