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大气污染

合集下载

兰州市供暖期PM10浓度与气象因子分析

兰州市供暖期PM10浓度与气象因子分析

关, 与 风度 呈负 相关 。以往 针 对 兰 州地 区大 气 颗粒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项 目( 9 1 0 2 5 0 1 5 ) 资助 第一作 者简介 : 方镜尧 ( 1 9 8 8 一) , 男, 云 南屏边县人 , 硕 士研究生 , 研 究方向 : 城r 遥感 与大气污染 。E - ma i l : f a n g j i n g y a o a b c @1 2 6 . c o m。 通信作抒简介 : 赵传燕。E — ma i l :n a n z h r @l z b . a c . c n 。
性不显著。
关键词
P M 。
气象 因子
X 5 1 3 ;
兰州市
文献标志码
供暖期

中图法分类号
兰州 是 我 国乃 至 全 世 界 空 气 污染 最 严 重 的城
物 污染 物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P M 。 浓 度 的季 节 变 化
市之 一 … , 而 P M 。 是 兰 州 市 大气 首 要 污 染 物 ; 尤 其是 在供 暖期 , 兰 州市 特 殊 的气 象 条件 ( 逆温 , 静 风

2 0 1 3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兰 州市供暖期 P M1 0 浓度 与气象 因子分析
方镜 尧 袁春 霞 赵传 燕
(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 , 资源环境学院。 , 兰州 7 3 0 0 0 0)

要 为研究兰州市供 暖期 内P M. 。 浓度 变化及其与气象 因子的关系 , 于2 0 0 7年 、 2 0 0 8年供 暖期在兰州 市4个典 型城 区, 用
学( 见图1 ) 。
控 制时 , P M 。 浓 度将 降低 。 国 内学 者 王 淑英 ¨ 等对

兰州市污染物排放及能源状况分析

兰州市污染物排放及能源状况分析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1 2 o期
20 0 6年 1 O月
甘肃 科技
Ga u Sce c nd Te hn l gy ns i n e a c o o
0 l .2 N o O 2 2 .1 Oc . 2 6 t 00
侧 山相 对 高 度 为 3 0 6 0 北 侧 山 相 对 高 度 为 0 — 0 m,
2 0— 3 0 。 0 0 m
兰 州 市复 杂 的 山谷盆 地 特征 , 成河 谷 城市 内 造
气 流 闭塞 , 静 风 频率 达 6 左 右 , 其 冬 季 高 达 年 0 尤
7 %以 上 , 4 年均 风速只有 0 7 m/ , 区 主导 风 向为 . 6 s市 E NE和 NE 受 河谷地形 的影 响 , 区逆温 层一 年四 ; 城
泛 而深 入 的研 究工 作[ , 1 在研 究 兰州 市 大气 污染 成 ] 因、 污染规 律的 同时 , 也在 积极地将 一些 研究 成果应
用 于兰州市 大气污 染的治理 中 ] 。
面的 太阳辐射 量 , 制 了热力 湍 流 的形 成 和混 合层 抑
的发展 , 极不利 于大气 污染物 的湍 流扩散 。静风 、 逆
兰 州市污 染 物排 放及 能源 状况 分 析
汪 新 安 兴 琴 ,
(. 州 市 环 境监 测站 , 肃 兰州 7 0 0 ; . 京 大 学 环境 学 院 环 境 模拟 与污 染 控 制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10 7 ) 1兰 甘 30 0 2 北 北 0 8 1
摘 要 : 通过 对 兰州市 自然条件 、 地理位 置及 能源结 构等 因素 的综 合 分析 , 出 了兰州 市 污染特 , 指 董 和 导致 兰州市 污染严重 的 因素 ; 并结合 兰州 市主要 污染物排放 量 资料 , 分析 了近年 来一 州市 污染物 M : - 一

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Ab ta t sr c:Mop oo y ad s e ds iu o fa b re ih l l pr clt ma es(Ml ol t tte rh lg n i i r t n o i o n a be at uae t r P o l c d a h z tb i r n a i t )c e e Do gag o gS u r cne f e az o i , otwetr hn )nwi e, 0 5w r v sg t i1 ih n f h n q a n e(e t o n h uCt n r r t L h y h s n C ia i n r2 0 eei et ae w t g e t n i d lh

p e o n t n te P l b u e, c o n n o oe ta 0 rd m ae i M o y n mb r a c u t g f rm r n 6 %,whl y v lmet e so g e ae d i d h i h i b ou o ta g g tsa e h r n
维普资讯
第2 6卷第 1 期
、 .6 幻1 2 No 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J u n l f a n n e h i a i v r i o r a o i g T c n c Un e s y o Li l t
20 0 7年 2月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Ml ;形貌特征:粒度分布:兰州市 P 0 ) 中图分 类号 : P4 1 2 文献标识码 : A
M o p o o i a h r c e itc n i ed srb t n o n e M r h l g c l a a t rsi sa d sz iti u i f c o wi t r P 1i n 0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李利平;周围;李雪梅;魏善明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6(034)013
【摘要】根据兰州市1990~2002年空气中SO2、NOX、TSP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空气质量随年、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并结合当地的能源结构、气候特征、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探讨了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的途径,为防治和减轻兰州市的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3页(P3158-3159,3162)
【作者】李利平;周围;李雪梅;魏善明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1
【相关文献】
1.燃气替代燃煤对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分析 [J], 马春梅;陈永志;李德生;余萍;郑艳;张晓慧;姚智文
2.奎屯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J], 刘益民
3.乌苏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改善途径分析 [J], 李晓娜
4.兰州市应用空气源热泵的可行性及对空气质量的改善 [J], 何占江;朱常琳
5.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J], 唐国亮;瞿德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增长与城市环境压力“脱钩”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经济增长与城市环境压力“脱钩”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现代商业MODERN B USINESS86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经济、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十二五规划》确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顺应了国内外形式的新变化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要求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承载着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相应的也承载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仅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人类总排放量的75%—80%。

特别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加之城市本身的集聚效应使大量人口涌入,尤其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数目与日俱增,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

“城市高强度的经济活动还会排出大量的SO2,COX、NOX以及各种气溶胶颗粒物,造成大气质量下降甚至大气污染。

同时,将改变大气透明度和辐射热能收支,为云雾的形成提供丰富的凝结核,进而改变局地气候”。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述近年来,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

张喆、王金南、杨金田、蒋洪强等通过对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1990-2003年空气质量与人均GDP的调查,基于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建立在环境污染的基础之上的 。

逯承鹏、陈兴鹏、张子龙基于物质流(MFA)和生态足迹(EF)分析方法,分别从生产和消费(以物质直接投入(DMI)、物质总消耗(TMC)表征经济生产对环境的压力,以国内物质消费(DMC)、人均需求生态足迹(EF)表征消费对环境的压力)两个角度,分析了兰州市经济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增长与消费对环境的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应用结构分解分析(SDA)分别对三者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解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于波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乌鲁木齐市1999~2006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同时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定量评价了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兰州市车用天然气发展现状

兰州市车用天然气发展现状

l 2 B
l 6 瓴
出 租

9# 抽 o 气 9# 抽 3 气
棱化石油气 天然气 位 方米)
37 . 元 9 t 矶 ”
30 礼 5 ,

i0 . 札 1 oL . 0
1 乱 .【
1 0 L 1 0 L
lL l
30 0 30 0
30 0
l l l l● 28 .
维普资讯
工业科 技
2 6 第3卷) 期 0 年( 5 第3 0
兰 州 市 车 用 天 然 气 发 展 现 状
张远 欣 ( 兰州石 化职 业技 术 学院 , 肃 兰州 706 ) 甘 300
擅耍 :为缓解汽油价格的不断攀升 以及减少汽油燃烧后对大 格优势 。 22汽车排气污染小 . 燃 油汽车尾气对大气 的主要 污染来 自引发温 室效 应的二氧 化碳 , 和对 人体造成危害 的氮氧化合物。天然气汽 车的二氧化碳 州市 的 污 染状 况 和 能 源 结构 。 排放量 比汽油车低 2 %, 5 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低 8 %, 0 在规定 限值 关曩调 : 天然气 汽车 污染 价格 能源结构 的 11 /0以下。将汽油车改装使用 天然气为燃料 , 无疑给汽车换 了 1 环 境污染 和资 源紧缺 要求汽 车必 须寻 找替代 能源 个“ 。 肺” 另外 , 发动机使用天然气做燃料 , 运行平稳 、 噪音低 、 不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 的高速增长 , 城市机动车 炭 、 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不需经常更换机油 和火 花塞 , 可节约 0 有害排放已成 为城市大气环境 的主要污染源 。2 0 05年后 汽车尾 5 %以上 的维修 费用 。 气环境 的污 染, 应该大力发展 天然 气汽 车, 西气 东输” 兰州具 “ 使 有丰 富的天然 气资源, 大力发展天然 气汽车, 已经 大大改善 了兰 气排放 在中国城市大气污染中的 比重将达 7 %以上 。 9 在兰州其污 染现象更是显而易见 , 由于地理 的特殊性 , 东西长 , 南北 短 , 高楼 林立 、 道狭小 , 街 汽车尾气污染 物进人大气之后 , 废气不 易扩散 , 表 1 公 交车 、 出租车燃料使用成本比较表

兰州市冬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兰州市冬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继 开 展 了“ 兰州 市边 界层 结构 特征 和扩 散规 律研 究” 、 “ 复 杂地 形 的大气 边界层 和 大气 扩散 规律 的试 验和 数值
研 究” 、 “ 兰 州市 大气 污染 及对 策研 究” 等 相关 项 目, 针 对 兰州 市 大气 边 界层 特 征 和 大气 污染 的形 成 机理 等 方 面, 运 用试 验 观测 、 资料分析 、 数值模 拟和 理论分析等 手段 , 进 行 了 比较 全 面 系 统 的 研 究 , 取 得 了 不 少 成
安 兴 琴 吕 世 华
( 1中 国气 象科 学 研 究 院大 气 成 分 观 测 与 服 务 中心 ,北 京 1 0 0 0 8 1 ) (2中 国 科 学 院 寒 区 旱 区环 境 与工 程 研 究 所 , 兰州 7 3 0 0 0 0 )


本 文 利 用 甘 肃 省 政 府 和 中 国科 学 院 的科 技 合 作 项 目“ 兰 州市大气 污染及对 策研究 ”
逆温现象才减弱或消失 ; 与 观 测 结 果 相 比较 可 以看 出 , 数 值 模 拟 结 果 基 本 上 反 应 了温 度 场 的 主 要
特征 。
关 键 词 大 气 边 界 层 观 测 数 值 模 拟
分类号 P 4 2 1 . 3 1 文献标识码 A
逆温
兰 州 市
引 言
万方数据气象科学卷参考文献胡隐樵张强兰州山谷大气污染的物理机制与防治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张强胡隐樵浅探兰州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与治理的若干问题高原气象张强地形和逆温层对兰州市污染物输送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张强吕世华兰州市大气污染物越山输送与地形和小气候特征的关系高原气象增刊吕世华陈玉春安兴琴兰州盆地局地环流及逆温形成的数值模拟高原气象增刊张强吕世华张广庶山谷城市大气边界层结构及输送能力高原气象蔡芗宁寿绍文钟青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刘焕彬王栋成郑全岭沂蒙南部山区冬季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结构特征研究气象科学赵鸣对模式中陆面过程的一个改进气象科学一付抱璞山地气候北京科学出版社安兴琴陈玉春吕世华兰州市两山绿化的数值模拟试验冬季高原气象增刊安兴琴陈玉春吕世华兰州市南北两山地表植被对气象场影响的模拟研究气象科学一

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配置现状评价

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配置现状评价

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配置现状评价摘要: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内三所街头绿地的树种种类及数量的调查,针对于兰州市三种大气污染物so2、nox 与tsp的抗污树种配置状况作出统计分析,得出兰州市城区绿地总量不足,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相对主要污染物的抗性植物筛选配置不太合理的现状评价。

将有利于今后相关部门更好的针对所在区域内街头绿地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更好的发挥其生态净化作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气污染;so2;nox;tsp;植物抗性;环保治理前言兰州市的大气污染一直以来都是全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自身环保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再加之受全球极端气候的影响,使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更为严峻。

现阶段,兰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主要采取源头治理、完善法规和加大监管力度的措施。

在实施两山绿化和城区绿化的工程中,新增造林绿化面积,初步建成了一个区域性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建设对控制和降低大气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严重的污染现状。

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应在以“防”为主的基础之上,采用生态学原理,利用生态综合治理的手段,达到“治”的目的。

因此,在扩大城市绿化造林面积的同时,更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真正达到适地适树的原则,让植物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成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主力军。

所以,对于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的配置现状调查便更具现实参考意义。

一、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1调查区域概况兰州市处在中国的几何中心,北纬34°,东经 103°40’。

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并集中分布在6~9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