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病因学说解析34页PPT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食及其他,不内外因。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
4
概述
现代常用中医病因分类
• 1.六淫:外感病因 • 2.疠气:外感病因 • 3.七情内伤 • 4.饮食失宜 • 5.劳逸失度 •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5
第三节 七情内伤
• 概述: 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 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 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8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物质基础:五脏的精、气、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心为五脏六腑 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 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 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脏惟心所使也”。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 依据
1.贯穿整体观念 2.应用类比方法
• 方法
1.询问病史 2.审证求因
3
概述Biblioteka 中医病因学发展《左传》:提出“六气病源说”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三部分类法。 《金匮要略》: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 《肘后备急方·三因论》: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
它犯 。原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淫,外因;七情,内因;饮
XXX医院
中医学病因之七情内伤
演讲人:XXX
1
概述
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范围: •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
2
概述
4
概述
现代常用中医病因分类
• 1.六淫:外感病因 • 2.疠气:外感病因 • 3.七情内伤 • 4.饮食失宜 • 5.劳逸失度 •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5
第三节 七情内伤
• 概述: 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 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 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8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物质基础:五脏的精、气、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心为五脏六腑 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 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 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脏惟心所使也”。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 依据
1.贯穿整体观念 2.应用类比方法
• 方法
1.询问病史 2.审证求因
3
概述Biblioteka 中医病因学发展《左传》:提出“六气病源说”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三部分类法。 《金匮要略》: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 《肘后备急方·三因论》: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
它犯 。原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淫,外因;七情,内因;饮
XXX医院
中医学病因之七情内伤
演讲人:XXX
1
概述
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范围: •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
2
概述
中医病因ppt课件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018/11/27
洛阳市中医药学校
(一)风邪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泄等特性 的外邪称风邪。
2018/11/27
洛阳市中医药学校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⑷风为百病之长
2018/11/27
中医病因
第一节 病因
1、病因的概念
2、中医病因学的含义及特点 3、病因的分类
4、中医病因的认识方法
2018/11/27
洛阳市中医药学校
病因
病因(病邪、致病因素或邪)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学说 研究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 病症表现的理论
2018/11/27
洛阳市中医药学校
病因分类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故为阴邪。 正常状态时:阳气制约阴气 异常状态时: 不足以驱除寒邪 寒象
2018/11/27
阴寒偏盛
机体的阳气
遏制或耗伤
温煦 气化 机能
洛阳市中医药学校
寒伤阳气
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寒”,“阴胜则阳 病”。
2018/11/27 洛阳市中医药学校
(2)湿性重浊
2018/11/27
“重”,有沉重、重着之意。 湿:有形质重 头昏沉重如裹布帛,
症状沉重感 四肢困重如负重物 阳气困遏 清阳不展 病位重着不移 关节疼痛重着固定不移 ( “湿痹” 、 “着痹” )
洛阳市中医药学校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气机失常包括哪五个部分?
ppt课件
56
谢谢!
ppt课件
57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
(脾阳-水肿)(实热-阴伤)
由实转虚 由虚转实
(肝热-脾虚)(气虚-血瘀)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气虚-气滞)(腑实-气虚)
ppt课件
34
(四)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
1 正胜邪退则病势向愈 2 邪胜正衰则病势恶化
正气
ppt课件
邪气
35
(五)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
正邪相持 正虚邪恋 邪去正未复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 思虑劳倦
主要在脾 中气下陷
ppt课件
52
(四)气闭
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
ppt课件
情志剌激 气郁之极 痰浊外邪
壅于心胸 阳气内郁 肺气闭郁 腑气不通
53
(五)气脱
气不内守,向外逸脱,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 正不敌邪 正气骤伤 长期耗损 血出汗脱 脏腑功能衰竭 汗出不止 目闭口开 脉微欲绝
ppt课件
41
(三)阴阳偏衰—阳虚
1、病理状态: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 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
2、病机特点:阳虚,推动温煦不足,阳不制阴, 阴相对偏盛。
3、临床表现:面色晃白,畏寒肢冷、喜静踡卧、 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虚寒证)
ppt课件
42
(三)阴阳偏衰—阴虚
1、病理状态: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导致
2、亡阴:机体阴液突然性大量消耗或丢失,全 身机能严重衰竭。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ppt课件
46
(六)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PPT课件

1、阴阳失调与发病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必须通过机 体内部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因此阴阳失 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
二、阴阳失调
2、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疾病过程中,寒热属性随病体阴阳 消长盛衰变化而变化。 阴阳偏胜:阴或阳单方面的量绝对超过 阴阳偏衰:阴或阳单方面的量绝对低于 正常限度(胜出),从而引起寒热壅盛 正常水平,所引起寒热虚损的反映的一种 反映的一种病理概括。阴胜则寒、阳胜 病理概括。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则热。
Exhaustion Of Qi
Stagnation Of Qi
思考题 1、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痰饮形成与哪些脏腑有关? 3、阴阳失调如何贯穿疾病的全 过程?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肺喜濡润而清肃。肺与大气相通,外 合皮毛,开窍于鼻。 燥邪犯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
五、 寒邪Cold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伤寒—寒邪伤肌表
中寒—寒邪直中脏腑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凝结、阻滞)
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 头项强 3.痛、筋骨疼痛、脘腹冷痛 寒主收引 (收缩、牵引) 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肌 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 4.寒性清澈
三: (热、温)邪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为火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升腾上炎 胃火上攻—牙龈肿痛 2.火易扰心神 风热上壅—头痛、咽喉肿痛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3.火易生风动血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4.火易耗气伤津 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 5.火易致肿疡
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
疫:“民皆疾也”传染的意思 疠:天地间一种不正常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