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1]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1]](https://img.taocdn.com/s3/m/ce1fd27d7fd5360cba1adbce.png)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摘要]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造方式之一,它的现状是监狱系统应用的范围,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争议。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对罪犯本人的改造、监狱职能、社会影响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影响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所谓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监狱机关在依法对罪犯实施惩罚的前提下,从改造人、教育人的目的出发,科学地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改造、道德教育、价值观培养,最终达到行为矫正的良好效果,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狱教育改造创新工作方式之一。
一、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一)、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起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罪犯教育主要以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
最早的将传统文化用于罪犯教育的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1989年,刘奉光任校长的私立孔子函授大学就在山东省第三监狱(今潍坊监狱)创办了育新分校,招收了第一批服刑人员,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
这是我国监狱系统最草的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
这批学员出狱后,重新犯罪率为零。
当时这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明报、日本贡同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创举,称这是“中国第一所监狱大学”。
①(二)、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罪犯传统文化教育随后发展缓慢,主要在山东省的几所监狱有些试点,并未在全国甚至全省大范围推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6年4月,海口监狱率先在两个监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试点。
2006年10月份,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在海口监狱所有监区全面展开。
海口监狱作为全省新犯训练调配基地,全部新收服刑人员要集中在这里进行为期3个月的入监教育,其中就包括为期一个月的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的内容以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为主,同时以《孝经》、《论语》、《了凡四训》等经典著作的内容为辅。
长期观察研究的结果显示,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罪犯法制教育论文4400字-罪犯法制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罪犯法制教育论文4400字_罪犯法制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罪犯法制教育论文4400字应该怎么写?想要在毕业之前撰写出自己满意的论文,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的,而现在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也是特别多,所以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参考一下相关的文献资料,本论文分类为法制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罪犯法制教育论文44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罪犯法制教育论文4400字(一):浅析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作用和运用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于此同时犯罪也呈新态势。
犯罪人员由于错误的价值观导致犯罪的现象增多。
在罪犯教育改造中传统的监管方式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是民族宝贵的财富。
传统文化对于改造服刑人员的思想、重塑价值观、预防重新犯罪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罪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改造一、罪犯教育改造中的问题反思罪犯教育改造中的重新犯罪率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有些服刑人员在改造期间表现良好,对以前所犯罪行深刻反思和忏悔,出狱前也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仍有个别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没有实现刑法的矫正目的,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危害。
(一)主观方面原因犯罪人员往往具有扭曲的价值观。
例如经济类犯罪案件中,很多犯罪分子往往具有很强烈的追求财富的愿望。
认为金钱名利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为了获取金钱名利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措施。
这些人往往有具有惰性心理,想不劳而获,所以铤而走险,触犯法律去换取所谓的经济利益。
(二)客观方面原因1.回归社会之旅艰辛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融入新的社会生活中去,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社会上有些人出于对自己保护的本能和对犯罪的厌恶,对于刑满释放人员有一定歧视。
很对单位就业时需要开具无刑事犯罪记录的证明。
有些刑满释放人员欠缺技术技能,获得就业的机会较少。
迫于生活压力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合适的机会又走向犯罪之路。
2.家庭关系破裂不仅在社会上碰壁,许多刑满释放人员初次犯罪就是由于家庭破裂,无人监管,流浪社会所造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

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2、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意义3、能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罪犯的教育工作教学重点:1、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特征的把握2、能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教学过程:随着“5+1+1”教育模式的开展,全国一些监狱相继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一股“国学热”。
应该说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而如何有效运用这一伟大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它为罪犯道德的重塑和再社会化做出贡献,提高罪犯教育改造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新课题。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好,看完视频后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以国学经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在上海各监狱盛行?二是监狱应当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罪犯的日常教育改造中去?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我们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概念,不仅是指“文化”,更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
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
所以,这里我们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用循证矫正视角看传统文化对罪犯改造的影响

用循证矫正视角看传统文化对罪犯改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监狱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有了较大的飞跃,特别是“5+1+1”教育改造模式的实施,使罪犯教育改造的内容、过程和方法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绩。
2012年9月19日,由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主办、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协办的“循证矫正方法及实践与我国罪犯矫正工作”研讨班在江苏省宜兴市开班,循证矫正的引进与应用,为我国监狱对罪犯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场方法论的革命。
而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改造工作更使循证矫正方法如虎添翼,它正在成为我国监狱新的教育改造模式,传统文化以特有的独特功能,在监狱罪犯改造的循证矫正中备受关注。
一、循证矫正的基本原理循证矫正,本意是“基于证据的矫正”,其核心是遵循研究证据进行矫正实践,它强调罪犯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把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与矫正工作者的矫正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矫正实践的效益最大化。
循证矫正是指矫正工作者在矫正罪犯时,依据罪犯的具体情况,以获取的罪犯可以矫正的证据为基础,结合可能实施的方法和罪犯可能改变的情形,以获取最佳结果来实施矫正的矫正活动的总称。
循证矫正从引起重视到开展想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的研究理论基础十分薄弱,矫正实践工作处于空白阶段,监狱循证矫正的实践者(指监狱人民警察)从基本观念到能力素质上远远不能适应循证实践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循证矫正赖以生存的基本社会土壤非常缺乏,如循证矫正的支持系统和相关循证主体的科学精神等,因此,我们在应用循证矫正开展罪犯改造工作时,必须一要树立矫正本位的理念。
从罪犯改造方面来看,循证矫正的终极目标是矫正罪犯,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
同时监狱又是社会诸多不安全因素的集合,监狱的基本职能决定了监狱管理的日常事务不能主要用于查找或预测监管安全的不安全因素上,这就使监狱在贯彻实施循证矫正时,必须明确监狱矫正本位,也就是循证矫正是为矫正罪犯服务的,为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降低罪犯重新犯罪率服务的,而不是为监狱的安全稳定服务的。
监狱中的文化教育与传承培养罪犯的审美素养

监狱中的文化教育与传承培养罪犯的审美素养监狱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旨在对罪犯进行改造和重教育。
在监狱中,文化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罪犯重新认识自己的错误,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本文将探讨监狱中的文化教育以及如何通过传承来培养罪犯的审美素养。
一、监狱中的文化教育1.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教育是罪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罪犯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还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艺术以及人文科学等,罪犯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从而对自身进行思考和反思。
2. 文化教育与修复正义文化教育在监狱中也与修复正义的理念密切相关。
修复正义强调罪犯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有所认识,并愿意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
文化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罪犯通过学习文化艺术,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水平,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社会责任和个体修复的意识。
3. 文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监狱中的文化教育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实践活动、培训班等形式进行。
一方面,罪犯可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增加对美的体验和欣赏。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文化教育课程,罪犯可以学习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
二、文化传承与培养罪犯的审美素养1. 文化传承的意义将文化传承引入监狱中,可以帮助罪犯通过学习经典作品和传统文化,理解和感受到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这样的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帮助罪犯增长见识,提高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
2. 传统文化在监狱中的教育角色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监狱中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舞蹈、戏剧等形式进行。
罪犯可以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进而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品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现代文化与审美素养的培养除了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在监狱中同样能够对罪犯的审美素养产生积极影响。
监狱可以引进当代文学、电影、音乐等形式,展示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帮助罪犯理解和欣赏不同的审美观点。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剖析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矫治的影响及其启示院系:矫正教育系专业:教育学学生姓名:冯炜学号:119031115211033指导教师:张利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矫治的影响及其启示摘要:耻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作为一种群体强制力,对罪犯教育有重大的影响。
耻辱刑是其具体表现。
它的积极方面体现在教化功能、预防犯罪及促进改过;而其负面作用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易给罪犯贴上“标签”从而对其社会回归造成阻碍、对犯罪的责备易被泛化进而流变成为对犯罪人永久的伤害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耻感文化;教育;感化;耻辱刑Abstract: Shame-based culture is one of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s a kind of external force,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ducation of criminals. Humiliation Punishment is its specific manifestation. Its positive aspect is reflected in the moralize function,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promotion to repent;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is obvious.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On the one hand,in shame-based culture criminals are labeled easil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criminals return to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condemnation of the crime is easy to generalize and become the harm to body and mind of crime. Finally, there is a reflect to the shame-based culture.Key words:shame-based culture;education;persuasion;humiliation punishment耻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传统罪犯的教育感化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具有强烈的正能量。
罪犯常常因为思想境界低下、道德观念淡薄等问题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确道路,使其逐渐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罪犯的改造,不仅仅是对其犯罪行为的制止,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灵和思想的重新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身养性、顺应天命、尊重他人。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改造工作中,可以帮助罪犯正确认识自己、关注他人,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和仁爱。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破裂和道德观念的淡化是导致犯罪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可借助孝道、礼仪和仁爱的教育引导他们重建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际关系,提高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使他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自觉管理和自我思考。
传统文化强调“以治观己,以礼观人,以德观世”,要求每个人明辨是非、自省自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中,可以帮助罪犯自觉反思自己的错误,深入思考犯罪的根源和危害,逐步重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经受诱惑和风险的自觉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法和途径的选择。
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注重实践和体验。
可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法绘画、文化讲座等,让罪犯亲身参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实践中体会到其中的智慧和美好。
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育、多媒体展示,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让更多的罪犯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不但能够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摘要: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全新的课题,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是一种探索和创新。
通过对影响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的现状分析,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改造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操作性论证,以求对转化罪犯思想有所裨益,切实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思想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这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也是对传统教育改造罪犯方式的挑战。
一、犯罪原因之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现状分析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社会转型期,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传统道德观念提倡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现代经济体制下提倡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国外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思想道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局面。
思想观念混乱,道德失范以及价值观念冲突使得社会中意志薄弱者无所适从,他们的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失衡甚至于伦理道德沦丧,成为违法犯罪主要思想因素。
可以说,一切犯罪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古人说:治国之道有二,一为道德,一为养力,德教与法制相辅相成,“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1]无可争议,新中国的监狱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转型,思想观念改变等一系列因素使监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着挑战。
首先,监狱在押犯构成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黑涉毒等罪犯数量不断增多,与危害国家安全罪犯、“法轮功”罪犯的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尖锐,改造罪犯的难度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维论文网 http://www.lwfree.cn/ 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祝福网页http://www.zhoogoo.cn/
新时期监狱工作面临着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的历史重任,时代
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行刑理念为先导,探索惩罚与改造罪犯
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首要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
罪犯的思想文化素质,我们就必须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载体,结合罪犯改造实际,
探索教育罪犯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内涵丰富,在罪犯中进
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去熏陶、影响罪犯,对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十
分积极的意义。
一、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对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世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对于罪犯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比如孔子
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通过让罪犯学
习传统文化,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可以让其进一步懂得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为
他人着想,从而逐步做到与同犯和谐相处。再比如孟子曾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就体现了儒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罪犯学习了解之后,他们会懂得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锐意进取,才能多创佳绩,早获新生。
传统文化对犯有过错的人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利于罪犯的改造;如《左传》曾说过:“人
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会犯错,不必要求太过
苛刻,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大大的好事。这话虽然是古人所说,但是里面包含了对犯有过错
的人的包容和怜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犯人的良知其实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们内心深处也
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一定的自责和悔恨,如果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不闻不问,可能导致他
们终日沉溺与懊悔和烦恼中不能自拔,影响改造,但是如果让他们去读一读“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这样的句子,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感受到古圣贤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减轻
心理压力,轻装上阵,积极改造。
传统文化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品德,完善罪犯人格;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传,
一方面是因为它包含了高度的人生智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对人的品格塑造有着积极的影
响,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体现了一种重义轻利的高尚情操,再比如:“吾
日三省吾身”就体现了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的精神,让罪犯阅读,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
精华,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其完善的人格,都有着较好的效果。
二、如何选取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也十分丰富,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心遴选有利于罪犯教育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伦理纲常、封建迷信等腐朽
的成分,应尽力避免,而要选取有积极现实意义,能体现出对生命和人生的关注,能培养罪
犯积极求改意识的精华来对罪犯进行教育。传统文化的选择,也应该注重丰富多彩,要注重
其代表性,全面性,不能只注重儒家经典,而要兼收并蓄。由于犯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在选
取内容的时候要注重避免生涩的内容,尽量把一些对罪犯人生有帮助指导意义的经典语句段
落选取出来,再用最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六维论文网 http://www.lwfree.cn/ 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祝福网页http://www.zhoogoo.cn/
首先,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能离不开相应的物质条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该争
取领导的支持,在物质条件上打好基础,比如在监区设立一个专门用于罪犯学习的教室,购
买相应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购买投影仪等设备,打好物质方面的基础。
第二,必须重视发挥人的作用,努力培养或者聘请优秀的教员。监狱民警里面有很多人
都有着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监狱应该努力发掘这些人才,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功底和授课水平,从而能够较好地对罪犯进行传道解惑。
第三,必须创新各种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罪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员的授课归根结底
只是外部因素,真正要想学好传统文化,还必须依靠罪犯自身的努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我们
要创新教育形式,改善教育方法,做到寓教于乐。要充分发挥监区墙报、板报的作用,大力
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要组织罪犯积极看书学习,也可以通过听讲座、演讲比赛、
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并对其中学习积极,表现教好的犯人给
予一定的奖励,调动罪犯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
媒体和社会资源,比如可以把百家讲坛里面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放映给罪犯观看,然后
再组织罪犯学习讨论,这样就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随着我省5+1+1教育管理模式的逐步推进,对罪犯的思想文化教育也将越发重要,在
罪犯中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去熏陶影响罪犯,对于增强罪犯思想文化素
质,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