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4收入与分配附解析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专题03收入与分配(含解析)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考点解读核心考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作用。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8.《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①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②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③发挥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作用④保障了科研人员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9.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在第32届全球大会上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2014—2016)授予中国政府,以表彰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
不过,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从较为粗略的“制度全覆盖”向更加精准的“人员全覆盖”转变,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实现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员全覆盖”需要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②健全每一个人都理解和支持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公平覆盖每个社会成员③坚持制度创新、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不同类型人群社保扩面计划的实施④社会成员增强社会保障权益意识,对享有社会保障有更高、更多的期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向更加精准的“人员全覆盖”转变,就是要让每个公民享受到社会保障,①符合题意。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讲)(含解析)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讲备考】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要明确两个方面,即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
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对关系”。
2.一个核心:维护社会公平,从分配制度、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认识维护公平的措施。
两条主线:个人收入分配与国家收入分配。
两个重点:社会公平的维护和财政的作用。
三对关系:公平与财政的关系、公平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讲重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社会公平。
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2.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命题(1)主要表现【提示】城乡+群体+区域+行业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提示】本质、共同富裕+和谐社会+效率+科学发展观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019版高考政治总复习检测:专题三_收入与分配(习思用)_含答案解析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1.[2018合肥高三调研]《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①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②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③发挥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作用④保障了科研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关知识。
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利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②入选;知识属于生产要素范畴,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是发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作用的具体体现,③入选;实施这个分配政策不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只是一种完善,①排除;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④错误。
2.[2014四川文综,2,4]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 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劳动创造价值,土地本身不创造价值,①错误;②错误,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不是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故③正确;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得土地要素按照市场规则进行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④正确。
3.农民张某一家年收入43 000元,其中承包耕地获得收入15 0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5 000元,农闲时到私营企业打零工收入21 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2 000元。
高考政治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含解析)

收入与分配一、【课标解读】——细化课标预测高考1.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理解收入分配公平;3.掌握国家财政的作用4.理解国家财政政策;5.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6.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知识网络构建】——纵横联系融汇贯通三、【主干知识梳理】——聚焦考点点点必到1、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3、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指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管理)4、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5、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注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一致)。
(2)措施: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好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专题03收入与分配含解析

专题收入与分配【知识结构梳理】【核心内容强记】考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即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直接原因。
()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自年月日起,我国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 旨在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 表明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提高了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 . 发挥了政府再分配调节的职能【答案】【解析】根据题意,自年月日起,我国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这发挥了政府再分配调节的职能。
选项表述符合题意。
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
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效率问题。
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在经济生活领域,实现公平的“道”就是要使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这是基于①公平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②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①② . ①③ . ②④ . ③④【答案】.小张和小王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小张进了一家国企上班,小王进了一家集体企业,可是年底同学聚会时小张发现小王每月工资比他还多元,小张很疑惑,都是公冇制企业,都实行按劳分配,为啥工资差距这么大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不同企业劳动者的劳动特点不相同. 国家倡导回报社会,先富帮助后富.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相关知识。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通关攻略课件: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解析】选C。
选项 A 具体分析 不是经济措施,题目考查治理污染的经 济措施 不是经济措施 为了治理污染,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投入 的力度,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说法错误,政府不能限制对机动车的购 买 结论 排除
B
C D
排除
入选 排除
【错项排查·提升素养】
◎为治理空气污染,政府可以采取的经济措施是限制
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 பைடு நூலகம் )
提示:政府出台限制购买机动车的措施属于具有强制 性的行政命令,不属于经济措施。
【母题变式·拓展思维】
(1)本题是考查财政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例
子,同时考查了财政促进资源配置的作用。
考点一 【情景导入】
分配制度与分配公平
瑞信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
目前多数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特别是金融危机以
来,世界财富分配不公愈发严重。全球性收入分配不
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疲软的祸根。20世纪80年代以来,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降低进口关税,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
降,这有利于我国进口更多外国商品,刺激居民消费需
求,③正确;进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贸易
顺差,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结构,①正确;降低进口关税,
有利于商品进口和外国企业对华投资,有利于“引进
来”,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属于“走出去”,②说法不符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3 收入与分配(含答案)

专题3 收入与分配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要从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
从分配角度看,下列有助于实现公平公正的有()①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②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降低创业成本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社会收入差距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化解过剩产能要加大财税支持,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筹集的化解过剩产能资金进行补助,主要用于人员安置,支持力度与去产能规模挂钩。
这里的中央专项资金()①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②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支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发挥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④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特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杠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为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党的十九大强化了财税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政策。
这是因为()①国家财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②合理的财税政策能够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③国家财政是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④合理的财税政策是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国务院在《“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一步向民族地区倾斜,确保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在总盘子中的比重继续增加。
这表明()①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③国家财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④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中央财政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财政收入,但支出只占全国的20%左右,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科学的问题逐渐暴露。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情透析指明方向,1.趋势分析:从命题形式上看,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态度、价值观的取向。
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命题形式出现许多新变化,图示题、图表题等新命题形式被广泛采用。
2.备考指南:①结合我国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社会公平的新举措、新观点,分析我国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②结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重大举措(社会低保标准的提高、社会保险全覆盖、统一城乡社会保障等等),分析其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及意义。
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决定分配,1__________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2 __________、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3_________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4__________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5__________地位。
3.基本内容和要求:在6__________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7_________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8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9__________。
5.作用:有利于促进10__________的发展(体现了效率),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
考点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内涵: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11__________参与收益分配。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12__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13__________、知识、14__________、创造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