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m / m gN  ̄
气污染类型为典型的复杂地形城市的颗粒物和煤烟型污染 ,
特别 是 在冬 季 大 气污 染 相 当严 重 , 气 中 的总 悬 浮颗 粒 物 空
(S )二氧化硫(0 )氮氧化物(0【 TP 、 s 2、 N )污染严重 , ) 尤其是 TP S 浓度超过国家 2 级标准 2 倍_ 。2O 年世界资源研究所 ~3 2 OO J
相连 。总面积 达 1 6 2 总人 口为 25 7万_ 。工 业生 产 389k , m 6. 】 J
结构以电力 、 石化 、 建材、 金属冶炼、 机械和纺织部 门为主
导… 。兰州是 国内大气 污染最严 重 的几个大 城市 之一 ,找出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A hi . c. 0 。 ( )35 — 193 6 J r l f nu A Si 06 3 1 :18 35 。1 o n 2 4 3 2
责任编辑
金琼琼
责任校对
金琼琼
兰州 市 空气 质 量变化 趋 势 及 改 善途 径 分 析
李 利平, 围 李雪 魏善明 西 师 大 地 与 境 学 院甘 兰 70) 周 , 梅, (北 范 学 理 环 科 学 ,肃 州 37 00
摘要 根据兰州市 1 0~ 02 9 20 年空气中s 2N x r 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9 0 、0 、s P 分析了空气质量随年、 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原 因, 并 结合 当地 的能源结 构、 气候特征 、 市综合 发展水 平 , 了改善 兰州 市空 气质 量 变化趋 势 的途 径 , 防治和 减轻 兰州 市的空 气 污染提 城 探讨 为 供 科 学依据 。 关键词 空气质量 ; 变化趋 势 ; ; 改善 兰州市 中图分 类号 X 2 文献标识码 A 81 文章编 号 01 — 6120)3 35 — 2 57 61( 61 — 18 0 0

兰州市污染物排放及能源状况分析

兰州市污染物排放及能源状况分析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1 2 o期
20 0 6年 1 O月
甘肃 科技
Ga u Sce c nd Te hn l gy ns i n e a c o o
0 l .2 N o O 2 2 .1 Oc . 2 6 t 00
侧 山相 对 高 度 为 3 0 6 0 北 侧 山 相 对 高 度 为 0 — 0 m,
2 0— 3 0 。 0 0 m
兰 州 市复 杂 的 山谷盆 地 特征 , 成河 谷 城市 内 造
气 流 闭塞 , 静 风 频率 达 6 左 右 , 其 冬 季 高 达 年 0 尤
7 %以 上 , 4 年均 风速只有 0 7 m/ , 区 主导 风 向为 . 6 s市 E NE和 NE 受 河谷地形 的影 响 , 区逆温 层一 年四 ; 城
泛 而深 入 的研 究工 作[ , 1 在研 究 兰州 市 大气 污染 成 ] 因、 污染规 律的 同时 , 也在 积极地将 一些 研究 成果应
用 于兰州市 大气污 染的治理 中 ] 。
面的 太阳辐射 量 , 制 了热力 湍 流 的形 成 和混 合层 抑
的发展 , 极不利 于大气 污染物 的湍 流扩散 。静风 、 逆
兰 州市污 染 物排 放及 能源 状况 分 析
汪 新 安 兴 琴 ,
(. 州 市 环 境监 测站 , 肃 兰州 7 0 0 ; . 京 大 学 环境 学 院 环 境 模拟 与污 染 控 制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10 7 ) 1兰 甘 30 0 2 北 北 0 8 1
摘 要 : 通过 对 兰州市 自然条件 、 地理位 置及 能源结 构等 因素 的综 合 分析 , 出 了兰州 市 污染特 , 指 董 和 导致 兰州市 污染严重 的 因素 ; 并结合 兰州 市主要 污染物排放 量 资料 , 分析 了近年 来一 州市 污染物 M : - 一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李利平;周围;李雪梅;魏善明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6(034)013
【摘要】根据兰州市1990~2002年空气中SO2、NOX、TSP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空气质量随年、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并结合当地的能源结构、气候特征、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探讨了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的途径,为防治和减轻兰州市的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3页(P3158-3159,3162)
【作者】李利平;周围;李雪梅;魏善明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1
【相关文献】
1.燃气替代燃煤对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分析 [J], 马春梅;陈永志;李德生;余萍;郑艳;张晓慧;姚智文
2.奎屯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J], 刘益民
3.乌苏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J], 李晓娜
4.兰州市应用空气源热泵的可行性及对空气质量的改善 [J], 何占江;朱常琳
5.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J], 唐国亮;瞿德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作者:王吉洋陈艳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3期摘要:介绍几种风速分布模型,并利用兰州市气象观测资料2000—2014年兰州市四个区的风速数据,以及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五个监测点PM2.5及PM10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分布之间的关系。

模拟结果表明,风速的大小对兰州市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风速对污染物的扩散作用较为明显,风速增大时空气污染率较低。

但是,风速达到1.5 m·s-1以上时,大气中的 PM10质量浓度随着风速的加大不降反升,这是由于兰州地区周围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土壤特点所造成的。

当风速较大时大气中的 PM10颗粒暂时能有所清除,但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加大会将沙尘输送至兰州地区或是将土壤尘卷起,从而使得大气环境中的PM10浓度显著增加。

关键词:大气污染;风速;分布函数;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49-06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起了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1]。

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一座工业化城市,大气污染居于世界城市的前列。

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城区全年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总悬浮颗粒物)超标,兰州市西固区是国内首次发现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地区,O3等光化学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这对周围人民群众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空气污染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因此,研究兰州地区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及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与该城市的工业布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能源结构等众多因素紧密相关,同时也和该城市的局地地形地貌、人口密度、生态环境、气象条件以及汽车尾气的污染有关[1]。

防尘方案

防尘方案

编制:审核:审批:兰州西站西津西路下立交项目部二〇一四年八月三十日2目录1、 编制依据 ...................................................................................................... 4 2、 工程概况 ...................................................................................................... 4 3、 施工目标 (5)3.1 施工目标.................................................................................................... 5 4、 组织建立 (5)4.1 领导小组.................................................................................................... 5 5、 巡视检查 (6)5.1巡视检查的方法........................................................................................ 6 5.2突击检查.................................................................................................... 6 5.3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检查........................................................................ 6 5.4对检查出的扬尘隐患的处理:................................................................ 7 5.5 巡视记录.................................................................................................... 7 6、 责任制考核 .. (7)6.1 责任考核管理............................................................................................ 7 7、 控制点 . (8)7.1施工污染源................................................................................................ 8 7.2 施工防尘控制点........................................................................................ 8 8、 基础建设 . (10)8.1 宣传.......................................................................................................... 10 9、 管理控制 . (14)9.1日常管理.................................................................................................. 14 9.2 洗车池、沉淀池管理 (14)39.3水泥库管理.............................................................................................. 15 9.4专用建筑垃圾临时储存间管理.............................................................. 15 9.5木工间管理.............................................................................................. 15 9.6垃圾及材料运输管理.............................................................................. 16 9.7露天材料堆放管理.................................................................................. 16 9.8 阶段性管理. (17)9.8.1 基础施工阶段: (17)9.8.2 结构施工阶段: (17)9.8.3 装饰施工阶段 (18)9.8.4 总体施工阶段 (18)4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兰州市轨道办安全文明施工图册》;《兰州西站西津西路下立交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兰州西站城市配套二期工程,西津西路下立交结构部分, 位于北广场北侧西津西路以下,本工程起点位于规划纵2路与规划纵3路交叉路口之间,终点位于西津西路与规划纵11路交叉口西侧,长约1650m,其中暗埋段长1261m ,东侧敞开段长159m ,西侧敞开段长230m 。

大气污染事例

大气污染事例

大气污染事例大气污染事例一:四日事件1955年以来,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日本四日市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SO2总量达13万吨,使城市终年烟雾弥蔓,严重污染了空气,并蔓延到其它城市。

人们由于吸入了有害气体而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截止到1972年,患四日市哮喘病患者高达6376人。

大气污染事例二:兰州空气污染,天下第一。

因大气污染严重,兰州曾被称为“看不见的城市”,洛杉矶时报曾报导说,兰州的 200万市民天天忍受著恶劣的环境,吸口气就像抽了一包烟似的,连洛杉矶當年污染最严重時都沒這么厉害,因为里头含有太多的煤灰、汽车废气和尘土,「世界资源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兰州市是全球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的河谷盆地,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机动车辆和耗煤量不断增加,大气中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有人称兰州是个“只冒烟却没有窗户的黑房子”,当地顺口溜则说“太陽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

大气污染事例三: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初的一天,本来就污染严重的英国伦敦,突然出现陰雨天气,天空中灰黑色烟雾缭绕,并有浓重的生葱头似的辛辣味,伦敦上空的能见度太低,飞往世界各地的班机全部取消。

浓雾中,粒径小米般大小的黑色晶体纷纷扬扬地降落着,撒落在街道上、建筑物上、人们的衣服上,天地之间仿佛降了场黑雪。

整个伦敦开始了一场集体性烟气中毒。

医院里咳嗽、呕吐声不绝于耳,4天之后,伦敦城死去4000多人;2个月后,伦敦市统计部门统计,这次黑色浩劫共夺去了8000位无辜市民的生命。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例四: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滨城市,前面临海,背后靠山。

原先风景优美,常年陽光明媚,一年只有几天下雨,气候温和。

美国电影中心——好莱坞就设在它的西北郊区。

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配置现状评价

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配置现状评价

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配置现状评价摘要: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内三所街头绿地的树种种类及数量的调查,针对于兰州市三种大气污染物so2、nox 与tsp的抗污树种配置状况作出统计分析,得出兰州市城区绿地总量不足,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相对主要污染物的抗性植物筛选配置不太合理的现状评价。

将有利于今后相关部门更好的针对所在区域内街头绿地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更好的发挥其生态净化作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气污染;so2;nox;tsp;植物抗性;环保治理前言兰州市的大气污染一直以来都是全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自身环保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再加之受全球极端气候的影响,使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更为严峻。

现阶段,兰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主要采取源头治理、完善法规和加大监管力度的措施。

在实施两山绿化和城区绿化的工程中,新增造林绿化面积,初步建成了一个区域性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建设对控制和降低大气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严重的污染现状。

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应在以“防”为主的基础之上,采用生态学原理,利用生态综合治理的手段,达到“治”的目的。

因此,在扩大城市绿化造林面积的同时,更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真正达到适地适树的原则,让植物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成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主力军。

所以,对于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的配置现状调查便更具现实参考意义。

一、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1调查区域概况兰州市处在中国的几何中心,北纬34°,东经 103°40’。

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并集中分布在6~9月。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30•【字号】甘政发[2013]93号•【施行日期】2013.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有关企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改善民生的新目标,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污染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抓好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采取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措施,用环保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本着“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节能减排得效益、获补偿”的原则,积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

采取绿色信贷、脱硫脱硝电价、排污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政策措施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使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机制逐步向经济政策调控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成因 
昕治措胞 
张小平/丈 金敏/图 
兰州市的大气污染始于20世纪60 
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时已非常 
严重,以致兰州市成为全国环境保护重点 
城市之一。尽管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为 
控制大气污染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尤 
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蓝天 
计划”工程,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大气 
质量加速恶化的趋势,但大气污染严重 
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兰州市也成为 
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兰州市主要的污染源有:西固区的石 
油化工基地、热电厂,城关区的钢铁联合 
企业、第二热电厂,七里河区的机械制造 
和煤炭开采企业,红古区的有色金属冶 
炼,铝厂、煤矿、大型企事业单位采暧锅 
炉等。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包括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 
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 
氢化合物等。同时,随着交通 
运输业的发展,行驶在市区的 
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机动车 
日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等有害气体也达数百吨之多。 
此外,广泛散布在城区的居民 
日常生活用炉灶,因其排放高 
度低、面广、量大且无任何处 
理,因而对大气污染的作用不 
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各种污染源不断增 
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显著加 
大。l999年兰州市的大气污 

染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6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 
为0.066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均浓度为0.061毫克/立方米, 
按照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别超标3倍、1.1倍、1.2倍。冬 
季大气污染更加严重,1999年ll~l2月兰州市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 
度为0.78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日均浓度为0.093毫克/立方米, 
分别超标4倍、1.6倍。严重的大气污染成为困扰兰州市民健康和城 
市发展的首要问题。 
兰州市的废气排放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中等水平,然而却是全 
国乃至全球污染最严重的。以1997年为例,其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居全 
国第四,总悬浮颗粒物居全国第一。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大气污 
染,这与兰州特殊地形影响下的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 
兰州市是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其西北东南分别有乌鞘岭、华家 
岭、兴隆山、马衔山、冷龙岭等大山,因此大风常被阻挡和屏蔽。市 
区海拔1517米,南面皋兰山海拔2020米,北面九洲台海拔为1920米, 
南北两山相距很近,窄处仅300米。这种近乎封闭的山谷盆地地形在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型工业城市中都是罕见的。特殊的地形一方面 
阻挡了气流流通,使市区大风13数极少,全年静风和小风13数占60% 
以上,平均风速仅0.7米/秒。冬季除个别寒潮天气外,几乎无风。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方面容易形成逆温天气,全年约有80% 
的天数出现逆温,其中夏季占60%,冬季 
在90%以上。兰州市的逆温天气有两个显 
著特点:①逆温层厚度大。从全年平均来 
看,近地面逆温层厚度约为520米,夏季 
较薄,约330米,冬季较厚,约770米,最大 
厚度在1000米以上。②逆温持续时间长。 
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削弱了太阳辐射,致使 
逆温层维持时间较长,甚至终日不散,像 
个看不见的顶盖一样抑制了大气污染的 
扩散稀释。可见,静风和逆温是造成兰州 
市大气严重污染最重要的气象条件。 
降水可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吸收和淋 
洗,对净化空气是很有利的。而兰州位 
于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不多且季节 
分配不均,冬季极少降水,被污染的大气 
很难得到降水的净化。气候干旱还使得 
地表植被稀疏,也降低了大气对污染的 
净化能力。 

6 2002年第11期 

兰州市特殊的河谷盆地地形,多静风和逆温的气象条件,使得其 
环境容量极为有限。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源的增加,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并对已造成 
的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在兰州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应从城市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人口、 
资源、产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科学探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 
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耦合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城市各项用地。 
工业布局应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贯彻大分散、小集中的方 
针,避免局部地区承受过重的污染负担。近城区尽量避免新建大型污 
染企业,必须新建的,应布置在远郊区或小城镇中。因为小城镇规模 
小,工业和人口不太集中,又紧邻农村,自然净化能力强,工业生产和 
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少,也易于处理。还需注意的是,虽然偏东风 
是兰州市的主导风向,但从全年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静风,静风加逆 
温才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按传统的“上风”、 
“下风”来布局企业是不够的,需充分考虑静风与逆温对大气污染的 
影响。同时,将生活居住区放在环境质量最好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并 
对目前夹杂在居住区内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视具体情况采取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停、并、转等措施,在城市规划的全面安 
排下逐步迁出居住区。此外,把加快基础 
设施建设作为防治大气污染的着力点,续 
建新建一批大项目,如二热供热管网工 
程、煤气管网工程、南山过境公路及312 
过境国道等工程,缓解城区热源污染和机 
动车污染加剧的状况。 

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使用 
清洁能源 

兰州市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占 
能源消耗总量的70%,煤炭在燃烧过程中 
会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废气, 
造成煤烟型污染。能源结构问题在很大 
程度上制约着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成 
效。因此,要把调整能源结构作为兰州 
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来抓,充分利用 
天然气、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污 
染较小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等二次能 
源,降低煤炭消耗量,从源头上减少大气 
污染物的排放。 
青海省天然气进入兰州,为优化调整 
兰州市的能源结构提供了现实条件。要 
尽快制定出大面积、大规模使用天然气 
的规划。首先满足全市15万户煤气用户 
的需求,并选择人口稠密、单位集中、条 
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 
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天然气,扩大无煤 
区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直接燃煤。 

调整工业结构,扶持高新 
技术产业 

兰州市封闭的河谷盆地地形和以静 

取消分散小锅炉,实行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区密集的矮烟囱是大气烟尘的主要 
污染源。采取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替代 
分散的锅炉,有利于降低燃料消耗,提高“废热”的利用效率,也有利 
于集中安装高效率的除尘防尘设备。兰州市有第二热电厂和西固热 
电厂两个大热源,集中供热面积都在50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开发利用 
的还不到1/2,潜力很大。应在加大管网建设投入的同时,作好取缔分 
散小锅炉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尘排放量,减轻污染治理的负担。 

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实行污染达标排放 

积极采用烟气脱硫、排烟脱氮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安装高效静 
电除尘装置,及时掌握预防和消除大气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 
提高大气污染控制水平。同时,针对兰州市一段时期内能源结构仍以 
燃煤为主的现实,加快开发和推广煤炭的加工、高效洁净燃烧和转化 
等技术。在此基础上,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格实行污染物达标 
排放。 

绿化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兰州市地处黄土、内蒙古和青藏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北距腾格里 
沙漠仅200公里,西北方500公里处是巴丹吉林沙漠,荒漠化的周边环 
境对兰州构成很大威胁。同时,由于气候干旱,兰州市域范围内林草 
稀疏,林业用地仅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59%。因此,大力开展植树种 
草,扩大绿色植被,提高城区植被覆盖率和绿化率在兰州市今后的城 
市规划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砸大力进行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加快南北两山的绿化进程,并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兰州的周边地 
区种起多道绿化屏障,以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污 
染,不断提高空气质量。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500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