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 细胞在介导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短 期和长期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全身性免疫抑制剂可减轻肝细 胞缺血再灌注后损伤,提示T 淋巴细胞参与了损伤的病理生 理过程。 Shen 等发现T 淋巴细胞缺陷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损伤较 对照组明显减轻。 Khandoga 等发现在再灌注早期淋巴细胞在肝窦状隙发生附 着并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损伤肝脏功能。 Moine等发现抗炎症介质IL-10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 有保护作用,不但与抑制Kupffer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有关, 而且与抑制T 细胞驻留有关。 所有这些研究结果与T 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起主导 作用相符合
细胞因子
国内研究在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中预先给予参附,通过增加抑炎因子IL-10水 平,降低TNF-α,下调其介导的固有免疫应 答最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Bibo Ke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通过 IL-10基因转染小鼠使小鼠血清IL-10 水平增 高导致肝细胞损伤减轻 。
Bibo Ke,Xiu-Da Shen,Sei-Ichiro Tsuchihashi,et al. Human Gene Therapy,2007,18 ( 4 ):355-366.
血红素氧合酶系统
由亚铁血红素释放的CO 可能在不同的细胞 和生物学过程中作为一种调控分子,类似 于NO。这两种物质引起平滑肌松弛,导致 内皮组织血管舒张,这可能是CO 介导的抗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在灌注时CO 通过抑制血管收缩维持微循环 血流,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微血管 血栓形成。
①微血管内血液流变学改变 ②微血管管腔狭窄,阻碍血液灌流; ③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④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
致炎物质,损伤组织细胞。
3 氧自由基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期缺血组织恢复血氧供应的同时也提 供了大量电子受体,使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爆发 性增多。主要途径有:
①内皮细胞源。经黄嘌呤氧化酶催化嘌呤类代谢并 释放出大量电子,为分子氧接受后产生活性氧;
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机制
①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可干扰线粒体的 氧化磷酸化,使ATP生成减少;
②激活酶类。 Ca2+浓度升高可激活磷脂酶、 蛋白酶、核酶等,促进细胞损伤;
③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④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⑤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2 中性粒细胞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激活的中性粒细②中性粒细胞源。再灌注期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产生 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
③线粒体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进入细 胞内的氧经单电子还原而形成的氧自由基增多, 而经4价还原生成的水减少。
3 氧自由基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具有极活泼的反应性,一旦生成可 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自由 基,形成连锁反应。 自由基可与磷脂膜、蛋白质、核酸和糖类 物质反应,造成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 破坏。
血红素氧合酶系统
CO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保护作用其 他的机制可能还有: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 合酶(iNOS),抑制内皮细胞凋亡。 辅以HO-1 竞争性抑制物锌原卟啉发现外源 性CO 能完全取代内源性HO-1 抑制肝脏缺 血再灌注损伤。因此,HO-1 介导的细胞保 护抗缺血再灌注损伤需要外源性CO 的产生, 并且完全能够被CO 替代。
细胞级联反应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是许多相关因 子联合作用产生级联反应导致最后的肝脏 功能衰竭。 大量的证据证明Kupffer 细胞、中性白细胞、 内皮细胞以及反应性氧族在缺血再灌注损 伤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这种相关 的级联反应过程导致最终结果是组织结构 的改变并引起肝细胞功能的衰竭
T 淋巴细胞
Oltean M, Pullerits R, Zhu C, et al. Donor pretreatment with FK506 reduces reperfusion injury and accelerates intestinal graft recovery in rats[J]. Surgery,2007,141(5):667-677.
血红素氧合酶系统
血红素氧合酶是普遍存在的酶,在亚铁血 红素分解为胆绿素、一氧化碳和自由铁的 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HO 系统的激活在缺血再灌注触发的级联反 应中可能提供了细胞保护功能。 近年来的发现认为HO 途径不仅抗氧化,而 且是作为更加复杂的细胞保护和免疫调节 系统。
Fondevila C, Shen XD et al. Biliverdin therapy protects rat livers from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J].Hepatology,2004,40(6):1333-134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新进展
Kupffer细胞激活 细胞因子 细胞级联反应 T淋巴细胞 肝血红素氧合酶系统(HO-1)
Kupffer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的释放
Kupffer 细胞是一种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关的非实质细胞, 这种驻留型巨噬细胞 可出现在肝脏的窦状隙内,肝Kupffer 细胞 在肝脏再灌注时被激活, 产生一系列炎症 性细胞因子(PGs,PAF,IL-1,TNF-α, IL-6,IFN-γ)和氧自由基,这些作为直接 的细胞毒素作用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导 致肝脏损伤。
(优选)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发生机制及防治
一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 钙超载 2 中性粒细胞 3 氧自由基
钙超载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 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 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 现象
缺血-再灌注时的钙超载发生机制
①Na+/Ca2+交换反向转运增强。缺血引起 的细胞内高Na+、高H+、PKC激活可直接或 间接激活Na+/ Ca2+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将 大量Ca2+运入胞浆; ②生物膜损伤:细胞膜、线粒体及肌浆网 膜损伤,可使钙内流增加和向肌浆网转运 减少。
细胞因子
国内研究在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中预先给予参附,通过增加抑炎因子IL-10水 平,降低TNF-α,下调其介导的固有免疫应 答最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Bibo Ke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通过 IL-10基因转染小鼠使小鼠血清IL-10 水平增 高导致肝细胞损伤减轻 。
Bibo Ke,Xiu-Da Shen,Sei-Ichiro Tsuchihashi,et al. Human Gene Therapy,2007,18 ( 4 ):355-366.
血红素氧合酶系统
由亚铁血红素释放的CO 可能在不同的细胞 和生物学过程中作为一种调控分子,类似 于NO。这两种物质引起平滑肌松弛,导致 内皮组织血管舒张,这可能是CO 介导的抗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在灌注时CO 通过抑制血管收缩维持微循环 血流,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微血管 血栓形成。
①微血管内血液流变学改变 ②微血管管腔狭窄,阻碍血液灌流; ③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④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
致炎物质,损伤组织细胞。
3 氧自由基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期缺血组织恢复血氧供应的同时也提 供了大量电子受体,使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爆发 性增多。主要途径有:
①内皮细胞源。经黄嘌呤氧化酶催化嘌呤类代谢并 释放出大量电子,为分子氧接受后产生活性氧;
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机制
①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可干扰线粒体的 氧化磷酸化,使ATP生成减少;
②激活酶类。 Ca2+浓度升高可激活磷脂酶、 蛋白酶、核酶等,促进细胞损伤;
③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④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⑤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2 中性粒细胞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激活的中性粒细②中性粒细胞源。再灌注期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产生 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
③线粒体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进入细 胞内的氧经单电子还原而形成的氧自由基增多, 而经4价还原生成的水减少。
3 氧自由基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具有极活泼的反应性,一旦生成可 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自由 基,形成连锁反应。 自由基可与磷脂膜、蛋白质、核酸和糖类 物质反应,造成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 破坏。
血红素氧合酶系统
CO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保护作用其 他的机制可能还有: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 合酶(iNOS),抑制内皮细胞凋亡。 辅以HO-1 竞争性抑制物锌原卟啉发现外源 性CO 能完全取代内源性HO-1 抑制肝脏缺 血再灌注损伤。因此,HO-1 介导的细胞保 护抗缺血再灌注损伤需要外源性CO 的产生, 并且完全能够被CO 替代。
细胞级联反应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是许多相关因 子联合作用产生级联反应导致最后的肝脏 功能衰竭。 大量的证据证明Kupffer 细胞、中性白细胞、 内皮细胞以及反应性氧族在缺血再灌注损 伤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这种相关 的级联反应过程导致最终结果是组织结构 的改变并引起肝细胞功能的衰竭
T 淋巴细胞
Oltean M, Pullerits R, Zhu C, et al. Donor pretreatment with FK506 reduces reperfusion injury and accelerates intestinal graft recovery in rats[J]. Surgery,2007,141(5):667-677.
血红素氧合酶系统
血红素氧合酶是普遍存在的酶,在亚铁血 红素分解为胆绿素、一氧化碳和自由铁的 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HO 系统的激活在缺血再灌注触发的级联反 应中可能提供了细胞保护功能。 近年来的发现认为HO 途径不仅抗氧化,而 且是作为更加复杂的细胞保护和免疫调节 系统。
Fondevila C, Shen XD et al. Biliverdin therapy protects rat livers from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J].Hepatology,2004,40(6):1333-134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新进展
Kupffer细胞激活 细胞因子 细胞级联反应 T淋巴细胞 肝血红素氧合酶系统(HO-1)
Kupffer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的释放
Kupffer 细胞是一种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关的非实质细胞, 这种驻留型巨噬细胞 可出现在肝脏的窦状隙内,肝Kupffer 细胞 在肝脏再灌注时被激活, 产生一系列炎症 性细胞因子(PGs,PAF,IL-1,TNF-α, IL-6,IFN-γ)和氧自由基,这些作为直接 的细胞毒素作用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导 致肝脏损伤。
(优选)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发生机制及防治
一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 钙超载 2 中性粒细胞 3 氧自由基
钙超载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 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 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 现象
缺血-再灌注时的钙超载发生机制
①Na+/Ca2+交换反向转运增强。缺血引起 的细胞内高Na+、高H+、PKC激活可直接或 间接激活Na+/ Ca2+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将 大量Ca2+运入胞浆; ②生物膜损伤:细胞膜、线粒体及肌浆网 膜损伤,可使钙内流增加和向肌浆网转运 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