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合集下载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

文章编号:1009—4539(2021)增1—0075—03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焦晓兵(中铁十六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18)摘要: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建筑工业化,由于设计、技术、劳动力发展、管理等方面制约导致发展缓慢。

2015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2016年国务院下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设计及施工技术水平提高,产业规模提升,装配式建筑得到飞速发展。

本文结合全国各地装配式建筑类型及应用情况,对各地典型应用案例及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未来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展开论述。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前景建筑产业链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4539.2021.S1.019Disch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PrefabricatedConstruction iIdustry in ChinaJIAO Xiao b ing(China Railway16th Bureau Group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Ltd..Beijing100018$China)Abstrah:China began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1950s.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design, technoeogs$eaboedeeeeopmentand management$thedeeeeopmentisseoH.Since2015$thestatehasissued anumbeeoM poeicsdocuments,and in2016,theStateCounciehasi s ued theguidanceon eigoeousessuppoetingthedeeeeopmentoM consteuction a s embesindustesin a e peoeinces,autonomouseegionsand municipaeities.With thedeeeeopmento sociae economs,theimpeoeemento design and consteuction technoeogs,and theimpeoeemento industeiaescaee,peeabeicated buiedinghasbeen deeeeoped eapides.In combination Hith thetspesand appeicationso peeabeicated buiedingsin eaeious paetso thecountes,theauthoemakesadetaieed discussion on thetspicaeappeication casesand theieadeantagesand disadeantages,asHe e asthepeobeemstobesoeeed in the utueeand theeeseaech dieection.Key worls:prefabricated building;development status;prospect;construction industra chain1装配式建筑概述及目前发展规模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集中生产构件后在施工现场拼装完成的建筑。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已在多个建筑工程中成功采用了钢结构,如奥运“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大跨度桥梁工程和输电塔等。

由于钢结构已经成为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预计未来几年钢结构行业将快速扩张。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钢结构建筑主要包括单层或低层建筑、多层或高层建筑等,是以钢结构为骨架,配以具有防火、防水、隔声、隔热等功能的墙板和楼板拼装而成。

文章说明了钢结构建筑的优点,分析了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标签:钢结构建筑;现状;发展趋势近几年来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出现了非常快的发展势头,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处在建国以来最好的一个时期。

建筑钢结构是为建(构)筑物提供安全可靠、节能、节材,有利于环保,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专业。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占地面积小、工业化程度高、外形美观等一系列优点,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它是环保型的和可再次利用的,也是易于产业化的结构,发达国家在房屋建筑中广泛采用钢结构。

一、钢结构建筑的优点1、材料强度高,结构自重轻。

钢材的强度同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相比,要高很多,这样,在承受同样的荷载情况下,就可以少用许多材料.虽然钢材的容重比混凝土或其它材料要大,但钢材的容重与屈服强度的比值却是最小的,所以,采用钢结构时,结构自重是较小的。

2、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目前尚定位在研发阶段,其技术发展应该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

钢结构与其他结构相比,在使用功能、设计、施工及综合经济方面都具有优势。

钢结构建筑具有良好的空间感,能合理布置功能区间;利用钢材强度高的特点,设计可采用大开间布置,使建筑平面能够合理分隔,灵活方便,适合创新、弹性设计的住宅结构体系。

3、钢材塑性和韧性好,结构安全可靠度高。

钢材是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可以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因而质地均匀,各向同性,弹性模量大,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及与绿色施工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及与绿色施工的发展

装配化建筑发展趋势及与绿色施工的调研报告国务院办公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大致内容如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2016〕71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工业化方法在工厂制造的工业产品,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化、信息化等工程技术手段,按不同要求进行组合和安装,建成特定建筑产品的一种建造方式。

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管道集成化、建筑形式多样化、构配件供应配套化。

(1)建筑设计标准化:以统一的建筑模数为基础,形成标准的建筑模块,促进构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摘要: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是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必然趋势。

但是,目前的装配式建筑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因此,建设单位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学习世界先进的建筑技术,从而制定合理科学的建筑方案,使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各级政府单位和部门也需要对这类项目给予支持和帮助,比如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施工单位还必须建立健全技术体系,加大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

从而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施工的各个环节能够按时完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特点分析;发展趋势;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1.1设计具有多样性在一般住宅建筑中,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建筑面积与实际使用面积存在较大出入。

因为建筑构造之间没有合理的平衡,比如要加承重墙,不仅增加了建筑成本,还限制了房间划分。

不能灵活划分大小房间。

活动板房就不一样了。

主要是用了比较轻的房间隔断墙,带来大小厅室的灵活划分。

1.2功能是现代的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能。

建筑外部设有隔热层,夏季可遮挡阳光,有效节省居民空调能耗,冬季可起到保温防寒的作用。

二是隔音功能可以有效减少噪音污染,保证室内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是安全性,由于使用了阻燃系数高的轻质建材,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阻隔火源,使火势不会四处蔓延。

地震时,由于全部采用轻质材料,建筑重量更轻,其更灵活的墙体连接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和抗震功能。

四是耐久性,众所周知,住宅建筑的外观设计尤为重要,必须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耐久性,而装配式建筑因其独特清晰的立面,优雅而不奢华。

不仅如此,它所使用的材料在长期使用中也不会出现起皮、开裂、墙体变形等现象。

1.3制造业是工厂化的一般居民楼的外墙施工,大部分属于工地,都是按照既定图纸用彩色涂料进行的。

由于长期暴露在外,受阳光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会出现褪色、掉漆等现象。

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施工工艺有很大不同,主要采用先进的喷涂烘烤一体化技术,门窗采用有机塑钢,其生产方式都是在工厂车间内通过特定的流水线制作。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建议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建议

徐才伟(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盐城224799)建筑行业发展至今,设计理念在不断更新,但无疑每一次更新都在向着更加健康、绿色且环保的方向发展。

尤其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更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

因此,在应用该设计理念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更加注重建筑设计内容体现出的人文思想以及自然元素,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与发展,真正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迈进,实现人类与自然世界的融合、共存。

建筑设计人员还应进一步在研究设计内容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部分,并将其最大限度体现出来,整体提高设计理念的实效性。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绿色设计理念,结合生态环保目标的实现,对建设过程进行绿色规划,采用对生态环保有利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管理措施等,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切实达到节能、环保等目的[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具体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的概念分析。

首先是社会方面,该建筑设计理念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支持;其次是环境方面,该理念的广泛应用,能够降低建材以及施工过程等,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大限度保证环境治理安全;再次,于建筑成本方面,该理念同样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强调资源有效利用,强化应用过程的管控,保证成本有效降低;最后,在个人观念方面,该设计理念的应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个人生活观念的形成,对于绿色生活理念构建,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绿色建筑,主要强调“绿色”,体现在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

具体在建筑设计环节,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节能减排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体现。

“节能”是绿色的核心,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较,绿色建筑设计更加强调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保证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尤其是针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可以选择相应再生能源予以替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替代水力发电,注重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及建筑企业发展方向

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及建筑企业发展方向

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及建筑企业发展方向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必然趋势。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定制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回收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标签:建筑产业现代化;优势;方向;建筑企业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准和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全国各地对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都开始制定相关文件。

1、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优势(1)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运用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来代替和改变传统的手工劳动及湿作业的生产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施工水平,促进建筑产业的集聚和集约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施工环境影响、提升建筑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

(3)建筑产业的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建筑强国”升级版、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意义2.1解决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过高的问题传统建筑模式下,工人作业条件差,危险性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年轻人对于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传统建筑模式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严重问题。

由于工业化住宅建筑的主要构件均在工厂集中机械化生产,可以大量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

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 技术不足:传统的建筑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而产业化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然而,许多建筑企业在技术方面仍存在欠缺,无法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2. 人力资源压力:建筑产业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然而,当前建筑行业存在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3. 企业规模较小:当前建筑行业中存在大量规模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

4. 建筑标准不统一:建筑行业的标准体系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和不同建设单位对建筑标准的要求存在差异。

这给建筑产业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 资金压力:建筑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研发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

然而,当前建筑行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限制了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6. 政策支持不足:建筑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然而,目前政府对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扶持措施。

7. 市场需求不确定:建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给产业化发展带
来一定的风险。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市场需求可能存在波动和变化,需要企业具备灵活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技术、人力资源、企业规模、标准、资金、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创新,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比较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比较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比较随着人们对住房安全、节能环保和快速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将建筑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的方法。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 强调绿色环保在中国,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的关注度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

例如,采用可循环利用材料、节水节电设备和太阳能光伏系统等。

同时,通过改进设计、降低施工噪音和减少粉尘等方式实现了绿色环保。

2. 提高质量控制中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生产标准可以确保构件尺寸精确、质量可靠。

此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可以减少人为施工错误和浪费,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3. 推动产业化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通过鼓励企业参与研发和创新,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进程。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从设计、生产到工地安装都有相应的企业参与。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 强调灵活性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更加注重灵活性。

在设计阶段,通过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快速组合和拆卸。

这种灵活性使得装配式建筑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并且可以随着需求变化进行扩展或者缩小。

2. 运用数字化技术在国外,数字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对整个建筑进行全面模拟和优化,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冲突和错误。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构件的精确测量、自动化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追踪管理等。

3. 强调智能化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更加注重智能化应用。

例如,在建筑中应用智能家居系统、新风系统、安防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发表时间:
2017-11-22T14:38:40.8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作者: 杜世培
[导读] 需要我国加大科学技术的投资力度,研发新型的建筑材料,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实现我国的建筑产业化。
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如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
重要关注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建筑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建筑产业化的优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前景;施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屋建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建筑产业化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房屋建筑施工,属于现场建筑为主的建筑产
业,没有通过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现在提倡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相违背。但是随着房屋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催生了新的建筑理念,通过
标准的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的大规模机械化,建筑构件的工厂化系统化,实现房屋建筑的环保、高效、安全的建筑施工。同时,通过运用
现代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建筑技术,加强管理和改善,不断实现建筑产业的标准化、信息化、集成化,有力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
短施工工期,提高建筑的的工程质量等。
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1、国外的发展状况
建筑结构体系是展现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被各个国家高度重视。为此,许多国家都对建筑行业开展了研
究,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当前,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体系都将传统的建筑行业体系转变为新型的建筑行业体系,房屋建
筑多为钢筋结构、木结构和钢筋混泥土结构等,提高了房屋建筑的质量。同时,房屋建筑过程中需要损耗大量的建材,实现建材生产供应
的标准化、系统化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重要标准之一。房屋建筑过程中,通过系统的生产供应,可以及时检测建材的质量,保证建筑过程
中建材的及时提供,保障建筑的质量和功能。
为了实现建筑的产业化,各国为此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丹麦将国家各个厂商生产的产品,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全部列入到
《通用体系产品总目录》当中,实现产品的通用化和系统化。日本致力于将建筑部品的通用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逐渐实现了房
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通用部品的组合利用。瑞典则是注重于提高建筑过程中通用部品的使用率,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努力,促使通用部品的
使用率达到了
80%左右。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为了顺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墙体材料的选择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研发新型的
墙体材料,减少墙体材料的比重,传统的黏土砖使用率在各个国家都有了很大下降。并且,发达国家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对结构、土方、
装修等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了每一个施工部分的专业化,也有力于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
2、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建筑产业化的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就目前我国的建
筑行业来说,建筑的方式大多还是以传统的手工砌筑为主,由于手工砌筑对建筑工人的责任心和技术要求较大,建筑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同时,由于我国在建筑部品生产制作上的研发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部品统计。并且我国在新型材料上的使用上还有很大的局限,
大部分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黏土转进行人工砌砖。房屋建筑没能够及时顺应发展的潮流,只有采用新型的墙体建筑材料,坚持走绿色、环
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
[1]正是由于传统的建筑技术没有很好的环保、节能,导致我国的采暖措施不完善,很多地方
还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施工方面也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还处于包工项目阶段,建筑的整个施工都可以被一个施工单位
做完。这种统筹的施工方法,没有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不能保证的每一个施工方面的质量,从而使整个建筑的质量都难以得到保
障。
二、建筑产业化的优势
1、节能减排
我国在经济的发展中大力提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使建筑产业化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建筑发展关
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改变传统的浇筑方式,可以有效节约资源,我国有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有关的数据显示,建筑的产业
化可有效节约
70%的资源,节约60%的水资源,减少的垃圾和木材甚至可以达到80%。与此同时,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还将造成大规模的
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
[2]但是,建筑产业化通过对建筑资源的整合和系统优化,促进技术和生产的
一体化,可以有效改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2、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比重不断上升,青壮年的劳动力资源正在不断的减少,劳动力成本也在这样的趋势下不
断提高。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是项目承包,承包单位很可能为了尽量减少项目的投资成本,施工人员的选择只求会而不求精,导
致劳动效率偏低,人工费用整个建筑的总费用比重偏大。为此,在我国这样的劳动力形式下,如何合理使用劳动力资源,减少人工费用成
为了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关注之一。建筑产业化,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有利于减少施工现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
的强度,同时又能够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建筑的产业化不仅仅只有节能减排和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两个方面,还可以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和缩短施工工期等。建筑产业化的优
点顺应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1、装配式建筑
为了有效降低我国建筑行业的成本,装配式建筑开始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应用和不断推广,建筑现期使用的区域还比较局限,这就
要求相关的建筑部门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利用。装配式建筑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比如:技术、设备、材料等方面,都较传统的建筑方式投
资成本较高。而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很不协调,这种高成本的建筑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推广,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装配式
建筑对劳动力的要求较低,装配式的结构建筑与传统的现浇结构建筑的成本将逐渐缩小,甚至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2、标准化体系建设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建筑的理念、技术和标准化体系都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1]如何加强我国的标准化
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汲取国外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并在我
国国情的的依据下,制定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3]通过这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的将国内的预制场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建筑产业的相关标准也可以很好的进行实施和推广。
3、完善产业链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较快,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研发的投入较大,导致该区域的建筑规模较大。想
要完善相关的产业链,就需要以当地的资源为依托,因此,沿海地区是我国实施和完善建筑产业化的优先选择区域。并且在发展的过程
中,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优先发展沿海区域的建筑产业化,提高建筑过程中的配套设施,实现建筑施工场地的大规模机械化和智能
化,从而带动其他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产业化发展还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需要我国加大科学技术的投资
力度,研发新型的建筑材料,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实现我国的建筑产业化。
参考文献
[1]李王坤.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前景[J]. 四川水泥,2016,(12):106. [2017-08-03].
[2]来增祥. 从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装饰材料的应用前景[J]. 江苏建材,1997,(04):1-2. [2017-08-03].
[3]詹瑜. 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