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音乐简谈

合集下载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是他对艺术的一种独特理解,也是他对剧院艺术形式的一种创新尝试。

在瓦格纳看来,乐剧不仅仅是音乐和剧情的结合,更是各个艺术元素的整合,是一种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方位艺术享受的艺术形式。

瓦格纳强调音乐在乐剧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音乐是最能够直接触动人心灵的艺术形式,是可以最为生动地表达情感的方式。

瓦格纳的乐剧中,音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为了衬托剧情,更是直接参与到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去。

瓦格纳提倡剧场综合艺术。

他认为乐剧的目标是要创造出一种真正的艺术整体,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各种艺术元素。

他提出了“剧场综合艺术”的概念,主张将音乐、舞蹈、戏剧、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可以给观众全方位美感体验的艺术形式。

瓦格纳还关注了乐剧的剧情和角色的塑造。

他认为剧情应当具有连贯性和自然性,要通过音乐的力量来表现和推动故事的发展。

他强调角色形象的塑造要紧密结合剧情的需要,通过音乐的表达来突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在瓦格纳的乐剧思想观中,他还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无伴奏旋律”。

他认为音乐中的旋律应该是自给自足的,不依赖于其他乐器的伴奏。

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次是“理想的国度”。

瓦格纳希望通过乐剧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和世界,通过艺术的力量来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最后是“诗意的指示”。

瓦格纳认为剧作应当具有一定的引导性,通过详细的舞台指示来指导演员的表演和情感的表达,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是一种集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旨在给观众带来全方位、全感官的美学体验。

他通过对音乐、剧情和角色的塑造等方面的关注,力图打造出一种高度统一、完美协调的艺术品。

这一思想观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剧院艺术形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1. 引言1.1 介绍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一部重要音乐作品。

这部套曲由多首歌曲组成,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了瓦格纳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理念。

《魏森东克之歌》被认为是瓦格纳创作的最佳歌曲之一,它融合了戏剧性的旋律、情感丰富的歌词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瓦格纳作为作曲家和音乐家的独特魅力。

这部套曲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点,旋律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歌词内容涉及了爱情、生命、自然等深刻的主题,反映了瓦格纳对人类存在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思考。

由于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深刻的内涵,《魏森东克之歌》一直受到音乐界和观众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瓦格纳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魏森东克之歌》的研究和演唱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瓦格纳音乐的魅力和深度,还可以为今后的演唱和表演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详细解析《魏森东克之歌》的音乐特征、歌词意义、表演方式、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以期能更全面地了解这部重要的艺术作品。

1.2 提出分析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的目的和意义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是瓦格纳在19世纪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于这部套曲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瓦格纳的音乐语言和创作风格,更能够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反映了瓦格纳对德国民族精神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通过对这部套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视瓦格纳作为作曲家和音乐家的丰富内心世界,感受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的演唱和表演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其演唱方式、表现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瓦格纳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魔力所在。

对瓦格纳艺术歌曲套曲《魏森东克之歌》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更可以拓展我们对音乐艺术的视野和认识,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瓦格纳《纽伦堡的民歌手》前奏曲的音乐分析

瓦格纳《纽伦堡的民歌手》前奏曲的音乐分析

曲式结构 , 作曲家在作 品中将 “ 主导 动机” 技术与奏鸣曲式结 其 中呈示部除了主、 副部主题之外 , 还含 就像他将古希腊的 “ 悲剧” 视 为代表他的整体艺术观念的音乐 构完美 的结合起来 。 体裁 。 另外 , 在瓦格纳的许多歌剧 中, 对于男主人公的刻画, 我 有多个主导动机 ( 比如主部包含有五个主导动机 : 名歌手动机 、 们都能看到一些瓦格纳的影子。 就像“ 《 漂泊的荷兰人》 是一部 抒情 和诗 意的动机 、 民歌手 的进行 曲动机和 2 个延伸出来 的 , 再现部中更为精彩 的是 , 瓦格纳利用其 自身卓越的复 描写被判终身在海上漂 泊的荷兰水手同纯洁 忠贞 的荪塔之间 动机) 的爱情杯具。这位在生活的波涛 中苦苦挣扎 , 渴望安宁归属的 调技巧将多个 动机 同时分布于管弦乐队的各个声部层 , 表现 漂泊者 , 最后只能通过一位妇女忠贞爱情的 自我牺牲才得到解 出一种立体化 的音 响层面 , 这种再现 区别 了奏鸣曲式传统的 以主 、 副部先后再现的再现形式 。 脱。《 唐霍伊瑟》中那位沉溺于感官享乐的恋诗歌手的灵魂最
[ 1 】 作者 简介: 李传兴( 1 9 7 9  ̄ ) , 淮北师范大学音 f t . 学院讲 师。
[ 2 】 于润 洋. 歌剧 ( ( 特里斯 坦与伊 索 尔德) ) 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J ] 冲 央音 乐学院学报 . 1 9 9 3 年第 1 期, 第4 0页。
李传 兴 : 瓦格 纳《 纽伦堡 的 民歌 手》 前奏 曲的音 乐分析 2 7
瓦格纳 纽伦堡的民歌手 前奏曲的音乐分析
态 倍 l 、 </、 L l
[ 内 容 提 要】《 纽伦 堡的民歌 手) ) 是 瓦格纳 中后期创作的一部重要 的代表作 品, 这首歌 剧的前 奏 曲结构完整 , 独立性 强, 常常作 为管弦 乐曲单 独上 演。 前 奏曲将 “ 主导动 技

瓦格纳(音乐)—搜狗百科

瓦格纳(音乐)—搜狗百科

瓦格纳(音乐)—搜狗百科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瓦格纳于1831年随托玛斯教堂的音乐家梯沃多·魏利格学习和声、对位。

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促使他在非常短的时期内就掌握了这些理论,并且用之于实践。

1832年,瓦格纳创作了《C大调交响曲》由于这部作品在莱比锡上演获得成功,使瓦格纳在音乐界的地位有所改善。

紧接而来的机遇,又使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出现新的转变。

1833年,瓦格纳应威尔茨堡剧院的邀请,担任了该剧院的合唱指挥。

不久又先后在柯尼堡和里加歌剧院担任指挥。

这使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歌剧作品,并通过演出实践,逐渐地摸索到歌剧艺术的特殊规律和当时流行的不同流派歌剧的艺术风格。

歌剧院的工作,使瓦格纳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不但提高了指挥能力,而且在歌剧创作上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

在此期间他写了两部歌剧:《女奴》和《恋禁》。

尽管这两部作品还比较幼稚,但它们却打开了瓦格纳毕生从事的歌剧创作的大门。

在柯尼堡剧院工作期间,瓦格纳与女歌剧家米娜·普兰纳结成夫妻。

1839年瓦格纳来到巴黎。

巴黎是当时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瓦格纳久已仰慕这块土地。

并希望能在这里施展自己的艺术才能。

但事与愿违,他完全被人才济济的“海洋”所湮没了。

瓦格纳没有获得上演自己作品的权利,只能以抄谱来糊口求生。

在巴黎的三年,是瓦格纳一生中最贫困的时期。

他曾因鞋底破洞,买不起新鞋而无法外出。

他甚至连最便宜的剃刀也买不起,并常常饥肠辘辘。

在他的自传《我的生涯》中,瓦格纳曾写过下面一段令人伤心的回忆:“有一天,我走到贫乏的尖端。

由于真的身无分文,很早我就奔出屋子,一直步行到巴黎。

因为我根本没有钱可以买票坐车。

我一直盼望着,即使能弄到五个法郎也是好的。

于是我整天在巴黎街头游荡着,直到黄昏。

最后我的使命还是落空,不能不照原来那样,再步行回到缪顿”。

贫困的生活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挫败瓦格纳的创作决心。

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中,以惊人的毅力写完了两部歌剧,一部序曲和数首歌曲。

《瓦格纳的歌剧美学思想及艺术实践》

《瓦格纳的歌剧美学思想及艺术实践》

《瓦格纳的歌剧美学思想及艺术实践》一、引言瓦格纳(Richard Wagner)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和歌剧作家之一。

他的歌剧美学思想与艺术实践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深刻地影响了音乐史的进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瓦格纳的歌剧美学思想及艺术实践,并分析其作品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影响。

二、瓦格纳的歌剧美学思想瓦格纳的歌剧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歌剧的批判与改革。

他主张打破歌剧中戏剧与音乐相互独立、分离的局面,强调音乐与戏剧的融合,以音乐推动剧情发展,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瓦格纳认为,传统歌剧中的声乐技巧和形式束缚了音乐的情感表达,因此他提倡打破这种束缚,让音乐成为情感宣泄的载体。

同时,他强调歌剧中的合唱和管弦乐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

此外,瓦格纳还提出了“整体艺术”的概念,即音乐、戏剧、舞台设计等元素应相互融合,共同营造出一种完整的艺术体验。

三、瓦格纳的艺术实践瓦格纳的艺术实践充分体现了他的歌剧美学思想。

他的歌剧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戏剧结构和舞台设计上也独具匠心。

在音乐方面,瓦格纳的作品以宏大的管弦乐和壮丽的合唱为特点,通过丰富的和声、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情感。

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戏剧结构上,瓦格纳打破了传统歌剧中分曲的形式,将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使音乐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此外,他还注重舞台设计的整体性,将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元素与音乐和戏剧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四、瓦格纳作品的影响瓦格纳的作品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歌剧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许多作曲家在创作歌剧时都受到了瓦格纳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瓦格纳的作品在音乐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结论总之,瓦格纳的歌剧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创新。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戏剧结构和舞台设计上也具有独特之处。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剧作家,被誉为音乐剧之父,他的作品深刻影响了后世的音乐、戏剧和艺术。

在其创作生涯中,瓦格纳提出了“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这一理论不仅对音乐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影响了整个戏剧和艺术领域。

本文将就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理解。

瓦格纳认为,戏剧是由音乐、剧本、舞台美术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组成的综合体,他提出的“整体艺术”概念强调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影响。

在瓦格纳看来,只有当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才能营造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在他的乐剧作品中,音乐、剧本、舞台美术和表演都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全方位的艺术观念成为了他创作的核心理念。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对音乐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瓦格纳之前,音乐剧通常被认为是音乐和剧本的简单结合,剧情和歌曲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统一感。

而瓦格纳则通过他的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塔恩豪瑟》等,将音乐、剧本、舞台美术和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剧形式。

他的音乐剧作品不再是简单的歌剧,而是一种综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艺术”表现。

这种全新的音乐剧形式对后世的音乐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音乐剧不再局限于音乐和剧本两方面,而是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除了对音乐剧产生影响外,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还对整个戏剧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舞台美术和表演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整个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瓦格纳甚至设计了自己的剧院,例如拜罗伊特音乐剧节剧院,这座剧院被设计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对“整体艺术”的追求,使得观众的视听感官得到全方位的刺激。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推动了整个戏剧和艺术领域朝着更加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也遭受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结合作品浅谈瓦格纳乐剧的思想

结合作品浅谈瓦格纳乐剧的思想

学院:音乐学院班级:0901班学号:2009108010149姓名:陈洁结合作品浅谈瓦格纳乐剧的思想理夏德。

瓦格纳生于莱比锡,他是德国歌剧的改革者,他认为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音乐要服从于戏剧。

他认为最伟大的歌剧要选择历史,神话,传说作为题材,面向全民的戏剧是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综合为一个整体的艺术。

把这种理想的新型歌剧称为‘乐剧’。

瓦格纳的乐剧理论和以《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为代表的乐剧创作对西方音乐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瓦格纳要求他的乐剧像古代希腊戏剧那样是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诸种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品。

他首先十分重视乐剧脚本的写作,每一部作品脚本都由他亲自动笔,在阅读大量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学者式的版本比较和选择之后,先写出散文稿并邀请亲朋好友聆听他的朗读,再将其写成韵文,最后才进行音乐创作。

瓦格纳对脚本如此着力并不在于外在文学性的词汇,而是能揭示其内在涵义的“乐剧”音乐本身,因为正是在这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中,与歌词融为一体的音乐逐渐从中酝酿而生,脚本不再仅是提供歌唱的形式框架,而充分显示出音乐与戏剧之间的紧密关系。

为此,瓦格纳运用独创的音乐手段来达到他所渴望的乐剧风格,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即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或乐队有各自独立编号的部分)将音乐戏剧切割分离,而瓦格纳追求的是一种“整体艺术”。

以他的代表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为例,三幕结构的乐剧各由几个情节,地点相对固定的“场”构成,在每一个场里面为实现贯通的整体感,传统的歌剧重唱被对唱代替,独唱,对唱,合唱互相不可分割;采用“无终旋律”织体,即旋律避免传统声乐那种完整的主导性线条,而是将歌唱作为一个声部完全融进管弦乐的织体,声乐与器乐线条此起彼伏从而避免明确的段落终止。

第二幕的3个场(乐队前奏接伊索尔德和侍女,伊索尔德和特里斯坦,马克王和众人的终场)其间的关系既是如此,稳定明确的d小调终止式仅出现在全幕结束处。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瓦格纳简介-素材.doc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瓦格纳简介-素材.doc

精品资料
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

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艺术成就
1、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

2、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3、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

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4、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格纳音乐简谈
作者:王婧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35期
【摘要】瓦格纳是古希腊精神的再创者,他的“主导动机”联结着管弦乐曲、乐声伴奏、歌词、情节等,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即便瓦格纳身上具有一些矛盾,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艺术不仅贯入了德国民间艺术的乳汁,且赋予了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瓦格纳;音乐;矛盾;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056-01
瓦格纳是古希腊精神的再创者,他主张回归古希腊那种诗、乐、舞一体的综合艺术。

而在新的一种形式“乐剧”中,则主张歌剧中应避免以往的戏剧从属音乐的地位,诗歌、音乐和戏剧应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

听瓦格纳的音乐,就如在看一部电影,配乐的效果似乎超越了电影本身所表达的内容,观众看电影是为了欣赏音乐而去,而不是为了看电影而去。

听众会很快根据声音听出所要表达的含义,在这里,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或“主题元素、主要动机”成为一个闪光点。

一、音乐中的“主导动机”
瓦格纳的表现力很强的“主导动机”代表人物、自然现象、事物、特定的情感,根据戏剧的需要,描写具体情节而变化,它不仅反映了人物感情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在人物身上产生的明暗色调也反映出来了。

它是一条线,联结着管弦乐曲、乐声伴奏、歌词、布景、情节,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瓦格纳这样是为了在表演者不说明缘由的情况下使人们从声音中听出对事件的回忆好对未来事件的预感。

接下来的“无终旋律”一改以往旋律的主导性线条而成为一个声部完全融入管弦乐的织体中,从而使声乐与器乐线条此起彼伏避免了明确的段落终止,同时使乐队的伴奏职能提高到表现的职能,对戏剧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瓦格纳的“主导动机”和“无终旋律”都具有音乐交响性的思维。

因此说他的歌剧是“交响的戏剧”一点也不为过。

二、音乐中的和声、调性和配器
在和声和调性上,为了与他的“无终旋律”相适应,他将终止法冲淡了,调性的正常关系也失去了。

半音、不协和音等大量和弦外音的连续使用,导致了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趋于瓦解。

而其中脱离调性的束缚不停地转调,正是作曲家将充满戏剧性色彩的剧情引出的高超手段。

瓦格纳在配器上所使用的管弦乐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管弦乐编制,第一次使用了一种音色庄严的大号,使用低音单簧管、英国号,还用低音小号、低音长号和大号,从而扩充了铜管乐的低音音域,丰富了乐队的音色和音响效果。

如上述所提,瓦格纳的管弦乐队不间断地无休止
地延续着音乐,表现着人声和诗歌所不能表达的一切如心理过程。

他赋予管弦乐队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将管弦乐队提到更高的位置,是一种接近于近代管弦乐法的技巧。

三、音乐中的矛盾
瓦格纳追崇的是古希腊精神,试图从那里揭示出社会的一些本质问题,然而正如尼采所见,瓦格纳的英雄主义只是一个演员的英雄主义,神话只是舞台上的神话,理想也是被改编在舞台上的理想,没有付诸于现实的东西可言。

再者来讲,瓦格纳创作一部神话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用意在于将一个不受命运支配与摆布,冲破枷锁而获得自由的人物展现出来,但实际上待这部宏伟的巨作完成后,却是以一个悲观主义的形象展现给世人。

最明显的是他在青年时期与晚期表现出的矛盾。

青年时期他是一个富有进步思想的革命者,他蔑视金钱、权贵,在创作上他厌恶一切保守、刻板、庸俗、以娱乐为目的的歌剧;晚期却成为了一名反动分子,他极力去迎合统治阶级,攀附权贵,在创作上的表现则是不断走向奢华的、抽象性的、黑暗的、悲观的音乐。

另外,他的音乐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过于表现的音乐成分,如过于尖锐的和声,剧情过于夸大等。

从《尼贝龙根指环》我们就可看出,他想将一种精神以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但似乎已看见对作品全然理解并热情捧场的观众,这些占据了瓦格纳多半个头脑,而所要求呈现的真正深刻的、本质的思想却被他抛在了脑后,也许他将精神、理想就寄托在了这种环境之下了吧,现实的东西就是舞台上的东西。

即便他在音乐史上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即便他的音乐有时会有些过头,他始终坚持不懈在地努力,他的一生基本都在不停地奔波,一旦定下目标,就紧紧地抓住它永不放手,钢铁般的意志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他尽力把一种综合的艺术品种传播给世人。

他继承了德国的古典音乐并使它进一步完美和深化,虽然他没有什么革新,却又是一个新篇章的开始。

他是第一个除在音乐上有所造诣,还有大量文学、戏剧作品以及关于音乐、美术、建筑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的作曲家。

他的乐队编制和和声语言,迈向了新和声体系的第一步,对后期马勒、施特劳斯等人的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结语
没有哪个作曲家是十全十美的,矛盾不能等同于错误,无论有多少的矛盾或过错,都不能将其死死扣在作曲家身上,不能视他们为评价的标准。

无论多少批评家对他的态度如何,瓦格纳终归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艺术不仅贯入了德国民间艺术的乳汁,且赋予了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廖辅叔.瓦格纳论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陈世雄.瓦格纳的戏剧理论[J].戏剧艺术,2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