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
失落的文明的读后感(四篇)

失落的文明的读后感恒古如一,来面临复去,永不停留。
我听见岁月的脚步声正在大地上回响……它是一条河,没有人能阻挡它永恒流动。
天地宇宙是它的流域,浩瀚人心是它的河床。
它是寒风中飘零的落叶,它是阳光一盛开的花朵,它是春雨里刚刚萌动的幼芽。
它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也是满目雅气的幼儿。
它伸出一张无形的手,冷静地将日历页一页的住后翻,人世是没有任何力量能锁住这双手。
客观存在把今天变成昨天,把昨天变成历史。
当熟悉的领带逐渐远去的时候,陌生的未来正一步一步临近。
它像一把雕刻刀,永无休止地雕琢着世间万物,也雕刻着形形色色的人生。
所有一切都是它雕刻的对象,谁也无法逃避。
天上的云,地上路,海里的浪花,河面的桥梁,森森里的树木,城市中的高楼……老人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寿斑是神经质作品。
少男少女眼神中的清纯和激情是它的划痕。
它把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留在旅途中,这些瞬间,或辉煌,或许可怕的似陷阱,或许是千人瞩目的成功,或许是永不能弥补的遗憾……你想耽留达些瞬间,陶醉于你的欢乐和成功,或者沉湎于斧忧伤和愁苦,它却毫不理会,依然以不变的步伐走向远方,把你的抛在客观存在的身后。
面壁十年或者昙花一现,在脚步中都中是过去的一瞬间。
只有未来,是它还来不及淹没,来不及雕刻,来不及定型的领域。
那么,就让我们格外地珍惜未来吧!让我们为迎接即将临近的未来做好准备。
当未来像一片新芽冒出地面,当未来像一缕霞光照亮天空,当未来轻轻地叩响今日之门,我们便不至于手足无措。
站在岁月的河畔,我看见未来的浪潮正汹涌而来,每一个人都是浪中的船,每只船都在抵达港口……在迎接岁月的同时,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失落的文明的读后感(二)《失落的文明》通过其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尘封的历史,永恒的古埃及,智慧的古希腊,伟大的古罗马,虔诚的古印度,美丽的古巴比伦......让我们认识世界各地文明的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也让我惊叹前辈的伟大。
公元___年___月___日,躁动不安的维苏火山又一次发难,巨龙般的火柱冲天而起,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失落的文明为题作文

失落的文明为题作文失落的文明当我们提到失落的文明,很多人会想到埃及金字塔、巨石阵等古老文明遗产,它们已然落在我们视野范围之外,只能通过书籍、电影等媒介来了解它们。
然而,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文明正在迅速地失落,这种失落离不开我们自己的怠惰和疏忽。
本文将从文明的角度来探究我们身边正在消逝的文明。
一、中心思想:我们身边的文明正在消失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膨胀,我们所在的环境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道等一波波的修建,让我们逐渐远离了自然和原有的文明。
例如,我们曾经熟悉生活的巷子、院子等等,如今也渐渐难以见到。
车水马龙的城市交通,嘈杂的施工声,高耸入云的楼房,已将我们变得陌生而疏离。
这些城市所蕴含的原有文明包括建筑设计、风水布局等,也随之消失。
而在文化方面,曾经饱含智慧、传承着历史和文化的习俗和民风也在风雨飘摇之中。
像地方特色小吃、传统技艺、古老的庙宇、民居等,都在残喘着最后的气息。
大量流失的文物也成为这种文化的缩影。
近代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生活的便捷,但却也割断了我们与自然、文化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身边的文明正在失落。
二、例证与事实:城市文明的消失城市文明是世界各地都有的一个现象,它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变。
北京所失去的当年旧时的切实面貌就是很好的例子。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北京不断崛起的现代化高楼和广场,让有着千年历史的胡同城区逐渐被遗忘。
大量已建地铁站的商业开发都辐射到原本纯粹的民居社区。
早年记载清华园子:西院、东院、漪翠斋、竹园等园林建筑也已经遗失于年月之中。
现代化的碾压,一个个文明的根基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却被扼杀。
很多城市的街市也比如深圳的中央公园、上海的森林公园、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等,曾经是市民的休闲胜地,近几年却快速地消失。
那些曾经让人们感到舒适、清新的自然风景,如今已变得冷酷和无情。
曾经的和平和谐已悄然逝去,现代化的城市带来了新旧文明的冲撞,文明也逐渐消失。
三、语言表达:细节至上、真情流露城市文明的消失让很多人感到担忧,因为从一份文明走向消失,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回忆,注定了消失后很难再重现。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3篇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3篇失落的文明读后感3篇1前几天看见了新书推荐《失落的文明》,便好奇的读了起来,其中那些描写朴素时代经典语句吸引了我……恒古如一,来面临复去,永不停留。
我听见岁月的脚步声正在大地上回响……它是一条河,没有人能阻挡它永恒流动。
天地宇宙是它的流域,浩瀚人心是它的河床。
它是寒风中飘零的落叶,它是阳光一盛开的花朵,它是春雨里刚刚萌动的幼芽。
它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也是满目雅气的幼儿。
它伸出一张无形的手,冷静地将日历页一页的住后翻,人世是没有任何力量能锁住这双手。
客观存在把今天变成昨天,把昨天变成历史。
当熟悉的领带逐渐远去的时候,陌生的未来正一步一步临近。
它像一把雕刻刀,永无休止地雕琢着世间万物,也雕刻着形形色色的人生。
所有一切都是它雕刻的对象,谁也无法逃避。
天上的云,地上路,海里的浪花,河面的桥梁,森森里的树木,城市中的高楼……老人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寿斑是神经质作品。
少男少女眼神中的清纯和激情是它的划痕。
它把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留在旅途中,这些瞬间,或辉煌,或许可怕的似陷阱,或许是千人瞩目的成功,或许是永不能弥补的遗憾……你想耽留达些瞬间,陶醉于你的欢乐和成功,或者沉湎于斧忧伤和愁苦,它却毫不理会,依然以不变的步伐走向远方,把你的'抛在客观存在的身后。
面壁十年或者昙花一现,在脚步中都中是过去的一瞬间。
只有未来,是它还来不及淹没,来不及雕刻,来不及定型的领域。
那么,就让我们格外地珍惜未来吧!让我们为迎接即将临近的未来做好准备。
当未来像一片新芽冒出地面,当未来像一缕霞光照亮天空,当未来轻轻地叩响今日之门,我们便不至于手足无措。
站在岁月的河畔,我看见未来的浪潮正汹涌而来,每一个人都是浪中的船,每只船都在抵达港口……迎接岁月的同时,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3篇2我读完了《失落的文明》,最大的感想就是为璀璨的古老文明所惊叹,为逝去的文明曙光而遗憾。
这本书选取了古希腊、罗马帝国、古埃及、古印度、巴比伦、玛雅、印加、阿兹特克这八个人类的古代文明,从其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的文字娓娓讲述了这些古老文明的往日。
失落的文明的读后感

失落的文明的读后感《失落的文明》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它展现了一个充满未知和谜团的世界。
作者通过精彩的情节构思和生动的描述,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实世界的环境,并带给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思。
首先,我被小说中所描绘的世界所迷住了。
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下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一座座废弃的城市和迷人的景观。
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写,我仿佛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感受到其中隐含着的美与哀愁。
作者的描写能够将读者带入其中,使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个世界中,与主人公一同探索它的奥秘。
与此同时,小说还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悬疑的推理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惊喜和挑战的世界。
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路寻找着关于失落文明的线索,通过反复的思考和解谜,他逐渐揭开了一个个谜团,并最终发现了真相。
整个故事充满了不可预测的转折,令读者紧张而期待,想要一探究竟。
同时,这也是一段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旅程,主人公需要不断思考和努力,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并找到自己的归属。
然而,我觉得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和启示。
在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类文明的崩溃与重生,以及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豁达与勇敢。
小说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中,他们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着光明。
而这也让我想到了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问题,人类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才能真正保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而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他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找到了重新建立文明的方法。
这提醒我们,只有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实现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总的来说,《失落的文明》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
它通过恢弘的故事背景,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思辨性的主题,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去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
失落的文明作文300字

失落的文明作文300字
听说啊,有个古老的文明,现在都没几个人知道了。
那时候的人们,住得可豪华了,但是现在,只剩下石头和草了。
你听过“神秘部落”的事儿吗?说他们崇拜自然,跟风和雨都聊得来。
他们的语言啊,就像是大自然的歌声,可惜现在没人能懂了。
有探险家去过那儿,说那片土地上的人们超级聪明。
看那些雕像和建筑,一看就知道他们懂得享受生活,也喜欢探索未知。
但为啥会消失呢?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说实话,每次想到这个失落的文明,我都觉得像是个没写完的故事。
虽然现在我们只能猜猜看,但正是这种神秘感,让我觉得历史这事儿,真的挺有意思的。
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真的能找到答案呢!。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篇一:失落的文明读后感我读完了《失落的文明》,最大的感想就是为璀璨的古老文明所惊叹,为逝去的文明曙光而遗憾。
这本书选取了古希腊、罗马帝国、古埃及、古印度、巴比伦、玛雅、印加、阿兹特克这八个人类的古代文明,从其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的文字娓娓讲述了这些古老文明的往日。
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
悠悠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主的神奇,同时也用自身行动不断地给这个地球制造新的惊喜。
那些逝去的文明曙光注定再也不会出现,然后,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一段段远古的文明正在这种回望中,逐渐显露出她神秘的笑容。
智慧的希腊,伟大的罗马,永恒的埃及,虔诚的印度仿佛人类儿时的老照片,一切都显得真实而遥远。
我们解答了很多远古时的事,就像一个成人追寻着自己儿时的记忆,可是解答得越多,就越想知道更深、更古老的东西。
今天的人类,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再来创造文明呢?在我看来,这文明的创造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做法更是简单不过――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纸,文明用语,礼貌问好这些小小的细节都可以使我们再创造出文明。
干起来吧,人类!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我们忘却的文明再用我们的行动把它“追”回来。
虽然这些小小的细节对我们来说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这些细节都是我们以前所忽略的。
我们杭州是一个文明的城市,但有时我们把这些文明的举止忘得一干二净了。
篇二:失落的文明读后感《失落的文明》通过其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尘封的历史,永恒的古埃及,智慧的古希腊,伟大的古罗马,虔诚的古印度,美丽的古巴比伦......让我们认识世界各地文明的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也让我惊叹前辈的伟大。
公元79年8月24日,躁动不安的维苏火山又一次发难,巨龙般的火柱冲天而起,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然而山下庞贝古城的居民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似乎有充分的准备来应付即将发生的一切,就像身经百战的角斗士面对饥饿的猛兽一样,毫无惧色。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引言《失落的文明》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科幻小说,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荒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的文明已经消失,只剩下一些残败的遗迹。
本文将结合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分享对《失落的文明》的读后感。
文明的衰败与毁灭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现在已经衰败和消失的世界。
通过描述废弃的城市和废墟中的古老科技,作者向读者展示了这个失落的文明曾经的繁荣和辉煌。
然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文明的毁灭呢?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贪婪、对权力的欲望和无止境的战争是导致文明衰败与毁灭的主要原因。
在人类追求自身利益和权力的过程中,他们不计后果地剥削自然资源,制造了大规模的环境破坏。
战争的频繁发生使得社会秩序瓦解,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丧失,最终导致了整个文明的灭亡。
这使得我深刻反思了当今社会的问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贪婪的行为以及国际间的冲突和战争,是否也会引发文明的衰败和毁灭?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警醒。
文明的价值和重建尽管《失落的文明》中的世界展现了文明的衰败和毁灭,但小说中也透露了对文明的一丝希望。
主人公们通过遗迹的探索,从中汲取了失落文明的智慧和经验教训,并试图重建文明的道路。
这给了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文明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出物质上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更在于人类内心的精神和道德的进步。
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失落文明的经验中汲取智慧,重新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只有通过修复人类的道德伦理,找回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才能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文明。
反思现实与未来在《失落的文明》中,作者以科幻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反思现实和未来。
尽管小说的世界充满荒凉和希望的残骸,但作者给出了一个警示和启示:文明的兴衰只是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通过阅读和思考《失落的文明》,我们可以反思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行动来改变它们。
只有清醒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对社会问题的主动思考和参与,才能真正做到防止文明的衰败和毁灭。
失落的文明作文

失落的文明【1】公元前3000年,美洲大陆上出现了“玛雅文明”;公元10世纪,它又突然消失了。
公元前2500年,亚洲大陆上出现了华夏文明;在国人传统文化意识观念越来越淡薄的今天,华夏文明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消失……几年前,国人明确感受到了一次华夏传统的遗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韩国申报的端午节纳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端午节”已正式成为了韩国的国有节日。
在网上,不乏有对节日遗失的激动、遗憾和愤怒之情,但是,鲜有人冷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
在当今的社会公众中(尤其是青少年),“哈韩族”、“哈日族”越来越多,“火星文”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一些网络语言也频频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而对一些成语、谚语等却说不出个一二三。
现在的中国人,要么就是抱着义和团式的心态去地抵制,甚至辱骂外来文化;要么就是一味的崇洋媚外,吸收外来文化。
前不久,国内某媒体记者拿着一幅《春日雪景图》去到一所学校去做调查,当记者问道这是什么节日时,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圣诞节”。
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视角中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哪里还谈得上传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已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宝藏,当外国人盯着宝藏垂涎欲滴时,我们或是紧抱着怀中的金银财宝打盹,或是盯着别国文化的冰山一角望眼欲穿。
我们注重“文物”,注重青铜和瓷器,就说“我们保护了文化遗产”;我们却忽略了“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多年来,一些传统节日已逐渐沦为拜金主义者和商家的一种赚钱手法,已经不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君请看看,现在坐在苏州茶馆里听评弹的还有几个年轻人?天天把头发又染红又染黄的都是谁?还有多少人端午节吃粽子、正月十五吃元宵?这如果不是传统文化的遗失还是什么?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一衣带水的邻国拿去汉字和孔子思想吗?“玛雅文明”消失了,华夏文明呢?失落的文明【2】自诩是一个怀旧的人。
单车,汽车城市像小学生的作业本,被人胡乱地涂来改去,融合了奇妙的杂乱无章与锦绣繁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落的文明:古罗马》读后感烈日当空,在古罗马的哥罗塞姆斗兽场,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
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层层上升的扇形看台上拥挤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他们全都疯狂地嘶喊着,恨不得自己便是那位角斗士。
古罗马人认为角斗能激荡出人心中最本真、最宝贵的勇敢精神。
他们崇拜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奉为“国魂”。
区区一座斗兽场 为什么在罗
马人心中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呢?它存亡为什么能象征一个国家的
兴衰呢?难道就是因为一座斗兽场,罗马人就能疯狂地占领如今欧洲超过三十个国家的领土?这一切得从头说起。
课后之余,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失落的文明:古罗马》。
文中开头介绍了古罗马人所敬仰的神明——母狼,这信仰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传说中古罗马正是由母狼建立起的。
这是缘何?历史上溯到公元前八世纪,台伯河畔一只母狼的怀里安静地躺着一对正在吸吮着母狼奶水的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勒慕斯,后来他们被一位牧人所收养。
当他们长大后才得知自己原来自己的父母是贞女雷娅•西尔维娅和战
神马尔斯,而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就被篡位成功的阿慕利乌斯杀死了,愤怒的兄弟俩最终杀死了阿慕利乌斯,恢复了外祖父的王位。
罗慕路斯和勒慕斯决定在他们获救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以母狼哺乳双胞胎的图案作为城徽。
但在建城的过程中,兄弟俩却因为争夺新城的最高权力而产生了矛盾,这时他们决定让神灵来裁判,谁先看到占卜的飞鸟,谁就统治新城。
但在结果出来之前,双方就爆发了激烈的争斗,最后弟弟勒慕斯在这场战斗中被杀死了,改成以哥哥罗慕
路斯的名字命名为罗马。
罗慕路斯为争取和维护罗马城的统治不惜手足相残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罗马人都应为维护城邦或国家的安危竭
忠尽智,随时准备牺牲自己或自己的亲属。
然而,古罗马的建立并非与狼有关,罗马人仅仅是古代拉丁人的一支。
古罗马人之所以将国家起源与母狼结合在一起,主要是因为罗马刚建立时国立十分弱小,在无休无止的战争中,人们以自己是战神的后代,而狼正是战神玛尔斯所驱使的野兽,因此有了这个说法。
这便是罗马历史的开端。
而这种对于权力的渴望,对于国家的忠诚,由始至终影响着罗马的发展。
但值得质疑的是这种强烈的权力欲望是每一个国家都具备的,那为什么罗马帝国在其鼎盛时期国土面积覆盖如今的希腊、意大利、瑞士、法国、英格兰等三十多个国家呢?在谈到这一点时,邦雅曼贡斯有一段经典论述: 古代的尚武民族把他们的好战精神主要归功于他们发觉自己所处的形势。
罗马亦是如此。
罗马兴起于拉丁姆平原上的第伯河下游的东南岸,处于该河流渡口的位置。
此地距海岸远近适中,土地肥沃。
生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古代居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因而自然形成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在那个时期,农民经济和专门从事谷物生产是拉丁姆一般经济生活的主要面貌。
此处还是第伯河上游居民到海边取盐的必经之地和意大利许多天然通道的聚合点,是意大利中部地区陆路交通的枢纽。
但三面环海的意大利半岛极易遭到海上民族的侵扰。
公元前10- 9世纪,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先后来到意大利半岛进行武装殖民。
罗马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是让其成为殖民者首要选择的目标,这就使罗马人从定居
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而投入到军事生活之中去。
四周也是强敌林立。
北方强大的伊达拉里亚城市虎视眈眈;东南部山
区强悍的山地部落经常入侵骚扰; 位于意大利平原和阿尔卑斯山之
间勇猛的高卢人,也不断挥师南下进行掳掠;邻近的拉丁城市也常与
罗马发生摩擦。
这种状况给罗马带来了极大危险。
刚刚步入国家状态的罗马,面对时常爆发的掠夺战争和如林的强敌,它首先要解决的便是集团的独立生存问题,若不能克敌制胜,就只有受别人奴役,古代奴隶制国家间的掠夺与生存法则,就决定了罗马必须时刻警惕外来掠夺。
扩充自己实力的同时,不断地对外征战,方能以攻为守,求得本集团的生存与发展。
渐形成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群体精神。
罗马良好的地理环境还极大地吸引了邻近居民到这里定居生息。
据统计,早在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的公民人数就达13万,而当时的罗马领
土却只有800平方公里。
光公民的人口密度就达每平方公里162人。
在古代,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稠密的人口不仅对有限的土地造成了严重的压力,使罗马人民始终只在2至7犹格的狭小土地上勉强维持生活,而且还对古代文明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为古代文明的整个制度都是建立在人口的一定限度上的,超过这个限度,古代文明就有毁灭的危险。
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摆在罗马国家面前的唯一办法就是向外扩张。
他们被分割成小小的部落,靠武力去争夺一片狭窄领地的所有权。
他们为了生活必需品而相互为敌,不停地相互打击或威胁。
甚至那些没有征服野心的人,也不能放下自己的刀剑,否则他们自己就会被别人征服。
对他们所有人来说,他们的安全,他们的独立,
他们的全部生存价值就是战争。
文中提起尚武的罗马人时,说道,
“或许古罗马人的血液里真的掺入了狼性的成分,亦或许他们真的传承了战神的秉性,因为后世人所最不能理解他们的,就是他们的‘嗜血成性’。
他们似乎缺少最起码的同情心,竟把杀人当成了一种娱乐和游戏!”
在古代罗马,人们特别喜欢看角斗士在竞技场上相互残杀,喜欢以角斗士们淋漓的鲜血和死亡的痛楚来取乐。
据说,这种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残酷游戏”,是早年曾统治过罗马的伊达拉里亚人的一种葬礼习俗。
罗马人之所以保持它,同样是出于对自己先辈的纪念。
不过,这种纪念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殉,而是为了以角斗士在格斗中所体现出的勇敢,来向先辈的在天之灵表明,他们绝不会做没有勇气的懦弱的不肖子孙。
何等残酷的表达方式!怪不得人们成罗马人为尚武的罗马人。
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残杀之外,还有人兽搏斗、兽兽搏斗。
“我踏上罗马广场的废墟,走过每一块值得怀念的地方……当我坐在卡皮托山岗废墟之中沉思冥想时,赤脚的托钵僧人正在朱庇特神庙中唱晚祷诗,撰写一部这个城市的衰亡历史的念头第一次涌上我的心头。
”
这是英国近代伟大的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访古时产生的感想。
到底是为何,这个伟大的帝国,会成为过去?
有的人想象,罗马毁于铅中毒。
这是因为罗马人用铅作材料制造输水
管道,致使他们饮用水中的铅含量过高,久而久之,引起了铅中毒,导致罗马人智力水准下降,罗马帝国从此衰微,无力抵抗日耳曼人的进攻,最终为日耳曼人灭亡。
也有人说,罗马帝国的灭亡归咎于公民理想的丧失。
元老院的腐败,人民被排斥到国家政治之外,百姓的心与政府分离,自然而然国家凝聚力不在。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可以有许多好的历史学家,但却不可能有好的历史评论家。
这话我颇为赞同,历史一旦过去,便很难回看到真实,所谓历史的真相,也只是现代人的研究成果,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不需要给历史假设,这是毫无意义的,就像“人生没有如果,但有很多但是”,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未来。
这里的探讨不会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现实是历史的积分,历史是更早历史的积分,未来对历史是没有影响的,相反的,历史却深远地影响着现在与未来。
我们不可能没有过去而拥有现在和未来,人类世界发展到今日,又将发展向何方,一直在沿着历史的脉络演进。
辉煌亦或衰败,痛苦或是欢欣,宠也罢,辱也罢,我们没有选择历史的权利,但我们可以把握未来的方向。
人类世界好似被驮在马车上,行走在历史的年轮中,一圈又一圈,一圈一个轮回。
所幸的是,这年轮是往外扩展的,越往外周期越长。
我希望我们能在历史的指引下,在正确的道路上,将循环的周期走成无穷大,一直走向我们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郭长刚著《失落的文明:古罗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爱德华·吉本著,席岱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