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影视剧体裁和题材的多样化
民族精神的重塑现实主义的回归--近五年俄罗斯电影评述

紧接着俄罗斯拍摄了许多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影片如伊莲娜2011骗子2011指挥家2012背叛2012等都大受欢迎这与俄罗斯由于生活的重压造成的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不断降低的生育率等社会现实密不可分影片是对俄罗斯日益危机的现代家庭观婚姻观的再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2010故事讲的是年轻的丹尼洛夫是被派往北极观测站的实习生和人到中年已经在观测站工作生活多年的谢尔盖之间的故事
西部学刊
X I B U X U E K A N
民族精神 的重塑 现实主 义的回 归
— —
近 五 年俄 罗斯 电影 评 述
王亚 民,常翔 宇
( 华东 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海
2 0 0 2 4 1 )
俄罗斯动画发展史

俄罗斯动画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1912~1929年是俄罗斯动画电影的萌芽阶段。
1907年,当“逐格拍摄法”出现后,俄国摄影师、画家兼导演斯塔列维奇便开始独自从事动画创作的探索和实验,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他于1912年创作的《美丽的柳卡尼达》《摄影师的报复》等一系列作品,是俄罗斯也是世界动画电影艺术史上最初的艺术立体动画片。
1917年,在列宁领导下,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924年,画家梅尔库洛夫摄制完成了影片《星际旅行》,标志着苏联动画片摄制已开始初具规模。
老人与海1930~1939年是苏联动画发展史中的“黑白”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初,动画职业在苏联逐渐固定下来。
1936年,按苏联政府的决定,成立苏联动画制片厂。
但由于受到当时的形式主义浪潮、“宣传鼓动片”理论以及苏联电影事业负责人的主观干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苏联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只是在数量上得到了发展,而在质量上却发生了停滞甚至后退。
其中,乔尔波于1933年拍摄的《大都市交响曲》、伊伏斯登三兄弟1934年摄制的《拉赫马尼诺夫的前奏曲》,就是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同一时期,一批新锐的动画片导演不断掌握现实主义方法,也创作出一些内容和造型处理出色的、以政治题材为主的优秀动画作品,包括:伊凡.伊万诺夫一万诺改编自马雅可夫斯基同名诗作而来的《黑与白> (1932),霍达塔耶夫执导的影片<小风琴》(1933),等等。
而普图什科于1935年拍摄的大型木偶片《新格列弗游记》,则标志着立体动画片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940~1959年是苏联动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许多才华横溢的动画家都投入战争宣传片的制作。
战争摧毁了美国等动画大国对动画片商业发行管道的垄断,好莱坞动画业逐渐走向衰落。
而此时的苏联动画电影业却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动画家们在这一时期推出具有讽刺性的反法西斯电影标语动画片,及时地配合反法西斯战争。
俄罗斯的电影和纪录片制作产业(俄罗斯纪录片版权引进)

俄罗斯的电影和纪录片制作产业1. 俄罗斯拥有悠久而丰富的电影历史,其电影产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20世纪初期的默片时代到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俄罗斯的电影和纪录片制作产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2. 俄罗斯电影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10年代,当时第一部俄语电影在莫斯科上映。
这标志着俄罗斯电影业的诞生,之后俄罗斯电影在艺术和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
3.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苏联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苏联导演如谢尔盖·爱森斯坦和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等人开创了许多经典作品,如《十月》和《安德烈·卢布廖夫》等。
4. 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电影产业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机遇。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俄罗斯电影人开始尝试新的创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
5. 目前,俄罗斯的电影和纪录片制作产业呈现出多样化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
许多优秀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涌现,为俄罗斯电影注入新的活力。
6. 俄罗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常常反映出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不少电影作品通过深刻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引发人们对生活、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
7. 纪录片在俄罗斯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许多纪录片作品通过真实记录和深入探讨社会问题、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8. 俄罗斯的电影学院和电影节等机构为电影人才的培养和作品的展示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平台为年轻导演和制片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了俄罗斯电影产业的发展。
9. 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电影也逐渐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一些俄罗斯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奖项,展示了俄罗斯电影制作水平和艺术魅力。
10.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电影和纪录片制作产业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为观众带来了无穷的思考和感受。
俄罗斯电影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为世界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俄罗斯电影史

1.早期的俄罗斯电影电影是由被称为“电影之父”的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1895年12月他们用自己发明设计的“活动摄影机”公映了《工厂大门》等几部无声片,标志着电影艺术时代的正式开始,为世界艺术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
电影这个时髦的玩意很快就传遍欧洲,并传到了俄罗斯。
1896年5月4日,在彼得堡的“阿克瓦里乌姆”剧院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
电影在俄罗斯的出现伊始,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注意到这门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发展前展,他曾指出:“这个发现由于具有惊人的新颖性,可以预言必将获得广泛的发展。
”1896年至1907年俄罗斯放映的基本是外国影片,主要是法国电影,体裁多种多样,有喜剧片、闹剧片、风景片、新闻片等,当时的影片内容和艺术处理水平都还很低,一般只是在咖啡馆、游艺厅和餐厅里放映,而进不了一些高级的场所。
这个时期俄罗斯的电影人也开始了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
1908年,摄影记者德朗科夫(А.О. Дранков)根据冈察洛夫的电影剧本开始拍摄俄国第一部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Понизоваявольница»,又名《斯捷潘·拉辛》),这在俄国观众中引起了轰动,自此俄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影发展之路。
1908—1918年,俄国共拍摄了1376部长短故事片,其中有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有表现俄国历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
当时电影生产掌握在私营企业手申.影片生产技术条件也很差,这些都限制了电影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
1911年,由冈察洛夫和汉荣科夫(1877—1915)导演拍摄了俄国第一部大型影片《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导演兼摄影师斯塔列维奇精心研究了特技摄影技术,于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立体动画片。
这个时期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Я.А.普洛塔赞洛夫的《黑桃皇后》(1916,根招普希金作品改编)、《安德列·科如霍夫》(1917).В.Р.加尔金的《贵族之家》和《前夜》(1915,根据屠格涅夫作品改编)、《谢尔盖神父》(1918)、《十四等文官》、《普罗米修斯》、《罪与罚》等。
俄罗斯科幻题材电影《草稿》的叙事策略与传播研究

2021由谢尔盖•马克利斯基导演,斯维里娅·雅努索斯凯伊特和尤利娅·别列希尔德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草稿》,主要讲述天才程序员基里尔·丹尼洛维奇为公司开发游戏软件,即将收获名誉与金钱时,发现自己正在被从所有相识的人的记忆中抹去,甚至连命运也发生了改变,为此,他竭尽全力让生活回归正轨……作为俄罗斯科幻电影的全新之作,该片借助细腻的叙事手法,融入多元文化素材,采用“虚实相生”的叙事策略,实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科幻电影《草稿》的叙事策略与传播价值进行分析,希冀为国产科幻电影创作提供借鉴。
电影《草稿》作为2019年“俄罗斯电影节”的精选影片,不仅是中俄影视行业深化合作的直接体现,也是推动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素材。
《草稿》彰显的文化元素、奇幻的剧情设置以及新颖的剧情结构,赢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
影片讲述具有超能力的主人公基里尔·丹尼洛维奇穿越多元宇宙,追求达到主世界的故事,蕴含着对现实世界的诸多审视。
[1]该片独特的叙事策略为观众形象展示了真实的俄罗斯,令观众在走近俄罗斯风貌的同时,加深对俄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为推动中俄文化全方位交流探寻了新的方向。
一、多元话题的隐喻叙事策略近年来,科幻题材电影备受人们关注,作为大众对未来空间的想象映射,在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探寻新的表达视野,聚焦多元话题,尝试新的融合化表达方式,赋予影片更深层次的思想诉求与文化符号能指。
《草稿》依托科幻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影片故事情节逐次推进,环环相扣,通过将不同世界的生活形态、人物风情与社会风气进行逐一揭示,隐喻了对俄罗斯过去、现在与未来等不同状态下的文化映射。
(一)现实隐喻:时代交错,主旨全景化凸显传统科幻电影叙事策略以“超英雄叙事”模式,即以“非此即彼”的叙事表达方式进行论述,重点化解确定时空范围内出现的自然或不明隐患,传递人类守护家园的叙事主题。
因此,传统科幻题材电影的叙事逻辑仍以现实因果为基础,以确定时空为叙事取向。
俄罗斯电影美学

俄罗斯电影美学
俄罗斯电影美学是一门独特而又精彩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在国际电影界崭露头角。
从叙事结构到摄影手法,俄罗斯电影美学都展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俄罗斯电影美学在叙事结构上独具一格。
与西方电影常见的线性叙事不同,俄罗斯电影更注重非线性叙事和时间跳跃的运用。
通过这种叙事手法,俄罗斯电影能够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和复杂的人物关系,给观众带来不同寻常的观影体验。
俄罗斯电影美学在摄影手法上更注重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
俄罗斯电影常常使用黑白影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黑白的世界中,细腻的灰度和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同时,俄罗斯电影也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彩来突出情节中的重要元素,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俄罗斯电影美学还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著称。
俄罗斯电影常常以战争、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为题材,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真实的故事情节触动观众的内心。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思考也使俄罗斯电影在国际上备受赞誉。
俄罗斯电影美学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精湛的摄影手法和深沉的情感内涵,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通过俄罗斯电影,我们
可以看到人类的喜怒哀乐,感受到生活的辛酸和希望。
俄罗斯电影美学的独特魅力将继续影响着世界电影的发展,并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俄罗斯现代剧作选题

俄罗斯现代剧作选题
俄罗斯现代剧作的选题涵盖了各种社会、政治、人性、历史和
文化议题。
一些常见的选题包括但不限于:
1. 社会问题,现代俄罗斯剧作常常关注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腐败、社会不公等。
剧作家可能会探讨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以及
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和命运。
2. 政治议题,政治议题在俄罗斯剧作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剧作
家可能会探讨政治体制、权力斗争、政治操纵等议题,反映政治现
实和历史事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人性和道德,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是许多剧作的重要主题,
剧作家可能会通过塑造复杂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类的善恶、内心挣
扎和道德选择。
4. 历史和文化,俄罗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其剧作也常常涉及历史事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剧作家可能会
通过历史题材和文化符号,探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精神面貌。
5. 家庭和人际关系,家庭和人际关系是另一个常见的选题,剧作家可能会通过家庭故事和人际关系的冲突,探讨个人成长、情感纠葛和人生抉择。
总的来说,现代俄罗斯剧作的选题多样且丰富,涵盖了社会、政治、人性、历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剧作家对当代俄罗斯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俄罗斯文化的博大精深探索俄罗斯的文学戏剧与电影艺术

俄罗斯文化的博大精深探索俄罗斯的文学戏剧与电影艺术俄罗斯文化的博大精深探索——俄罗斯的文学、戏剧与电影艺术俄罗斯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
俄罗斯的文学、戏剧与电影艺术更是其中的瑰宝,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索俄罗斯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俄罗斯文学的辉煌俄罗斯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作品。
罗曼·罗兰曾说过:“读懂了一个民族的文学,你就读懂了这个民族的一切。
”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之处即体现在它对俄罗斯民族的描绘、思想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上。
在俄罗斯文学的世界中,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
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深刻地描绘了农奴制度下的俄罗斯社会,以及人性的复杂与思想的深邃。
而亚历山大·普希金则是俄罗斯文学中的巨星,其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不仅展现了爱情的伟大,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俄罗斯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尼古拉·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是俄罗斯文学的珍品。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二、俄罗斯戏剧的激情飞扬俄罗斯戏剧一直以来都以其激情四溢和深刻意境而著称。
从安东·契诃夫的喜剧到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悲剧,俄罗斯戏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全球观众。
契诃夫的作品《三姐妹》和《樱桃园》展现了俄罗斯贵族在社会动荡中的苦闷和迷茫。
剧中人物的情感与命运的转折给人以思考,也使观众感同身受。
塔尔科夫斯基则通过他的作品《海鸥》和《鸽子》等传达了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俄罗斯戏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
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得俄罗斯戏剧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世人羡慕的对象。
三、俄罗斯电影的艺术魅力俄罗斯电影虽起步较晚,但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国际观众的青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剧体裁和题材的多样化
近20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层的加剧、女性意识的加强等冲击了原本兴趣较统一的观众群体。
解体之初,进口片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兴趣,而国产影片除了表现俄罗斯新贵,就是黑社会、绑匪、妓女、吸毒者,表现正面人物的影片凤毛麟角。
面对国人对俄罗斯电影的冷落,俄电影人通过认真反思,开始生产面向观众的电影。
新一代俄罗斯人、特别是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对电影和电视片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1997年, 电影《兄弟-1》的出现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影片的主人公丹尼拉在谢尔盖·波德罗夫精彩的演绎之下成为了观众心目中“自己人”的典型。
而影片的续集《兄弟-2》(2000年)则取得了比前一部更大的成绩。
影片精彩的剧情和所宣传的“正义比武力更强大”的思想成功地顺应了俄罗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感情,一时间片中人物的许多语言成了流行的常用语,如“俄罗斯人在战争中是不会抛弃自己人的……”
在此之后,又涌现了一大批深受观众喜欢的以犯罪、破案为题材的影片和电视剧,如:《团队》《土耳其进行曲》《强盗的彼得堡》《卡缅斯卡娅》《宝马》《对抗杀手者》等。
这类题材一度占全部影片的70%-80%,但因其中不乏暴力、残忍、血腥的场面,引起了公众舆论的警惕,观众也出现了厌烦心理,犯罪题材的空间开始缩小。
《长途司机》是近几年来第一部将普通人作为正面人物来塑造的电视剧。
一老一少两个司机走遍了俄罗斯各地,碰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遇到了许多意外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情况。
但即便是在最极端的状况下,他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忠于他们男人之间的友情,互相支持,终于携手坚持到最后。
长途司机身上展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突出了他们最基本的价值观:善良、友谊和公平。
继《长途司机》后,电视荧屏上又相继推出了一些普通人的形象。
2000年拍摄的《北极星空下》描写20世纪70年代苏联天然气开发者在北极地区的创业过程,此片在中年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他们仿佛从影片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
俄罗斯电视剧的重量级人物
В.克拉斯诺波利斯基和В.乌斯科夫在2002年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两种命运》是应莫斯科政府之约创作的情感片。
这是一部关于初恋,关于为背叛初次情感而付出的代价,关于如何找寻自我的故事。
剧中展示了四个女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在这中间有的人得到了洗礼,经受住了考验,有人则不幸死去。
这种社会心理式塑造主人公的传统最能抓住俄罗斯观众的注意力。
该剧满足了观众在荧屏上观看普通人、正面人物的愿望,告诉人们:世上的确还存在着善良、爱情和痛苦。
该剧创下了俄罗斯电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在观众中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当一个人身处复杂的、甚至是悲惨的状况之下时,家庭、亲人和人类最真挚情感的价值往往都会体现出来。
这一点在根据В.阿克肖诺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莫斯科史诗》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与小说和此前拍摄的许多电影不同,剧情的重点没有放在上世纪20-50年代苏联的政治历史上,而是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是集中营和监狱的画面,而是格拉多夫教授家中充满的温馨、关爱和忠诚。
2000年以来,新的爱国主义宣传浪潮使战争题材的影片重新走红。
2002年由А.罗戈日金导演的《布谷鸟》和Н. 列别捷夫导演的《星》同时出品,展示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和艺术思路。
其中根据埃玛努伊尔·卡扎克维奇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星》是一部快节奏的影片。
故事发生在卫国战争最激烈的时候——1944 年。
一个由7人组成的代号为“星”的先遣侦察小队挺进了德军的后方。
在侦察到坦克部队的部署之后,队员们以牺牲生命的代价向大部队传达了可以准备进攻的命令,最终取得了该场战役的胜利。
用导演列别捷夫的话说,“看了这部电影,让人觉得这些士兵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年轻人,一点也不像英雄。
但当战争降临,需要他们挺身而出保卫祖国的时候,这些年轻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他们把青春、爱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奉献给了我们。
他们单纯、快乐,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
《星》就是纪念他们的安魂曲。
”
影片《布谷鸟》则讲述了一个1944年秋芬兰投降前夕发生的故事。
芬兰狙击手维克被德军困在了一个大岩石上面,他在想方设法自救之后准备回家,但却在冻土带迷了路,走进
了一个独居的萨阿米女人安妮的家里。
安妮又从外面拖回来一个受伤的俄罗斯飞行员伊万。
三个人各自操着不同的语言,互相之间无法沟通。
对德国人恨之入骨的伊万一心想收拾身心疲惫的维克,而后者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伊万明白,自己是芬兰人,而非德国人。
让两个男人最感费解的却是这个萨阿米女人。
她独自一人居住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子里,用最古老的方式诠释着她对生、死和爱的理解。
渐渐地他们明白过来:爱和理解与战争一样,是不需要过多言语的。
《星》因其节奏快、充满悬念、情节扣人心弦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但也有人批评导演套用好莱坞动作片的模式,人物有些公式化,远离了原作的思想和意境。
从这个角度来看,着重于揭示人物心理的《布谷鸟》更接近苏俄电影的人文传统。
影片以二战结束为历史背景,通过不同民族的两男一女的三角恋故事,力图在战争的无情和人本有情的剧烈冲突中去探索人类的共同价值,呼唤着跨越语言文化障碍的相互理解和人性的回归。
卫国战争是俄罗斯人民一个永无终结的话题,但对年轻一代的导演来讲已是相当遥远的历史了。
他们更乐于从贴近当代的战争题材中寻找灵感,如:年轻导演巴拉巴诺夫今年推出的《战争》讲述的是两名孤胆英雄深入车臣,解救一名被车臣武装分子劫为人质的外国人的故事。
影片因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而引起轰动,观众趋之若鹜,放映时场场爆满。
而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处女作《第九连》则选择了让俄罗斯人至今感到心痛的阿富汗战争。
《第九连》的故事发生在1988-1989年之交,距苏联从阿富汗全面撤军只剩下几个月的时候,7名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经过了一个毫不留情的魔鬼准尉几个月的“地狱式”训练之后,奔赴阿富汗战场。
影片展现了年轻战士们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英勇精神,也揭露了阿富汗战争的残酷和“无用”。
影片结尾告诉人们:俄罗斯小伙子们的鲜血白流了。
为一个“无用”的战争值得这样去送死吗?这是观众离开电影院时不禁要默默思考的问题。
《第九连》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该片摘取了第14届俄罗斯全国电影“金羊” 奖的桂冠。
就连平时拒绝为影片“做广告”的普京总统看过《第九连》后也公开承认:“我非常欣喜地
看到,俄罗斯电影正在复兴。
祝贺我们的电影人,他们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祝贺他们。
”
俄罗斯动作片的新探索导致了《守夜人》《守日人》这样新兴题材的诞生。
这两部影片被称作“幻想动作片”,形式上受到好莱坞影片的影响,但与美国式的摩天大楼不同,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是他们熟悉的莫斯科的房屋和街道。
熟悉的日常现实与神秘的非现实之间的碰撞创造出了一种奇特的效果,引领着观众进入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情节中。
但事实上街道上的堵车、糟糕的公共设施,还有庸俗的聊天这些莫斯科的日常生活都只是个幌子,在这之后隐藏着的是黑暗势力和光明势力永久的斗争。
人徘徊在善与恶、毁灭与创造之间,时刻忍受着内心斗争的折磨。
这种在俄罗斯文学和整个俄罗斯艺术中有着悠久传统的哲学式潜台词使影片显得更有深度,使其远远超出了动作片的范畴。
俄罗斯人习惯于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意义和历史的发展做深刻的思考,这一点在一系列影视剧中都有体现。
首先要提到的是А.索库洛夫的影片《俄罗斯方舟》,《莫洛赫》《牛犊》和《太阳》。
此外,《我珍贵的姑娘》《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等电视剧都属此类。
俄罗斯19、20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依旧是影视剧题材的重要源泉。
俄罗斯的观众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学。
当他们看到海报上出现《安娜·卡列尼娜》《日瓦格医生》《大师与玛格丽特》这些熟悉的字眼时,决不会无动于衷。
2003年,著名导演В.鲍尔特科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搬上了荧屏。
该片获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赞誉。
而公众对他执导的另一部电视剧《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态度则褒贬不一。
该片上映时虽然是万人空巷,但有人认为,这是布尔嘉科夫和他的小说的魔力。
但鲍尔特科显然没有足够的拍摄资金来展现布尔嘉科夫笔下描写的栩栩如生的魔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