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教授从奇经辨治带下病共39页

合集下载

韩冰教授运用补肾调冲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一则

韩冰教授运用补肾调冲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一则
方差分析前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 组 问 比较 采 用 F检 验 , 两 两 多 重 比 较 采 用 q检 验 以 P< 0. 0 5为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结 果 2 . 1急性脑梗死组 、 脑卒中高危组 及正常对照组畹清 【 | p ( a ) 水平 比较 表 l显示 , 急 性脑梗死患者组血清 L p ( a ) 水平 明显高于正 常对照组 , 差异 有统计学 意 义( P< 0 0 5 ) ; 而急性脑梗死患者组 血清 L p ( a ) 水 平与脑卒 中高危人群组之 问的差异无 统计学 意 义( P > 0 . 0 5 ) , 脑卒中高危人群组虹清 I p ( a )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 学 意 义( 1
急性脑梗死 , 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 , 具 有高发病率 、 商致残率 、 高死 I : 半 的特 点, 严 重威胁 着人类 的健康 急性 脑梗死 , 是 由各种原 所 致的局部 肪 J 组织 l 域 m液 供 应障碍 , 导致脑组织 缺血缺氧性病变坏 死, 进I m 生 临床 J x ' f b ; i 的神经功 能缺 失丧 大鼙研究表明 , 除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血脂 、 吸娴 、 肥胖 、 运动 少等可诱 发腑 梗死 以外 , 一 荔 同型半胱氨酸 m L 症 承I 高 脂 蛋 ( a ) 血 症 也 是 脑 梗 死 的 重蜚 危 险 素 l 。 1 , p ( a ) 是 肝 脏 产 生 的一 种 特 殊 脂 蛋 , r h富 含 胆 同 醇 的 低 密 度 脂 蛋 通 过 二 硫 健 j 载脂蛋 白( a ) 相结合的脂蛋 h微 粒 L p ( a ) 具 有 高度 遗传 性的 特性 , 它 主要 r h基 拧 制, 不受年龄 、 性别 、 体重 、 适 度体 育锻炼 和降f i f l _ 同醇药 物的影响 本 文通 过 检 测 急性 腑 梗 死 患 者 组及 脑 卒 巾 高 危 人 群 组 的 m 清 , ( a) 水 甲, 与J t i 常对照组对 比分析 . 急性腑梗死组的 血清 l , p ( a ) 水平 l 9 2 0± 2 4 7 l 3 I T 。 g / 1 , 明 离 h1 常刘 照组 1 0 2 . 1 7 ±8 O g 9 m g / L , 差 异具有统 { _ t 学 意 义( P< 0 . 0 5 ) : 其他 组 比较 m清 I 1 ( a ) 之问的差异无统 计学意 义( P > 0 . 0 5 ) 高水平 的血清 L p ( n ) 导敛 急 腑I 梗死的 町能 机制 : ( 1 ) 血清 L p ( a ) 的 蛋 组 分 a p o A 和纤 溶 酶 原 有 同 源 性 , 可 以 联 附 于纤 维 蛋 h . 与纤溶 酶原竞争 , 但是其 却不能使纤维 蛋白被破 坏 , 促进 r m栓的 彤成 . 1 …I 1 P ( t ) i i f 以促进 I D l _ 存 m管壁 L聚集, 增加 r 动脉粥样硬化 的危险 陀 ( 2 ) 【 . I 】 ( a ) 还能促进 m小 板血 柃形成. 其可通过抑制转化 E 长 子 B l 促进 噍细胞及 i n 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 促进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l 4 ( 3 ) 【 P ( a ) 与动脉壁或内皮细胞中的氨 麟箭聚 多糖 结合为 T p ( a ) 氨基葡 聚多糖 , 促使 } i 噬细 胞 释噬, 导致细胞 内 …醇聚集 , 泡 沫细 胞 形 成 和平 滑 肌 细 胞 增 殖 , 促 进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发 发 展 ( 4) 1 , 1 , ( a)【 1 1 . 以 对 纤 溶 酶 原 和纤维蛋l I 及细胞表面的结合进行竞争 , 抑制纤 维蛋白的降解过 程, 从 延长J 纤维叠 白的水解时间 , 促进 血栓 的形成 。( 5 ) L p ( a ) 能够 降低红 细胞膜 脂流动 和, 肜 I : , 使 血液黏稠度增 加 , 珈流速度减慢 , 增加血 栓形成 的机会 , 增加 r 发 脯 伢疾 病 的危险 性 表 l 结果说 明m L 清中高水平的 L p ( a ) 与急性腑梗死的发 密 切{ = I 1 父. 是急件胁 梗死 的 霞 要 危 险 素 之 一. 与 S mo l d e r s Bl ' 、 I 的结 果 致 由 表 2和 表 3分 析 可 知 , 血清 I p ( a 1 水 平存 各年 龄 段 f u J 小 同 性 的 差 异均 兀统 汁学 意 义 ( P>0 0 5 ) 说明血清 L p ( a ) 水 平 与q 龄和一 别均兀相关 , 其 纳 t j 既 研 究一致【 。进 一 步证实血清 L p ( a ) 是一种 与其他 血脂不 同的特殊脂蛋 f 『 综 上所述 , m清 I J I 】 ( a ) 的异常 升高 为急悻脑梗 死的重 曼危 险 索 , 动 态监测 眦消 I 【 1 ( a ) 的水平, 对急性脑梗死 的预 防 、 诊断及临床疗 效观察 具有 要的府 川价值 腑 f r 高危人群 , 应 密切 监 控 血 清 L p ( a ) 水 平 的 变化 , 积极防控 , 避 免 急 H " / ] d i 便 死 的 发

第九章带下病

第九章带下病

第九章带下病第九章带下病一、定义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本病以带为名,是因带脉不能约束而致。

带下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泛指所有妇科疾病,即经、带、胎、产等多种疾病。

狭义是指妇人阴道内排出白色或淡黄色稀薄或粘稠的液体,绵绵不断而下。

同时有生理、病理之分。

健康女子随着发育成熟,阴道内有少量无色无臭的带下分泌,以润泽阴道,此为生理性带下。

若带下量多,色质气味异常,伴有局部乃至全身症状者,即为病理性带下。

西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等所致的白带增多,属于本病范畴。

二、病因病机本病主要机理是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因任脉总司一身之阴液,带下为阴精所化,由任脉所主。

带脉约束诸经。

故当任带二脉受损,则可致带下病。

而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临床常见病因有脾虚湿困、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热毒蕴结等。

1、脾虚湿困:素体脾虚,或饮食所伤,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或肾虚不能温脾。

脾主运化,虚则运化失司,水谷之精微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而成湿,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带下。

《女科经论·带下门》引缪仲淳云:“白带多是脾虚……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精血而下白滑之物矣。

”2、肾阳失固:禀赋不足,或房带所伤,年老体虚,或久病伤肾,命门火衰,蒸腾失司,寒湿内盛,损及任带二脉而致带下。

《邯郸遗稿·带下》云:“八脉俱属肾,人身带脉统摄一身无形之水,下焦肾气虚损,带脉漏下。

”3、阴虚夹湿:素体阴虚,或久病失养,暗耗阴津,相火偏旺,阴虚失守,复感湿邪,伤及任带,任带失固,而致带下。

4、湿热下注:肾脾虚而生湿,或久居阴湿之地,感受湿邪,久而化热,或七情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肝气乘脾,脾失健运生湿,湿热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任带失固致带下。

三、诊断要点临床根据带下量、色、质、气味的特点,局部及全身症状,结合妇科检查及有关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1、症状:带下明显增多,不同病邪引起白带的颜色、气味各有不同。

带下病

带下病

肾阴亏虚 相火偏旺
带下病 感受湿邪
4、湿热下注
久居湿地 经产后涉水淋雨 肝郁化热乘脾 湿蕴化热 肝火挟脾湿 流注下焦 带下病
5、热毒蕴结
摄生不慎 房事不洁 手术损伤 素有痼疾 湿热蕴毒 带下病 邪中胞宫
人流手术对宫颈的损伤
诊断要点
病史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 不禁房事 妇产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症状 带下增多,色、质、气味异常,可伴有 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疼痛等症。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 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
广义--泛指经、带、胎、产、杂等 各种妇科疾病。
狭义--带下发生异常的疾病。
带下病
西医学之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等所 致带下异常可参照本病治疗。
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 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

《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
热毒蕴结证
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 带下 色杂下,质黏腻,或如脓样,有臭气,或 特点 腐臭难闻 全身 小腹作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烦热头 情况 晕,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短赤
舌脉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白花蛇舌 方药 草、樗白根皮、白术 蒲公英 金银花 野菊花 紫地丁 天葵子
味,神疲乏力,纳少便溏,四肢不温。
请作出中医诊断,拟出中医治法、方药
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已婚未孕。

病例2

患者女性25岁,因“白带增多5天,伴发热腹痛1天” 就诊。患者 5 天前因性交后出现白带增多,色黄,异 味,伴外阴痒,当时患者自用肤阴洁后白带症状稍好 转,昨天出现下腹隐痛伴发热, T38℃,故来我院就 诊。当时症见:精神良好,发热无恶寒,白带量多, 色黄质稠异味,下腹隐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 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见分泌物量多,色 黄,子宫前位,稍胀,压痛,双侧附件增厚,压痛。

带下病 ppt课件

带下病  ppt课件

3.检查:妇科检查:急性期有明显的体征(见表)
辅助检查:明确病原体。
带下病常见病种的鉴别
病 名 带下特点 检查
滴虫性阴道炎
念珠菌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 淋病性阴道炎
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呈脓 阴道粘膜有红点、镜 性状,腥臭味,有泡沫. 检见滴虫
凝乳样,或豆腐渣样, 阴道粘膜有白膜、镜 白或黄. 检见念珠菌
艾灸:隐白、神阙
彭静山治疗带下经验
方1:带脉、关元、气海、三阴交。 方2:取带脉之足临泣,阳维脉之外关,带下有效。
(八脉交会穴)
方3:带脉、五枢、中极。 配穴:偏虚寒者——灸肾俞、脾俞。 偏湿热者——针阴陵泉、行间。
临床中看到三阴交可通利带下,阴陵泉可止带下。 因此,治疗初期宜取三阴交,治疗后期宜取阴陵泉。
补——山药、人参、黄芪
涩——白芍、龙骨、牡蛎、(五倍子)
提——鹿角霜
提任、督,约束带脉,经络平衡,可助培元因本止带之功。
本节课复习题
1.完带汤、内补丸、止带方的方剂组成及适应症有哪些?
2.带下病的辨证要点及各型证候特点。
3.湿热下注型带下的特点有哪些?
《黄帝内经· 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 文献:《金匮要略》: “妇人经水不利,· · · · · · 下白物, 矾石丸主之”。 《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 病 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 《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 述,并认为“带下俱是湿证”。 创“完带汤”、“易黄汤”。
色淡、质稀 色黄Biblioteka 质稠 虚寒 实热治则:补虚除湿为主
治脾 —— 宜运、宜升、宜燥 治肾 —— 宜补、宜固、宜涩
脾虚湿盛
证候: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 无臭味;神疲肢倦,纳少便溏,或下肢微肿,面色萎黄,舌质 淡或淡胖,苔白或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利湿,升阳止带。

运用奇经辨证治疗不孕症临床经验

运用奇经辨证治疗不孕症临床经验
奇经八脉及人体经脉维系 ❖ 维脉行于阴阳褚经之间,维系联络人体经
脉,有调节气血运行的功能。
奇经八脉及人体动静调节 ❖ 跷脉调节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功能。
奇经八脉理论阐述
奇经八脉及生殖
❖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 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 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 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常用药物:紫石英暖宫镇冲,入冲脉以为
镇逆 ;甘草补脾益气,和冲脉之逆,缓带
脉之急 ;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 ;当
归养血,降冲脉逆气;生龙骨、生牡蛎镇
敛冲气。
韩冰奇经辨治妇科疾病学术思想
冲脉论治 ❖ 补肾调冲法
主治:肾虚,冲任失调所致闭经、崩漏、 月经失调、不孕。 常用药物:菟丝子温补三阴经而益“阴脉 之海”;覆盆子补任脉之虚;巴戟天补肾 入冲脉、通任脉;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 补肾填精;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通调 冲任 ;鸡血藤养血调冲。
奇经八脉及月经病
❖ 冲任损伤: ➢ 寒、热、风外邪侵袭,损伤冲任。 ➢ 肝失疏泄,脾肾阳虚、阴寒凝滞损伤冲任。 ➢ 房劳过度,伤损冲任二脉,气虚不能制约经血。 ❖ 冲任瘀血: ➢ 经水乃肾中冲阳之气所生,气亢则水竭,而血不
濡。气寒则水冷,而血不运。 ➢ 月经量少,频发,由冲任瘀血,肝失疏泄所致。
(张仲景)
韩冰奇经辨治妇科疾病学术思想
带脉论治 ❖ 清热利湿、宣通带脉法
主治:肝胆郁热,湿热内阻,带脉阻滞不 畅所致不孕。 常用药物:当归主带脉为病;黄柏清肾中 之火,解任脉之热; 白芷清热,入带脉; 柴胡疏肝利胆,散瘀调经配龙胆草除下焦 湿热;车前子清热利湿,引热从小便出; 赤芍、丹皮、皂角刺活血化瘀,通络;山 栀子苦寒泻火。

韩冰从冲脉论治妇科病临床验案_秦淑芳

韩冰从冲脉论治妇科病临床验案_秦淑芳

韩冰从冲脉论治妇科病临床验案秦淑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摘 要:韩冰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全国第二批中医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重视奇经八脉理论在妇科的临床运用,验之临床,收效显著。

将韩冰教授从冲脉论治妇科病的临床经验及部分验案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韩冰教授;冲脉论治;妇科病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10-2037-03The C lin ical Exper ience of Professor Han Bing Treating G y n ecopat hy A ccord ing to Chong V ess e l TheoryQ I N Shu -fang(T he S econd H osp ital A ff iliated t o T ianjin Universit y of TC M ,T ianjin 300150,Ch i na)Abstrac t :P ro fesso rH anb i ng is a fa m ous TC M gynecopa t hy expert i n our country and the i nstructo r of the second group of na -ti ona l TC M succession w ork ,who pay s attenti on t o the c li nical appli cation o f e i ght extra m er i dian theo ry on gynecopathy ,so thecli nica l practi ce cura ti ve effect is obv ious .T he autho r stud i ed w ith professor H an B ing and bene fited a l ot from hi m .T his arti c le sorted pro fessor H an B i ng s `cli n i ca l exper i ence and pa rt o f the c li nical cases on treati ng gynecopa t hy accordi ng to chong vesse l theory .K ey word s :Professor H anb i ng ;treat m ent acco rd i ng to chong vesse l theo ry ;gynecopathy收稿日期:2010-03-12作者简介:秦淑芳(1962-),女,天津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研究方向: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疑难杂病的中医药治疗。

下篇第二章妇科病证第五节带下病

下篇第二章妇科病证第五节带下病

下篇第二章妇科病证第五节带下病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

现代医学的生殖器炎症及肿瘤引起的白带异常可参考本章节辨证。

【病因病机】一、脾阳虚弱:如饮食不节、忧思劳倦,损伤脾气,脾阳虚而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成带下病。

二、肾阳不足:其人素体肾虚,或年老体衰,或久病及肾,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聚,下注任带而发为带下病;或封藏失职,阴液滑脱而致带下病。

三、湿热下注:若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肝气内郁,郁久化热,热与湿蒸,均可导致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损及任脉而成带下病。

四、湿毒蕴结:如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加之下阴忽视清洁,或房室不禁,或手术受损,均能使湿毒乘虚内侵,损伤任带,秽浊之液下注,而成带下病。

【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首先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其寒、热、虚、实。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多属脾阳虚;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伴畏寒肢冷,多属肾阳虚;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恶臭难闻,属湿毒蕴结。

临床上常见脾阳虚弱、肾阳不足、湿热下注、湿毒蕴结证。

一、脾阳虚弱[证候]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证候分析] 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流注于下,损伤任带二脉,发为带下,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湿浊内盛,则两足跗肿;脾虚中阳不振,则体倦乏力,纳少便溏。

舌淡,苔白腻,脉缓弱为脾阳虚之象。

[治法] 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方药] 完带汤加减。

腰痛者,加杜仲、鹿角胶;带下量多,日久不止者,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针灸治疗] 可选取脾俞、气海、带脉、白环俞、足三里。

诸穴均用补法。

二、肾阳不足[证候] 带下冷如蛋清,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尿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证候分析]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失职,寒湿内盛,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发为带下,则带下冷如蛋清,淋漓不断;肾虚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肾阳虚外府不荣,则腰痛如折;阳虚寒从内生,则畏寒肢冷;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常则尿频;命门火衰,火不温土则便溏。

名老中医韩冰治疗继发性闭经经验举要

名老中医韩冰治疗继发性闭经经验举要

第2 4卷 第 3 期 20 年 6 07 月
甘 肃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 GAN U C L E CM . S O L GE OF T
V0 4 No L2 .3
Jn 2 o u .O7
脉 证 虚 使精血渐盈则经水 自至 ; 排卵前期加党参 、 黄芪 、 丹 之一 。舌胖 苔 白 , 沉 缓 , 属 虚 寒 。根 据 “ 则 参 益气 养 血 , 以助 阴精 转 化 促 进 排 卵 ; 卵后 则 辅 补 之 ” 排 的原则 , 从 温 肾填 精 着手 , 以通 行 之 品 , 治 佐 以艾叶、 炮姜 , 加强温 肾壮 阳暖宫之力 , 促使基础体 使 肾精满盈 , 肾阳温煦 , 其气蒸腾 , 冲任渐充 , 中 方 淫羊藿 、 菟丝子 、 肉桂、 杜仲都是 温补肾阳 温上 升并 维持 在 一定 水平 ; 行 之前 加养 血活 血 之 补骨脂 、 经
冲脉衰 少 , 癸 竭 , 道 不 通 , 形 坏 而无 子 也 。 2 养血 温 肾是治 疗 闭经 的重要 法 则 天 地 故 ”
指 出月经的来与否跟肾气盛衰密切相关 。肾藏精 , 韩教授认 为 , 养血温 肾是 治疗 闭经 的重 要法 主冲任 , 肾精充盛 , 才能“ 肾气足 , 冲任 脉盛 , 天癸 则。肾气有肾阴、 肾阳两个方面 , 肾中精气 内所含 至, 月事 以时下 ” 。在 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性 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肾阴和肾阳分别代表 肾的 腺轴中, 肾气是起主导作用的。正如《 医学正传 ・ 生理功能活动 中的寒和热、 静和动、 降和升、 人和出
虚, 无血可下是闭经 的主要病机。《 素问 ・ 上古天 真论》 “ 日: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 而天癸 至, 任 脉通 , 冲脉盛 , 太 月事 以时下……七七 , 任脉虚 , 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