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白的山水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白的山水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谪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李白是个高产诗人,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歌,其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五分之一,这些诗篇的创作横跨了李白的大半生岁月,他以自己独特的个性、浓厚的主观情感去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将游玩、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努力抒发自己炽热的内心情感。我们可以从他的山水诗中感受到他那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宏伟的气魄、磅礴的气势。下面试对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进行粗浅的探讨。

李白一生酷爱山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他创作的大量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中,涌现出了许多山水佳作,把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一)李白的山水诗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山水诗继承并发展了庄子、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是盛唐诗歌的伟大代表。李白的山水诗所富有的浪漫主义基调,是诗人的个性、豪气的必然反映。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如实地、具体地描写生活,而是将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胸中的诗情,幻化出奇丽非凡、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1、超凡的想象力

李白的山水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也融入了山水之中,他笔下的山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他向来不拘泥于山水形貌的细描实写,不受山水境界的制约,而是凭着自己的审美观点,随意写景抒情。当现实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以种种惊人的想象,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从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森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岳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用变幻莫测的笔触、以非凡的想象力描绘出了天姥山奇异险怪的景物,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水气、闪电、鸣雷、石洞、神仙,纷至沓来。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立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正如正如《唐宋诗醇》②所说:“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2、与众不同的夸张手法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李白的夸张却与众不同,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致,而且动辄使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诗句,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就《蜀道难》③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这些都多角度、多层次的突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旨。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渲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产生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3、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和自我表现主观色彩

李白不仅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同时也受到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遗世独立思想的深刻影响,他强烈的个性在他的诗中留下了浓重的自我表现色彩。李白在山水诗中多以“我”或“李白”的出现直抒胸臆,借古人的化身自诩,不论表现何种生活、何种形象,都使人感觉到李白的形象活跃其中,体会到他对

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④。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游宣城时所作。诗人从自己被放还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而心情苦闷。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抱负不能实现的喟叹。诗人先用第一人称“我”写出了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的幽愤作结。而当他遇赦返回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抒发了诗人历尽艰难后重履康庄的快乐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二)李白的山水诗雄奇壮美、气势磅礴

在李白描写山水的诗中,虽然也有幽静秀美一类的,但并非主流。李白思想奇异浪漫,个性自由奔放,因此他笔下的山水飘逸灵动,主要体现阳刚之美,亦或是崇高之美。他特别善于描写雄、壮、险、奇、旷之美景。高大挺拔,峥嵘巍峨的大山,天外飘来的黄河,飞瀑巨浪,长风万里,景象无不壮阔宏大,李白的山水诗就是以气势取胜,充分地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让人感到有一种冲破束缚、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热情。如他笔下的《望庐山瀑布》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瀑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气势磅礴,新奇无比的山水画卷。“银河落九天”的奇喻,极写瀑布之高,“飞流”、“直下”、“落九天”刻画出瀑布的动态美。苏轼以“古来惟有谪仙词”的美誉来高度称赞此诗为瀑布诗之冠。在这些充满活力的山水诗中,可以看出李白那豪迈放浪、遗世独立的个性流露于他的笔端。在《公无渡河》中写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比喻新奇,壮拔天成。“咆哮”更显黄河的动态之美,黄河之水能冲决昆仑,触动山岳,咆哮万里,滔天响雷,可见其形象之壮观,声势之浩大。李白的思想是狂放不羁,跨度极大的,他所选取的对象很多是雄大壮阔的,但有的在壮美之中又包含着奇、险、旷,自然山水的美的形象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存在的,如巴山蜀水的壮美和雄奇险峻的《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