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麦高产攻关技术途径与经验探讨

合集下载

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实施方案

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实施方案

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实施方案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人民温饱、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虽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

本文将从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小麦生产的高产稳产,提高小麦品质和效益,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1. 优选示范区地理位置:选择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区作为示范区,以确保小麦高产攻关示范能够顺利进行。

2. 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科研机构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推广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新品种,并通过研究制定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推广示范:在示范区内,选择一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帮助他们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并通过现场演示、培训讲座等方式,将经验和成果推广到全区域。

4. 提高农户收益:通过示范区内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强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实现农民增收。

5.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和农业生产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示范区内的气候变化、病虫害情况等,为科研和农民提供数据支持。

6. 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加强财政投入、制定激励政策等方式,增加示范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的建设。

三、示范区建设的重点措施1. 壮大科研力量:加大对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其科研能力。

鼓励科研机构与农民合作,共同推动小麦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2. 加强品种选育:各级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力度,培育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种植条件的小麦新品种,并组织示范区农民进行试验种植。

冬小麦优质的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优质的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优质的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耐性强、丰产性好的特点,并结合当地的农艺条件进行选择,选择早熟、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

2.适宜的播期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是秋季低温时期。

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

早播可以利用秋季雨水,有利于生长发育,防止干旱。

但过早的播期可能会因高温天气造成苗期倒伏的问题,所以在选择播期时要结合气象条件和当地耕作习惯进行决策。

3.合理的播种量和密度冬小麦的播种量和密度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量太大会导致苗期过浓,易发生倒伏。

播种量太小则会导致生育期内缺苗现象,影响产量。

一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50-75kg之间,根据品种、土壤质地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4.地力充足、土壤改良冬小麦是营养需求较多的作物,对土壤要求较高。

在种植前需进行充足的施肥和土壤改良。

通过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施用,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冬小麦对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有一定要求,可以进行磷、钾肥的施用和秋季绿肥的种植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5.合理灌水冬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为了保障冬小麦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合理进行灌水。

在播种后的初期进行保墒灌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苗期进行精细管理,根据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溉,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

6.科学管理冬小麦在生长发育期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人工密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都是关键环节。

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注意除草,保证光、温、水等因素的均衡,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7.采收及后期管理冬小麦的采收时机要恰到好处,避免采收过早或过晚影响产量和质量。

采收后的管理包括割台秸秆回田、温水灌溉或落水、及时处理病虫害及雪灾等问题。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介绍当前普遍适用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优质小麦品种选择优质小麦品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叶面积指数,光温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小麦是一种营养需求量大的作物,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并合理科学施肥。

三、避免重茬重茬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滋生,根系损伤等问题,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应适当轮作,并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小麦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加强病虫害防治,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控制病虫害。

五、合理控制灌水量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适量的灌溉水,但过量的灌溉会使农田产生水渍,导致水泡病、浸润病等病害滋生。

应根据土壤情况和降雨量合理控制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

六、科学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选垄、揭盖、跟肥、松土等措施。

应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等多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小麦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以保证人们食用小麦的安全性。

要严格把控小麦种子的来源,对小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生物制剂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严格管理,对采收后的小麦进行质量检测等措施,确保小麦产品的安全性。

总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就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和小麦生长期的需要,合理选用肥料和施肥方法。

2.注意调节氮磷钾元素的平衡,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元素的均衡供应。

3.根据土壤养分吸收情况、农业生产经验和小麦生长期变化特点,适时适量地进行追肥。

二、高效节水水分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然而在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高效节水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

1.合理选择地块和时间,避开旱期和盛夏高温季节,降低水分蒸发损失及蒸腾量,提高有效灌溉率和渗透利用率。

2.通过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地表流失和深层渗漏,加强土壤水分的蓄积和节约,实现节水效果。

3.透过高精度微灌技术,对土壤中过量水分进行实时处理,合理控制水量和浇灌深度。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必要从。

如果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将会影响小麦产量甚至完全毁掉。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挖除病体、虫体,保持田间清洁。

2.选用适当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但过量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因此,应注重选择安全、高效、环保的农药,科学、合理恰当地使用。

3.加强生物防治,选用具有低毒、高效、具有长时间残效期的高效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四、合理种植小麦种植方法和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有抗贫瘠性强、抗日照短、产量高的品种在适宜的地块上进行种植。

2.调整种植密度,适度控制作物间隔,控制茎叶的分布,提高茎叶比。

这样,在达到一定粗度条件下,对于营养物的支配会更加的合理。

3.地形的选择,小麦适生于较平坦的地形,而泥土过于粘重或过于松散的地形并不适合进行种植。

总之,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重点在于科学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防治和合理种植。

淮北市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淮北市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单纯 应用某 一单 项技 术 和 措 施 , 是 需 要 在综 合 种 子 、 而 土
肥、 植保 等综合 农艺 技术 的基 础上 , 入开 展 土壤 培肥 、 深 水
利配套 、 农机农 艺结 合等 综合 增产措 施 的广 泛应 用 。总结
1 小 麦高产 、 高产 栽培 的基 本原 则 超
该 文 阐述 了 小 麦 高 产 、 高产 栽 培 的基 本 原 则 , 出 了小 麦 高 产 超 高产 技 术 要 点 。 超 提 关 键 词 : 麦 高产 ; 高 产 ; 培 技 术 ; 北 市 小 超 栽 淮
中 图分 类 号 s 1. 5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0 l 8 0 7— 7 1 2 1 )3— 5—0 2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 r S i B l 2 1 ,6( 3 A h i gi c u1 0 0 1 1 ) . . .
8 5
淮 北 市 小 麦 高产 、 高产 栽 培 技 术 探 讨 超
任 笑 嫒
( 北市土肥站 , 徽淮北 淮 安 2 50 30 0)

要 : 0 5年秋 开 始 , 徽 省 在 9个 小 麦 主 产 市 开 展 了 小 麦 高 产 攻 关 活 动 , 成 推 广 4项 关键 技 术 , 效 显 著 。 自2 0 安 集 成
和八 项技 术经 济指标 和 “ 5优 3防 5高 ” 小麦 超 高 产 优化
栽培 技术 体 系 , 中 以 “ 肥 后 移 ” 核 心 的 “ 其 氮 为 3改 施 肥
法 ” 以“ 水后 用 ” ; 前 原理 为指 导 的改 间歇 性 灌水 为土 壤持 续性 供水 的灌水 技术 ; 搞 好健 株 栽 培 、 经 创建 优 质 群 体 为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很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

因此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和追求的方向。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良种选育小麦种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小麦的良种应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强、耐旱、抗灾等特性。

同时,应该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地选择和准备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和养分。

因此要选择土质肥沃、排水好、土层深厚、石头少的耕地。

同时,在种植前要做好田间杂草清除、犁地、耕地、施肥和改善土壤结构等工作,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和通透性。

三、施肥小麦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比较关键的营养元素。

在种植前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进行土壤检测,然后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来制定适宜的肥料使用量和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要适量使用氮磷钾肥料,并在拔节期和穗期施肥。

四、合理的密度选择农民在种植小麦时要根据土地环境、品种性状和气候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应根据品种和环境进行选择,一般密度为每亩300-600kg种子,可以在播种前根据种子大小进行数量调整。

同时要注意,密度太大易引起小麦发芽不良,密度太小则会产生过多的薄穗,降低产量和质量。

五、适宜的灌溉和排水保证适宜的水分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在幼苗期和拔节期适宜多灌水,穗期要避免过多的水分,以免引起小麦倒伏和流苏现象。

同时,在种植小麦的地方应建立排水系统,以免因积水而导致减产或死亡。

六、病虫害防治小麦是易感作物之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在种植小麦的地方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以免造成大面积的损失。

加速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丰1号推广的探索与实践

加速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丰1号推广的探索与实践

加速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丰1号推广的探索与实践加速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丰1号推广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品种被不断研发出来,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在小麦种植方面,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推进小麦育种工作,引进、培育了很多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小麦新品种。

青丰1号是其中一种优良小麦新品种,它具有高产、稳产、抗病宽适应性等优点,特别适宜贫瘠荒漠、旱耕地及半干旱区等种植条件较差的地区,是我国种植小麦的一个重要选择。

因此,推广青丰1号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具有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了加速青丰1号的推广,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具体措施如下:一、新品种特性宣传和示范宣传和示范是推广新品种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关部门在全国不同地区对青丰1号的优点特性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介绍了其高产、稳产、抗病宽适应性等突出优点,并在农村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

同时,也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向广大种植户介绍青丰1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二、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使用新品种。

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补贴购买种子、提供保险等。

同时,也在农村地区建立了相应的售后服务机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

三、与大型农业企业联合推广与大型农业企业合作,能够进一步推广新品种的应用。

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与大型农业企业合作,推动青丰1号的推广应用。

大型农业企业拥有更大的规模和资金,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更有可能在新品种推广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四、科技专家的技术支持科技专家的技术支持也是推广新品种的重要保障。

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专家,为青丰1号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他们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向广大农民介绍青丰1号的技术注意事项、种植管理技巧等,并在种植过程中实时指导,提高了种植户在新品种种植管理方面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淮北市“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回顾与思考

淮北市“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回顾与思考
关 键 词 : 北 市 ; 麦 高 产 攻 关 ; 验 ; 题 ; 策 淮 小 经 问 对
中图分类号
¥ 1 . 52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 7 3 ( 00 1 8 0 0 7— 7 1 2 1 )7— 5- 3
淮 北 市 20 2 1 实施 小麦 “ 产 攻 关 ” 动 5 05— 0 0年 高 活 a
l. 4 7万 h 叶 面肥 喷施 面 积 由 8 7万 h 提 高 到 1. m, . m 49 万 h 药 剂拌 种 ( 衣 ) 积 由 7 9万 hn 高 到 1. m, 包 面 . r 提 53
3 7 g6 7 , 产 8 k/ 6 m , 幅 2 . % 。 回顾 五年 8k/6 m )增 6g67 增 22
来, 小麦 单产 实现 了跨越 式发 展 ,0 0年平 均单 产 4 3k / 21 7 g
6 7 首次 突 破 4 0 g 比 2 0 6m , 5 k , 0 5年 增 产 17 g6 7 , 1 k/ 6 m 增 幅 3 . % ,比 2 0 29 0 5年 以 前 的 历 史 最 高 水 平 (19 9 7年
来 的小 麦 “ 高产 攻关 ” 活动 , 成绩 的取 得 来之 不 易 , 总结 其
经验及 问 题 , 今 后 小 麦 生 产 进 一 步 的 稳 定 提 高 提 供 为
依据。
万 h 统 防统治 面积 由 04 h 高 到 5万 h 专业 m, .万 m 提 m,
化 防治面 积 由 0 5万 h 提 高 到 5 7万 h 种 粮 大 户 . m . m,
品种 的 比重 由 6 % 提 高 到 9 % , 少 量 播 种 面 积 由 2 7 2 9 精 .
万 h 提 高到 1 . m 4 7万 h 测土 配方 施 肥 面积 从无 到有 ,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高产攻关技术途径与经验探讨
小麦高产攻关技术途径与经验探讨
摘要为实现小麦高产目标,在海安县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创建项目,分析项目的技术方案,总结主要的技术措施,最后就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促进小麦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技术途径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75-01
曲塘镇为海安县农业大镇,自2007年秋播以来连续5年承担实施部省级小麦高产创建项目,通过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开展,高产超高产田块不断涌现,全镇小麦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现将小麦高产技术措施与经验总结如下。

1 制定技术方案
一是确定目标产量为8 250 kg/hm2以上。

二是选择品种。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如扬麦15、扬麦13、宁麦13、扬辐麦4号、扬麦20等。

三是实行免耕扩行机条播、机开沟两机配套作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播种前取土化验土壤基础地力,根据地力情况及单产8 250 kg/hm2以上的目标产量制定施肥方案,施纯n 225 kg/hm2、p2o5 45~75 kg/hm2、k2o 45~90 kg/hm2。

同时进行病虫草防治,采取查虫治虫综合防治方法。

四是内外三沟高标准配套,综合运用抗灾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 落实关键技术
2.1 播前拌种
每500 g麦种用1 g矮苗壮拌种,拌种水量以麦种量的4%~5%为宜。

2.2 精量稀播
一般在10月27—30日播种。

基本苗150万~180万株/hm2,全面实行免耕扩行机条播,行距24 cm,播深2~3 cm。

播种时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具体用种量按以下公式计算:播种量=基本苗数×千粒重×106×发芽率×出苗率。

2.3 肥料运筹
施纯n 225 kg/hm2、p2o5 45~75 kg/hm2、k2o 45~90
kg/hm2。

氮肥的施肥比例以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为宜;壮蘖肥于四至五叶期施用,拔节肥施用期为叶龄余数2.5叶左右,孕穗肥一般宜在剑叶露尖至破口期施用。

2.4 冬前及冬季管理
2.4.1 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的地方,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后开沟撒种,墒情差的开沟浇水补种
[1]。

2.4.2 查草化除,适期化控。

立足冬前,抓住适期、适墒,根据不同草相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除草剂进行化除,避免寒流来临前用药,以防冻药害。

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需及时采取化控措施,控旺促壮,喷施矮苗壮30~45袋/hm2,确保小麦安全越冬[2]。

2.4.3 麦蜘蛛防治。

冬前及越冬期,可用50%稻丰散乳油750~1 125 g/hm2,或48%毒死蜱乳油1 125~1 500 g/hm2,或10%氯氰菊酯乳油600 g/hm2,对水450~600 kg/hm2均匀喷雾。

在小麦拔节期用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750~1 125 g/hm2、0.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对水600~900 kg/hm2均匀喷雾。

2.4.4 查沟补沟。

充分抓住冬前天气晴暖的有利时机,开展清沟理墒、疏浚三沟工作。

2.5 春季管理
2.5.1 适时搞好春季化除、化控。

麦田春季化除一般掌握在小麦拔节前、日均温稳定在5 ℃以上时进行,要掌握在冷尾暖头,避免寒流来临前用药,以防药害和冻害加重。

若田间群体较大,则在拔节前用矮苗壮900 g/hm2,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25~600 g/hm2进行叶面喷雾。

2.5.2 施好拔节孕穗肥。

拔节肥的施用应在群体叶色褪淡、分蘖数已经下降、第1节间已接近定长时施用。

具体用量和施用时期根据田间苗情确定。

2.5.3 搞好纹枯病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4.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5~7 d后,再用药1次。

2.5.4 清沟理墒,防渍害。

渍害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子,经过冬季雪后冻融交替,田内外沟易产生淤堵现象,要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清理、疏通,加深田内三沟,及时排水降渍[3]。

2.5.5 冻害补救。

小麦受冻后应根据冻害严重度增施恢复肥。

小麦拔节前受冻,可施用壮蘖肥,促使其恢复生长;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减轻冻害损失。

恢复肥追施数量应根据小麦主茎幼穗冻死率确定:主茎幼穗冻死率90%~100%的田块宜施尿素150 kg/hm2;主茎幼穗冻死率70%左右的田块宜施尿素120 kg/hm2;主茎幼穗冻死率50%以下的田块宜施尿素75
kg/hm2;主茎幼穗冻死率在10%以下的田块,不需增施恢复肥[4]。

2.6 后期管理
在小麦齐穗至扬花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450~600 kg/hm2对准穗部均匀喷雾防治赤霉病;在白粉病、叶锈病发病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900~1 200 g/hm2对水750~1 125 kg/hm2对准全株均匀喷雾。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2对水600~750 kg/hm2对准植株中上部均匀喷雾防治穗期蚜虫。

结合穗期防病治虫应用金球牌穗粒饱或磷酸二氢钾进行药肥混喷,既防病虫害,又增粒增重。

3 主要经验体会
3.1 选用优良品种是关键
要选择耐肥、抗倒性好的小麦品种。

同时品种的抗病性无致命弱点,如赤霉病抗性、耐寒、耐湿性等。

但在高肥条件下有些品种要注意白粉病的防治,如扬麦15。

3.2 壮个体是大穗形成的内在基础
通过适期早播,可充分利用冬前光温资源。

小麦各主要生育阶段的单株茎蘖数、鲜(干)重和叶面积都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总叶片数增加、功能期延长。

通过增施拔节孕穗肥,巩固分蘖成穗,从而争得大穗。

3.3 肥料投入是夺取高产的物质基础
在施肥量上实施增氮、调磷、补钾;运筹技术上改过去施用腊肥为施用促蘖肥,改重施前期用肥为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

根据气候条件,及时微调肥料施用,如2011年长期干旱的特殊气候条件下,通过增施促蘖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使大量本该消亡的小分蘖发育成穗,为保证小麦成穗数发挥了重要作用。

3.4 抗灾应变措施要落实到位
对田间杂草量达防治指标的麦田,均要坚持冬、春2次化除,确保防除效果;对冬、春2季冻害田块,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促进苗情转化;出苗至拔节期间按内三沟深度按竖墒20 cm、横沟30 cm、围沟50 cm,外三沟按1.0、1.2、1.5 m的标准落实到位,努力做到沟沟相通、沟渠相接;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麦蚜虫落实“二防一喷”,同时搞好药肥混喷,既防病虫害,又增粒增重防早衰。

4 参考文献
[1] 刘丽平,欧阳竹,武兰芳,等.灌溉模式对不同密度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6):1116-1122.
[2] 徐宁.灵璧县小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74-75.
[3] 李梅香,芦明,郝晓亮,等.河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09(6):47-48.
[4] 王西成,赵虹,张学斌,等.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及2010年品种利用意见[j].河南农业科学,2010(8):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