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唐山民俗文化

1.乐亭大鼓

起源于乐亭,在“清平歌”基础上演变而成,后分为东路韩香圃派和西路的靳文

然派。乐亭大鼓有中、长篇说唱和短篇

唱段两种形式,音乐唱腔丰富、刚柔相

济,板腔曲式完整,转调技法灵巧,是

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板式变化体曲艺

形式。代表曲目有《杨家将》、《呼家将》、

《大闹天宫》、《烈火金钢》等。

河北省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

的一种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

东、京、津地区,远播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地区。乐亭大鼓在演出的时候,由一人边打鼓板边站立说唱,其他的人分别用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据老艺人世代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温荣大约在1850年左右创立于河北省的乐亭县,在以前更与评戏、唐山皮影统称为“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至今,乐亭大鼓中名人辈出且广为流传,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文化底蕴。世代相承的乐亭大鼓传统曲目包括长、中、短篇多达三百余个,其中以《东汉》、《隋唐》、《三侠五义》、《长生殿》等为最典型的代表。乐亭大鼓有着灵动儒雅的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且作为“板腔体”的唱腔音乐,其曲调十分丰富、多变。

2. 评剧,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北方流传深远。

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

腔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

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

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

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

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3.

唐山皮影,因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

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

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各市县、它

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

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

演出,征上述地区的乡镇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

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二、唐山的景点文化

1.唐山抗震纪念碑

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碑座高3米,碑身高30

米,由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

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

人定胜天。碑身四周高 1.5米处,为8 幅花岗岩浮雕,

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

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在碑

身高8.5米处镶有一块长 3.86米、宽 1.6米的不锈钢匾

额,上刻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

碑”七个大字。

副碑位于主碑北侧33.5米处,碑宽9.5米,高

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碑身长 4.3米,高 1.6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由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夏湘平书写。背面为磨光青花岗岩镶嵌,上镌刻英文碑文。

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七·二八”这一难忘的时刻。

2.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内,相传为顺治打猎到此时而选定,自顺治十八年,即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的孝陵始建开始,至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最后建成为止,共延续营建了247年之久。清东陵南北长125公里,宽为20公里,烟炖与天台两座山相对峙,形成了一个仅宽50公尺的谷口,称之为龙门口。历史上先后在此建成宫殿牌楼共217座,共组成大小陵园15座,且以孝陵作为陵园的中心,排列于昌瑞山的南麓,均建有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以及宝顶等建筑。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中最高的建筑物,所立石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雕刻有墓主的谥号,明楼的后面为“宝顶”,其下方便是停放灵柩的“地宫”。2000年11月,清东陵与湖北钟祥市的明显陵、河北保定市的清西陵、北京昌平区的十三陵以及江苏南京市的明孝陵一起作为“明清皇家陵寝”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建于1881年,座

北朝南,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系冀东农村典

型的穿堂院形式砖木结构建筑,周围有砖墙环绕。

故居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东侧三间厢房是

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学馆旧址,西侧为碾棚。自中

院往北至后院,又分为东西两个半院,李大钊住东半院,西半院是其三祖父李如璧的住所。

李大钊幼年时期和结婚以后,曾长期在这里居住。后院东边有两间厢房和棚子,厢房为贮藏粮食的地方,李大钊经常在这里读书、习字、写文章。

4.滦南古城

滦南古城坐落于河北唐山市滦南县倴城镇。“倴”字,

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一个用途,即用于称呼滦南县人民

政府驻地倴城。倴城,是历史上滦州四大镇之一,因

历史悠久,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地理位

置重要而久负盛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