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活塞销的选材与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发动机活塞的设计

发动机活塞的设计发动机活塞设计是发动机工程师在设计内燃发动机时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活塞是内燃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与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气体接触,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和摩擦力,因此,活塞的设计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和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承受这些挑战并提供可靠的性能。
活塞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材料选择:活塞通常由铸铝合金制成,因为铝合金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和轻质性。
此外,铝合金还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可加工性,能够满足发动机的需求。
2.结构设计:活塞通常具有圆柱形状,底部有一个凹槽接收活塞销,以连接连杆。
活塞头部有一个凹槽用于安装活塞环。
活塞还有一个活塞腔用于容纳压缩和燃烧气体。
3.冷却系统:发动机活塞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高温气体的冲击,需要通过冷却系统散热。
活塞通常具有冷却油道,通过引导冷却液冷却活塞头部和活塞腔。
4.润滑系统:发动机活塞与缸套之间的摩擦会产生热量,需要通过润滑油膜来减少摩擦和磨损。
因此,活塞表面通常涂有润滑油膜,并具有适当的活塞弓度来确保润滑油的均匀分布。
5.重量优化:活塞的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响应速度和燃油效率。
因此,在设计活塞时,需要进行重量优化,以尽可能减轻活塞的重量。
6.热膨胀:活塞在高温下会发生热膨胀,这可能导致活塞与缸套之间的间隙变大,影响密封性能。
因此,在活塞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热膨胀系数,并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7.声学性能:活塞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音,需要通过减振和隔音措施来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提高发动机的驾驶舒适性。
总的来说,发动机活塞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程问题,要求工程师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测试,才能确保活塞能够承受发动机工作的挑战并提供可靠的性能。
5.活塞销的热处理

碳化物网 4. 采用深冷处理或二次淬火消除过量的残
余奥氏体 1. 严格控制炉气氛碳势 2. 改进炉气氛循环系统 3. 减少装炉量,保证零件间间隙合适,避免
堆放 4. 层深未超过上限者允许补渗 1. 健全温度控制管理体系并认真实施 2. 严格控制渗碳时间 3. 渗碳层深度偏浅时可以补渗 1. 渗碳前应清理 2. 装炉要合理摆放 3. 层深为超上限时允许降低渗碳温度补渗
5.活塞销常用材料和技术条件
标准号 适应范围 材料
渗碳层深度
内孔表面脱碳
硬度 HRC
外圆表面
同一零件 上硬度差 心部硬度
JB/NQ54.1 汽缸直径为 200mm 以内的内燃机 20、15Cr、20Cr、20Mn2
详见附表
TB1461 内燃机车柴油 机 12CrNi3A 、 18Cr2Ni4WA 、 20CrMnTi 、 20Cr
2. 炉气氛循环不良 3. 零件装炉量过大
1. 渗碳温度控制不当 2. 渗碳时间控制不当
1. 零件表面附有脏物 或积灰
2. 装炉不当,零件表 面相互挤碰
1. 渗碳时在空气中冷 却时冷却速度过慢
2. 重新加热淬火时炉 气氛碳势过低或盐 浴脱氧不良
原材料缺陷
预防及补救措施 1. 应控制炉气氛碳势合适 2. 改进扩散工艺,在 900-920℃扩散以消
5.2 活塞销常见热处理缺陷及预防补救措施
缺陷名称 渗层碳浓度过高, 表层有粗块状或连 续网状碳化物,淬 火后渗层中残留奥 氏体级别过高等 渗层碳浓度过低
渗碳层深度不合格 渗碳层深度不均匀
表面脱碳
材料裂纹
产生原因 1. 渗碳炉气氛碳势过
活塞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一、前言…………………………………………………………………………………….二、零部件在内燃机中的作用和地位……………………………………….三、该零件的工作条件、设计要求………………………………………….四、零件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五、结构形式的选择;主要参数的选定、设计、计算…………….六、零部件的强度、刚度校核…………………………………………………..七、设计结果的分析…………………………………………………………………..八、结束语………………………………………………………………………………….九、参考文献一、前言内燃机的不断发展,是建立在主要零部件性能和寿命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基础上的,尤其是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的提高、功率的增大和转速的增加,零部件尤其是直喷式柴油机活塞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了。
活塞的结构直接影响活塞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因此就有必要对活塞的结构和性能作出预测和评价。
活塞是内燃机上最关键的运动件,它在高温高压下承受反复交变载荷,被称为内燃机的心脏,特别是坦克、舰艇和军用车船用内燃机活塞则要求更高,它已成为制约内燃机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二、零部件在内燃机中的作用和地位活塞是曲柄连杆机构的重要零件,主要功用是承受燃烧气体压力和惯性力,并将燃烧气体压力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推动曲轴旋转对外作功。
此外,活塞又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
活塞是内燃机中工作条件最严酷的零件。
作用于活塞上的气体压力和惯性力都是周期变化的,燃烧瞬时作用于活塞上的气体压力很高,如增压内燃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可达14—16MPa。
而且活塞还要承受在连杆倾斜位置时侧压力的周期性冲击作用,在气体压力、往复惯性力和侧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引起活塞变形,活塞销座开裂,活塞侧部磨损等。
由此可见,活塞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质量要轻。
三、该零件的工作条件、设计要求活塞顶部直接与高温燃气接触,活塞顶部的温度很高,各部的温差很大,柴油机活塞顶部常布置有凹坑状燃烧室,使顶部实际受热面积加大,热负荷更加严重。
活塞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

摘要内燃机的不断发展,是建立在主要零部件性能和寿命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基础上的,尤其是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的提高、功率的增大和转速的增加,零部件尤其是直喷式柴油机活塞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了。
活塞的结构直接影响活塞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因此就有必要对活塞的结构和性能作出预测和评价。
活塞式内燃机上最关键的运动件,它在高温高压下承受反复交变载荷,被称为内燃机的心脏。
本设计通过对内燃机铝活塞加工技术的发展、活塞的工作环境以及结构特点的分析,确定了活塞的加工过程以及加工方案。
其中主要包括:活塞顶部设计、活塞头部设计、活塞裙部设计、活塞的结构参数设计、和加工工艺的设计。
关键词:内燃机活塞结构加工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ance and lif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enhance, especial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gree of enhancement of the engine, power increases and an increase in speed, parts and components in particular, is a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pistonwork environment becomes worse. The structure of the piston directly affec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piston and the thermal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iston。
活塞结构工艺设计(2篇)

第1篇活塞结构工艺设计摘要:活塞作为内燃机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活塞结构工艺设计是活塞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活塞结构工艺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活塞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装配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引言活塞是内燃机中承受高温、高压和快速往复运动的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活塞结构工艺设计是活塞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活塞的强度、耐磨性、导热性等性能指标。
因此,对活塞结构工艺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塞的结构特点1. 结构形式活塞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顶式活塞:适用于低速、低功率的发动机。
(2)斜顶式活塞:适用于高速、高功率的发动机。
(3)凹顶式活塞:适用于高性能、高转速的发动机。
2. 结构尺寸活塞的结构尺寸主要包括:(1)直径:活塞直径决定了发动机的排量。
(2)高度:活塞高度决定了发动机的工作行程。
(3)裙部厚度:裙部厚度决定了活塞的耐磨性和刚度。
(4)顶部厚度:顶部厚度决定了活塞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性能。
3. 结构材料活塞的结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耐磨性和轻量化特点。
(2)铸铁: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磨性和成本较低的特点。
(3)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但导热性能较差。
三、活塞的材料选择1. 材料要求活塞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1)高强度:保证活塞在高温、高压下不发生变形。
(2)耐磨性:提高活塞的寿命。
(3)导热性:降低活塞的热负荷。
(4)热膨胀系数:适应发动机的热膨胀。
2. 材料选择根据活塞的结构特点和材料要求,可选用以下材料:(1)铝合金:适用于高速、高功率的发动机。
(2)铸铁:适用于低速、低功率的发动机。
(3)钢:适用于高性能、高转速的发动机。
四、活塞的加工工艺1. 铸造工艺活塞的铸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砂型铸造: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发动机活塞组设计活塞组课程设计

为了使导热良好,不让热量过多地集中在最高一环,应保证高热负荷活塞的环带有足够的壁厚 ,其平均值 =(2~3) ,本次柴油机活塞组设计选 =0.77D=73.15毫米, =2.5 ; =3.9毫米, =9.75毫米。
2.3.3环岸的强度校核
在膨胀冲程开始时,在爆发压力作用下,第一道活塞环紧压在第一环岸上。由于节流作用,第一环岸上面的压力p 比下面压力p 大得多(图2—3),不平衡力会在岸根产生很大的弯曲和剪切应力,当应力值超过铝合金在其工作温度下的强度极限或疲劳极限时,岸根有可能断裂,专门的试验表明,当活塞顶上作用着最高爆发压力p =7.5MPa时,p 0.9p =6.75MPa,p =0.2p =1.5MPa。
2.1.3设计要求
活塞是在高负荷、高温、高速、润滑不良的条件下工作的,对它的设计要求:
(1)要选用热强度好、耐磨、比重小、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好、具有良好减磨性、工艺性的材料;
(2)有合理的形状和壁厚。使散热良好,强度、刚度符合要求;
(3)保证燃烧室气密性好,窜气、窜油要少又不增加活塞组的摩擦损失;
(4)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活塞与缸套的最佳配合;
(5)减少活塞从燃气吸收的热量,而已吸收的热量则能顺利地散走;
(6)在较低的机油耗条件下,保证滑动面上有足够的润滑油。
2.2活塞的材科
共晶铝硅合金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活塞材料,既可铸造,也可锻造。含硅9%作用的亚共晶铝硅合金,热膨胀系数稍大一些,但由于铸造性能良好,适应大量生产工艺的要求,应用也很广[。
The designingmission chiefly is piston seriesof95 set diesel engine at a high speed,includingpiston head ,pistonpacking ring ,the pistonpinand the piston skirt.
课程设计活塞

课程设计活塞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活塞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活塞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活塞故障诊断和维修的能力。
1.描述活塞的结构和作用。
2.解释活塞在内燃机中的工作原理。
3.列举活塞常见的故障及其原因。
4.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对活塞进行拆装和检查。
5.能够诊断活塞故障并提出维修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活塞的结构和作用、活塞在内燃机中的工作原理、活塞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等。
1.活塞的结构和作用:介绍活塞的组成部分,如活塞顶、活塞裙、活塞环等,并解释其在内燃机中的作用。
2.活塞在内燃机中的工作原理:讲解活塞在内燃机中的运动规律和工作原理,包括活塞的往复运动和燃烧室的形成等。
3.活塞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介绍活塞常见的故障,如裂纹、磨损、变形等,并讲解相应的诊断和维修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活塞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活塞在内燃机中的工作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活塞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深入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亲手拆装和检查活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如《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内燃机原理与应用》等,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通过动画和图像等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活塞的结构和作用。
4.实验设备:提供适当的实验设备,如活塞拆装工具、活塞检验仪器等,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学习。
发动机活塞设计课设说明书

学号:课程设计题目10kW四冲程汽油机活塞组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2013 年11 月18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10kW四冲程汽油机活塞组设计初始条件:1、平均有效压力:0.8~1.2MPa2、活塞平均速度:<18m/s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装配图设计。
2、零件图设计。
3、说明书1份。
时间安排:序号项目应完成时间备注2012.11.121 课题准备1、设计发动机的结构参数。
2、进行运动学计算。
3、形成文档。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012.11.13 2 装配图设计与绘图1、热力学计算。
2、动力学计算。
3、形成文档。
2012.11.14 3 装配图设计与绘图1、结构参数设计并形成文档。
2、装配图设计绘图(草图)。
4 装配图设计与绘图(底图)2012.11.155 装配图设计与绘图(加粗与标注)2012.11.162012.11.19 6 零件图设计1、零件计算。
2、形成文档。
7 零件图设计绘图2012.11.208 零件图设计绘图2012.11.219 零件图设计绘图2012.11.2210 零件图设计绘图2012.11.2311 零件图设计绘图2012.11.2612 撰写设计说明书2012.11.2713 撰写设计说明书2012.11.2814 答辩2012.11.2915 答辩2012.11.30注意事项:1、课程设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2、指导教师每天点名。
3、学生每天的任务必须完成,指导教师作好相应的进度记录。
指导教师签名:2013年11月18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 (1)1汽油机结构形式的设计 (1)1.1汽缸数和气缸布置的选择 (1)1.2冷却方式 (1)2汽油机结构参数的选取 (2)2.1汽缸直径的确定 (2)2.2缸径行程比S/D (3)2.3转速n的确定 (3)2.4汽缸工作容积与升功率 (3)2.5曲柄半径与连杆长度之比λ的选取 (3)2.6缸心距的确定 (3)2.7压缩比与燃烧室容积Vc,总容积Va (3)3热力学计算 (4)3.1燃烧过程数学模型 (4)3.1.1绝热压缩起点 (4)3.1.2绝热压缩过程 (4)3.1.3定容增压过程 (5)3.1.4 绝热膨胀过程 (5)3.2 绘制P-V图 (5)3.2.1绘制理论P-V图 (5)3.2.2 绘制调整P-V图 (6)3.3热力学平均有效压力校核 (7)4运动学计算 (8)4.1活塞位移 (8)4.2活塞瞬时速度 (9)4.3活塞的加速度、最大加速度 (10)5力学计算 (11)5.1气体压力:由P~V图转化为P~α图 (11)5.2往复惯性力 (12)5.3旋转往复惯性力 (12)5.4合力的计算 (13)6活塞设计 (17)6.1活塞的材料 (17)6.2活塞主要尺寸设计 (17)6.2.1活塞高度H (17)6.2.2压缩高度H1 (17)6.2.3火力岸高度h (17)6.2.4环带高度 (17)6.2.5活塞顶部厚度δ (18)6.2.6活塞侧壁厚度及内部过渡圆角 (18)6.2.7活塞销座间距 (18)6.3活塞裙部及其侧表面形状的设计 (19)6.3.1裙部椭圆 (19)6.3.2配缸间隙 (19)6.4活塞头的质量计算 (19)7活塞销的设计 (20)7.1活塞销的材料 (21)7.2活塞销与销座的结构设计 (21)7.3活塞销与销座的配合 (21)7.4活塞销质量m3 (21)7.5活塞销刚度和强度的校核 (22)8活塞环设计 (23)8.1活塞环的密封机理 (23)8.2气环的设计 (24)8.2.1气环的断面形状 (24)8.2.2气环的尺寸参数 (24)8.2.3活塞环的材料 (25)8.3油环的设计 (25)8.4活塞环强度校核 (26)小结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10KW四行程汽油机活塞组设计前言这学期我们专业学习了《汽车发动机设计》这门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汽车发动机活塞销的零件图如下 图1 汽车发动机活塞销零件尺寸图 2 服役条件与性能分析 活塞销(英文名称:Piston Pin),是装在活塞裙部的圆柱形销子,它的中部穿过连杆小头孔,用来连接活塞和连杆,把活塞承受的气体作用力传给连杆。为了减轻重量,活塞销一般用优质合金钢制造,并作成空心。塞销的结构形状很简单,基本上是一个厚壁空心圆柱。其内孔形状有圆柱形、两段截锥形和组合形。圆柱形孔加工容易,但活塞销的质量较大;两段截锥形孔的活塞销质量较小,且因为活塞销所受的弯矩在其中部最大,所以接近于等强度梁,但锥孔加工较难。本次设计选用内孔为原形的活塞销。 服役条件:(1)高温条件下承受周期性强烈冲击和弯曲、剪切作用 (2)销表面承受较大的摩擦磨损。 失效形式:由于承受周期性的应力,使其发生疲劳断裂和表面严重磨损。 性能要求:(1)活塞销在高温条件下承受很大的周期性冲击负荷,且由于活塞销在销孔内摆动角度不大,难以形成润滑油膜,因此润滑条件较差。为此活塞销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磨性,质量尽可能小,销与销孔应该有适当的配合间隙和良好的表面质量。在一般情况下,活塞销的刚度尤为重要,如果活塞销发生弯曲变形,可能使活塞销座损坏;(2)具有足够的冲击韧性;(3)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
3 技术要求 活塞销技术要求: ① 活塞销全部表面渗碳,渗碳层深度为 ~ 1.2mm,渗碳层至心部组织应均匀过渡,不得有骤然转变。 ② 表面硬度58 ~ 64 HRC,同一个活塞销上的硬度差应≤3 HRC。 ③ 活塞销心部硬度为24 ~ 40 HRC。 ④ 活塞销渗碳层的显微组织应为细针马氏体,允许有少量均匀分布的细小粒状碳化物,不得有针状和连续网状分布的游离碳化物存在。心部的针状应是低碳马氏体及铁素体。
表1 活塞销内、外圆渗碳技术要求 活塞销壁厚mm 外圆表面渗碳层厚度mm 内孔表面渗碳层厚度mm 内外圆表面渗碳层厚度之和占壁厚的比例%
~3 ≥ ≥ ≤40
3~4 ≥
≤35 4~6 ≥ ≥
6~8 ~ ≥ ≤33
8~10 ~ >10 ~ -
4 选材 活塞销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如20、15Cr、20Cr或2OCrMnTi等。外表面渗碳淬硬,再经精磨和抛光等精加工。这样既提高了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又保证有较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 (1)20钢为低碳钢,由于碳含量低,淬透性差,强度低,即使渗碳以后,强度仍然不高,只适应于表面耐磨、载荷小、冲击轻微要求强度低的小工件,如轴套、链条、小水阀等。 (2)15Cr是一种常用的低碳合金渗碳钢,在渗碳时可显著地增加表面含碳量,增大渗碳深度,但在高温长时间渗碳时有晶粒长大倾向及形成网状碳化物的倾向;对形状简单、要求不高的零件,渗碳后可直接降温淬火,但热处理后变形较大,又有回火脆性。 (3)20Cr与15Cr钢相比,有较高的强度及淬透性,在油中临界淬透直径达4 ~22mm,在水中临界淬透直径达11~40mm,但韧性较差,此钢渗碳时仍有晶粒长大倾向,降温直接淬火对冲击韧性影响较大,所以渗碳后需淬火以提高零件心部韧性,无回火脆性。 (3) 20CrMnTi是渗碳钢,渗碳钢通常为含碳量为%%的低碳钢。汽车上多用其制造传动齿轮,是中淬透性渗碳钢,其淬透性较高,在保证淬透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20CrMnTi表面渗碳硬化处理用钢。良好的加工性,加工变形微小,抗疲劳性能相当好。主要用途有:用于齿轮,轴类,活塞类零配件以及汽车,飞机各种特殊零件部位。 综合这几种材料的性能与经济因素等,最终本次设计选用20Cr作为活塞销的加工材料。 表2 20Cr钢的成分及含量(质量百分数) 合金元素 C Si Mn Cr 含量wt% ~ ~ ~ ~ 各元素的作用: 碳(C):使基体达到一定的强韧度主要贡献元素。 铬(Cr):降低相变∆Gγ→α驱动力,也阻止了相变时碳化物的形核长大,所以提高钢的淬透性;碳化物形成元素,回火时阻止M3C型长大,提高回火稳定性;Cr的碳化物稳定,不易长大,能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物均匀性;Cr促进杂质原子偏聚,增大回火脆性倾向;同时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全部淬透零件在高温回火后可获得高而均匀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高的屈强比,能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锰(Mn):Mn强化铁素体,其固溶强化效果非常明显;Mn降低相变∆Gγ→α驱动力使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右移,提高淬透性;奥氏体形成元素,降低钢的A1温度,促进颗粒长大,增大钢的过热敏感度;Mn促进有害元素在晶界上的偏聚,增大钢的回火脆性倾向。 硅(Si):有利于铁素体组织的形成,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主要固溶于铁中。对奥氏体形成速度无甚影响,可升高A1点,相对的减缓了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对加热时奥氏体晶粒大小稍有阻碍或不起作用,可推迟珠光体相变使C曲线右移,Ms点降低,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显著地减慢马氏体在较低温度的分解,显著阻碍碳化物的聚集,阻碍钢在回火时消除各类畸变的作用,从而增强了钢的回火稳定性。可提高a相的再结晶温度,可使钢回火脆性显著增强。 表3 20Cr钢的临界温度 钢号 Ac1 Ac3 Ar1 Ar3 Ms 20Cr 765℃ 836℃ 702℃ 799℃ 390℃
5 零件的加工路线制定 活塞销的制造工艺路线有多种,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1)挤压成形:棒料→退火→磷化→冷挤压→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2)钻削加工成形:棒料→粗车外圆→渗碳→钻内孔→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3)管料制造:棒料→热轧管→粗车外圆→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大量生产的活塞销均为冷挤压或温挤压成形,产量较少的活塞销则采用钻削加工成形或管料制造。冷挤压成形具有以下特点: ①挤压零件尺寸准确表面光洁 ②节约原材料:冷挤压件材料利用率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如解放牌汽车活塞销动切削加工材料利用率为%,而用冷挤压时材料利用率提高到92%。③生产率高 ④冷挤压件强度高、刚性好而重量轻。 本次设计采用冷挤压成形渗碳处理。 具体工艺路线:棒料→软化退火→磷化→冷挤压→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6 具体工艺 软化退火 棒料在冷挤压前的退火目的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为冷挤压工艺作准备。(1)本次设计采用完全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指将钢件或钢材加热至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所谓“完全”是指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钢的内部组织全部进行了相变重结晶。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件和热轧钢材等。完全退火随炉缓冷的冷却速度一般小于30℃/h。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随炉冷却至5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 其主要目的: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如消除中碳结构钢和锻轧件中常见的魏氏组织、过热组织和带状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退火温度 20Cr的Ac3温度为836℃,完全退火温度为Ac3以上30℃~50℃,所以本次退火温度选用860℃. (3)升温速度 查热处理手册可得低合金钢:<100℃/h (4)保温时间 按照查手册得到的退火经验,保温时间为:~2min/mm。本次设计的活塞销有效厚度为(38-25)/2=,*2=13min。考虑到工件尺寸小,多个工件同时加热保温,所以退火保温时间选择30min。 (5)退火设备选择 热处理电阻炉是以电为能源的,通过炉内电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而加热工件的炉子,是一种造价相对便宜的炉子,以降低成本。中温箱式电阻炉可用于退火、正火、回火或固体渗碳等。 本次退火设备选用RX3-15-9型中温箱式电阻炉,额定功率15kw,最高工作温度950℃,炉膛尺寸:600*300*250mm,最大装载量80kg。 (6)装炉方式 紧密型排列装炉,即如下图2所示:
图2 装炉方式 活塞销质量为,做大装载量的85%为68kg,所以,一次装炉量为≤130件。 (7)退火方式 在退火保温过程中,为防止脱碳或渗碳,须在炉内滴入甲醇。另外,为保证生产效率,当随炉冷至600℃时,出炉坑冷,坑冷时也要通入放热式控制气氛保护防止脱碳。 表4 退火的具体工艺参数 退火 温度 时间 加热速度 设备 参数 860℃ 30min <100℃/h RX3-15-9型中温箱式电阻炉
图3 退火的工艺曲线图 渗碳 渗碳的选择: 化学热处理主要是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渗氮:指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到工件表面的一种热处理方法。渗氮件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高的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且工件变形小。但是渗氮工艺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渗氮层较薄(一般在左右),且脆性高,不能承受太高的接触应力和冲击载荷,不能满足活塞销的要求。 碳氮共渗:是指在奥氏体状态下,同时将碳、氮两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层,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目的是在保持工件内部具有较高韧性的条件下,得到高硬度、高强度的表面层,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疲劳性能。活塞销主要是要求表面强度,考虑到工艺复杂和经济因素。本次不需要选择碳氮共渗。 (1)渗碳方法的比较 ①固体渗碳法: 优点:(a)设备便宜,操作简单,不需要高技术。(b)加热用热源,可用电气、瓦斯、燃料油。(c)大小工件均匀,尤其对大型或需原渗碳层者有利。(d)适合多种少量生产。 缺点:(a)渗碳层深度及表面碳浓度不易正确调节,有过剩渗碳的倾向。处理件变形大。(b)渗碳终了时不易直接淬火,需要加热。(c)作业环境不良,作业人员多。 ②液体渗碳法 优点:(a)适合中小量生产,设备费用低,不需要高技术。(b)容易均热、极速加热,可直接淬火。(c)适合小件,薄渗碳层处理件。(d)渗碳均匀,表面光滑。 缺点:(a)不适于大型处理件的深层渗碳。(b)盐浴组成易变动,管理上麻烦。(c)有毒、排气或公害问题。(d)处理后,表面附着盐类不易洗净,易生锈。(e)难以防止渗碳,有喷溅危险。 ③气体渗碳法 优点:(a)操作方便(b)加热快,渗碳过程短(c)有可能较准确地控制渗碳层的浓度,逐渐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群控。(d)可以直接淬火(e)辅助工序少(f)占用车间面积少(g)清洁卫生,劳动条件好 缺点:(a)设备费昂贵。 (b)处理量少时成本高。 (c)需要专业知识。 综合以上各种渗碳方法的优缺点,和活塞销的性能要求,本次渗碳选用气体渗碳中的 “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法”。 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法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渗碳方法,即向渗碳炉中同时滴入两种液体,一种液体产生的气体碳势较低,作为稀释气体;另一种液体产生的气体碳势较高,作为富化气,通过改变两种液体的比例,可使工件表面含碳量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 (2)渗剂选择 滴注式气体渗碳的渗碳剂一般为甲醇,煤油、丙酮等,作为渗碳剂的有机溶剂,要求其单位液体加热分解后的产气量高,碳氧比大,碳当量小,产生炭黑少,气氛中的CO和H2的含量稳定,安全性好。下表列出了几种常用作渗碳剂的几种有机溶剂的碳当量、碳氧比。 表5 常用的有机液体的碳氧比和碳当量 名称 分子式 碳当量/g 碳氧比 产气量(mL-1) 用途 甲醇 CH3OH 64 1 稀释剂 乙醇 C2H5OH 46 2 渗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