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项目开发——用地策略研究.pdf

合集下载

关于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休闲农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来势,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0年6月,省人民政府专题召开了全省休闲农业工作会议,就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休闲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长沙休闲农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近期,市政府研究室、市农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长沙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长沙休闲农业起步于90年代,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提质跨越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截至2010年,全市已发展休闲农业企业1600多家,其中规模农庄344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

2010年共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产业收入达到35.8亿元,约占全省休闲农业收入的一半;实现利税3.6亿元,为农民增收6.4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对此,国家农业部给予了“休闲农业起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的高度肯定。

具体表现为四个特点:一是发展势头强劲。

长沙市休闲农业发展之初是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以及钓鱼休闲为主的“农家乐”形式。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产生和成熟,加速了“农家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的新型产业。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各类投资主体经营休闲农业的热情迅速升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

近五年长沙休闲农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2010年增长25%。

目前,全市投资上千万的农庄30家以上,仅2010年全市休闲农业就新增投资 12亿元,新建休闲农庄 30多家。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项目背景及目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态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放松心情的方式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需求,我们计划在本地区建设一个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该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生态友好型的休闲农业基地,提供给人们体验农业生活、享受自然环境、感受乡村风景的机会。

同时,作为示范基地,该项目将注重科学种植和农业生产,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农民增加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项目规划及实施步骤:1. 地址选择及土地规划- 选取地理位置便利、自然环境优美的土地作为基地;- 进行土地测量和评估,确保土地符合农业生产要求;- 进行基地的土地规划,包括分区划定、道路布局等。

2. 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基地的主要场所建造,如办公大楼、展示厅等;- 建设必要的公共设施,包括停车场、厕所、供电供水等;- 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如温室大棚、养殖场等。

3. 种植及养殖规划- 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产品种植;- 设计种植方案,包括作物的种植季节、种植方式、肥料施用等;- 规划养殖项目,如家禽养殖、渔池养殖等。

4. 休闲设施建设- 建设观光步道、休闲广场等,提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 构建农田体验区、果园采摘区等,让游客参预农业生产;- 建设农家乐餐厅,提供农家特色美食。

5. 推广与营销- 制定推广计划,包括线上、线下推广方式;- 制作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海报等;- 加强与旅游机构合作,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6.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评估- 进行基地运营成本和收入的评估,确保项目可行性;- 评估项目对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影响;- 完善项目运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附件:1. 地块测量和评估报告2. 土地规划图纸3. 明细预算表4. 宣传材料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农业生产者合作社:指农民个体自愿组成的,以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技术、资金、信息、销售等方面问题为目的的,由家庭经营农户组成的农业生产组织。

休闲农业专题文件PPT课件

休闲农业专题文件PPT课件

都江堰的青城后山——景区综合型
在景区附近的低档次农家旅舍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
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花园客栈型
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在农业 用地上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
国内外休闲农业
01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 02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
按发展进程分类,农业旅
游大致可分为农产品提供型、 农村空间提供型、经验交流
型、综合多功能型等4大类 型
按区域与内涵农业旅游
可分为资源特色型、城 郊型和文化特色型三类
根据旅游者的体验特征
将农业旅游分为农业环境 型、农事劳作型和民俗风 情型三类
按开发及经营类型分类, 农业旅游分为公园农庄、 观光休闲园、教育农庄、 少儿农庄、家庭农庄等 五种类型
应瑞瑶和褚保金认为旅 游农业的本质特征表现 在农业特性、生态特性、 娱乐性三个方面
冯维波认为,旅游农业具有 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兼容性、 田园风光和旅游景点的呼应 性、生产功能和旅游功能的 藕合性、物质价值和文化价 值的互补性
余美珠,袁书琪认为观光农业 主要有投人少、效益高,综合 效益显著,产出大、附加值高, 潜在客源市场广阔,生活自然 性,多功能性与相互关联性, 区域差异性与经济互补性七个 特点
北京郊区模式
发展模式
“自发型” •遥桥峪 “领头雁” •雕窝 “好书记” •曹家路
北京郊区模式
北京郊区模式
遥桥峪
雕窝
曹家路
北京郊区模式
6种特色的民俗体验活动
延庆的“乡下有我一分田” 房山西庄村的“巧姑靓嫂”基地 怀柔的“京郊满族”风情园
以琉璃庙沿线为主的鲟鱼养殖“一条川”大兴的满族婚丧嫁娶习俗活动 虹鳟鱼养殖“一条沟”
传统米酒; 怀柔的虹鳟鱼烧烤; 昌平区羊台子村的手工编织; 延庆县珍珠泉村的鞋垫、 岔道城村的印染、 辛栅子村的烫花葫芦

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

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因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服务设施不足、经营主体融资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

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硬约束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打造农村经济“升级版”、培育国内消费新增长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背景下引入扶贫新兴业态、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战略措施。

各地要充分认识休闲农业在助推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居民休闲消费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塘栖古镇总体规划

塘栖古镇总体规划

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余杭区农业局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09年9月项目名称: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项目领导组:副组长:成员:项目编制组:顾问:殷明发教授旅游策划专家范能船教授旅游文化专家组长:林震华国家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成员:范勤年教授旅游规划专家王振俊高工园林景观设计专家林爱瑜旅游规划师吴才满旅游规划师周可拓旅游规划师吴晓雪景观设计师毛其军景观设计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纲 (1)一、规划名称 (1)二、规划范围 (1)三、规划期限 (1)四、规划原则 (1)五、规划依据 (1)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2)一、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2)二、塘栖枇杷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3)第三章资源概况与开发评价 (4)一、资源概况 (4)二、资源评价 (5)第四章休闲农业发展SWOT分析 (6)一、优势分析 (6)二、劣势分析 (6)三、机遇分析 (6)四、挑战分析 (7)第五章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 (8)一、总体定位 (8)二、开发思路 (8)三、战略目标 (8)四、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 (8)第六章总体布局与项目规划 (9)一、布局原则 (9)二、布局结构 (9)三、项目规划 (10)第七章产品设计与游线组织 (17)一、设计原则 (17)二、产品设计 (18)三、游线组织 (19)第八章客源分析与市场营销 (20)一、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20)二、市场营销策略 (21)第九章保障系统规划 (23)一、服务设施规划 (23)二、市政专项设施配套 (24)第十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5)一、开发时序 (25)二、投资估算 (25)三、效益分析 (26)第十一章实施对策与保障措施 (27)一、加强休闲农业开发管理 (27)二、加大建设用地扶持力度 (27)三、建立开发建设专项资金 (27)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27)图件:第一章规划总纲一、规划名称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二、规划范围塘栖枇杷板块是余杭休闲观光农业十大板块之一,规划区域为邵家坝村、塘北村、宏磻村、柴家坞、超丁村五个区块,规划区总面积为4000亩。

休闲农业毕业论文完整版

休闲农业毕业论文完整版

休闲农业毕业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期末考试论文题目:甘肃省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姓名韩先森二级学院专业班级 201X级旅游管理专业 X 班学号任课教师成绩评定2017年 1 月甘肃省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休闲度假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休闲农业可以体验一种亲近自然、反璞归真、放松自我、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乐在其中的氛围,以找到心灵的归宿,感受到家园的温馨。

休闲农业源于农业,建在农村,融通城乡,惠及农民,它以农业为基础,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是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

它是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家生活等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观光、休闲、习作、度假、体验的农业经营活动。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与对策;旅游;目录甘肃省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一、休闲农业概述(一)休闲农业的概念休闲农业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

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它和传统农业不同,它生产和销售的不仅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而且是向人民提供宁静的农村自然生态、宜人环境的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使人远离尘嚣,身心安宁地融入自然,体验农家生活,享受农村景色;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民情风俗,提高文化教育功能;结合提升当地名、特、优农产品品质,形成特色。

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设计说明)附图见PPT

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设计说明)附图见PPT

西夏区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摘要目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形成了一产和三产相融合,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形态,不仅缓解了城市旅游的拥挤状况,而且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其前景一片光明。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设计原则景点经济效益Th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the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Sightseeing of XiXia RegionAbstractNowdays,the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is being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Guided by the market,adjusting rural industry structure,transferring surplas labor force,increasing farmers’income,developing rural economy and solving the “SANnong”questions has been th e main point in our country.XiuXianXing urban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is the park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pastoral landscape,the natural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It makes good use of agriculture doman production,agriculture management acticities,rural culture and farm life,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travel,experience in agriculture an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village.And it is built in urbanized regins.At the same time,XiuXianXing urban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had been the new industy which combined with an social-fixed-asset,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Not only had it eased urban tourism congestion,but also it had drive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nd it has a bright prospects.Key words: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Design Principle Attractions Economic benefits目录1 引言....................................................................12 设计场地的现状分析......................................................1 2.1 交通区域和规划范围..................................................1 2.2 地形地貌描述........................................................2 2.3 场地景观描述........................................................22.4 场地肌理描述........................................................23 设计意义和目标..........................................................2 3.1 设计意义............................................................33.2 设计目标............................................................34 设计依据和原则.........................................................3 4.1 依据...............................................................34.2 原则...............................................................35 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4)5.1 条件...............................................................45.2 问题................................................................46 总体布局................................................................4 6.1 总体结构............................................................4 6.2 道路设计............................................................5 6.3 休闲活动设计........................................................5 6.4 办公场地设计........................................................56.5 主要景观设计说明....................................................67 植物设计................................................................6 7.1 设计原则............................................................67.2 植物选择............................................................78 设计总结...............................................................7 参考文献..............................................................8致谢....................................................................9 1 引言观光农业的产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欧洲从早期的广义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趋于成熟,更加注重现代化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及新型的生态环境相结合[1];在亚洲,日本的观光农业开展较早,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中将“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而提出。

大城市郊区休闲生态农庄规划布局研究

大城市郊区休闲生态农庄规划布局研究

大城市郊区休闲生态农庄规划布局研究栾春凤;董凤君【摘要】Leisure ecology farms on the suburb of large citie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the 21th century.But due to the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resources were destructed.Leisure ecology farm usually includes five function modules.Each function module has its special ecological problems.So the plan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odules.With material and water recycling as the core,make the plann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realize resource circulation utilization,provide a new way for leisure ecology farm planning.%进入21世纪以来,大城市郊区休闲生态农庄迅速发展,但由于部分生态农庄缺乏科学规划与布局,直接造成了郊区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破坏.休闲生态农庄通常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其中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有其特殊的生态问题.因此,其布局规划应在分析以及梳理模块之间生态关系的基础上,对以物质与水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生态链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使土地利用、功能区及路网水系的布局符合生态规律,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国内休闲生态农庄规划提供新视角.【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6页(P128-132,168)【关键词】物质循环;水资源;生态链;规划布局;土地利用;郊区生态农庄【作者】栾春凤;董凤君【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郑州450000;信阳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大城市郊区作为城市的环城游憩带,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居民发生休闲旅游活动的密集区域[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是农业活动开展的根本,休闲农业也是如此。近年来,休闲农业迅速崛起,对农业增
值增效、农民创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要发挥
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就必须建设配套商业和服务设施,这就与我国实行严格的基
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管制政策之间产生了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从2014年起国家先后
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使休闲农业建设少走弯路,我们开发建设者就必须了解休闲农业用
地有那些支持、有那些限制、以及该如何规避这些限制。

哪些地可作为休闲农业用地

1
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

在休闲农业园区中常常存在一些村落,开发者的惯性思维常常是将这些破旧的房子拆
掉重建,而不是根据现有的基础进行改造和装修。殊不知这不仅破坏了乡村田野的原始风味,
而且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开发者进行酒店住宿土地审批难度和建设成本。《农业部等11部门
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支持农民发展农家
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因此在进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中要充
分利用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

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
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
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三大类:宅基地、公
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

3
四荒地
“四荒地”是农村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包括依法归我国农民集体使用的“四荒地”和
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四荒地”,具体为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属
于现行经济环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土地。“四荒”使用权承包、租赁或拍卖
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
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
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
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

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确有必要占用耕地时先行在异地垦地,
数量和质量验收合格后,再用作建设用地。转换方式,具体政策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范。
如:有数量上,异地垦地与当地占地面积之比,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为3倍、4倍、5倍;
质量上,保证新垦地总产量大于所占地原产量。异地可以是本乡镇、本区县,经国家相关主
管部门批准也可跨省区实施。这应该是既保证18亿亩耕地只增不减,又保证必要的建设用
地供应。当然还有许多具体政策要进一步研究,比如垦地与生态保护的问题、操作中的管理
监督问题等。

5
其他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
提出,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
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
休闲农业用地有哪些限制?
1
不得占有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俗称“吃饭田”、“保命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对于基本农田有五不
准: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
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
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不准
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
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除外)。因此在进行休闲农业开发中必须弄清楚其是
否占有基本农田。

2
不得超越土地利用规划
各地区国土资源部门都会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会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
用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此外还会确定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等做
出具体安排。休闲农业开发必须要明确当地土地规划中其园区所占土地的用途,符合规划使
用条件的要积极争取土地建设使用指标,以满足休闲农业园区对建设用地的要求。

3
严禁随意扩大设施农用地范围
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等用地须按建设用地进行管理。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
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以及各类农业园区中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
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展销等用地,必须依法依规按建设用地进行管理,而非按
农用地管理。进行建设用地进行管理就必然涉及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业设施兴建之前为
耕地的,非农建设单位还应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这在无形中既增加了休闲农业开发
建设成本,而且也使得农业休闲开发变得更为复杂,甚至会使部分休闲农业夭折
◆◆◆
如何规避这些限制?
休闲农业用地限制多,我们该怎么办?
在休闲农业开发中大致存在六种方式来规避休闲农业用地限制。其一是用设施农用地
的名义直接进行餐饮住宿的建设;其二是以建设临时生产用房名义进行修建;其三是修建水
泥柱,将建筑物腾空,以满足不破坏耕作层的要求;其四修建木屋或钢架房,即使查处也能
低成本拆除;其五以建设温室大棚的方式建餐厅;其六用可移动的集装箱和房车进行餐饮住
宿活动。

以上方式打起了政策的“擦边球”,用以规避土地监管,但这些方式都碰触了土地使
用政策的红线,根本就无法规避休闲农业用地的限制,因此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其
实最合法安全的方法就是通过立项审批,申请建设用地,但这也是最困难的方法。

◆◆◆
如何获得更多建设用地

首先是要确定自己土地的属性,可以去当地的国土所、国土局去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了解其土地的属性,明确其土地使用条件和限制,如果是基本农田就不允许进行休闲农业建
设,如果是国家允许进行休闲农业建设的土地类型,比如“四荒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
及农民宅基地等,其休闲农业中的建设用地就会更容易得到审批;
此外还要注意休闲农业对于当地农民和经济的带动作用,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
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会被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因此也
更易得到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

还有哪些方法能拿到土地?
1
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资源

在不违反保护基本农田和现有生态林地政策的前提条件下,生态涵养发展区中旅游设
施建设用地可从如下获得:
(1)关闭矿区的地面遗留的原有建设用地,可直接转为旅游设施建设用地;矿区已经
占有的尾矿池、弃石堆场或其它弃用地可在恢复生态的同时,按一定比例(如10~20%)转
为旅游设施用地,其余为工矿遗址景观用地。
(2)生态涵养区村落搬迁出的宅基地、新农村建设农户上楼遗留的宅基地,可因地
制宜转为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3)在大面积的森林(超过10公顷)绿地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时,允许有3~5%用地转为
旅游设施用地。
(4)其它荒地(非林地、非耕地、无其它生态价值的荒地),经相关部门确认,原则
上允许作为旅游设施用地。

以上4类用地,经进一步论证研究,提请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可作为旅游设施建设用
地。

2
有条件的用土地转换的方式获得用地

土地转换:项目建设确有必要占用耕地时先行在异地垦地,数量和质量验收合格后,
再用作建设用地。转换方式:具体政策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范。如:有数量上,异地垦
地与当地占地面积之比,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为3倍、4倍、5倍;质量上,保证新垦地总
产量大于所占地原产量。异地可以是本乡镇、本区县,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也可跨省区
实施。这应该是既保证18亿亩耕地只增不减,又保证必要的建设用地供应。当然还有许多
具体政策要进一步研究,比如垦地与生态保护的问题、操作中的管理监督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