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针灸科跟师医案

针灸科跟师医案

针灸科跟师医案一、术后呃逆案——秦亮甫医案马某,男,65岁。

主诉:呃逆10天。

因心脏手术后引起血胸,再次手术止血,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10天。

他医针刺内关、足三里,加耳针:膈、神门,呃逆未止。

呃逆时头胀痛,口苦。

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

诊断:心脏术后呃逆。

辨证: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

针刺取穴:行间(双)、太冲(双)、足三里(双)、内关(双)。

均用泻法,用电针留针20分钟,呃逆突然停止,30分钟后起针。

呃逆停止6小时,至夜间呃逆又出现,但程度较前减轻,已能稍进流质。

以后每天针一次,治法按原,共针4次而愈。

按: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

《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秦师在治疗时根据症状,认为此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呕吐;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

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此病人当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二、月经不调案——秦亮甫医案许某,女,30岁。

主诉:产后失于调理,每次月经延期10天左右,量少,色淡,小腹隐隐作痛。

舌淡,脉细软。

诊断:月经不调。

辨证:肝血肾精不足,冲任脉失和。

治则:调补肝肾,调和冲任。

针刺取穴:内关(双)、公孙(双)、列缺(双)、关元。

内关、公孙、列缺用补法,关元温针灸。

每次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隔天针灸1次,至月经来潮停止。

按: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中常称为冲任失调。

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统帅阴血,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冲脉与肾经较为密切。

从经络循行上来看,冲任二脉在胸腹部合并,肾经与肝相连,贯穿于肝,肝主藏血,冲任失调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肝气横逆时亦会影响冲脉统帅阴血的功能。

《针灸甲乙经》数字化整理研究初探

《针灸甲乙经》数字化整理研究初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1 00 70 0)
深远影响。 笔者近年参加了由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
858 持的国家科学技术部 “中医古文献专题知识库建设” 课 题, 承担了 《甲乙经》 的数字化整理任务。 《甲乙经》 的数 字化整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接收中心组提 供的 《甲乙经》 电子版文本; 二是按 “中医古籍整理技术 规范” 对电子版文本进行古籍整理研究 , 写校勘记和内 容提要; 三是将整理完成的版本、 校勘记和内容提要上 传, 经中心组校验后, 从新导入 《中医古籍知识库网络 加工平台》 , 四是按 “中医古籍解析标引规范” 对 《甲乙 经》 进行知识的解析标引。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完 成了的中医古文献知识库, 通过关键字查询、 全文检 索、 语义检索、 知识挖掘和个性化数据服务等途径查阅 《甲乙经》 内容。 古籍数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下的 古籍研究, 古籍数字化工作不是对传统古籍整理研究 的替代, 而是延续和发展了的古籍整理工作。 1 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 , 就是运用文献学方法对 原有古籍进行各种加工, 以便于今人以及后人阅读和 利用。 我国现存传世古籍, 绝大部分均无当时作者原 稿, 是经过反复传抄、 翻刻保存下来的, 文字上的错乱 脱漏难免; 又因同一古籍往往有多种不同的传本 , 其内 容、 编次时有出入, 甚至差异很大。 所以 , 中医古籍在数 字化前一定要进行古籍整理。 点校 《甲乙经》 是按“中 医古籍整理技术规范” 进行的 , 是传统古籍整理研究。 1. 1 精选善本作底本: 校勘古书 , 首先必须广集众 本, 然后对众多的版本进行分析比较, 选定一个最好的 本子作为校勘的底本。 底本的选择确定是校勘古书的 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 底本, 首选初刻本 , 也称祖本; 次 选早期版本; 再次是前人的精校精刻本。 笔者参考了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 《中国医籍考》 、 《宋以前医 籍考》 等目录书 , 查 找出近二十种 《甲乙经》 的 传世版 本, 全都是明以后的刻本。 明刻本中主要有正统本, 嘉 靖本和医统正脉本。 医统正脉本是经过吴勉学校勘过 的版本, 也是最通行的本子; 嘉靖本错字较少 , 但流传 不广; 正统本为残缺不全本; 其他主要版本还有 1955 年商务印书馆据明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铅印; 1956、 1962、 1982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刻古今医统正脉全 书本影印。 这次对 《甲乙经》 的校勘 , 是以人民卫生出版 社影印医统正脉本为底本, 对校本有正统本、 嘉靖本和 日本八尾勘兵卫刻本, 同时也参考了 《素问》 、 《灵枢》 、 《千金要方》 、 《外台秘要》 本。 正字与标点也是这次古籍 整理的重要环节。 1. 2 运用四校法进行校勘: 校勘的目的, 在于 “厘 正文字, 恢复古书原貌” 。 “厘正文字” 就是更正古书中 讹、 夺、 衍、 倒等文字错乱现象, 这是校勘的首要任务; “恢复古书原貌” , 就是厘正文字的基础上, 进一步条理 篇目 , 订正篇次 , 将古书从文字到篇次全面恢复到未曾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辛思源;李春华;朵皓英;郭建恩;柳金英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22(20)17
【摘要】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用穴精简,疏通足三阴经与足少阳经经气之功效卓著,主治范围广泛,效果明显。

施针时由三阴交穴进针,直刺向悬钟穴深刺;或由悬钟穴进针,直刺向三阴交穴深刺,并不断行针使针感向上传递。

本法一针贯通足三阴经与足少阳经,具有取穴简单、刺法精良、感应强烈、操作简易、应用安全、获效显著和治愈率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针灸领域应用和推广。

【总页数】4页(P179-182)
【作者】辛思源;李春华;朵皓英;郭建恩;柳金英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
【相关文献】
1.相对穴位临床应用之十一--续悬钟(绝骨)、三阴交穴的应用
2.相对穴位的临床应用(5)--绝骨(悬钟)、三阴交穴的应用
3.针刺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研究
4.穴位注射三阴交并透刺悬钟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情志调节疏导心理的针灸疗法

中医情志调节疏导心理的针灸疗法

中医情志调节疏导心理的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身体和心理健康。

情志调节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医情志调节疏导心理的针灸疗法。

一、中医情志调节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情志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重要调节因素。

情绪过于激动或抑郁不适会直接影响脏腑气血流通,进而引发各种身体疾病。

因此,情志调节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二、针灸疗法与情志调节的关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加刺激,调节体内能量和气血流通,从而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三、常用的情志调节针灸穴位1. 百会穴(位于头部顶部,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据说能够疏通心神、和调肝脏功能,缓解焦虑和头痛等症状。

2. 内关穴(位于腕部掌侧凹陷处):可平静心神,改善失眠和情绪紧张。

3. 太冲穴(位于足部足背部,大拇指与示指骨相交处的凹陷处):被视为情志调节的重要穴位,可缓解抑郁、焦虑和自卑情绪。

4.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三横指宽度处):被认为能够调节肝气和情绪波动,改善易怒和不安。

四、针灸疗法的具体实施情志调节的针灸疗法通常由专业中医师实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

针刺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使用消毒的针头,同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

五、针灸疗法的科学解释针灸疗法对情志调节的作用尚未得到科学界的全面认可,但有一些研究对其作用进行了解释。

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内啡肽和5-羟色胺,这些物质与情绪调节有关。

此外,针灸刺激还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网络活动,调节大脑中情绪相关区域的功能。

六、针灸疗法与心理健康的综合疗效在现代医学研究中,针灸疗法多被视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结合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和其他心理健康干预,针灸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七、注意事项和禁忌症针灸疗法作为一种刺激性疗法,需要谨慎操作。

子午流注表解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子午流注表解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经验交流・子午流注表解法的临床运用管遵惠,丁丽玲,郭翠萍,叶建,易荣(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昆明650011)[关键词]子午流注;针刺疗法;传统医学[中图分类号]R2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977(2003)04-0314-03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的一种学说。

它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行次序,有规律地如潮涨潮落,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变化。

依据子午流注理论,遵循经络气血盛衰与穴位开阖的规律,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按时开穴的治疗方法,称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的开穴法,现在临床运用的已有10余种,但大都需要依赖计算或借助取穴工具,临证运用时尚感不便。

我们设计的子午流注表解法,免除了子午流注针法的计算推演过程,提供了一种简捷方便的子午流注开穴运用方法。

本文作一简单介绍,供初学同道们参考。

1年干支表解我国第一个甲子年,起始于黄帝轩辕氏时代,按公元计算,为公元前2697年。

公元1年是辛酉年。

逐年的年干支,按照六十环周法,依序推排。

现将2001年~2020年的干支表解如下,见表1。

表12001年~2020年逐年干支表年份干支年份干支年份干支年份干支2001辛巳2002壬午2003癸未2004甲申2005乙酉2006丙戌2007丁亥2008戊子2009己丑2010庚寅2011辛卯2012壬辰2013癸巳2014甲午2015乙未2016丙申2017丁酉2018戊戌2019己亥2020庚子2月干支表解一年十二个月,以农历计算,月干支中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每年的十一月都是“子”,五月都是“午”,一月都是“寅”。

所以推算月干支,实际只须推算月天干。

只要知道当年的天干,按照“五虎建元歌”即可推出: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现将2001年~2020年各月的月干支表解如下,以便查阅,见表2。

中渚穴的临床应用

中渚穴的临床应用

中渚穴的临床应用
周勇;吴玮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1(017)002
【摘要】在脏腑辨证,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五输穴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仅以手少阳三焦经之"输"中渚为例,参考古今文献及个人临床体会,对中渚的穴性,定位、主治及应用进行探讨,进一步强调了五输穴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性.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周勇;吴玮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中医院,五莲,262300;山东省五莲县中医院,五
莲,26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中渚穴的针刺临床研究概述 [J], 唐晓燕;褚红;于文颜;郑渝凡;闫鏐;王锐
2.中渚穴的临床应用举隅 [J], 王金玺
3.针刺穴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与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关系 [J], 邹明珠;周诚;陈敏;杨正汉;田丽芳
4.前劳宫穴配中渚穴治疗急性腰扭伤218例临床休会 [J], 赵宏发
5.烧山火针法单刺中渚穴治疗落枕56例 [J], 徐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用针刺入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一、针灸的方法:1.穴位选择: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人体的脉络气血运行规律,选择相应的穴位。

人体有365个主要的穴位和数百个次要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2.刺激方法:在选择的穴位上,用细尖的针插入穴位,然后进行刺激。

主要有以下几种刺激方法:(1) 刺入法:将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达到适当的深度后,轻柔旋转针头,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2) 点刺法:用针尖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快速拔出。

适用于一些局部痛、肌肉紧张等情况。

(3) 电针法:在针灸针上接通微弱的电流,通过电流的刺激,增加针灸的疗效。

(4) 灸法:将艾草燃烧为烟雾或火热的艾柱,在穴位上进行灼烧。

(5) 其他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刺激方法,如温针法、悬针法等,针灸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3.治疗过程: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根据疾病的情况而定。

每次治疗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根据病情可以调整。

二、针灸的作用:1.调节阴阳平衡: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器官的功能,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2.促进气血流通:针灸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畅通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气血不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达到镇痛的效果。

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4.调整免疫功能:针灸疗法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针灸有良好的疗效。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刺激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某些神经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

和谐针法组穴处方

和谐针法组穴处方

目录一、和谐针法组穴——头面部组穴 (1)(一)镇逆组穴: (1)(二)同步组穴:此组穴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二、和谐针法组穴——腹部组穴 (1)(一)新老十针 (1)三、和谐针法组穴——腰背部组穴 (2)(一)华佗夹脊 (2)四、和谐针法组穴——上肢部组穴 (2)(一)制污穴: (2)(二)木火穴: (3)(三)眼黄穴: (3)(四)木穴: (3)(五)五虎穴: (3)(六)妇科穴、还巢穴(送子观音穴) (4)(七)双凤、双玲穴 (4)(八)土水穴 (4)(九)中渚穴、液门穴(三叉三) (4)(十)小节穴 (4)(十一)重子穴、重仙穴、小、大、浮、外间穴 (5)(十二)三间穴、液门穴 (5)(十三)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 (5)(十四)正脊穴 (5)五、和谐针法组穴——下肢部组穴 (6)(一)火包(传统穴为独阴穴) (6)(二)上三黄、下三皇 (6)(三)外三关 (6)(四)失音穴 (6)六、和谐针法组穴处方——头面颈项 (7)(一)头面疾病 (7)(二)眼鼻耳疾病 (7)(三)舌咽疾病 (8)(四)颈项疾病 (8)七、和谐针法组穴处方——四肢躯干 (9)(一)四肢疾病 (9)(二)胸背腰痛 (9)八、和谐针法组穴处方——脏腑疾病 (10)(一)心肺疾病 (10)(二)肝胆胰胃疾病 (10)(三)肾、泌尿疾病 (11)(四)大小肠病 (12)九、和谐针法组穴处方——其他疾病 (12)(一)妇科疾病 (12)十、和谐针法组穴处方——疑难病 (13)十一、和谐针法——养颜驻颜 (15)(一)辩证 (16)(二)治疗方法 (16)附:经络穴位图一、和谐针法组穴——头面部组穴(一)镇逆组穴:此组穴为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董事奇穴之镇静穴组成,三穴合为镇逆穴。

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大间穴、小间穴、浮间穴、外间穴3、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二)同步组穴:此组穴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4 期
针灸经络 ・
和解 法在 针 灸 临床 中的应 用
何 淑 丽
( 云南省 弥渡县 中医 医院 ,云 南 弥渡 6 7 5 6 0 0 )
关键词 : 和解法 ; 针 灸; 临床 应 用
热往来消失 , 且体温 正常 , 针 4次时 , 加补足 三里 , 针 至 5次 ,
热之 证 , 治拟和解少 阳 、 清泻胆 火。针泻 中渚 、 外关 、 丘墟、 足
气, 和 胃止痛 , 针泻肝俞 、 期门、 太冲 、 内关 、 足 三里 , 平补 平泻
胃俞 、 中脘 。针至 3次后腹胀减轻 , 饮 食量增加 , 仍 胃痛 , 暖气
临泣 、 问使 , 1日 1 次, 大椎刺络拔罐 , 隔日1 次 。针至 3次 , 寒 气滞 、 血瘀 、 湿痰 、 浊邪交结不解 , 蓄积于肝脏而成 本病 。据此
R B C: 4 . 1 4 ×1 O 。 / I HGB : 1 1 0 g / I I Y M : 0 . 3 0 4 、 N E UT :
0 . 6 0 1 , 心肺未见异 常 。症见 寒热 往来 , 日发数 次 , 大便 2 ~3 日一行 。舌质偏 红 , 舌苔薄 白, 脉弦 。此 为邪伏 少 阳, 胆经 郁
现介 绍 如 下 。 1 和 解 少 阳
王某 , 女, 4 1 岁, 于2 0 1 1 年 8月 8日初 诊 。1年 前 因郁 怒
后 胃胀 痛不 适 , 到 当地 卫生 院治 疗 , 服 胃舒 平 3天后症 状 缓 解 。此后 胃痛复作 , 到州 医院 胃镜检 查诊 断为慢性 浅表性 胃 炎, 曾服雷尼替 丁, 吗丁啉、 阿莫西林等西药 , 效果不 明显 。就 诊前 1 周, 胃痛加重 。症见 : 腹部饱满 不适 , 两胁 窜痛 ( 右 重于 左) , 脘痞嗳气 , 吞 酸嘈杂 , 有时 痛窜脊 背 , 气 呃不顺 时胸胁 窜 痛及 胃痛腹胀 更甚 , 烦躁 易 怒。舌淡 红 , 苔 薄黄 , 脉弦 略数 。 查体 : 上腹部有压痛 。此为肝气郁滞 , 横逆犯 胃。治拟疏 肝理
邪, 大椎 、 间使 以治寒热 , 间使 调和气 机 , 通经活 络, 大椎配 外
关、 丘墟和 调 和 肝 胃
和之 。 ” 《 素问 ・ 缪刺 论篇 》 谓: “ 凡刺之数 , 先视其经 脉 , 切 而从
之, 审其 虚实而调 之。 ” 针灸 的治疗作用 主要是通 过调和人 体 的阴阳、 气血 、 经络 、 脏 腑 的功 能而获 得。笔者在 多年 的临床 实践 中 , 运用“ 和解法”指导 针灸 临床 工作 , 取得 了较 好疗效 ,
黄酮 类 化 合 物 , 具 有 抗 氧 自 由基 、 抗脂 质过 氧化 、 保 护 肝细胞 膜, 同时 还具 有 稳 定肝 细 胞 膜 、 保 护肝 细胞 的 酶 系 统 , 清 除 肝 细
药, 辅 以郁金 、 丹参 、 川 I 芎、 半夏 、 土鳖虫 凉血 活血 、 燥 湿化痰 、
胞 内的活性氧 自由基 , 提高肝脏 的解毒功能 。水飞蓟素还能调 节肝脏的脂肪代谢 , 阻止或减轻脂肪在肝脏 内沉积和浸润。 维生素 E具 有减轻肝 内脂质沉 积 、 保 护肝细胞膜及 抑制 肝 纤维化作用 。笔者 经多 年 临床观察 , 发 现益 肝灵 、 Vi t E联 合降脂柔肝汤 能 明显改 善 临床症 状 、 降低 血 脂 、 胆 固醇 。减 轻脂肪肝程度 , 疗效 可靠 , 且无 明显的不 良反应 , 值得 临床进
文献标识码 : B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4 5 . 3 1
患者诉 口苦 咽干 症状 消失 , 纳佳, 二便 调 。腰腿 疼 痛也 明显 好转 。 按: 夜卧寒温失宜 , 外邪 乘虚而 入 , 直 中少 阳, 少 阳受病 ,
文章 编 号 : l ( ) O 7 —2 3 4 9 ( 2 0 1 3 ) O 4 一O O 4 O —O 2
祛 除病邪 , 调整机体 , 扶助 正气 , 使表 里 、 上下 、 脏腑 、 气血、 阴 阳和调 的治疗大法 。《 灵 枢 ・终始 》 说: “ 阴盛 而 阳虚 , 先补 其 阳。后泻其 阴而和之 。阳盛而 阴虚 , 先 补其 阴 。后泻 其 阳而
患, 以和解少 阳, 清泻胆火法治之 。故取 足少阳经脉原穴 丘墟 通畅少 阳经气 , 中渚清宣 少阳经气 , 外关 、 足临泣 以祛少 阳之
祖 国 医学 “ 和 法 ”又 称 和 解 法 , 是 运 用 和 解 疏 泄 的方 法 ,
邪热薰蒸津 液不行 , 胆经郁 热则 口苦 , 津为热 灼则 口干 , 津不 行则大便 数 日一行 , 又邪入 少阳半表半 里之 间, 正邪相 争 , 正 不胜邪则恶寒 , 正胜 邪则 发热 , 因此寒 热往 来 。胆 经郁 热 之

祛瘀 通络 。现代药理研究证 明: 柴胡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 有 效抑制肝细胞炎症坏死 , 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 , 丹参 、 郁金 、 白
病 因 病 机 笔 者 在 常 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 拟 降 脂 柔 肝 方 以疏 肝 解 郁、 燥湿化痰 、 祛 瘀 通 络 。 方 中柴 胡 、 自术 疏 肝 健 脾 化 湿 为 君
频作 , 呃逆连连 。针穴手法同上 , 加泻膈俞 。针至 6次后 胃痛
益肝灵即水飞蓟素是从 菊科 植物水飞蓟种 子提取出来 的
张某 , 男, 3 2 岁, 患者于 2 0 1 0年 1 O月 因 患 腰 腿 痛 ( 腰 椎 间
盘突出症 ) 1月而住本 院针灸科 , 住院期间 , 因夜卧 当风而感受 风寒 , 全身 困乏 , 胁痛不适 , 腰腿疼痛加剧 , 口苦咽干 , 纳呆 , 体
温波动在 3 8 " C~ 3 9 C之 间 。 血 液 分 析 : wB C: 5 . 2× 1 0 。 /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