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Pantai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特点
浅谈马来西亚巴勒水电站弃渣场的规划与设计

浅谈马来西亚巴勒水电站弃渣场的规划与设计【摘要】本文根据马来西亚巴勒水电站料场的料源配比、弃渣方量、各部位的弃渣需求,结合本工程所在地理位置,对弃渣场的数量、形式和布置方式进行了阐述。
并利用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对弃渣场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排水设计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安排。
【关键词】巴勒水电站;弃渣场;设计;规划;防护1工程概况马来西亚巴勒水电站(Baleh HEP)位于东马来西亚的砂捞越州西南部。
项目现场位于Baleh河和Putai河交汇处上游3km位置处,以及Baleh河与Rajan河交汇处上游95km位置。
Baleh HEP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625km²,多年平均流量638m³/s,水库正常蓄水位220m,对应库容29,867Mm³,对应水面面积588Mm²,电站设5台混流机组,总装机容量1285MW。
2弃渣场规划布置本工程主要弃渣来源为大坝料场开挖弃料,电站进水口、压力钢管、溢洪道、大坝左右坝肩等部位开挖产生的弃渣。
根据现场实际地形,总体布置7个弃渣场,分布于BALEH河左右岸,其中左岸布置5个,右岸布置2个,满足工程主体及临时堆弃渣要求。
1#弃渣场布置于坝址左岸下游2km冲沟内,堆渣高程45~180m,弃渣场占地面积48.74万m2,弃渣场容量为1750万m3,主要堆存引水发电系统、溢洪道中下段、下游围堰拆除等开挖弃渣。
2.2 2#弃渣场2#弃渣场位于大坝上游约4.3km,2#料场东侧0.3km冲沟内,属于库区沟道型弃渣场,堆渣高程120~360m,弃渣场占地面积72.4万m2,弃渣场容量为4000万m3,主要堆存料场覆盖层、强风化剥离及页岩夹层弃渣。
2.3 3#弃渣场3#弃渣场布置位于坝址左岸上游2.8km,分2处设置,3#-1弃渣场堆渣高程65~110m,弃渣场占地面积15.5万m2,弃渣场容量为320万m3;3#-2弃渣场堆渣高程65~160m,弃渣场占地面积9.2万m2,弃渣场容量为187万m3,3#弃渣场总容量507万m3,主要堆存左坝肩、河床基坑、进水口、溢洪道上段及上游围堰开挖弃料。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技术特点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技术特点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的发展,连工业技术上也在不断创新,想要探索出新的工艺技术。
如今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也越来越先进,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面世的时候,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与支持。
并且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特点不仅体现在对污水的处理上,还可以提高处理效率,节约人员的消耗。
同时还可以节省投资建设的成本,提高企业在经济上的效益。
那么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在技术上有什么特点呢?
1、适用范围广泛
这款设备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都有:饭店、住宅区、村庄、车站、飞机场、部队、工厂、风景区等的范围内,并且在处理过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所规定的排放标准,还可以回用。
2、处理工艺较好
这款设备可以埋放在地面之下,在地面下进行自动运行的方式、而地面上的面积可以进行合理的利用,用作绿化或是其他用地,也不需要再建设暖房等的建筑。
只需要在冬天做好保温措施,夏天做好一些防洪的措施都可以。
设备的工艺技术采用的是生物处理方式,而且还是新型的技术手段,这样的对水质有较强的适应性。
设施采用的抗压能力也较强,运行起来安全可靠。
平时也不需要安排专人的看管,这样的设备正是大家所需要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NewsStd_1403.html。
污水处理厂建筑物设计的特点及发展

污水处理厂建筑物设计的特点及发展摘要: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和工业废水进行安全净化,使废水达到安全和清洁用水的要求。
为保证建筑物竣工安装后的安全运行,避免安全隐患,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必须包括污水工程的形式,并满足卫生工程要求,以达到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建筑物设计特点及发展与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有关,污水处理厂在中国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也越来越精良。
需要解决因城市污水清扫负荷大、污水处理厂工作能力有限,无法及时清扫污水的情况。
同时,部分行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剧了城市污染程度。
为减少城市污水对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应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案,确保污水处理厂持续正常运行。
一、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废水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果让其进入该地区的水库和土壤,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一些城市垃圾虽然经过一级和二级处理,但仍有未经处理的废弃物和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危害环境,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污水处理厂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防止废水和污染物进入水体,让废水通过机械装置得到再利用,这对于环境的改善非常重要。
根据废水处理工艺,废水工艺流程可分为三个处理阶段。
一级处理需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通常使用物理疗法。
废水经初步处理后,BOD通常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
二级处理是指去除废水中的胶体和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二级处理去除率高,可达90%。
处理继发病害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还包括曝气法、氧化池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和生物循环平台。
三级处理需要去除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一级沉淀池废水进入处理装置,经生物装置净化后,进入二级沉淀池,二沉池出来的污泥经微生物处理设备处理,或下流进入初沉池处理,一部分送入废物贮存池,使用前收集水分并干燥。
二、污水处理厂建筑物设计的特点(一)基础工程设计工程建筑包括主通风房、接触池、泵房、臭氧发生房等。
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探讨

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探讨
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是一种将污水处理设施完全隐藏于地下的处理方式,可以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影响周边环境美观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的结构设计。
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的结构设计旨在将污水处理设施完全埋入地下,做到既满足处理要求,又不对地表环境造成影响。
其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地下设施布局、建筑材料选择、设施通风和采光等方面。
首先是地下设施布局。
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需要具备处理能力强、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布置各个设施单元,使其紧凑排布,同时确保设施之间的连通性和效率。
通常设计中包括进水池、调节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池等污水处理单元。
合理的布局和连接设计能够最大化地节省占地面积。
其次是建筑材料选择。
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的结构需要具备耐腐蚀、防水、耐久性强等特点。
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应选用抗腐蚀、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如工程塑料、玻璃钢等。
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以确保设施的稳定运行。
设施通风和采光也是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的重要一环。
由于设施完全埋入地下,通风和采光变得尤为重要。
通风系统应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有效排除二氧化碳和臭气。
采光系统则需要设计合理的天窗或灯井,让自然光能够进入到地下设施,提供充足的照明。
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浅议

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浅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项目。
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结构设计对于运行效率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行浅议,以期为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一、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特点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是一种将部分处理设备嵌入地下的污水处理设施。
相比于传统地面式污水处理厂,其具有以下特点:1. 空间利用率高: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地下空间作为处理设备的安置地点,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地面空间,尤其适合城市中心地带成本高昂的土地。
2. 美化城市环境:处理设备部分位于地下,可以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有利于提升城市环境。
3. 保护设备安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对处理设备进行了有效的隔离和保护,降低了设备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概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 管线短、运行稳定:由于处理设备部分位于地下,与地面之间的管线短,有利于降低管道压力,减少管线泄漏的风险,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
以上特点使得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规划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二、结构设计的考虑要点1. 地下环境适应性地下环境对于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地下水位、土质条件等。
在设计时需要对地下环境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确保处理设备在地下环境下能够稳定运行。
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合理设置设备的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对设备的影响。
2. 地下空间布局地下空间布局是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需要合理设置处理设备的位置,确保设备之间的连接管线短、通道畅通,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通风和安全出口设置,提高地下空间的适宜性。
3. 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要合理设置设备的支撑结构和固定措施,确保设备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污水处理设备的特点及工艺设计

污水处理设备的特点及工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适宜住宅小区、医院疗养院、办公楼、商场、宾馆、饭店、机关、学校、部队、水产加工厂、牲蓄加工厂、乳品加工厂等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如纺织、啤酒、造纸、制革、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有机污水处理,主要目的是将生活污水和与之相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后到达回用水质要求,使废水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型号规格埋地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有WSZ-A型模块式、WSZ-F型玻璃钢两大系列,处理量0.5~50m3/H共30多种规格。
主要特点1、可埋入地表下2、全自动控制,不需人员管理3、无污泥回流4、操作简单、维护便5、噪声低,无异味6、使用寿命长工艺说明WSZ-A 型设备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的处理。
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水质参数按一般生活水水质,进水BOD 20Omg/l,出水BOD 20mg/l指标设计,总共有六部份组成:(1)初沉池;(2)接触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装置;(5)污泥池;(6)风机房、风机。
现分别论述如下: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6-0.7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用空气提至污泥池。
(注:WSZ-A O.5-5m/h不设初沉池)罗茨鼓风机,能自动交替运行。
单台风机运行寿命30000小时左右。
概述污水处理设采用膜生物反响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技术是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别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它可以高效地进展固液别离,得到直接使用的稳定中水。
又可在生物池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工艺剩余污泥少,极有效地去除氨氮,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出水中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度去除,能耗低,占地面积小。
70年代在美国、日本、南非和欧洲多就已开场将膜生物反响器用于污水和废水处理的研究工作。
其水源取自生活污水(如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等〕和冷却水。
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浅议

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浅议
一、地形地貌特点
该污水处理厂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周边无高大建筑,附近有水渠和宅民区,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保护因素。
二、土质特征
该区域土壤多为黏性壤土,且存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现象。
在设计时需要巩固选择地基基础和排水系统方案,并在打桩时提前加固土壤。
三、建筑布局
污水处理厂的建筑布局应考虑到处理效率、环境保护、施工难度等因素。
该污水处理厂的建筑主要分为生化池、沉淀池和配电室等区域,并设置了进水口和出水口,便于管道连接和处理污水。
在施工时需要的注意避开周边居民和道路,以免影响生活和交通。
四、建筑结构
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考虑到地下水位高的问题,处理器的部分结构设计采用了耐腐蚀材料,以确保长时间使用不受腐蚀。
总之,污水处理厂的结构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工程施工可行性、建筑的结构安全性以及对污水处理效率所产生的影响等,以达到高效、环保、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及特征论述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及特征论述1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工艺建(构)筑物及相应的电力、电讯、自动控制设计,另外还包括与之配套的生活及附属生产建筑物的设计。
12台。
为。
每345537m,沟长87m,有效水深4.3m。
每组沟设转蝶曝气机10套,缺氧段设推进器4台。
6)终沉池。
共设直径为40m的圆形终沉池2座,每座池内设1套周边驱动刮、吸泥机。
7)接触池。
接触池内接触时间30min,平面尺寸L×B=20m×15m,有效水深4.0m。
8)加氯间。
采用液氯消毒,设加氯间1座,内设2台真空V型槽加氯机。
9)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
共设2座地下式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每座池平面尺寸L×B=7m×5m,内设2台回流污泥泵和2台剩余污泥泵。
10)均质池。
设直径为10m的圆形均质池1座,内设1套潜水搅拌器。
11)脱水机房。
脱水机房由机房、电控间、药库及值班室组成,平面尺寸L×B=25.2m×14.1m。
机房内设有2套转鼓浓缩带式压滤一体机,1套絮凝剂调制装置及1,内设221深度处理,在氧化沟前,设厌氧选择池。
厌氧选择池中污泥分配槽,可以根据进水水质,调节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的比例,以实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
4)改良型卡鲁塞尔氧化沟。
在改良型卡鲁塞尔氧化沟设计中,为达到较好的脱氮效果,在其进水端增设一个缺氧区,在缺氧区混合液与原污水混合,实现脱氮。
与传统混合液内回流不同的是,改良型氧化沟利用其循环流的特点,可以利用沟中液体流速直接将混合液由好氧区送到缺氧区,省去内回流泵,节省大量能耗;原设计曝气设备为倒伞型表曝机(132kW),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曝气设备改为运行稳定、先进的转蝶曝气机,不仅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能耗,并且方便了维护管理。
5)回用水的利用。
为节约有限的城区供水水源,降低运行成本,设计了回用水泵房及水池,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厂区消防、景观、道路洒水、各构筑物的冲洗、污泥脱水机房填方式,一是施工降水成本加大,二是夯实难度较大,综合考虑采用先进的沉管灌注桩方式抗浮,桩径300mm,桩长8m,C20混凝土,6Φ16,Φ6@20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桩间距2m梅花型布置,施工进度快,节省了工期一个多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Pantai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特点邵彦青1,2 侯 锋1,2 薛晓飞1,2 李艳萍2 庞洪涛2 穆永杰2(1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2北京北华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 摘要 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是马来西亚境内第一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2万m3/d,在原有氧化塘厂址上改建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改良A2/O工艺、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再生水回用等处理工艺,以及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水源热泵等绿色节能技术,既满足了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又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关键词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设计特点 节能技术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of the Pantai underground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MalaysiaShao Yanqing1,2,Hou Feng1,2,Xue Xiaofei 1,2,Li Yanping2,Pang Hongtao2,Mu Yongjie2(1.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Group Limited,Beijing 100124,China;2.Beijing Beihuaqingchua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124,China)Abstract:Pantai Seco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as the first underground wastewatertreatment plant in Malaysia which was constructed on an oxidation tank site with the design scale of320 000m3/d.The treatment processes including enhanced A2/O process,circle in-and-out rectan-gular sedimentation tank,and reclaimed water reuse,and the green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ethane generation,solar generation,a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ere used in this pro-ject.As a result,this project could not only meet the stable operation and discharge requirements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but also satisfy the idea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 tech-nology.Keywords:Undergrou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Design characteristics;Energy-savingtechnology传统污水处理设施一般建设于地面之上,对于城中地上厂而言,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臭气、污水、污泥等污染给周围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厂区与周围住宅区、商业区之间需设置隔离带,在浪费土地资源、影响城市形象的同时,制约着周边地块的功能规划、土地价值以及城市发展。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以其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绿色节能的环保技术成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新选择。
本文以马来西亚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为例,介绍其主要设计参数、设计特点、绿色节能技术,对地下式污水处理系统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
1 工程概况2011年7月,北控水务集团中标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合同总金额约9.83亿马币。
原Pantai污水处理厂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PantaiUtama区,总处理能力22万m3/d,服务人口87.7万人,实际服务人口已达118万人,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污水收集管线渗漏现象十分严重,与旱季比较,DOI:10.13789/ki.wwe1964.2014.022424 给水排水 Vol.40 No.9 2014雨季管网渗漏量增加20%~40%。
此外,未封闭的建筑结构也对周边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在原有氧化塘厂址(占地面积15hm2)上对Pantai污水处理厂进行改建,建成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改建后的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为全地下式结构,设计规模为32万m3/d,主要污水处理设施位于地下,地上建成景观公园。
污水处理采用改良A2/O工艺,其中部分消毒出水经膜组件过滤后再生回用。
污泥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生物能源沼气用于发电。
此外,该厂还采用太阳能发电、水源热泵等多项绿色节能新技术。
目前项目处于施工阶段。
2 工程设计2.1 设计规模与进出水水质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服务人口140万人,设计规模32万m3/d。
现状氧化塘工艺污水处理厂面积15hm2。
改建后的地下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10.48hm2,其中地面(生产区)部分2.6hm2,下部地面构筑物7.88hm2,较原有地上厂节省大量土地面积,同时具有较高生态效应和景观价值,促进周边地区发展步伐。
Pantai污水处理厂以去除有机物、SS为主,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该污水处理工程的进出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项目进水/mg/L出水/mg/LCOD 500 60BOD5250 20TP 10 3SS 300 20TN 50 20NH3-N 30 82.2 工艺流程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采用旋流沉砂池+改良A2/O+矩形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水厂臭气进入生物滤池进行脱臭处理,整套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稳定,管理方便,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有优势。
Pantai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Pantai地下厂工艺流程2.3 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计参数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设施设计参数如下:(1)细格栅:渠道数10条,单渠流量0.955m3/s,进栅流速1.0m/s,栅条宽度2mm,栅条间隙5mm。
(2)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4座,单池容积57.3m3,设计流量458.19m3/min,最大流速0.2m/s,最小停留时间0.5min。
(3)生物处理池:生物处理池包括预脱硝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采用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水池。
生物处理池共设4组,每组分2格,单组池尺寸:L×B×H=107.1m×38.45m×10m,单组池有效容积32 944m3;有效水深8m;设计流量:Q=80 044m3/d;总停留时间:T=10.3h。
(4)矩形沉淀池:将曝气后混和液进行固液分离,以保证最终出水水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
沉淀池共16组,单池有效容积3 158.4m3;单池尺寸L×B×H=80m×9.4m×7.1m;有效水深4.2m;单池设计流量:833.8m3/h;停留时间:T=3.8h。
(5)UV消毒渠:对二沉池出水消毒,达标后排放,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渠道,顶部盖板。
UV消毒渠共1座,分为4条渠,出水粪大肠菌群数≤104个/L。
(6)污泥厌氧消化池:共4座,总池容22 400m3,厌氧消化停留时间为20d,进入发电系统沼气量400Nm3/h。
给水排水 Vol.40 No.9 2014253 设计特点3.1 结构设计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单元在空间分布上结构紧凑,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利用率高。
地下二层包括细格栅、旋流沉砂池、隔油池、调节池、改良A2/O、二沉池、提升泵房及鼓风机房;地下一层作为附属生产区、工艺设备操作及检修平台;地面层建有紫外线消毒渠、再生水车间、储泥池、脱水机房、污泥消化罐、污泥料仓等。
Pantai污水处理厂空间结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功能分区明确。
各功能分区具有明确的界限,各区空间结构设计相对独立,互不影响。
(2)处理流程简捷顺畅。
各处理单元的空间结构布局优化,使得总体水处理、污泥处理、再生水处理、臭气收集及处理系统、各线路最为简捷顺畅。
(3)空间运行安全保障。
由于该污水处理厂于全地下设置,所以消防以及通风便成为该工程中必须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整个生产过程为非燃烧物质生产,且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易燃物质,全厂实施自动化管理,生产构筑物无需要人员值班,主要在办公楼中央控制室值班监控。
厂内所有(构)建筑物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设计,设有全厂室外消火栓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控制系统以及手提式泡沫灭火系统。
送排风方式:工程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排风相结合的送排风方式,对地下一层、二层送风采用自然补风系统(通道门洞、采光通风天窗),排风采用机械排风系统,由28台喷流诱导风机(箱型)和12台双速离心风机组成。
平时通风次数为4次/h,发生火灾时的事故通风次数为6次/h。
(4)生产管理区布置合理。
生产管理区位于厂区地上层,具有良好的外部景观环境及开阔的视野,便于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巡视、运行管理及维护。
(5)各区与周边环境协调适应。
产生臭味的预处理区设于地下,污泥处理区集中远离厂外住宅区,并且在地面层公园区种植大量绿植,改善环境,与周边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
3.2 处理工艺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中采用了改良A2/O工艺、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再生水回用等多项先进处理工艺,使得处理系统能够高效稳定运行。
(1)改良A2/O工艺。
针对传统A2/O的缺点进行改进,即消除回流活性污泥对厌氧区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其脱氮效率,增设了回流污泥预脱硝区,使回流污泥首先进入预脱硝区以利于除磷,同时采用了分段进水,以控制和适应厌氧区、缺氧区对碳源的利用。
(2)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
同侧进出水的矩形沉淀池是圆形辐流式沉淀池的改进型式,在同等池容的情况下,比普通平流沉淀池和传统辐流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大、沉淀效率高,且便于一体化设计。
在相同设计水量的条件下,矩形沉淀池更加节省占地面积。
(3)再生水回用。
二沉池出水经超滤+臭氧工艺深度处理后作为“第二水源”进入公园景观水体系统,再生水水质能够完全满足景观用水要求,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