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阳立高周建华刘建江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29期摘要:随着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外贸企业招工难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正愈演愈烈。

通过对216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基于市场导向的视角,对导致“两难”问题的原因展开了分析,就如何以市场导向创新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市场导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阳立高(1978-),男,湖南隆回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周建华(1968-),男,湖南娄底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湖南长沙410076)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L1208)、“响应社会需求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12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023-02一、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特点1.对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重要求一方面,外贸企业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的外贸法律法规与相关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因此,外贸企业更加注重应聘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能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具有法制意识,尤其是要熟知与外贸相关的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体表现在,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具有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具有商业道德与诚信意识,具有团队与协作精神,敢于吃苦、乐于奉献。

2.对一般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的三重重视一是高度重视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经济管理类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如经营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与理论能力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康建功[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师徒制;项目制一、引言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类,确立了应用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而言是新生事物,即不能套用原来本科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也不能照搬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如何提升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找出适合当下经济形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意见》不仅确立应用型高校的地位,还对应用型高校职能进行了界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学界在其重要性、理念、路径和模式本身等进行积极探索。

国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典型代表为德国。

德国高校主要以应用型大学为主的“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是除综合大学之外的第二大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是“德国工程师培养的摇篮”,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科学委员会称之为“现代工业社会的高等学府”。

2022年的统计显示,德国各类高等院校共有445所,其中应用科学大学264所,占德国高校总数的59.3%。

其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实践训练,使其成为在某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为“双元制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虽然国外有德国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国内也有相关文件作为指导,但应用型本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各种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层出不穷,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实践与研究。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指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

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型人才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能够创新解决问题。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与策略是指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应遵循的理念和具体实施的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以应用为导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第三是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只有具备了综合素质,学生才能在应用中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一是实践教学策略。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采取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是项目驱动策略。

通过项目驱动,让学生在具体项目中进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设置课程项目、科研项目或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锻炼能力。

三是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创新实践、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是实践导向的评价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实践报告、项目答辩、实习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价。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实践环节,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并采取实践教学、项目驱动、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导向的评价策略。

只有通过这些理念与策略的整合,才能够有效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中美应用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北部湾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

基于中美应用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北部湾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

•餌教想白基于中美应用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北部湾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李红星张晓培谢积锦(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广西.钦州535000)摘要钦州学院与金蓝无忧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11月11日在钦州学院举行了中美应用技术教 育“双百”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业共建”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将从课程体系、专业共建、师资队伍建设、教 学模式、评估糢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服务。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双方对自 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硬件设备、现有课程体系、专任教师配备状况以及学校外部环境、地方经济、政 策及规划等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打下基础。

关键词双百计划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糢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1.10.004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Applie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 f Automation major in Beibu G ulf UniversityLI Hongxing, ZHANG Xiaopei,XIE Jijin(College o f Mechanical and Marine Engineering, Beibu Gulf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00) Abstract On November 11,2016, Qinzhou College and Golden Blue Worry-free Global Advanced Technical Education Co.,LTD held the launching ceremony of"Double hundred"Plan of China-American Applie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Qinzhou College.The projec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from the aspects of faculty tea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evaluation mode an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etc.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the double parties have fully investigated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laboratory hardware equipment,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status of full-time teachers,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utomation major.Keywords double hundred plan;automation major;talent training model〇引言2016年,钦州学院与金蓝无忧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订了 “自动化专业工业机 器人应用专业共建”三方协议,举行了中美应用技术教育 “双百”计划一一“先进制造领域专业共建”项目启动仪式,“双百计划”111是学校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助力地方经济转型 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坚持绿色发展的 理念;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资源、为地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面提升我校服务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
Fra bibliotek的需 求 。
( 一)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模 式 改 革 的方 向 第一 , 改革教育 观念 。 由重理 论 、 轻 实 践 向突 出 实 践 , 注 重创新思维开发转变 : 由 强 调 理 论 的 系统 性 向 注 重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转 变 。 由追 求 理 论 的 完 整 性 向 注 重 人 才 的 实 用 性 转 变。 第二 。 改 革教 育 方 法 。 改 革 只 注重 传 授 理 论 知 识 的 教 学方 式, 实 行理 论 与 实践 并重 的 教 育 模 式 , 把能力培养 放在首位。 第三 , 改革人 才评价体 系 , 改 革 过 去 主 要 以 理 论 考 核 结 果 为 人才评价标准的单一 、 刻 板 的 人 才 评 价 体 系 。建 立 一 个 综 合 能力 、 创 新 能力 、 综合素质 、 结 识 结 构 等 多 项 指 标 的人 才评 价 体系。 ( - - ) 国 际 贸易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式 的创 新
( 一) 课程体 系的打破
在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目标 指 导 下 。应 该 将 国际 贸易 专 业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培养 具 体 化 。 就 是说 , 国 际 贸 易专业 培 养 的学 生应 掌 握 国际 经 济 与 国 际 贸易 的基 本 知 识 与 基本 技 能 ,能 从 事 国 际贸 易 实 务 ; 了解 国 际 贸 易 的 发展 状 况 , 熟悉 通 常 的 国际 贸 易 规 则 和惯 例 , 精 通 WT O 的 规 则 及 中 国对 外 贸易 的政 策 法 规 ; 有 较 强 的 外 交 沟 通 能力 。即能 在 涉 外 部 门 、企 业 从事 实 际 业 务、 管理 、 调 研 和 宣传 策划 工作 , 又有 实 际 操 作 和过 程 控 制上 。 在课 程 的选 择 上 ,我 们选 择 了 国际 贸 易 专业 的核 心课 程 —— 国 际 贸易 实 务 作 为 此 次 改 革 的重 点 。本 着 “ 实际、 实用 、 实效 ” 的 原则 , 将 知识 、 能力 、 素 质 培 养 结 合 起来 , 以适 应 企业 和 社 会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谢丹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谢丹

Vol.9No.82012年8月第9卷第8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ug.2012一、国际贸易专业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在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市场急需一批素质高、理论通、业务精、外语强的国际经贸技能应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至此,国际贸易所需的专业基础、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越来越大,传统的国际贸易越来越难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涉外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涉外专业人才除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须具备有政策理论素养、组织协调能力、执法意识、维护公众利益的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同时,职业的继续教育也成为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才有利于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更高质量的经济建设的需要。

因此,为适应新的形势,达到国际贸易教育基本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起相对规范、完整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体系。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一)教学内容滞后目前,《国际贸易学》教材中贸易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早期的贸易理论(主要是指重商主义)、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基本囊括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各阶段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然而,大部分教材都忽略了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的理论分析。

众所周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国际贸易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和学者就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论述,但这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少看见。

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的内容更是如此。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模式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模式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是基 于市场和社会需求 为 目标导 向的
职业 院校 和 企 业 双 方 共 同培 养 人 才 的 一 种 方 式 , 实 际 它
上指 的是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 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 的实 习( 实践 ) 教学 的一种样式 , 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 格劳动者 的 目标下 , 开展 的职业 院校与企业 、 行业 、 服务部 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
第l O卷
第 3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RNA I I RS T OU L OF JXIUN VE I Y
Vo _ O No 3 l1 .
21 0 0年 6月
Jn2 O u . 0l
文章 编 号 :62— 7 8 2 1 )3— 14— 17 65 (0 0 0 00 2
校 企 合 作 培 养 应 用 型 外 语 人 才 模 式 的 研 究
陈 思 佳
摘 要: 高职教 育培养的是应 用型人才 , 校企合作模 式是 促进学校专业建 设、 高学校 人才培养的有效 提 途径 。高职院校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 当前职业教 育改革与发展 的重要 方向, 是 也是创新职业教育和
根据“ 第三学期制” 的培养 模式 , 在学 生未 出校门时 已经进入企业进行实 践, 这样 企业就 可以根据 自身 的需
要 将 学 生 培 养为 所 需 要 的 人 才 , 时 校 企 双 方 还 可 以共 同
同制定人才 培养计 划 , 同组织 教学 , 共 进行 “ 一对一 ” 式 的培养 。外语专业 是一个基础 学科 , 可以针对不 同企业 的要求 , 将学生培养成为外语导游人 才 、 外贸人才以及涉 外工作人才等等。
挥到最大化 , 以收效甚微。为此 , 所 我们取 长补短 , 据 根 外语专业的特点 , 研究出一个新型 的校企合作模式 , 叫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是高等院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定位
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我国职业院校自从1990年后规模上得到了空
前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908所,
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比例58.5%,在校生480万。然而,每年的高
技能人才招聘会上,总会出现供需失衡的现象。据笔者研究发现,
很大程度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本文通过研究国外高职
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对我国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有所启示。
关键词: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
35-0262-01
一、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有别于一般大学教育,更多强调实践动手能力。
所谓的“双元制”,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职业教育。其特
征主要有两点,其一,完善的职业教育法作为保障。联邦整体具有
完善的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能
直接进入大学,进大学必须获得许可证。各州、各地区还有相应的
法律设定。对于“双元制”双方的学校和企业都有明确的法律义务
和责任。联邦政府还设有联邦职业教育所,州、地区也有相应的机
构,机构中有企业和雇员双方的代表。其二,“双元制”学生培养
上主要方案是,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需要培养的人数和技能要
求,培养侧重于技能培养,如果采取考试形式考核,考核内容上也
侧重于技能。学生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如生产一线岗位、
企业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30%-40%的课程在职业学校进行。
在企业和学校,教学形式与内容就会有所不同。
二、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建立起 nvq、gnvq 和普通教育三
种证书等值、互换机制,为学生完成职业教育提供不同的模式。其
模式的出发点是把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
证书的等级(大学学位)联系起来,即利于学生分段学习,又
利于学生连续学习。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工学交替”之“三明治
课程”所谓的“三明治”课程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分为三个阶
段,学生中学毕业后, 先离开学校在企业工作,顶岗实习一年,
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成二年或三年的课程, 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
践一年,也就是教育模式上的“1 + 2 + 1”和“1 + 3 +
1”教育计划;第二种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
论知识, 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作实践,即所谓的“2
+ 1+1” 教育计划。但是不论用哪种方式完成“三明治”课程,
学生都需要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三、日本企业教育模式
作为领国的日本,在管理上创立了“日式管理”,在教育上也有
其独特的一面。日本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也是“独树一帜”。
日本的职业教育不是委托职业学校完成,日本的职业学校几乎日渐
萎缩。其技术工人都是在企业培养,由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
其教学形式既包括在该企业内严格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车间教学,也
包括相对灵活的企业内部岗位培训;教学内容则直接与该企业相应
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相关。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基
本上由企业承担。日本的企业教育即包括职前教育也包括职后教
育,面对日益复杂的企业竞争环境,日本企业员工危机感普遍比较
大,因此,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欲望,在很多企业,员工在工作
中会不自觉地形成非正式学习团体,旨在提高自身素质。
四、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
美国作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美国在经济、教育、文化上在
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其职业教育也有其鲜明的特点,所谓的“技
术准备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以迎接新技术或者
高技术的挑战。其定位的课程目标要求整合学校内学术课程与职业
课程;比如在学校与工作现场之间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
程;在综合学校、职业学校与社区学院、四年制学院或大学之间整
合中等职业课程与中等后职业教育课程。这种思想,有效的培养了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充分利用了企业和
学校的有效资源,实现了经济最优组合,很大程度节约了教育成本。
五、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给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
横向总结和比较了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的技能人才培养
模式,总体而言,更多的是强调实践的培养,完美地整合了学校和
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教育方向和内容从学历教育的弱化,强化职
业技能的培养和岗位技能的培养。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赶超欧美国家,gdp
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中国企业也历经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壮大时期,
中国企业要发展自主创新模式,要国际化发展,屹立于世界企业之
林,必将需要一批批高技术的技能人才,中国的高职院校作为承担
这一重任的载体,无疑要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汲取
国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华,结合本国固有特色,走出一条适合
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