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发展研究
空间非合作目标交会对接影像测量自适应处理

本 文针 对 以上两 点分 析结 果进行 研究 ,对 传统 卡尔曼 滤 波量测 更新后 进行 改进 ,采 用历 史测量
新 息 (n o ain 数据 和渐 消 自适应方 法 对 测量 噪声 未知 和系 统模 型误差 进行 处理 。仿 真结果 In v t ) o 。 表 明本文提 出的方法 能够 对导 航精 度 的提高有 一定 促进作 用 。
( 海 交 通 大 学 空 天 科 学 技 术 研究 院 ,上海 2 0 4 ) 上 0 2 0
摘要 分析 了空 间非合作 目标影像 测 量及 特 征 点提 取机 理 ,根 据 对 接 中特 征 点识 别 噪
声 不 确 定 和 空 间摄 动 引起 的模 型 误 差 , 对 传 统 滤 波 方 法 进 行 改 进 ;通 过 量 测 更 新 后 的 新 息
中 国 空 间 科 学 技 术
Chi e e Sp c ce c n c n l gy n s a e S i n e a d Te h o o
21 O 1年 6月
第 3 期
空 间非合 作 目标 交 会 对 接影 像 测 量 自适 应 处 理
王晓 亮 邵 晓巍 龚德 仁 段 登 平
数 据 对 量 测 噪 声 量 级 进 行 估 计 , 同 时采 用 渐 消 自适 应 方 法 对 模 型 误 差 进 行 处 理 , 增 进 滤 波
效 果 ;设计 了针 对 空间非合 作 目标对接 段 的滤 波 器 ,能 够提 供 对接 段 相 对位 置 、速 度 、姿
态角及 角速 率估计 信 息 。仿 真 结果表 明 ,提 出的 改进 滤波 算 法 能够在 测 量 噪 声不 确 定和 模
= li
7
一
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系统结构技术综述

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系统结构技术综述张景旭【摘要】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large aperture ground-based telescope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significance of bigger apertures for telescopes and their main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are expatiated and the summary on appliance values of modern large aperture telescopes is given.Then,it introduces five kinds of modern typical large telescope systems,which represent the topmost technological level.The key structures and technologies of large telescopes about mount,telescope tubes,primary mirror supports and secondary mirror assemblies are disscussed.Finally,it summarizes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large aperture ground-based telescopes and points out that some of the optical systems in the telescopes have been changed from coaxial systems to off-axial systems,while they are better application prospects.%概述了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口径变大的意义及实现的关键技术途径。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讲稿(30页)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讲稿)前言2016年我国载人航天活动又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9月15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T2火箭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10月中下旬,还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与天宫二号对接,并且送去两名航天员,在里面工作30天。
2017年4月将发射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对天宫二号进行在轨推进剂补加,从而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的任务,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奠定坚实的基础。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更高阶段的发展,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太空开发工作,大大提高航天活动的效率。
它还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因为失重环境可以解放人的双脚。
现在人类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激增……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环境来解决。
因此,载人航天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由于载人航天技术特别复杂,投资和风险也很大,至今只有前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总体概况(一)我国载人航天早期活动情况载人航天是当今高技术中最具挑战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航天员直接操作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
我国其实很早就开始载人航天活动的一些工作,包括早期用太空火箭发射小白鼠、小狗做一些生物方面的实验。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曾经准备研制载人飞船,名叫曙光号飞船。
它是一个两舱式飞船,形状有点像一个倒扣的大漏斗,由座舱和设备舱组成,同时从全国空军1000多名飞行员中选出了88名飞行员,1971年到北京进行复选,最后选出了首批19名预备航天员。
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自1971年10月以后,曙光一号飞船研制处于停滞状态。
1975年3月国家正式宣布这项工程下马。
虽然我国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终止了,但这项计划中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给未来的载人航天发展积累了经验。
第1章 电子测量技术课件绪论

v 2.间接测量 § 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
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 P UI
§ 此法费时费事 v 3.组合测量
§ 当某项测量结果需用多个未知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 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知参数间的函 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
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QINGDAO AGRICULTRURAL UNIVERSITY
电子测量技术
参考教材
教材: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张永瑞 参考教材: 林占江编著,《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蒋焕文等,《电子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 陈光踽等,《现代测试is》,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费叶泰等,《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相关学术刊物: IEEE MI,仪器仪表学报,电子测量,计量学报等
正的科学
§ 生产发展离不开测量
§ 在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则更是离不开测量
“两弹一星”的成功,没有测试仪器是不可能的。 生产中“没有测试,就没有新产品”。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成本中,测量成本已超过50%
所认识的测量
l 有多重——质量的测量 长方、几何——长度、空间尺度的测量 汽车之间的案例距离怎么测定——车距监控防撞系统 高大物体怎样测——世界最高峰测量新记录 巨大物体可以测吗——地球周长的测量 远程距离怎么测——测距千里眼、测距能手、卫星激光测距 仪 究竟能测多小——分子、原子、原子核的大小测量还有夸克
Rt R20 (t 20) (t 20)2
Rt1 R20 (t1 20) (t1 20)2
Rt2 R20 (t2 20) (t2 20)2
36
§1.3 电子测量的方法
(二)按测量方式分类
航天器姿态控制与精确定位技术研究

航天器姿态控制与精确定位技术研究一、引言航天器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姿态控制和精确定位技术是其飞行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本文将对航天器姿态控制与精确定位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原理、方法,探究其在航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二、姿态控制技术1. 姿态控制原理姿态控制是指通过航天器控制系统,控制航天器在三维空间内的姿态,使其朝向、速度、姿态等参数达到设定要求。
姿态控制原理可以用刚体力学的基本方程来描述和计算。
姿态控制通常分为点控制和连续控制两种方法。
2. 姿态控制方法(1)逐步控制方法逐步控制是使航天器姿态参数按照一定步骤逐渐变化到期望值的一种方法。
逐步控制方法主要有逐步旋转控制、逐步加速控制、逐步减速控制等。
(2)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PID控制方法是利用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的组合来实现航天器姿态控制的一种方法。
PID控制方法可以拥有良好的稳定性,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数的调节和优化,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过程控制法过程控制法是一种以控制过程为中心的优化方法,通过对控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姿态控制效果。
三、精确定位技术1. 精确定位原理精确定位是指在三维空间中,通过不同的传感器(如GPS、惯性测量单元、星敏感器等),对航天器的位置、速度等参数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确定。
精确定位原理可以利用航天器的运动方程和测量学原理进行计算和分析。
2. 精确定位方法(1)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利用航天器上安装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通过测量航天器的加速度、角速度等参数,计算出航天器的位置、速度等参数的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精度高、可靠性强,但误差随时间的积累也较大。
(2)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航天器定位的技术。
GPS定位系统精度高、覆盖范围广,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航天器遮挡、信号干扰等),其精度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星敏感器系统星敏感器系统是利用星敏感器测量航天器朝向、方位等参数,进行高精度定位的一种技术。
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可免费下载转换软件:/file/dpikfiut解压密码:/byby777go 6月29日10时03分,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安然着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说:“可以用12个字评价这次任务: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
”而同时,航天载人工程20年来,还带来了诸多丰厚的“副产品”,对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天员选拔体系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我国开创性地建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员选拔体系。
特别是在“神九”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沉着冷静、操纵精准,实现了我国航天员首次在轨的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较长时间在轨驻留并系统性地开展空间实验,首次有女航天员执行任务的创举,彰显了我国航天员的选拔训练水平。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说:“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航天员选拔和培养体系,既立足确保完成当前任务,又要着眼我国载人航天长远发展战略。
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建立了具有完整性、开放性的航天员选拔训练体系,并在历次载人飞行任务中不断完善。
这个体系包括了航天员的选拔训练一系列的标准、程序、方法,也包括教学、教材体系,教员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训练设备体系以及管理体系。
应该说我们的体系适应了我国载人航天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此外,我们还强化研究创新技术方法。
多年以来,我们先后突破了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的选拔训练、模拟失重水槽训练、交会对接训练等关键技术,研制了系列化的训练模拟器,以及大型的地面模拟训练设备。
并注重运用心理学和数学方法研究建立了航天员心理素质评价技术、飞行乘组选拔综合评价的模型等。
”20年来,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至今,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这本身就是一系列重大科技进步,为我国正在研制建设的载人空间站及其运营系统奠定了扎实基础。
大尺寸空间计量仪器的应用与校准

0引言
近几十年间,长度计量的体轮廓进行测
量。尤其在航空、船舶和风电等高新技术行业,对 大尺寸轮醉ilIf最的需求不断增多,所需的空间测量 精度也在不内I的提高。传统的坐标测量仪器虽已 发展成熟,但测量范围远不能满足需求。如市场上 过量蕉垄!Q!!:№!
究起步较晚,且大部分集中在军工领域¨“。
目前,激光跟踪仪的校准研究已进入制定国际
标准阶段。新的国际标准IS0
10360
Panl0草案
2617
中,在美国AsTMB89.4.19和德国VDI/VDE
Part
10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需测量的
幽3^Rcc激j匕雷达校准装置
参考长度的位置,如引入一些非对称的参考长度, 如非对称水平长度、非对称的垂直长度以及非对称 的对角线长度等测试,以弥补ANSL/AsME B89.4.19中原有参考长度测试中会对某些几何位
倍(<250斗m)。iCPs系统主要由发射器、传感器、 手持探头、系统软件和接收器电路等构成¨J。与激
光跟踪仪、激光雷达等仪器不同,jGPS测量时不需 移站,只要增加发射器的数量即可扩展测量范围, 且在测苣范围内,可同时使用无限多个接收器和传 感器进行测量。iGPs的发射器发射780nm的激光, 激光面呈两个扇形,扇面覆盖范围为±300,并绕发
C墨圈
标准物质,按照仪器说明书给出的方法分别对每个 标煤重复测量3次,以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 检定或校准中.由于缺乏可依据的检定规程或校准
规范等技术性文件,使得仪器计量特性技术指标处
于失控状态,影响了仪器特征参数的溯源性和仪器 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工业分析仪的结构组成和工 作原理,分别对称量示值误差、称量稳定性、温度偏
展,从使用传统的标准尺到如今早已普及的激光干 涉测距;从对简单的尺寸、位置进行测量,到对线轮
倾力宇航科技发展 创新光纤陀螺技术——访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十三所副所长王巍

纷 纷加 入到 研 究开发 的行 列中来 。由
制成功与应用 , 突破 了我国新型战术导
于光 纤陀螺 在运 动载体测量 和 国防领
域 的应 用非 常理 想 , 主要 发达 国 家投
弹快 速 反应、 动可靠、 机 精确打 击和小
型化的惯 性技 术瓶 颈, 为更新换代性 成 的惯 性制导技术和产品, 拉近 了我国新
号 ”的太 空之 吻不仅 让 国人 为之 欢 呼
报 道 的实 用化 光纤 陀螺 国际最优 水平
相 当, 0 年荣 获国家技 术 发 明奖 于2 1 0 二等奖。 在项 目攻关的过程中, 王巍还研究
振 奋 ,同时 也 弓 起 了世 界 的 关注 。其 1 中, 宫一 号 目标飞 行 器主 控惯 导 设 天
术 、 联 网技术 方 向的进一 步 发展 起 物
到 了推 动作 用 。
螺仪 表磁 悬浮支承 的支承 力和浮子对
中精 度, 决其干扰 力矩 大、 解 启动 时间
光 纤精 密测 量技 术 , 一种 非接触 式 是 的精确 测量 装 置 , 是电力 系统 智能 电
网中测 量与控 制的新一 代 关键 设备 ,
研 制了长寿 命光 纤陀 螺 组件 系列 型谱 产 品, 别用 于替 代 进 1 性陀 螺 和 分 3挠
三浮 陀螺 , 目前, 这些产 品已在 对地遥
制 出了基 于长 波长 的精密 级宇航 用高
测 和科 学试 验卫星等 多颗在轨 卫星 上
良好 运行。
光纤 陀 螺仪提 出了很 高的技 术要求 。 而我 国宇航 领域 上光 纤陀螺 的应 用曾
能够 有效解 决互感器 高压 绝缘 困难 等
瓶颈性难题 。 王巍带领 团队研究了基 于S g a a nc 干涉仪 的全 光纤 电流 测量 装置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