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阅读教学要点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建议(阅读)

一、教材编写特点

1.课文选择,四个标准。

部编本教材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

本册教材共安排阅读课文14篇。其中儿童诗和儿歌7篇,古诗1篇。诗歌句式短,韵律感强,便于学生朗读,对于刚学习完拼音的儿童来说,容易读熟读顺。诗歌的情感强烈鲜明,也容易感受,容易理解。此外还安排短文6篇,除《小蜗牛》外,篇幅都很短小,文章都富有儿童情趣。纵观整册教材的选文,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经典的课文回来了,课文中传统文化篇目也增加了。课文、识字、语文园地中,一共安排了6首古诗,体现了对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2.课堂教学,两个延伸。

教材的体例安排,也引导语文课堂向课外阅读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

本册最后一篇课文《小蜗牛》,是连环画课文,仅对难字注音,鼓励学生借助图画,自己猜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师应教给学生猜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始自主课外阅读。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快乐阅读吧”“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这是教材编写的一大创意,力图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

不少课文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秋天》描写秋天的景物,安排在秋天教学,贴合实际。《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表现的都是孩子的生活,贴合孩子的实际生活,富含生活气息。

3.教学样态,三个形式。

部编版教材比以往教材更重视课型的区分,三年级以后会分为两种课型:精读课和略读课。初中教材干脆改为:教读课和自读课。加上课外阅读,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中高年级还出现了按文体组织单元的形式。

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虽然没有体现精读和略读,但是,14篇课文的教学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古诗名句的教学,以及“大人一起读”中文章的教学肯定是不一样的。课文教学自然是精读的,其他则可以安排略读。

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中诗歌有8篇,短文6篇,虽然低年级淡化文体教学,但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注意的,毕竟不同的文体,教学价值是不一样的。

4.阅读教材,双线编排:人文主题,语文元素。清晰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学习目标。在习题、语文园地中都有呈现。

二、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一”音变,读准轻声,读好长句子的停顿,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3. 认识字词句、自然段和篇;学习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能作简单的推断、辨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识字、阅读;借助文中的句式,模仿表达。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句号和逗号。知道逗号、句号在朗读时的停顿不同。

7.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课内优秀诗文17篇(段)。能和大人一起阅读课外书,并自主选择课外阅读。

三、教学建议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整册教材识字量比较大,共识字300个,14篇课文共识字151个,占50%,可见随文识字还是最重要的识字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借助字形结构猜读,借助已有经验猜读,借助上下文猜读。教师不宜急于范读。重视方法的交流,激发阅读成就感。

4个多音字都在课文中,可见随文根据语境区分读音是多音字教学的重要方式。

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共56个,占全部要求会写字100个的56%,占阅读识字151个的37%。可见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阅读课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教师要认真指导书写,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方式,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

2.加强朗读指导。

14篇课文,13篇要求朗读。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学习的手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响亮地读好课文。

一上,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响亮地读好课文。读正确:读准字音、“轻声”字儿轻而短,“一”字变调真有趣。读流利:简短词语连着读,读好句子间的停顿,读出叠词的可爱样。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下,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有感情: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流利:读好长句子。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连贯地读,读速合适;正确:读音准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顺序。

从第8课起,提示学生读好句子的停顿。因为第8课前,基本都是童诗童谣,句子比较短,学生读起来比较顺口,而第8课后短文增加,句子变长。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成为当务之急。教材的安排也体现了循序渐进,由字到词,由词到短语短句,再到长句。

读的形式多样,有朗诵、分角色朗读、对照图画读。读的形式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朗读重在读通读顺,便于记忆;分角色读有利于理解人物个性,体悟人物情感。对照图画读,是为了帮助学生猜读课文,读懂课文。

3.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14篇课文中有6篇需要背诵积累,加上识字部分要求背诵的5篇,还有“语文园地”中要求积累的古诗、成语名句6篇,共要背诵17篇。背诵内容主要是诗歌,句式短,韵律强,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青蛙写诗》课后,以生字组词,供学生积累,而且都不是课文里的词语。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加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积累常见常用词语。《语文园地八》也有组词呈现,《语文园地三》还用“车”进行了扩词,但同样是学生能接触到的身边的事物,教师可以运用扩词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字,增加词汇量,但是必须是常见、常用的,浅显的词语,不能偏多、偏难,给学生造成理解和背诵记忆的困难。《识字7》课后,提供积累的是常见的量词。

4.重视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引导。

认识段和篇。《乌鸦喝水》要求数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一篇文章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每个段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前,《汉语拼音7 ZCS》明确了字词句的概念。这样一年级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组成,都有了认识。

学习提取信息。一年级的阅读,课后习题更多指向的是提取。《青蛙写诗》提取一项,《雪地里的小画家》提取两项,这两项提取的是词语;《乌鸦喝水》提取的是句子。学会信息提取是阅读最基本的要求。

培养初步的辨析能力。《项链》课文后要求说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文中有两个项链,一个是用海螺贝壳穿成的项链,那是小姑娘的项链。另一个是脚印穿成的项链,那是大海的项链。显然这里是要求学生辨析的。

学习猜读。最后一课《小蜗牛》是连环画课文,没有全文标注拼音,意图引导学生在脱离拼音后,凭借图画,猜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没有拼音的课外书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绘本,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提升。

5加强训练,促进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