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
旅华美国旅游流地理分布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呈上升趋势。但是 , 旅华美 国市场 自2 0 0 2年突破百万人 大关后 , 年绝 对 增 长量 和 年增 长 率 一 直 比较 缓 慢 。
2 0 1 1 年美 国 出 国旅 游 人 数 达 5 8 5 0万 人 次 , 占美 国总 人 口的 1 9 %, 是 同期 俄 罗 斯 出境 旅 游 人 数 的 1 . 5倍 、 日本 出境 旅 游人 数 的 3 . 4倍 、 韩 国出境旅 游人 数 的 4 . 6倍
用社会 网络分析方法 , 分析旅 华美 国旅 游流 的流向特征 、 空间分布 特征 和 网络 结构特征 。结 果表 明: 旅 华美 国游客 主要从 北京和上海 出入境 中国; 旅 华美 国旅 游流分布范 围较广 , 以长三角地区最为 密集 , 其 中有 1 1个 节点城 市、 4个
城市对和 5条旅游线路 最受游客青睐 ; 旅 华美国旅 游流 网络为“ 核心一 边缘” 结构 , 网络 密度低 , 其 中核心 节点 l 1个,
反 映 出来 的特征 基 本 一 致 , 说 明 调 查 样 本 具 有 典 型 性 和 代 表 性 。需 要 说 明 的是 , 本 研究没有 直接采用 《 入 境 游
理… 、 旅 游 危 机 事 件/ 特 殊 事 件 的 影 响 ” 、 市 场 营
美 国是世 界 出 游大 国 , 年 出 国旅 游 人 次 数 在 全 世 界 排名 第 三 , 仅 次 于 德 国和 英 国 , 国 际 旅 游 支 出居 世 界 首 位” 。 同时 , 美 国也 是 我 国 第 一 大 远 程 客 源 国 , 自1 9 8 0 年 以来 一 直位 于 我 国入 境 旅 游 客 源 国 的前 4位 , 在 我
角度分析 了旅华美 国旅游流的流动特征 ; 利用 C o r e l d r a w 软件绘制 了旅华美 国旅游流空间分布图 , 对其空 间分布
《2024年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范文

《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京沪高铁作为连接北京与上海这一重要交通干线的项目,其建成通车不仅极大提升了沿线城市的交通便捷性,也显著改变了旅游市场的时空分布格局。
本文旨在分析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京沪高铁概况京沪高铁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通车以来,便以其高效、便捷的交通特性吸引了大量旅客。
该线路连接了北京与上海两大经济中心,途径多个重要城市,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主要站点旅游流分析(一)旅游流定义与特点旅游流是指由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游客流动过程。
其特点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波动等。
在京沪高铁的影响下,沿线站点的旅游流呈现出新的特点。
(二)主要站点旅游流分析京沪高铁沿线的主要站点包括北京南站、济南西站、南京南站等。
这些站点依托于高铁的便捷交通,吸引了大量游客。
通过分析这些站点的旅游流数据,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京沪高铁对旅游流的影响。
四、京沪高铁对旅游流时空分布的影响(一)时间分布影响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得沿线站点的旅游时间分布更加均衡。
以往集中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旅游高峰期得到了有效缓解,更多游客选择在工作日和淡季出行。
此外,高铁的便捷性使得短途旅行成为可能,游客更愿意在短时间内体验多个景点。
(二)空间分布影响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得沿线站点的旅游空间分布更加广泛。
游客可以更方便地到达沿线各个城市,促进了区域内的旅游合作与交流。
同时,高铁的快速交通特性使得游客更愿意前往距离较远的景点,扩大了旅游市场的空间范围。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京沪高铁的开通对沿线站点的旅游流时空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时间上,高铁的便捷性使得旅游高峰期得到缓解,游客更愿意在平日和淡季出行;在空间上,高铁的快速交通特性扩大了旅游市场的空间范围,促进了区域内的旅游合作与交流。
(二)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京沪高铁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建议如下:一是加强沿线站点与周边景区的合作与联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二是优化旅游产品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三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京沪高铁沿线的旅游知名度;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
中国出境旅游流流向的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期 还 未 到 来 ,即 使 在 经 济 发 达 的 长 三 角 、珠 三 角 、环 渤 海 地 区 亦 如 此 。
2 流 源 空 间 结 构 特 点 . 通 常 当 人 均 国 民 收 人 达 到 30 0 0美 元 时 ,将 出 现 周 边 出 国 旅 游 的 热 潮 ; 当 人 均 国 民 收 入 达 到 50 0 0美 元 时 洲 际 旅 游 有 所 加 快 ;人 均 国 民 收 入 超 过 1 0 0现 价 美 元 会 爆 发 出 境 旅 游 ” ; 居 60 民 出 游 率 与 人 均 GDP的 相 关 度 为 7 . % I l “ 。 由 于 目前 中 国 人 均 GD 4 7 7 】 P超 过 3 0 0 0美 元 的 省 市
的 幅 度 、范 围 会 进 一 步 延 伸 ,旅 游 流 朝 四 面 八 方 扩 散 的 趋 势 会 更 加 明显 。所 以 , 中 国 出 境 旅 游 流
基 本 遵 循 的还 是 传 统 的 出 境 旅 游 发 展 道 路 , 即 从 港 澳 游 逐 步 过 渡 到 出 国 游 ,出 国旅 游 的 真 正 爆 发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0 6—19 (0 0 1— 0 0— 7 38 2 1 )0 0 3 0
随 着 经 济 的高 速 发 展 和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显 著 提 高 ,中 国 出 境 旅 游 市 场 呈 现 出 旺 盛 的 需 求 。 据 世 界 旅 游 组 织 预 测 ,到 2 2 0 0年 中 国 将 有 1亿 人 次 出 国 旅 游 。 出 境 旅 游 市 场 已 经 成 为 我 国旅 游 市
摘
要 :由于中国出境旅游流在发展阶段及流源 、流 向和 流量 上及空 间行为模式 与其它 国家 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所形成 的
旅游流体系研究

降低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 造成旅游业的大滑坡。1996 ) 1997 年长江三峡旅游投诉急剧上升,
继而三峡旅游效益下降就是很典型的一例。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除通过在环境承载量允许的范围 内扩大旅游客流来扩大规模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旅游质量来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 即旅游业发
展必须要完成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提高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 2 旅游流体系空间网络结构示意图
法, 以确保旅游流的高效流动。 结点的联结方式对网络结构非常
重要, 它决定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和弹性。在旅游流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中, 结点间联结的最好方式
是多元环扣联结。这种联结方式使整个网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稳定性。以一个旅馆为例, 多元环
扣联结方式是指它同时与多个旅行社及旅馆保持联系, 且这种联系是具有一定活动余地的。因此,
导师; 北京, 德外北沙滩, 100101
( 本稿收到日期: 1998 年 3 月 20 日;
责任编辑: 李英雄)
TOURISM TRIBUNE Bimonthly/ May 1998
旅游学刊 双月刊 1998 年第 3 期
旅游承载力指数 及其应用研究
t 崔凤军 刘家明 李巧玲
一个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并不是没 有限度的, 相反, 由于游人的过度密集会引发许 多环境、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 乃至影响区域旅 游的可持续发展, 它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容量的 极限值和一个最适值, 这便是旅游承载力, 一般 教科书称之为旅游环境容量。其实, 在这种极 限值或承载力概念被旅游科学应用之前, 工程 技术科学领域已应用很久了, 例如岩土工程中 的地基承载力( 俗称地耐力) , 表达的便是某一 地面基础所 能承受的建筑 物压力。生 态学中 / 载畜量0则表达的是一块牧草地所能容纳的畜 群载荷极限值。
江西境外旅游流空间结构分析研究

0 M ̄ C B D 0 Ⅱ匝R L 1 OI
ISR V E C E IW
商业经济文荟
生
江 西 境 外 旅 游 流 空 间 结 构 分 析 研 究
陈志军 ,黄 细嘉
( 昌大学 南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 西 南昌
‘
302 ) 30 9
收稿 日期 :2 0 —0 —1 06 3 7
作者 简介 :黄细嘉 (92 ) 16 一 ,男,江西九江人 ,教授 , 事旅 游经济与管理研 究。 从
9
维普资讯
2 1 2 “ 足鼎立 ”状 向 “ . . 三 网状扩 散”型转 变。
通过 对近年 来 各设 区 市 的入境旅 游 接 待情 况 进行 比较 , 发现九江市 、南 昌市和赣州 市在 2 0 - 2 0 0 0年- 0 4年间接待人次 始终处于前 三列 ,如 表 1所示 。九 江市 ,在 近年 来大 打 “ 庐 山”牌 ,入境旅 游取得飞速发展 ,在 2 0 0 1年接 待人 次赶超南 昌市成为江西省第 一大入 境旅 游 目的地 ;南 昌市 作为 江西 省 资料来源 :根据有关数据整理 2 2 区域横 向空 间分 布特征 . 2 2 1 与邻近省份相 比, “ .. 旅游 盆地 ”现 象严重 。改革 开放 以来 ,江西省入境旅游 虽然 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绩 ,但 就全国而言 ,_ 人境旅游人次和旅游外 汇收入排名 仅列第 2 6和
在 的问题 ,提出江西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措施 。 1 、概念阐述
1 1 旅 游 流 .
改革开放 以来 ,江西 入境旅 游 市场发 展迅猛 ( 图 1 如 所 示 ) 0 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 3 .5万人次 ,旅游外 汇 ,20 72 收入 10 .4亿美 元 ,分 别是 17 9 9年 (3 4人次 、6 .3万美 48 17
《2024年河北省入境旅游客流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范文

《河北省入境旅游客流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河北省作为我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其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对于提升地区经济实力、促进文化交流和扩大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北省入境旅游客流的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河北省入境旅游客流分析(一)客源结构河北省的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
其中,亚洲地区的游客占据了较大比例,主要来自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欧洲和美洲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二)旅游偏好从旅游偏好来看,河北省的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
其中,承德避暑山庄、石家庄西柏坡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游客们的热门选择。
(三)旅游季节性河北省的入境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个季节。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游客数量相对较少。
(四)存在问题在客流分析中,我们发现河北省的入境旅游市场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其次,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的服务设施和人员素质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最后,旅游宣传力度不足,国际知名度有待提升。
三、优化策略研究(一)产品创新与差异化针对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河北省应加强产品创新与差异化。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开发具有独特性的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活动,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河北省应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
一方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和舒适度;另一方面,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标准制定和实施,以提升河北省的国际形象。
(三)加强宣传推广为提高河北省的国际知名度,应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力度。
中国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十一”黄金周为例

好, 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 特别是 规模位 序 靠前 的各省 市 区
的 旅 游流 等级 规模 较 为 集 中 。
[ 关键词 ] “ 十一 ” 黄金周 ; 旅 游流 ; 时空分布 ; 时 间 序 列 分析 ;
Z i p f分 析
[ 中 图分 类 号 ] F 5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5 0 0 6 ( 2 0 1 3 ) 1 0— 0 0 3 7—0 1 0
旅 游 学 刊
第 2 8卷
2 0 1 3年 第 l O期
中国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以“ 十 一” 黄金 周 为例
李 志飞 , 夏 磊
( 湖北 大 学 商 学 院 旅 游 系 ,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2 )
[ 摘
要] 文章 通过 时 间序列 分析 、 游客 密度指 数 和 Z i p f 结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Ch i n a(t o YU Yi f e n g)(N o .4 1 2 0 1 1 4 3)a n d
流 流量 的特 征 及 影p p o r t e d b y g r a nt s f r o m t he Na t i o n a l Na t u r e S c i e nc e
分 布 的 研 究 即 是 关 于 旅 游 客 流 流 量 的 时 空 分 布
研究 。
关 于 旅游 流 , 目前 国 外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于 旅 游
一
的人倾 向于假 日出游 。出游规 模 的增 加不仅 显示 出
黄金周 旅 游 的发 展 ,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暴 露 出许 多 问 题, 因而对 旅游 流规 模 的探 索 与 研 究 也 日益 受 到专
泉州出境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

这 也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石狮和晋 江居 民出境旅游的距离. 泉州 ( 市辖 区) 石狮 、 江 3 、 晋 个地 区的出境旅游者 个 人月收入所 占比例最高 的分别 为 0 3万元 以下 (2 2 )0 3 . . 4 . 、. ~0 5万元 (2 9 、. ~1 o万元 (0 ) 4 . %) o 5 . 4 . 这 说明石狮 、 晋江 出境旅游 的市 民仍然集 中于 中高收人人群 ; 而对于泉州市辖 区的市 民来说 , 出境旅游已经逐 渐 成为普 通收人人群 的一种休 闲方式.
第 2 卷第 4 9 期 2 1 年 7月 01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J u n lo a z o r 1Un v r i o r a fQu n h u No ma ie st y
Vo. 9No 4 12 .
J1 01 u .2 1
泉 州 出境 旅 游 流 空 间结 构 研 究
成 自身 的一些特征 . 文章基 于对 泉州市居 民的问卷调查及对旅行社 出境 旅游业务负责人 的访谈 基础上 , 析了 分
泉州 出境旅游 流的流源 、 向和流时特征 , 流 总结 出泉州 出境旅 游流在各个 发展 阶段 的空间结 构 , 提 出优化 泉 并 州未来 出境旅游 空间结构 的建议 . 关键 词 : 出境旅游 ; 旅游流 ; 间结构 ; 空 泉州 中图分类号 : 5 2 9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8 2 (0 1 0—0 1 6 1 0— 24 2 1师 范学 院学报
境游 目的地到 1韩 、 3 欧美 等新 兴 目的地 , 泉州市辖区居民出游所 占比例呈 明显 的上 升趋势 , 而石狮 、 晋江、 南安
和安永德 ( 安溪 、 永春 、 德化 ) 地区居民出游所 占比例整体上是呈下降趋势. 出现这样 的空间分 布特征 与泉州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以旅游流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了旅游区域影响
的机制及空间模式,并进一步将机制、模式进行组合,形成
旅游流区域影响分析的“M-M”基本效果矩阵,从而树立了基
于旅游流及空间视角的旅游区域影响分析框架。最后对淮安
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其在目的地区域旅游开发实践中
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流;影响机制;空间模式;“M-M”矩阵;淮
安市
一、 引言
旅游区域影响一直是旅游科学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
之一①②③。正确评价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对于指导旅游
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旅游影响方面的相关研究,大多
是在用宏观经济学理念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这
一层面上展开的④⑤⑥⑦;大多是针对目的地整体,而不是
针对目的地区域内部的旅游流的。旅游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具有空间属性的旅游地理学概念,也是构成旅游系统的神经
中枢或纽带⑧⑨。它与旅游相关流共同构成了诠释旅游系统
现象的旅游流概念体系⑩。以旅游流为对象和出发点,进行
旅游区域影响研究,既是旅游流研究走向实践应用的重要方
面,也是旅游区域影响研究的一个新角度。值得指出的是,
“旅游流的区域影响”与通常所说的“旅游区域影响”存在一定
的差异,后者主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强调从宏观经济学角
度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而旅游流的区域影响
或空间效应研究,则更强调空间的分异与旅游流的空间格局
及空间扩散模式密切相关B11,得出的结果更加具体和具有
空间性,并在影响类型在空间的分布及其机制方面可以更加
具体地分析和阐释。
迄今,尽管少数学者在旅游影响分析中对旅游流的影响
也有所涉及B12,但将“旅游流”作为旅游区域影响研究的立
足点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不多见。本文针对旅游理论
研究的薄弱环节和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把握旅游流
的动态属性及空间分异属性,沿着“流的性质――空间分
布――流的空间影响模式”的分析思路,对目的地区域内部旅
游流区域影响的机制及空间模式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在旅游
流及旅游区域影响研究上有所创新,并实践一种以旅游流为
导向的区域旅游开发模式。
二、 旅游流的区域影响机制
1. 区域影响因子分析
旅游流之所以会对目的地区域产生影响或作用,主要是
因为旅游流(即旅游客流)是一个“主观能动”的主体,其在旅
游目的地所开展的“旅游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文化交流活
动。伴随着旅游活动展开,资本流、货物流、信息流等旅游
相关流应运而生,从而对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区域影响或效应。显然,
旅游区域影响产生的主体因子是旅游流,关联因子是旅游相
关流,旅游流和旅游相关流 (concept-pairs,概念对B13)共
同构成旅游流区域影响或效应的影响因子体系。同时,在影
响因子体系中,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
成反馈机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B14。
2. 区域影响机理分析
显然,旅游流作为具有相当异质性的客体进入目的地空
间,其对目的地区域的影响主要由自身的属性特征所决定,
而旅游活动则是区域影响产生的关键过程或手段。
旅游流的属性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向、流质、扩散势
等。其中,流量大小通常与效应强度成正比;流向受资源格
局、行为规律等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具有“趋高性、向丰性”
等B15B16,它影响着空间效应的范围及方向,同时对目的
地体系等级分化具有影响、促进作用B17;流质即旅游流在
内部组成上的类型、构成,它影响着旅游活动中的旅游相关
流,从而影响效应效果或强度;旅游流的扩散势,即其向外
扩散的能力大小,影响区域联动效果及潜力,其大小可在以
往引力模型及其变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解释B18B19。而旅
游活动的开展则带动了目的地系统内部的资金流、货物流、
信息流等的流动或转换,从而影响目的地区域空间。
可见,旅游流的属性及活动特征共同规制着区域影响,
其空间分布及组合类型决定着旅游流的影响效果及动态趋
势。而对于某一具体目的地区域而言,不同的旅游背景环境
同样也会影响旅游流的活动、属性特征及其区域效应的发
挥。鉴于此,我们考虑了3种典型旅游背景环境,并对3种
典型状态环境所对应的旅游流效应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这
里的3种典型旅游背景环境是对旅游业发展主导环境的进一
步细分与界定。这种划分既综合了旅游业产业特性、旅游业
发展及其与外部支持环境的关系,也考虑了不同主导环境在
影响旅游流效应发挥方面所产生的差异性的显著程度。其
中,自然发展状态,是指在相对理想的无外部干扰、自然状
态下的旅游发展环境模式;政府主导状态,是指政府直接干
预较强的旅游业发展环境模式;市场主导状态,是指企业牵
头、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旅游业发展环境模式。在3种不
同的旅游背景环境下,区域旅游流空间效应的特征差异主要
体现如下:自由状态下旅游流的空间扩散主要受地域旅游资
源格局的影响,其空间效应特征具有较强的资源空间指向
性;行政引导通常放眼于区域全局的最佳发展,其作用下的
旅游流空间效应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市场投资引导
下的旅游流空间效应则具有混沌规律下的复杂多变、波动强
等特征,有利于区域的跨越式发展。显然,不同环境状态下
旅游流空间效应的发挥是有差别的,对于某一具体目的地而
言,要使旅游流发挥最大的效应、实现目的地区域的最佳发
展,必须结合目的地区域实际,营造、创建综合性的最佳效
应环境。
可见,旅游流是分析旅游区域影响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而旅游区域影响的本质和根本着眼点则是动态旅游流及其
空间背景环境。
三、 旅游流的空间影响模式
就本质而言,本文旅游流的空间影响模式是对传统空间
结构理论的应用、变型与发展B20。结合目的地系统空间格
局及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及类型组合等B21,归纳出目的地区
域旅游流空间影响的3种基本模式。
1. 网状等级扩散效应模式
旅游流在旅游集散地集聚,部分客流以集散地为接待服
务地或中转地,流向周边目的地景区,形成一级扩散流;同
样,一级扩散流在周边目的地景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其
中的部分游客会进一步向景区周边的次级目的地扩散分流,
形成二级扩散流,以此类推,旅游流就形成了鲜明的等级扩
散形态的流动。在比较成熟的目的地区域,旅游流线路可以
发展形成具有多元回路的网络状结构。这种情况对应着空间
结构相对复杂的旅游地域系统B22,旅游流的区域影响最为
显著。
2. 据点式扩散效应模式
与等级扩散相比,据点式扩散效应反映了旅游流在结构
相对单一的目的地区域的影响模式。这种情况下,旅游集散
地通常既是地区旅游的中心,也是地区客流接待服务的中
心。中心地外围景区难以形成过夜接待,景区间基本没有旅
游流联系。旅游流的空间影响主要集中在集散中心地,而对
外围腹地的影响、带动相对较弱。此现象可由旅游者中小尺
度行为规律加以解释,在省域特别是市、县级中小尺度旅游
地域比较常见B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