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参考文献
幼儿园体育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体育教育参考文献引言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
体育教育在幼儿园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幼儿的身体发育、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幼儿园体育教育方面的参考文献,帮助幼儿园教师们设计和实施更好的体育教育课程。
一、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意义1.樊红梅. 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J]. 继续教育研究,2016(04):30-31.本文指出,幼儿期是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并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作者强调了提供适宜的体育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王丽丽, 徐晓晓. 幼儿体育教育意义的思考[J]. 幼儿时代教育,2017(02):44-46.本文系统阐述了幼儿体育教育的意义,包括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培养幼儿性格和思维的发展等方面。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1.周蓉蓉. 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8.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的策略,提出了设计体育活动的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如何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体育活动计划,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设计体育活动的指导。
2.张琳.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 延边大学, 2019.本文以幼儿园大班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体育活动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幼儿的体育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幼儿园体育教师的角色和素质要求1.宋纪灵. 幼儿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本文通过对幼儿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幼儿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要求,包括良好的体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等。
2.袁莉莉,汪海. 幼儿体育教师角色认同研究[J]. 职业与技术教育,2017(08):74-76.本文研究了幼儿体育教师的角色认同问题,强调幼儿体育教师应该将自己视为教育者、引导者和榜样,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并扮演着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角色。
关于体育赛事的外文参考文献

关于体育赛事的外文参考文献当涉及到体育赛事的外文参考文献时,有许多不同的来源可以被引用。
首先,学术期刊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例如《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和《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等。
这些期刊经过同行评审,提供了关于体育赛事的研究和分析的高质量文章。
此外,学术书籍也是重要的参考来源,一些权威出版社如Routledge、Sage和Palgrave Macmillan出版了许多关于体育赛事管理、体育市场营销和体育经济学等方面的著作。
另外,学术数据库如JSTOR、ProQuest和EBSCOhost等也提供了大量的体育赛事相关的文献资源。
在这些数据库中,你可以找到各种关于体育赛事的期刊文章、论文和报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门致力于体育研究的机构和组织,比如国际体育科学研究所(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 Sciences)和国际体育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Management),它们的网站上经常发布关于体育赛事的研究成果和报告。
此外,还有一些权威性的体育赛事数据统计和报告,比如Nielsen Sports、Sportradar和ESPN等机构提供了大量的体育赛事数据和报告,这些数据可以作为研究体育赛事的参考依据。
最后,不要忽视学术会议,一些国际性的体育赛事管理和体育科学会议上,学者们会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会议论文也是很好的参考文献来源。
总之,体育赛事的外文参考文献可以从学术期刊、学术书籍、学术数据库、专门机构的研究报告以及学术会议论文等多个方面获取。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获得全面且权威的关于体育赛事的外文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体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体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与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2年6期.王家宏.王维群.陆阿明.[2].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体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3期.张晓义.高岩.[4].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2年1期.袁建国.[5].山西省农村中学体育经费、场地设施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3期.樊临虎.[6].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现状分析.《体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4期.张建亚.张鲲.史兵.[7].中学体育伤害事故保障体系考察及其构建路径.《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期.丁海榕.[8].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3期.曹利民.[9].浅谈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考试周刊》.2015年98期.刘丽静.[10].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发展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3期.袁革.魏银彬.二、中学体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被引次数:29作者:周珂.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2].唐山市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作者:郑超.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3].内蒙古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实践的研究.作者:张宝龙.体育教育训练学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学位年度)[4].驻马店市泌阳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李强.学科教学(体育)河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5].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及其相关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荆纯祥.体育人文社会学福建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6].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程蕾.体育教育训练学西南大学2006(学位年度)[7].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长沙市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比较研究.作者:唐杨喜.体育教育训练学湖南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学体育课程实施“三分”教学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为例.作者:易晓雨.体育教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9].泰安市中学体育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对策研究.作者:李霞.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漳州市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林志坤.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漳州师范学院2012(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学体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Threeframeworkstopredictphysicalactivitybehaviorinmiddleschool inclusivephysicaleducation:Amultilevelanalysis.Jin,J.Yun,J.《Adaptedphysicalactivityquarterly》,被SCI收录SCI.20133[2]Changeinphysicaleducationmotivationandphysicalactivitybehavior duringmiddleschool..CoxAESmithALWilliamsL《TheJournalofadolescenthealth:officialpublicationoftheSocietyforAdol escent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085[3]HandsonataDistance:EvaluationofaTemperatureandHeatDistanceLear ningCourse.RebeccaMcNallKrallJosephP.StraleySallyA.ShaferJeffreyL.Osborn 《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SCI.20092[4]Theanalogatomicforcemicroscope:Measuring,modeling,andgraphingf ormiddleschool.Goss,V.Brandt,S.Lieberman,M.《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5]ResearchonthePhysicalEducationNetworkofMiddleSchoolEducation. XinbaoDu2013[6]EffectsofDailyPhysicalEducationonPhysicalFitnessandWeightStatu sinMiddleSchoolAdolescents.Erfle,StephenE.Gamble,Abigail《TheJournalofschoolhealth》,20151[7]ValidationoftheChildren'sBeliefsandIntentionstoPlaywithPeerswi thDisabilitiesinMiddleSchoolPhysicalEducationScale.Obrusnikova,I.Dillon,S.R.Block,M.E.Davis,T.D.《Journalofdevelopmentalandphysicaldisabilities》,20121[8]Liquidsoliddensity:Observationsanddemonstrations.Murov,S.《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1[9]Evaluationofatwoyearmiddleschoolphysicaleducationintervention: MSPAN.. McKenzieTLSallisJFProchaskaJJConwayTLMarshallSJRosengardP 《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cise》,被SCI收录SCI.20048[10]TheScanningThereminMicroscope:AModelScanningProbeInstrumentfo rHandsOnActivities.RebeccaC.QuardokusNatalieA.WasioS.AlexKandel 《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2四、中学体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特征研究.周珂.周艳丽.王崇喜,2011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2]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李海燕.路生.孟克.满喜,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3]江苏省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陆玉林.高力翔.王爱丰.王正伦.浦民欣,20022002首届中美学校体育研讨会[4]从学生的评价看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舒盛芳.沈建华,20022002首届中美学校体育研讨会[5]对北京市中学生群众性体育团体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邬瑞祥.牛哲.张颖超.张东云.于容容,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6]新课程理念下水平四体育学习评价模式构建及应用的研究.刘国龙.关树林.张井士.张希娜.吴庆德,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7]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李凤芝.朱云.金寅淳,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8]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探索以初一女生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为分析案例.马庆.王明飞.时英,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9]中学生背越式跳高训练实践研究.马思勇,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10]北京市海淀区初中生不同锻炼习惯群体体质健康状况及锻炼习惯养成模式.张瑛秋,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对于促进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模式,以期提供对未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规划和改进方向。
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1.1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很多地方缺乏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体育场馆和场地,影响了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和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
1.2 农村公共体育组织与管理在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体育组织和管理机构。
这导致了人才储备不足、运动项目开展不规范等问题。
1.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2.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2.1 政府主导下的发展模式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通过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设施质量和数量。
政府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开展。
2.2 社会力量参与的发展模式除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外,社会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
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可以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丰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内容。
社会力量还可以组织各类赛事活动,增加居民参与度和兴趣。
2.3 教育系统的发展模式教育系统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全面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
3. 发展模式的优化和改进3.1 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设施质量和数量。
特别是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居民日常锻炼和集体活动的需求。
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四、注重 与其他学孤立的艺术 ,它和文学、音乐等 艺术有 着密切的联系,所 以,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 ,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 合,加强美术欣 赏与其他学科之 间的联系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 欣 赏雕 塑作品 《 掷铁饼者》时, 可 以与体育 中的运动力学结合起来 , 让学生通过雕塑作 品了解古希腊对体育 的重视 ,了解运动 中的人体机能 ;欣赏 《 命运三女神》这样著名的雕塑作 品时,可 以与古希腊神话结合起来,让学生 通过阅读古希腊神话来激发其欣赏美术作 品的兴趣 :欣赏 《 米洛斯的维纳斯》
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4 1 0 1 5 1 湖 南工程职 业技 术 学院
体育公共服 务已经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 已经成为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 体育 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结果体现 了群众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现状,体现 了政府 体 育公共服务工作的成绩,所 以,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评估体系研究,充分体现 了国家法制体 系的健全 、公平 。 现 状分析 由于我 国体育 管理体制是长 期处于计划经济体 制条件下而形成 的行 政管 理模式,实行 自上而下的单一管理 ,体育纯粹 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政府监 督,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浪费 、平均主义 、效率低下、效益不高等问题;再加 上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和 民众监督 ,体育事业 的整体发展动力不足,体育事业 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日益显现 。在体育体制改革过程 中,首要的是树立政府及体 育管理部门是为民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 , 必须 以市民是否满意、 答应 、 高兴来评判 自己提供 的产 品和服 务,简言之 ,体育公共服务是 以向市 民和社会 提供大量优质高效 的体育公共服 务作为宗 旨的,因此 ,无论在管理或运作过程 中必须 以提高绩效 为核心 。要使体育公共服 务达 到市 民基本满足体育 的需求 , 就必须应用绩效评估 的手段和 方法 ,对 自身和相 关公共体育部 门的工作和业绩 作 出尽可能准确 的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体育公荚服 务和管理进行改进和提高 二 、体育公共腿务评估的必囊性 体育 公共服务绩 效评估是改进服 务质 量和工作作风 的重要方式。在实施 体育 公共服 务和 管理过程 中, 自觉地运 用绩效评估机制 ,检查 工作 中存在 的问 题 ,提 高服 务效益。改革管理体制,将 “ 以养人为主”的预算模式变 为 “ 以服 务为主”的预算模式。为实现这一理念和效果,也必须运 用绩效评估 的方 式, 加 强对事业单位、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部门的体育服务进行评估与监督,保证 有 限的公共体育资源不浪费且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能参与并发挥效能,使市民 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体育服务 。通过绩效评估 ,可以看出体育公共服务和管理 是否促进体育产品和体育成果总量的增长,是否增强社会体育供给能力,是否 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活动,是否帮助市 民获得更多的享受体育的机会,市民是 否得到更加充分的参与体育 的权利,是否有利于提高市 民的身体素质,从而增 强社会和谐和城市竞争力 三、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体 系建设研究 关于对 体育公共服务绩效 评估体系建设 的研 究在我 国还很少 。为提高体 育公共服务 的绩效 ,必须认真探索并形成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管理的运作方 法 ,形成严密的体系。 在地 方政府体育公共服 务评价标准方 面,体育公共服务 的质量 和效益如 何界 定,其标准 怎样 ,这是杠杆 、标尺 、旗帜和指挥棒 。体育公共服务评估建 设必须从实际 出发 ,统筹兼顾,合理定位。 ( 一 )满足市 民基本体育需求
体育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精编版)

体育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1. 为什么要写文后的参考文献在撰写学术研究的成果时,我们在文中都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叫做参考或引用。
对于一篇学术论文来说,无疑论文的内容是最主要的,但从科研的规律来看,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术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
文后参考文献是对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对文章内容起到支持、佐证和揭示其信息来源的作用,而且是评估体育论文学术水平和衡量作者吸收利用信息能力的指标。
另外,学术论文的相互引用,说明了科技知识的继承、利用和发展,显示了科技进步的脉络。
因此,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与正文同样重要。
2. 文后参考文献的作用2.1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
也反映了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2 参考文献能方便地将论文作者的成果与他人研究成果区别开来。
也免除了抄袭漂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2.3 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采用追溯法即可方便地查阅到与此研究方向相关的一系列文献资料。
2.4 参考文献能够节省文章篇幅。
论文中需要表达的某些内容,己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即可。
2.5 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3. 参考文献常见不足(引自:郭玲,陈燕.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及其防范.)3.1 引而不著在有些学术论文中,明明是参考、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甚至是原文的直接引用,却不指明出处。
3.2 著而不引有些作者把与自己论文内容不相关的文献,统统以非常规范化’,的格式列在文后以显示占有的资料很全,获取信急能力很强。
达到掩盖论文中真正参考的内容,故意转移视线。
3.3 过度他引有些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多而不当,就像他人观点的拼接或转述.虽然避免了抄袭剽窃的恶名,但也难逃巧取豪夺的骂名。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服务的依法治理。 嘤 加快建立“ 以城带乡” 的长效机制 , 鼓励经济发达的 城市和农村建立帮扶机制 , 鼓励社会共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推动城市 以河南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研究农 体育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 、 城市体育公共服务 向农村覆盖 ; 加大城市体 村体育公共服务政策 、 体育经费 、 体育场地、 设施状况等方面 。 育人才、 智力资源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支持 ; 着力加大城市对农村体育设 1 . 2 研 究方 法 施、 体育师资: N - U I  ̄ 面的支农力度 , 引导城市资金 向 农村流动。2 . 2 . 2 转 1 . 2 . 1 文献资料法。查阅社会体育学、 全民健身 、 群众体育等方面的 变政府管理人员 的体育公共服务理念 , 树立“ 以人为本” 的服务意识提 书籍和相关文献资料 4 0 余篇 , 获取相关方面的信息 。 1 . 2 . 2 问卷调查法。 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 树立服务理念是先导 , 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政 设计调查 问卷表 , 对河南省内郑州、 新乡、 安 阳、 驻马店 、 南阳等地相关 府服务职能。体育行政部 门应该由“ 政府本位” 向“ 以民为本” 的行政理 体育行政管理人员、 农民等进行问卷调查 。1 . 2 . 3 访谈法。 对河南省内乡 念转变。通过制度化 、 规范化约束 , 树立起满足公 民基本体育需求的理 镇政府政部门领导和乡镇文化站管理人员 , 农民进行访谈 , 了解相关情 念 , 积极地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 , 承担其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应有 况。 的政治责任 、 行政责任 、 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 以人为本” 是体育公共 2 结果与 分析 服务体系建设应坚持的基本价值理念 ,围绕实现人 民群众的体育权益 2 . 1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现状 开展多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 , 是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目标和任务。 . 2 . 3 2 . 1 . 1 农村体育政策 、 法规的现状。2 0 世纪 9 0年代以来 , 我 国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进一步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 。 政府的主要 为了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体质的增强 ,制定了一系列的法 职责应放在加强体育公共健康教育 、 体育公共场地 、 设施建设 、 公共信 律、 法规和计划纲要 , 如国家颁发的《 体育法》 、 《 全民健身计 划 纲要》 、 《 全 息平台建设等体育公共服务方面 , 实现政府从“ 全能型” 向“ 有 限型” 转 民健身条例》 、 《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等, 为我 国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建 变 , 即政府从体育公共服务组织 、 提供 、 配送等唯一的提供者转变为利 设提供 了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 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明确指出 益的调节者 、 激励者和合作者。对于体育公共设施与活动场所 、 体质测 要加快发展农村体育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 定服务等公益 艮 强的体育公共服务, 应该 以政府投入为主, 设置相应 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 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 促 体育公共服务机构 , 如体质测定服务中心 , 配备有资质 的公职人员 , 投 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均衡配置 ,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 的全 民健身公共 入公共财政提供服务。 其它一些公益f 生 较低的体育公共服务 , 可以政府 服务体系 , 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调查发现, 尤其在村一级, 引导为主, 由其他社会组织或公 民个人提供服务 , 政府则 以奖代补 、 专 关于体育建设方面的配套法规 、 制度 比较欠缺 , 对 已有的政策 、 法规的 项资助。 i 生 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化的影响下 , 建立与新农村建设 宣传力度不够。2 . 1 . 2 政府体育管理人员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理念与 相适应 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是农村体育 认识。调查问卷得知 , 7 5 . 的管理者认为农村体育服务的建设有 “ 必 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对乡镇机构本身而言 , 上 要” 。可见 , 河南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软环境较好 , 大多数管理者 级政府要适度平衡其事权 、 财权 , 真正实现“ 一级事权 , 一级财权” , 使 乡 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地位和重要 f 生 有正确的认识。但仍有 2 1 . 7 % 的 镇机构真正构成相对独立的预算主体和财政主体,合理划分 中央与地 管理者的认识不清楚 , 认为政府不需要在体育方面投入过大, 随着农村 方之间的税收权限 , 为乡镇政府供给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经济 的 发展 , 其相关体育服务会随之完善 。 2 . 1 . 3 政府机构在体育资金投 二是明确中央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的财政职能 ,加大针对农村体 - , I N度 ;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本 ,对部分体育公共服 入、 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农村经济基础的长期薄弱 , 其 自给能力相对 育服务的转移支 ̄ 低下 ,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仍然是各级政府部门。 供给的内容主要 务 , 在明确产权 的前提下 , 大力引进私人或社会资本 , 按照“ 谁投资 , 谁 局限于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 、 劳作设施 、 医疗保障等事关农 民生产生活 受益” 原则 , 政府予 以一定 的政策支持作 为投资回报 , 来促进体育服务 “ 头等需求” 上 。对于农村体育公共眼务的投人 , 国家采用“ 农 民体育健 多元化投资发展。 3结论与对策 身工程” 所采用的“ 国家财政拨款 +地方政府配套” 的投入模式。资金投 入和体育设施建设是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前提条件。据第五次全国体 3 . 1 结论。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地方 l 生 法规与文件 , 法律法规不 育场地普查统计, 河南农村体育资源严重不足, 特别是体育场地严重匮 配套 ; 政府机构对农村的资金投人不足, 农村 的体育场地 、 设施主要集 乏, 全省农村人口人均体育场面积仅有 0 . 0 1 4 i n z 。调查得知 , 在农村 目 中在乡镇, 行政村这一级的体育场地设施较为匮乏。 农民参与体育运动 前 以篮球场地和乒乓球球台的数量相对较多; 然而 , 平均到g - - ' b  ̄ 的场 的积极 l 生和参与的活动项 目较少。 3 . 2 对策。完善制度 、 制定法律 、 法规 , 建立“ 城乡帮扶” 长效机制; 转 地使用面积则所剩无几。同时 , 健身场地的单一性问题也比较突出, 在 农村没有多余的活动场地供给农民进行健身活动。虽然政府部门在农 变政府管理 人员的体育公共服务理念 , 树立“ 以人为本” 的服务意识 ; 加 进一步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 ; 促进体育服务 村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一定的物力 、 财力 , 但通过对 2 3 个农村的 快政府职能转变 , 村委领导调查, 除健身工程外, 政府部门对农村体育场地的建设投入严 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以解决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为农民提供更多便 重不足。调查得知 , 有 2 3 . 6 % 的农村有全 民 健身工程场地 、 器材 , 和体 利。 参考文献 育部 门的统计基本接近。 农 民多是因地制宜进行体育活动, 对场地器材 『 1 军龙, 贾文彤, 齐文华, 刘惠芳. 我 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研究叨. 南 选择性很低 , 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仅 1 6 . 9 o / o 。 京体育学院学报叶 2 O 1 0 , 2 4 ( 1 ) : 6 1 - 6 4 . 2 . 2 政府机构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对策 2 ] 刘明生, 李建 国.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 角下体育公共服务体 系的建设叨. 2 . 2 . 1 完善制度 、 制定法律 、 法规 , 建立“ 城乡帮扶” 长效棚崩J 。 为农村 f N - , 2 0 1 0 , 3 1 ( 4 ) : 5 4 - 5 6 . 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 , 应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 建立长效 体育 ̄- 3 1 曹庆荣. 机遇 与挑战: 新农村建设 背景下农村体育服务体 系的重新审 机制。 为了 保障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的 顺利进行 , 建议在相关指令 性 『 J 1 . ��
体教融合参考文献

体教融合参考文献引言:体教融合是指将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体教融合的参考文献,旨在为体教融合的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一、体教融合的理论基础1. 李宗花(2013)《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探析》该文从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体教融合的理论基础和意义,并探讨了如何推动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2. 赵琨(2015)《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该文通过对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体教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对于推动体教融合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体教融合的实践案例1. 蒋敏(2017)《基于体育课程改革的体教融合实践研究》该文以某中学为例,通过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实践体教融合的理念和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2. 张华(2019)《体教融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该文通过对某特殊教育学校的实践研究,探讨了体教融合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效果,对于特殊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体教融合的效果评估1. 王磊(2016)《体教融合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评价研究》该文通过对体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发现该模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对于体教融合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2. 李丽(2018)《体教融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评估研究》该文通过对体教融合实践的评估研究,发现体教融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为推动体教融合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结论:体教融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体教融合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可以看出体教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可以为体教融合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然而,体教融合的实践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推动体教融合的发展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参考文献
[1]夏成前.构建江苏省城市社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龚超.青岛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陈玫.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框架探讨[D].厦门:厦门大学,2009
[4]王维,孙岩,王健.我国县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7,14(1):47-50
[5]韩振普.县域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J].理论学刊,2009(9):76-78
[6]张彤艳.上海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6
[7]齐立斌,李泽群,曹庆荣等.关于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体
育科研,2009,30(6):59-62
[8]钱伟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63-66
[9]路军.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研究——兼论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D].江苏:苏州大
学,2008
[10]陈弋.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1]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
报,2008,24(8):1-4
[12]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6):20-
24
[13]范宏伟,靳厚忠,秦椿林等.中国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
育学院学报,2009,43(9):12-16
[14]廖金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8
[15]张小林,白晋湘.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研究———基于西方公共产品相
关理论模式分析与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5):431-434
[16]王秀霞.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兼以济南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17]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
育学院学报,2007,22(6):472-475
[18]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探讨[J].体育与科
学,2009,30(4):27-32
[19]李静.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1):62-65
[20]冯国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政策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2007,31(6):26-31
[21]郑家鲲,沈建华.长三角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基本矛盾与对策[J].上海体育
学院学报,2009,33(3):6-9(责任编辑: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