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污染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3年在瑞士首都伯尔尼 签署了,莱茵河保护委员 会的框架性协议,即伯尔 尼公约。该公约奠定了莱 茵河流域国际管理协调发 展的基础
氯化物和化学品公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签署
1972年就氯化物议题达成协 议,1976年正式签署。法国 在第一阶段氯化物减排60%。 1972年12月3日 ,签署化学 品公约。签约国同意逐渐消 除“黑名单”物质排放,并 逐渐减少“灰名单”物质排 放。
化学污染直到 1971年6月才受到重视, 此时莱茵河含氧量下降 到历史最低水平,鱼类 大量死亡。1971年秋季 低水时期,耗氧污水和 有毒物质污染非常严重。 由于缺氧,所有水生生 物均从被污染的德荷边 界河段绝迹。
1950年7月由荷兰提议,瑞士、 法国、德国、卢森堡等国参与, 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旨在处理莱 茵河流域保护问题并寻求解决方 案的“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
经验和启示
重视流域管理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重要性。莱茵河流 域国际合作的进展和成效取决于各种因素,如区域经济合作、国 内立法、局部利益、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不断增强的环境意识、 技术革新及灾难。其他的重要背景因素还包括国际捐助机构的活 动、国家政府的内部差异等。
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也使成本和利 益分配更加平均。莱茵河流域经
莱茵河流域的治理 及其经验
莱茵河流域面积170000km2,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
河和多瑙河,位于第三位。河道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 斯山,自北向南穿越瑞士、奥地利、德国、法国、卢森堡、 比利时和荷兰后流入北海莱茵河全长1300km,其中880km 可通航。河水来源于阿尔卑斯山的融雪,径流年内分配比 较均匀, 最大与最小月流量 的比值是2~3。有 利的航运条件等使 其成为欧洲的航运 要道,德荷边界年 过船1.5万艘,货运 量达1.8亿吨。
1971年的夏天,德国中部美茵茨河支流汇入莱茵 河的河口到科隆段大约200km的河道鱼类消失。 德国境内的河流水质污染又直接影响到下游的荷 兰
博登湖
欧洲著名旅游胜地博 登湖,是德国境内最 大的湖泊。长约63km, 宽约14km,最大湖深 254m
荷兰因受到北海盐水入侵的影响,存在土地盐碱 化问题,为此荷兰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治理措施,并有 所成效。但自1850年以后,由于莱茵河沿岸人口增长和 工业化加速,越来越多的有机和无机物排入河道,氯负 荷迅速增加。德、荷边界鲁比瑟站在1900年~1930年和 1930年~1960年期间的监测结果表明,氯负荷连续翻番, 1930年达120kg/s,1960年为250kg/s。
欧盟的作用
1992年2月7日,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成立欧盟的条约,该条约 是欧盟的基础。自欧委会首次对关于共同体环境政策进行沟通后,EEc 就开始重视水质问题。在该文件中,欧委会主张,制定欧洲环境政策 不仅是为了保护共同体的环境,也是为了防止不平等竞争环境及共同 体内新贸易壁垒的产生。 欧盟已经发展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 的重要政治经济组织。其指令对所 有成员国均具有约束力。EEc条约第 226条与第228条规定:如果成员国 不正确执行这些指令,欧洲法院将 会对其处以数百万欧元的罚金。各 成员国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欧 盟在欧洲环境保护,包括莱茵河水 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莱茵河行动
计划目标 1回复莱茵河的生态系统必须使水质达到能使较高等鱼类回归 的标准 2使莱茵河河水只用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引用 3必须减少有害物质污染,改善河流沉积物的质量,使之达到 可用作陆地及填海的标准
主要行动 1制定并量化整个莱茵河的水质目标 2截止到1995年,在1985年的基础上, 在各个工业部门应用最新技术,实 现43种物质减排50%的目标 3制定并执行减少意外排放的目标 4初步制定扩散污染源清单,制定减 少扩散污染计划 5制定并执行有关水文、生物 及形态 变化的计划
除氯化物和化学污染意外, 签约国还讨论了热污染问题, 同意新建电厂配备冷却塔。
桑多兹火灾与莱茵河行动
瑞士桑多兹的火灾成为 莱茵河治理的重大转折。 1986年11月1日,在瑞士 巴塞尔附近的桑多兹化 学公司发生大火,巨量 杀虫剂倾入莱茵河,造 成鱼类大量死亡。随即 提出一个行动计划,要 在2000年前让鲑鱼重返 莱茵河,以及处理三角 洲的污染沉积物
验同时也证明了跨国流域委员 会的有效性,但对流域管理机 构这一方案支持率很低。由于 背景因素的重要性,莱茵河流 域的经验无法简单复制,战后 在欧洲西北部适用的方法不一 定在其他背景条件下起作用。
莱茵河自1817年著名的“图拉整治”之后,大力发展航运, 沿江修建码头、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使莱茵河流域成为 重要的交通枢纽。多年来沿莱茵河干流形成了6个世界文明的 工业基地,它们是巴塞尔-米卢斯-弗莱堡,斯特拉斯堡,莱茵 -内卡,莱茵-美茵,科隆-鲁尔和鹿特丹。 莱茵河的水环境问题也 随着大面积的沿 流域的 洪泛平原被开发利用而 日益尖锐。莱茵河在20 世纪50年代初本来水质 尚可,50年代末开始日 益恶化,60年代更加恶 化
国际合作成效
战后莱茵河国际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水质得到了较大改善,这些都归 功于IcPR。IcPR是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几个欧洲流域委员会的典范。特别 是,莱茵河行动计划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成就。尽管莱茵河行动计划没有 法律约束力,但是,这个计划的大部分减排目标都已经实现:33组物质 已经达到或者优于规定的标准。其中,13组物质几乎达标,另外12组物 质的浓度非常低,化验时无法检测到。仅有7组物质的减排目标没有实现。 除IcPR与欧盟外,其他一些国际组 织和沦坛也在莱茵河管理中发挥 了作用。 莱茵河水质的改善是很多因素共 同 作用的结果,IcPR则发挥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IcPR 没有决策权,它提供的是1个磋商 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