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流派综述
女性主义简介

六、文化女权主义
• 文化女权主义以激进女权主义为基础,要求把女性从“男 权价值”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并根据“女性价值”创造一 种替代“男性价值”的文化。 • 第一,强调性暴力是男权文化的本质和目的,关注和抨击 大众传媒和色情作品中的性暴力。第二,强调两性差异, 女性有许多特殊和优秀的品质,而男性特质则是攻击和情 绪表达上的困境。强调发展女性特质,进行社会结构的重 组。这一理论强调女性气质对男性气质的替代也就是替代 了性别平等,这一点遭到了质疑。
二、有偿家务劳动论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完全是私有 制,而是由于有薪水的劳动与无报酬的家务劳动的分离;他们 强调要使妇女摆脱压迫,必须打破公共劳动与家务劳动的界线。 在有关家务劳动是否有偿的方面,有两种不同观点。 美国女权主义者认为,有偿家务劳动会使妇女与世隔绝;使夫 妻关系、母子关系商品化;使劳动力的性别分工固定化。 英国等欧洲国家认为,政府为主妇付费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主 妇对于家务劳动的重视,通过家务创造劳动力价值。 三、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 该理论指出,在阶级社会中,首先必须消灭剥削阶级的统治, 人类的平等包括男女平等才会成为可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所 争取的平等主要使权利和地位的平等,即男女在政治上、经济 上、文化教育上、社会上和家庭中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这 种平等带有资产阶级法权特征。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男女 平等才会真正实现。
(二)父权制压迫理论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而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权文化的基础上的, 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领域的性别压迫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提出建立一个双性一体(androgoynous)的平等社会, 试图消除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以此来消除性别歧 视。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综述

这 一思 想传 人 中 国后 , 引起 了部 分 中 国学者 的
纵 观 国 内学 者 研究 , 基本 上 将生 态 女性 主义 看
系, 然存在 着诸 多可疑之处 ; 仍 而且 , 生态女 性主义带有 强烈的乌托邦 色彩 。这些研 究空 白, 为生 态女性
主 义 的 “ 国 化 ” 下 了很 大 发展 空 间 。 中 留
关 键 词 :生 态 女 性 主 义 ;女 性 ; 自然 中 图 分 类 号 :C 1 .8 93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07—39 (090 —05 0 682 0 )6 03— 5
这一流派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郑湘萍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一认为加强或者削弱女性与自然的联系都不能使女文中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流派提出了划分标准性获益关键问题在于当前西方父权制式的不可持女性与自然的联系主要存在于生物心理层面还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加深了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统是存在于社会文化层面的问题上以及在应该强治
关注。截至 20 年 8 在 中国期 刊全文数据库 、 作女 性 主义 的一 个 分 支 。 “ 历 史 上 看 , 态 女 性 09 月, 从 生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 、 中国优秀硕士 主义 思潮 是 在女 性 主 义 运 动 的三 次 浪 潮 中逐 步 发 学 位论 文全 文数 据 库 和 中 国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全 文 数 展 和完 善起 来 的 。就其 起源 、 展 与 目前 的倾 向而 发
5 4
女性主义

激进主义的女权主义 (二)
激进女权主义的视角是新颖的,尤其是关于 性别差异和父权制理论对于传统的男性中心 文化和价值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激进性 表现在:主张革命而非改良去争取妇女的解 放;强调男女对立和决裂,将矛头指向男性。 不过该理论缺陷在于对女性的特别强调忽视 了男女的同一性,很容易走入“生理决定 论”,而且对妇女本身的强调,忽视了妇女 受压迫的社会、历史、经济层面的分析。
女权主义思潮的主要流派
1.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 2.激进主义的女权主义 3.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 4.后现代女权主义
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一)
代表作:玛丽· 沃斯通克拉克拉特《女权辩护》 传统认为女人智力低下,因而没能力从事政治社会事务。而女 权主义认为人人都有理性,都有权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其理 论根源于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特点:依据人具有同等的理性潜能这一假设,推崇自由主义思 想原则,主张人生而平等,男女平等。其平等指的是机会平等。 多数强调妇女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在法律上保障妇女的权益。 观点: ①争取法律改革,排除原有对妇女的歧视;②确保妇女的社会 平等权利,排除妇女生育带来的障碍,争取妇女参与行政和决 策;③争取平等的机会,着重于妇女的就业培训和再培训的机 会。
女权主义福利观 (一)
共同点:都认为父权制是妇女受压迫地位的主要原 因:社会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分离的背景下,妇 女仅限于私人领域是妇女地位低下的表现;性别分 工是帮助男性实现控制女性,实现霸权地位的工具。 ①反对性别歧视和性别贬抑,批判男女权力分配不 均以及女性沦为附庸的不公正境遇;②解构现行的 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力结构、父权制历史文化传统; ③纠正单一的以男性视角去书写历史、构建文化的 偏差,建立女性视角的话语知识。
女性主义

义,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意 思。
导论
❖ 女性主义批评首先是一种以妇女为中心的批 评。其次,批评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其 一:具有纯粹的文本批评意义,即通过对具 体的文本的研究,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 视和女性意识的内容;其二:具有社会批评 的意义,即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究,批评不 平等的社会现实。
经济制度。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 权文化的基础上的,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领域的性别压迫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提出建立一个双性一体(androgoynous)的 平等社会,试图消除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以此来消除性别歧视。
评价
❖ 激进的女权主义以一种新的社会视角来解释 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理论, 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是女权主义流派中唯 一一个将矛头指向男性的理论。但由于过于 关注女人本身,忽略了对妇女受压迫的社会、 历史、经济层面的分析批判,强调男女对立 的一面,没看到男女的同一性。
❖ 第一阶段:要求在父权制社会中获得同男人 平等的权利。
❖ 第二阶段:差异派女性主义,强调性别的差 异和女性的独特性,颂扬女性本质,并以差 异为名否认男性秩序。
❖ 第三阶段:拒绝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提 倡三个阶段的女性主义方法相互融合或同存 于同一个历史时间之内。注意女权、女性、 女人的统一。
女性主义派别
(3)从追求同样的平等向从差异性中追求平等转变。
评价
优点:促进妇女的觉醒,推动妇女的发展,激励广 大妇女为获得男女平等的权利而斗争,为之后的 女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女 性 主 义

拉斐尔前派
►
不同时代、地域、文化情境下产生的女性主义理论受到主流 思潮的影响,而衍生出各种的流派,各流派之间有其推演发 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早期的女性主义,脉络十分清晰。 各流派女性主义在历史渊源、分析方法和主张上固然有 基本的差异,但其目的都在批判、改造父权文化,所以差异 之外也多有重叠、神似之处,所以乃根据女性主义的发展演 变的历史进程及特质划分为九大类: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 会主义/ 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基进女 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女同 志理论、後殖民女性主义及生态女性主义。
动人的爱情故事被反复诉说,似乎成为女性 主义艺术作品进入艺术史的代价之一。近日, 美国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正在进行乔治亚· 美国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正在进行乔治亚·奥 基芙的“抽象”画展,她所绘的“花朵” 基芙的“抽象”画展,她所绘的“花朵”用 色简单、线条流畅,却被批评界称为带有 “性寓意”的作品,并成为女性主义艺术史 性寓意” 里的标志性作品。
► 对于性别的关注并不局限于妇女的艺术和表
现,也给美术史研究一个在更广泛的领域内 探索的框架,包括女性和男性在社会文化中 被建构、性的差别怎样被界定这样的课题。 这样的研究也可以用于种族和民族的研究, 包括东西方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的女艺术家 作品的研究,以及东西方艺术中性别和性欲 的各自特殊的形成和表现方式。
女性主义
► feminism,是源自於法国的feminisme。根据 feminism,是源自於法国的feminisme。根据
柯德教授的研究,1880年代创立第一个妇女 柯德教授的研究,1880年代创立第一个妇女 参政权会社的法国女子奥克雷最先提出了这 一个词汇。但在1890年代,法国妇女团体或 一个词汇。但在1890年代,法国妇女团体或 妇女刊物虽然时常引用它,但是温和派的妇 女平权倡导者往往要与他保持距离,自称她 们的组织是「女性的」而非「女性主义的」。 直到二十世纪初年「女性主义」才被法国各 派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者所接受。
女性主义理论全解ppt课件

01 Part One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产生
被歧视的女性
亚里士多德 女性之为女性是因为某种优良品质的缺乏
柏拉图
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性幸福的工具
尼采
你到女人那边去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美国《独立宣言》在宣布人人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an,公
然将人口半数的女性排除在“人”和“人权”之外。
代表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
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的社会进程,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个崭新的流 派,有人称之为女性运动的第三次浪潮。
背景:6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和将男女二元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使无数家庭 破裂,艾滋病泛滥。女权主义者开始反思,特别是在消除男女二元对立方面,形 成了“温柔的女权主义”“绿色女权主义”。
各流派的差别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框架是理性与感情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关注点是公众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问题,关注资 本主义阶级社会所造成的男女不平等,关注女性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问题; 激进女性主义的关注点是自然与文化的问题,关注对女性的暴力、性、生育 等问题
02 Part Two 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女性主义三大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 主义女性主义
新女性主义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
总的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70年代以社会主义女性主 义为主;80年代全面保守回潮;90年代是各流派的综合。90年代,性别概 念出现危机,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
后现代女性主义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理论在法国首先兴起,1968年这一思潮出现在女性 主义之中。 1、挑战关于解放和理性的宏大叙事,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应当对我 们的社会合法性所建立的法则和原理作重新的审视。认为所有其他女性主 义理论都是以偏概全,没有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理论;反对二元,提倡多 元的模式。 2、反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反对性别二分和性别不平衡;而且反对性别概 念本身,反对性别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思想。
女性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

(3)梅纳日(Menage, 1654)对 Perrot d’Ablancout翻译之著名的双 关语:les belle infidelles,即“不 忠的美人”,或“漂亮而不忠实的 译文”。 男性的心目中女人:要么忠实,要 么漂亮,熊掌与鱼不可兼得,从而 将 “漂亮”与“忠实”对立起来; 这种译文的性别化导致人们将“忠 实”与“优美”对立起来。
法国、英国以及世界其他 国家呼应美国
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各种妇女杂志、 刊物、著作
女性主义文论与 文学批判理论
其他原因:父权制的文学批评与理论发展 新批评的式微
索绪尔结构主 义语言学的解 构主义转变
西方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 兴起
女性主 义从这 些理论 中汲取 影响, 获得了 思想武 器
二、女性主义文论的三个分期
and every phrase is the translation of another sign and another phrase. However, this argument can be turned around without losing any of its validity: all texts are original because every translation is distinctive. Every translation, up to a certain point, is an invention and as such it constitutes a unique text.
4. 二者关注诸多共同的问题: 女性主义:1)传统的性别角色 与等级制度;2)女性对男性的 忠实;3)恒定的生活秩序与意 义 翻译研究:1)原文与译文的关 系(性别优劣);2)忠实与优 美:性别化的翻译;3)意义的 同一性
女性主义简介资料

评价
• 优点:探讨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并将忽 视的家务劳动揭示出来,强调家务劳动的 经济价值和妇女作为劳动力后备军的特殊 意义。
• 批评:没有看到人口生产和妇女生育养育 对生产活动的决定性作用。他将妇女受压 迫简化为经济剥削问题,忽略了社会结构、 社会文化的作用。缺少对男女差异性的重 视。
四、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者最初认为,要铲除性别压迫就必须先铲除 其生理基础,只有消除生理差异才能进而消除男女之间的 不平等和性别歧视。提出要建立以妇女的生活经验和身体 经验为基础的亚文化对女性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二)父权制压迫理论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而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权文化的基础上的, 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不足:(1)忽略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的权力关系 (2)以男性规范为标准,忽略了女性的独特价值 (3)只是对于现存的法律和教育上的改革和斗争,未触及
社会的本质和父权制的核心 (4)单纯依靠女性个人的努力去改变,忽略了女性的不利
地位和群体行动的重要性。
二、激进的女权主义
激进的女权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张革命 而非改良。其代表人物有费尔斯通,米丽特,伊丽加莱, 凯瑟琳等。观点主要有: (一)改变生育机制论
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寻找女 性被压迫地位的根源,从经济角度探讨了 女性从属地位的原因。主要观点有:
主要观点
一、私有制: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1)恩格斯认为,妇女受压迫的产生,私有制是导致妇女 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根源。妇女受压迫、从 属地位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性别的不平等 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有密切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受到的压迫在与私 有财产制的经济结构,并与资本剥削劳动劳动具有相同的 形式;夫妻关系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经济条件为 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综述摘要:女性主义是一股影响力相当大的思潮,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逐渐的关注西方的女性主义问题,并发表了许多的文章对这些不同的流派进行介绍。
本文选取了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力较大的几个理论流派,并概述了一些学者对这些流派的评价与看法。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差异;不平等引言在人类的历史上,不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女性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之下。
在父权体制长期的宰制之下,女性一直被男性视为私有财产,且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
在中古时期的欧洲,才智出众的女子会被冠以女巫的标志,而中国自古便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和三从四德等伦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当中,女性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她们依附于男性而存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女性对于权利、平等和自由的要求和呼声也越来越高。
最终,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触发了女性主义的浪潮。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爆发于18世纪下半叶至1925年,运动的目标在于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包括话语权、教育权、就业权和反对一夫多妻制等。
一般来说,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产生于二战后的60-70年代,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
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
要求分领域对相应适可公众开放,等等。
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产生于世纪之交,具有地方性、人身性、差异性的特点。
这次浪潮把注意力放到主体性和活生生的身份认同上,号召在各个相异的人群之间要有真诚的倾听和交流,而并不是把自己的解释图示强加给别人。
这次运动中还使女性主义者认识到,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不仅需要世界范围内广大女性的支持,还必须争取作为人类另一半的男性的支持与配合。
前后的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中不断的产生了纷繁复杂、观点各异的女性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直接的推动了女性主义的浪潮,同时也带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
一、女性主义概念界定女性主义的英文是Feminism,是源自于法国的Feminisme。
根据柯德教授的研究,1880年代创立第一个妇女参政权会社的法国女子奥克雷最先提出了这一个词汇。
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初年女性主义才被法国各派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者所接受。
西蒙·波伏娃认为女性主义是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主义而斗争的主义①。
她认为女性主义者是在结合阶级斗争,但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力求改变妇女处境的女性,甚至是男性。
凯特则认为女性主义指反抗举世用法律①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西苑出版社,2009.5或习俗强行阻扰妇女享有自由的一切人为障碍。
她还认为,像启蒙思潮与民主政体一般,女性主义是一种进化,没有领袖,也无须组织,而且因各个地区的特殊需要与特定的宗旨而有不同的含意。
国内学者关于Feminism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和译法仍然存在争议。
一些学者将Feminism译为女权主义。
他们认为,Feminism自产生至今涉及的主要是男女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不平等问题,在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之前的历史时期,采用女权主义的译法更为合适。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Feminism不应译为女权主义,而应译为女性主义,因为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发展, Feminism 涉及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而是女性自身如何发展完善的问题,因而译为女性主义更为贴切。
二、国内学者关于女性主义主要理论的评价(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出现于16世纪的英国和法国,至今它仍有很多支持者。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贝蒂·弗里丹。
郤继红①、李银河②等人认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及其原因,并从女性也是具有理性的人这一假定出发,提出女性应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积极的意义。
她们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主要理论观点概括为:(1)男性和女性都是具有理性的个体,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应当享有作为人的一切法律和政治权利,都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角色。
(2)传统的价值观贬抑女性的社会作用,将女性的角色限于家庭和私人生活范围,因而女性只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勇敢走出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社会领域内获得男女平等。
(3)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这导致了现实生活中女性和男性在理性上的差异,因而要改变女性的不利地位,就必须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4)女性生育和抚养儿童的任务阻碍了她们与男性的公平竞争,要改变这一情况,就应使女性拥有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利,并使男性与女性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及其实践,对妇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它的资产阶级白人女性的立场,以男性价值为标准的妇女解放价值取向受到后来者的批评。
(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沃野③、王跃华、张国盛④认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强调要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分析女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①郤继红. 新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 ,(2).②李银河.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J】.哲学研究,1996 ,(1).③沃野. 关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 ,(6).④王跃华,张国胜.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97 ,(2).(1) 尽管女性之间在年龄、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宗教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但她们都要从事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生产活动,因此必须根据她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来说明她们的从属地位及其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2)女性受剥削和压迫的现象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私有制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且最初都是集中在少数男性手中。
在当代,女性受剥削和压迫不仅由于父权制的存在,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因此,女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以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使女性在经济上获得独立。
(3) 尽管父权制先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但后者的机制是维护男性对女性的优势地位的,所以既要反对父权制,又要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社会性别盲点,没有把阶级概念和社会性别概念整合到同一个解释框架中,专注于剖析资本主义对妇女的侵害,却忽视了男人对妇女的压迫。
(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英国、法国和美国,其主要代表是凯特·米丽特、杰曼·格里尔和舒米拉斯·费尔斯通。
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相比,激进主义女权主义在对男性中心社会的批判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国内学者郤继红、李银河等人认为激进主义女权主义所持的主要理论是:(1)性别压迫是其他社会压迫的核心和基础。
(2)性别压迫的主要根源在于父权制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女性解放的关键在于粉碎父权制。
(3)国家是父权制的表现,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在家庭这种社会制度当中,女性劳动力受到男性的剥削。
批评者认为,激进女性主义对男人、女人做了本质主义的理解,把与性、生育、生物性母职相关问题两极化了。
实际上并非每个女人都是被压迫者,就像并非每个男人都是压迫者一样。
父权制是个有用的分析工具,可以为正在寻求攻击点的妇女找到一个攻击的方向,但超过了某个范围,父权制就变成了生硬的工具。
(四)生态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的法国,其主要代表是卡罗琳·莫肯特、斯塔哈克和范达娜·西瓦。
随着生态问题研究的不断推广和深入,生态女权主义的思想也日益受到关注。
生态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和自然界在创造生命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女性孕育生命、哺育后代的性别角色使她们与养育万物的大自然有特殊的亲近关系;男权统治者在压迫“自然化的女人”的同时,也在压迫“女人化的自然界”。
女权主义倡导创造新型的女性文化以激励和宏扬女性独特的天性,并认为对妇女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一方的解放不能脱离另一方的解放①。
①Karen J.Warren.Feminism and Ecology【J】.Environmental Review ,1987,(1) : 3 – 201.(五)后现代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出现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和法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琳达·奥尔克芙和埃莱娜·西苏。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从存在主义者西蒙·波伏娃、解构主义者德里达和精神分析家拉康那里受到启发。
她们接受波伏娃的妇女是“第二性”这一结论,但认为没必要去超越妇女的他者性,因为他者的处境可以使妇女以局外人的立场批评主流文化的社会规范、价值和实践。
她们吸取了解构主义者的思想精髓,认为源自象征秩序的语言使女人和他者的一切都没有得到讨论。
她们拒绝运用象征秩序语言的阳性写作,主张创造一种女性的语言去书写超出男人想象的女人及其世界。
女人要努力成为自己,而不是男人世界中的他者。
李银河认为,后现代女权主义关注女性的多重身份及女性认同的多元化,这对于研究女权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面临着如何将女性与男性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结合起来的挑战①。
(六)后殖民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在1980年代之后才蔚为风潮,西方女性主义者主要关注的是白人女性,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和民族主义者主要关注的是第三世界的男性,而第三世界女性的身份和特征则无一例外地被忽略或被歪曲了。
在第三世界女性问题上,西方女权主义者带有浓厚的文化偏见,她们推崇人的尊严,鼓吹人的价值,但是她们所谓的人也是西方人,所谓的女性只是西方女性。
在她们对第三世界女性问题的论述中,明显地残留着殖民主义的痕迹。
罗钢、裴亚莉②认为,在很长的时间里,第三世界的女性都是理论话语中的盲区和误区。
但是,后殖民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父权制和殖民主义的话语使第三世界女性受到双重的压迫;它坚持差异性的原则,批判了资本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同质化,包括西方女性主义表现出的这种同质化倾向;它还把种族和性别两种视角结合起来,提出了第三世界女性作为一个群体的特殊性问题,并对建立一种适合第三世界女性问题的理论范式和阐释策略作了积极的探讨。
三、结语女性主义社会理论历史悠久,纷繁复杂,不同流派的理论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女性主义各流派的理论展开的理路是相同的:共同的理念是,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男权文化建构的; 基本的逻辑起点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主要的内容是解释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和机理,谋求性别平等与解放的价值抱负。
当然,女性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略显粗糙,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面前也略显生硬,后现代女性主义则因为抽象晦涩而远离了普通妇女。
但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女性主义也给了我们解释性别问题新的思维方式、更巧妙的视角、更开阔的视野,比如把性别与阶级、种族、①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②罗钢,裴亚莉. 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 ,(1).民族、生态、殖民主义、世界体系等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