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自考本科中国行政史简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行政史简答:

1.中国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

2.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3.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

专制弊端的机制

4.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体制特点

5.商代的行政管理水平与夏代相比,进步性表现

6.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

7.春秋赋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8.秦汉中央政府的职能机构

9.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10.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11.魏晋南北朝对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12.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

13.隋文帝的调整

14.唐统治者对隋制改革内容

15.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

16.中书门下政事堂与唐初政事堂的不同

17.宋代行政执行特点

18.宋代对监察制度的改革

19.辽代五京道下存在的三种地方行政体制

20.元代官员入仕的途径

21.元代官员考核的形式

22.明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革要点

23.明代道的机构内容和作用

24.明代地方政策层级变革

25.明代地方监察形式

26.明官员选拔

27.明任用官员的回避制度

28.军机处特殊性

29.清朝官吏任用方式

30.清朝回避制度

31.近代中国行政体制演变

32.工农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

33.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经验

34.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

35.总理衙门职能

36.总理衙门的特点

37.百日维新行政执行的阻力

38.新政行政体制改革措施

39.临时大总统的职权

40.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

41.南京临时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

42.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特点43.袁世凯根据新约法做出的重大改组

44.皖系行政决策

45.直系行政决策的三个阶段

46.奉系行政政策

47.南京国民政府在行政执行上的措施

48.抗战期间军事委员会内部调整

49.抗战期间省行政体制的弊端及调整措施

5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监督方式

51.抗战期间公务员考绩(类别)(内容)(程序)

(奖励)(惩戒)

52.战后国民政府改组后变化

53.抗战后南京政府行政监督形式

54.战后南京政府任官考试制度变化

55.苏区各级政府监督的原则和方式

56.苏区人民群众监督方式

57.苏区行政人员的(考核方式)

58.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形式

59.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内部监督措施

60.抗日民主政权群众监督形式

61.抗日根据地任用干部的标准

62.抗战时期干部的考核方式、奖惩方式、任务

63.军事管制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任务

1.中国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终的时期

2.登记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甲

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

3.

法制的日趋完备

3.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1.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

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2.防止皇权滥用的方法:a.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b.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c.

大臣可以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 d.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较大的防微杜渐作用

4.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体制特点:1.军事首长的实际权力仅负责统帅军队和担任主祭,不享有民事

方面公共事务的独断权,且其职务不能世袭 2.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机关,凡重大事务均由议事会集体决断,军事首长仅是议事会成员之一,不享有民事方面的最后决断权

5.商代的行政管理水平与夏代相比,进步性表现在:1.商王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独尊地位,关键问

题决策时商王强调自己的最后决策权 2.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管理机构,按职能设官定制,其官职大体可划分为宗教、政务、事务三类、商代职官的基本类型:1.总教官,分为巫、多卜、占、作册等2.政务官,文献中称为卿士,师保是最高政务官3.事务官,主管王廷事务

6.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1.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的监督2.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

接辖区的监督

7.春秋赋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内容)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两方面。(影响):1.是

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2.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8.秦汉中央政府的职能机构:1.奉常,西汉该称太常,掌宗庙礼仪2.郎中令,西汉改称光禄勋,掌

宫廷警卫3.太仆,掌宫廷车马4.卫尉,掌皇宫保卫5.典客,西汉更名大行令、大鸿胪,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6.廷尉,掌司法7.治粟内史,西汉更名大农令、大司农,掌财政税收8.宗正,掌皇族内部事务9.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及手工业制造

9.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1.任子2. 訾选3.察举4.征辟5.博士弟子6.荐举

10.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秦汉实行郡县制度,此时尚未有独立的中央对地方

的检察制度,主要是依靠在职官设置上分权制约,使地方官员权力不能过分集中,有意识构成相互制约的关系,达到行政监察的目的,是一种行政与监察混一的体制。到汉武帝时,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系统才因十三部州和司隶校尉的设置而相对独立地建立起来。汉武帝后,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主要分两个系统进行,1.通过司隶校尉对京辅诸郡的监察2.通过御史中丞与丞相府的司直相互配合,在经过派出的部刺史对郡国的监察,形成既相对独立,又对本级长官负责的监察体系

11.魏晋南北朝对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1.在州上设官2.强化县级行政管理

12.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作用):1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

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2.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弊端):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13.隋文帝的调整:1.确定了三公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并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

2.确定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封驳

14.唐统治者对隋制改革内容:1.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变为奉行机构2.提高中书门下两省地位

15.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科举,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入幕制

16.中书门下政事堂与唐初政事堂的不同:1.唐初宰相多为兼职,而中书门下政事堂同三品或同平章

事均为专职宰相 2.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 3.中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