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法
百消膏的功能主治

百消膏的功能主治简介百消膏是一种中草药制剂,由多种草药经过特定工艺研制而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百消膏的功能主治及相关信息。
功能主治百消膏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消炎止痛:百消膏具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可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能缓解皮肤炎症、溃疡、瘙痒等症状。
2.抗菌杀菌:百消膏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杀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预防感染和传染。
3.消肿散结:百消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和淤血,帮助散结。
它适用于各种外伤、肿瘤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4.促进伤口愈合:百消膏可刺激伤口的新生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它有助于修复切口、烧伤、溃疡和其他皮肤损伤。
5.清热解毒:百消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暑、食物中毒和痈疮疖肿等。
6.止血生肌:百消膏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和慢性皮肤溃疡。
使用方法在使用百消膏时,需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清洁皮肤:在使用百消膏之前,应先用温水和肥皂清洁伤口或患处,然后晾干皮肤。
2.适量涂抹:将适量的百消膏涂抹在伤口或患处上,并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3.遵循医嘱: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可适当调整涂抹的次数和剂量。
一般情况下,每日涂抹3-4次,连续使用7-10天。
4.注意事项:避免将百消膏涂抹在眼睛、口腔和其他粘膜上。
若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注意事项在使用百消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对百消膏成分过敏者禁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严禁内服百消膏。
•避免将百消膏接触到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
•在使用百消膏期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百消膏只适用于外用,在涂抹后避免吹风或接触水。
总结百消膏是一种中草药制剂,具有消炎止痛、抗菌杀菌、消肿散结、促进伤口愈合、清热解毒和止血生肌的功能主治。
使用百消膏时,需先清洁皮肤,适量涂抹,并遵循医嘱。
中药玉皮膏治疗皮肤溃疡41例疗效分析

中药玉皮膏治疗皮肤溃疡41例疗效分析
彭玲辉;李跃先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年(卷),期】1991(006)003
【摘要】皮肤溃疡是皮肤或粘膜局限性、长期不愈的缺损。
常继发于坏死、坏疽。
组织脱落后,伴有慢性感染的创面。
其病损至少深达真皮层或粘膜全层。
我院采用
中药“玉皮膏”外敷,对41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玉皮膏的药物组成与配制方法生地、大黄、轻粉、当归、甘草、紫草、珍珠、血竭、番木鳖、地骨皮、象皮粉,将以上中药研成细粉,直接加入适量的凡士林调制成膏。
【总页数】2页(P125-126)
【作者】彭玲辉;李跃先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9.321
【相关文献】
1.外用溃疡散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分析 [J], 李红林;王平
2.频谱照射和生肌愈皮膏外用治疗皮肤溃疡118例 [J], 王健;魏庆香;孙玉香
3.鸡眼膏与角皮清治疗鸡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刘素霞;张淑宁
4.中药透皮冠心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8例疗效观察 [J], 卢晚霞;何玉辉
5.湿润烧伤膏联合中药熏洗治疗Ⅰ期肛裂疗效分析 [J], 张仑;张勇;闵振兴;孔祥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柏外用治皮肤病的10个验方

黄柏外⽤治⽪肤病的10个验⽅黄柏外⽤治⽪肤病的10个验⽅。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和解毒等功效,对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对于某些⽪肤真菌也同样有抑制作⽤。
那么介绍⼗个黄柏外⽤治⽪肤病的验⽅,以供⼤家参考或使⽤。
黄柏外⽤治⽪肤病的10个验⽅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解毒,退热除蒸功效。
《本经》:“主肠痔,⼥⼦漏下⾚⽩,阴阳蚀疮。
”《珍珠囊》:“除下焦湿肿。
”《医学⼊门》:“治⿐皶⽪,喉痹及痈疽发背乳痈脐疮。
《别录》:“疗肌肤热⾚,⼝疮。
”现代研究认为,黄柏含⼩蘖碱,及黄柏酮、黄柏内酯,对⾦黄⾊葡萄球菌、溶⾎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对某些⽪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笔者在临床中以此药为主,外治某些⽪肤病变获效显著,常⽤验⽅如下。
阴囊湿疹:黄柏50克,⼟茯苓20克,苦参30克,⽔煎适量待温坐浴,每次20分钟,每⽇两次。
结节性痒疹:黄柏50克,苦参20克,蛇床⼦15克,地肤⼦15克,75%酒精500毫升浸泡7⽇后过滤,感痒时棉签蘸搽患处。
痤疮:黄柏50克,⼟茯苓15克。
⽩鲜⽪15克,⽔煎适量待凉,⽤纱布蘸药液洗擦患处。
每⽇2~3次,两⽇⼀剂。
⼝疮:黄柏10克,⽔煎约50毫升待凉,以棉签蘸搽,每⽇数次。
⽔疱型⾜癣:黄柏50克,⼟槿⽪30克,苦参30克,95%酒精500亳升,浸泡7⽇后过滤,棉签蘸搽,每⽇2~3次。
⼩腿丹毒:黄柏30克,地榆15克,共研细粉,⼊凡⼠林200克中调匀成膏,⽤时涂敷患处,每⽇两次。
⽑囊炎:黄柏50克,紫花地丁15克,连翘15克,⽔煎适量待凉,⽤纱布蘸药液频洗患处,每⽇2~3次,两⽇⼀剂。
结节性红斑:黄柏50克,牡丹⽪30克,⽔煎适量待凉,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每⽇数次。
霉菌性阴道炎:黄柏50克,苦参30克,⽩鲜⽪30克,扁蓄30克,⽔煎适量待温熏洗坐浴,每次20分钟,每⽇2~3次,每⽇⼀剂。
酒糟⿐:黄柏30克,⼟茯苓20克,⽔煎适量待凉,棉签蘸搽患处,每⽇数次。
以上黄柏外⽤治⽪肤病的验⽅,在使⽤前应咨询专业医师。
下肢皮肤慢性溃疡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下肢皮肤慢性溃疡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万乐;毛文丽;邱雪辉;吴卓航;郑向龙;王万春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4(22)13
【摘要】皮肤慢性溃疡是目前中医临床常见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愈合缓慢,且容易复发等特点,涉及临床上创面抗炎、创面愈合、创面修复等几大难题,少数病情反复的可能发展为癌性病变。
文章对近些年治疗下肢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从下肢皮肤慢性溃疡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下肢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帮助。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万乐;毛文丽;邱雪辉;吴卓航;郑向龙;王万春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药外治法
2.下肢静脉高压破坏糖萼导致慢性下肢皮肤病变的研究进展
3.慢性皮肤溃疡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及中医药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4.骨病宁膏治疗慢性下肢皮肤溃疡、皮肤创伤感染及褥疮279例
5.自体皮肤移植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治性慢性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肢溃疡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 江 中 医 药 大学 , 江 浙 浙
关键 词 : 下肢 溃 疡 ; 中医 外治 法 ; 究进 展 研 中 图分 类 号 :6 2 1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6— 7 X(0 0 0 0 4 0 R 3 . A 10 9 8 2 1 )/ 踝部皮 肤
准。
2 2 针 灸 疗 法 .
热, 此为 因虚致瘀。因此 , 唐汉 钧 在 临床上 审证求 因治 疗臁
疮, 强调 “ ” 因 , 瘀 ” 溃 疡 久 治 不 愈 的病 理 基 础 ; 瘀 ” 虚 是 “ 是 “ 之 为病 , 由久 站 、 度 负 重 、 伤 或 分 娩 等 , 小 腿 筋 脉 横 解 , 多 过 外 致 青
・
4 8・
Ju l f x ra T ea yo T M J n2 0 ,8 3 o ma o E t n l h r f C u 0 9 1 ( e p
下 肢 溃 疡 的 中 医外 治 法 研 究 进 展
杨 敏, 陶茂灿 , 毅 曹
杭州 3 00 ) 106
为臁疮发病的主要 因素是瘀 滞本 虚及腐 变 , 病机演 变为 “ 其 始 于虚 , 变于瘀 , 坏于腐” 虚” 。“ 之为病 多 由于禀赋不 足 , 胃虚 脾
弱, 中气 下 陷 , 络 阻 滞 , 血 凝 滞 , 道 不 通 , 肤 失 养 , 久 化 经 瘀 脉 肌 瘀
中药的形象 。轻粉 、 密陀僧 、 锡类散等此类药物均含有不同程度 的重金属 , 因此在临床应 用 中也受 到 了限制 。诚 然含有重金 属 的 中 药对 人体 有 毒 副 作 用 , 是 掌 握 好 用 量 及 疗 程 , 但 能够 将 其 对
如轻粉 、 密陀僧、 锡类散等药具有消肿 化腐 、 收敛生肌等功效 , 通
中药外用涂剂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涂剂制作方法
制作中药外用涂剂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为您提供两种常用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配方一:溃疡油膏
1. 准备材料:川军10g、田三七40g、黄柏10g、熟石膏10g、甘草10g、冰片10g、麝香4g、珍珠7g、紫草100g、芝麻油1000ml。
2. 将八味中药共研细末,混匀成溃疡散。
3. 将紫草放入麻油内,文火加热近沸,滤过后滤油中加入小许白蜡,搅匀而成紫草油。
4. 将溃疡散与紫草油按1:200比例混合,调匀面成溃疡油膏。
5. 高压消毒,备用。
6. 主治:皮肤放射性溃疡等。
7. 用法:将药膏涂于患处,外包,每日1—2次,至愈。
一次性配制量不宜超过10天用量为宜。
配方二:黑油软膏
1. 准备材料:龙骨30g、枯矾30g、五倍子60g、轻粉30g、冰片6g、蛤粉60g、寒水石60g、生石膏60g、薄荷脑30g、凡士林适量。
2. 上药分别研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待配。
3. 取药粉100,凡士林900,调拌成10软膏。
4. 主治:慢性湿疹等。
5.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
注意事项:制作中药外用涂剂的过程需严格遵循卫生标准,操作前请洗手并确保所有材料清洁无菌。
如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师或药师的帮助。
皮肤病的常用中医治疗方法

一、祛风法 (一)疏风清热 银翘散 (二)疏风散寒 麻黄汤 (三)祛风除湿 消风散
(四)平肝息风,重镇潜阳银翘散、麻黄汤、 消风散
(一)疏风清热
适应证:风热证.红色风团、红色斑片、丘 疹、鳞屑、瘙痒,可伴发热、微风热寒、 口渴、苔薄、脉浮数。
常见方剂:银翘散、消风散。
(二)疏风散寒
适应证:风寒证。风团颜色淡白,硬化或 者萎缩斑块,遇冷加重,舌苔白,脉浮紧。
☆第二节 内治法
一. 祛风法:疏风清热、疏风散寒、袪风胜湿、 驱风潜镇。
二. 清热法:清热解毒、清热凉血 三. 祛湿法: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滋阴除湿 四. 润燥法:养血润燥、凉血润燥 五. 活血法:理气活血、活血化瘀 六. 温通法:温阳通络、通络除痹 七. 软坚法:消痰软坚、活血软坚 八. 补肾法:滋阴补肾、温补肾阳
常用方剂:肾气丸、右归丸、真武汤。
第 三节 皮肤病的外治法
☆(一)、外用药物的剂型 1、溶液——药+水煮后去渣,所得溶液。
清洁、止痒、消肿、收敛、消炎, 适用于 急性皮肤病
2、粉剂——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
(散) 适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病。 青黛散、六一散、枯矾粉、滑石粉等。
3、洗剂(混悬剂)——水+粉,混合在一起
五、调理气血法
(一)理气活血 (二)活血化瘀散结 (三)益气活血
(一)理气活血
适应证:气滞血瘀证。黄褐色斑片、白班、 暗红色丘疹、紫癜、苔藓样斑片,或刺痛, 或瘙痒,伴胁肋胀满,情志不遂,妇女经 血色暗夹块,舌质暗,脉弦涩。
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
(二)活血化瘀散结
适应证:血瘀凝结证。暗红色斑块、结节、 增生性瘢痕,疼痛或瘙痒,舌质紫暗。
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经验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8), 2247-225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8336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经验张亚丽1,徐爱琴2,刘 畅1,冯紫香1,程秋雨1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6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9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2日摘要 介绍徐爱琴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经验总结。
徐教授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主要为禀赋不足,外感邪毒,致气血瘀滞,久聚化湿凝滞筋脉、骨节,漫溢肌肤化腐,加之病程绵长,久则伤正,益损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即“虚、瘀、湿、腐”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故治疗上应在活血祛湿、托毒敛疮的基础上配合匡扶正气、补益气血、交通上下。
临证论治,疗效显著,并附验案一则,以为佐证。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当归芍药散,经验总结,徐爱琴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kin Ulcers with Angelica Paeoniae SanYali Zhang 1, Aiqin Xu 2, Chang Liu 1, Zixiang Feng 1, Qiuyu Cheng 11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un. 30th , 2023; accepted: Aug. 9th , 2023; published: Aug. 22nd , 2023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ummary of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Xu Aiq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kin ulcers using Angelica Paeoniae San. Professor Xu thinks that the cause and mechan-ism of chronic skin ulcers is mainly due to deficiency of endowment, external infection with evil toxins, resulting in stagnation of qi and blood, long gathering of dampness and stagnation of ten-dons and veins, bones and joints, overflowing skin and decay, coupled with the long duration of张亚丽等the disease, which injures the righteousness and damages the organism’s internal organs, yin and yang, qi and blood, that is, “deficiency, stagnation, dampness and deca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s cause and effect. The trea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activating the blood to dispel dampness and to control toxins and converge sores, together with supporting the righteousness, tonifying the qi and blood, and transporting up and down. The clinical evidence and treatment have shown re-markable efficacy, and a test case is attached as supporting evidence.KeywordsChronic Skin Ulcers, Angelica Paeoniae San, Experience Summary, Xu Aiqin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皮肤溃疡常是多种因素单一或共同导致皮肤表面破损,继而深层组织液化感染坏死,溃疡面难以收口的一种体表疾病;根据溃疡面未愈合的时间分为,慢性皮肤溃疡(2周以上未愈合者)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法发表时间:2012-10-12T13:56:28.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1稿 作者: 李宇轩[导读] 如何把传统中药剂型与现代创面修复的新型敷料有机的结合,可为中医药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李宇轩 (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四川成都 6 1 0 0 7 2 ) 【摘要】目的 慢性皮肤溃疡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身心极大的痛苦,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中医药外治法因其易于操作、疗效良好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因此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较大意义。资料来源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 / 2012-01,检索词为“慢性,溃疡,皮肤,治疗”,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资料选择 纳入标准:有关慢性皮肤溃疡及慢性皮肤创面治疗的临床实验性研究。排除标准:1. 重复研究,2. 个例报道。结论 通过引用近年文献12 篇,以药物剂型为基础进行综述,可知以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一定效果。【关键词】皮肤溃疡 中药外治【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331-02
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 skin ulcer, CSU)又称难治性溃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因复杂、迁延难愈、愈后极易复发等特点。它包括血管性溃疡、压迫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创面尽管不能迅速致人死亡,但是由于它发生在体表,在肉体和精神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慢性皮肤溃疡的愈合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无特效药物及疗法。西医治疗多常用的清创术、皮肤移植、抗感染或给予维生素类和锌治疗等方面基本停留在等待伤口自愈阶段,这些方法对病程短的早期溃疡效果较好,但对年龄大、病程久的慢性溃疡疗效则较差。因此,对慢性皮肤溃疡的处理,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法。
传统中药以生肌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正如清•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所说:“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本病的中医治疗,应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中医药外治疗法可以明显促进与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尤其对创口晦暗、肉芽组织不鲜者,疗效更佳。目前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外用药内容丰富,现以常用外用药的剂型为基础,将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综述如下: 1 中药剂型 1.1 油膏
邹连琦等[1] 自拟活血生新膏,将120 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按顺序均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60 例,使用活血生新膏),对照组(60 例,使用生肌玉红膏)。结果:观察组治愈56 例,好转4 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30 例,好转28 例,总有效率96.7%。陈彩霞[2] 应用紫草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40 例。2 周内治愈3 例,4 周内治愈27 例,其它7周内治愈,总有效率100%。马永琦等[3] 应用琦美万慈灵软膏治疗97 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结果:痊愈93 例,总有效率100%。解自新等[4] 运用珍珠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206 例,结果:愈合189 例,显效14 例,总有效率98.5%。 1.2 酊剂
黄景等[5] 应用黄氏祛腐生肌酊治疗重度外伤长期不愈48 例,痊愈46 例,总有效率95.83%,疗程最短1 周,平均6.3 周。王玉等[6] 采用自制复方三黄酊与芩连搽剂联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其中治疗组102 例,给予复方三黄酊加用芩连搽剂外敷;对照组52 例,采用传统的清洁换药方法。结果:治疗组显效71 例,有效28 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显效16 例,有效18 例,总有效率65.4%。 1.3 溶液
王长宏[7] 以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洗治疗臁疮116 例,结果:治愈107 例,好转6 例,总有效率97.41%。韩洪等[8] 将93 例慢性皮肤溃疡分为治疗组(63 例)和对照组(30 例)。治疗组采用解忧汤外洗;对照组用归黄油换药。结果:治疗组治愈53 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治愈10 例,总有效率73.3%。 1.4 散剂
陈明岭等[9] 采用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 例,痊愈45 例,显效14 例,好转12 例,总显效率80.8%,总有效率97.3%。苑相爱等[10] 将103 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 例)和对照组(51 例)。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祛腐生肌散;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行创面清创包扎换药。结果:治疗组痊愈9 例,显效24 例,有效18 例,总有效率98.08%;对照组痊愈2 例,显效9 例,有效9 例,总有效率39.21%。孙海潮等[11] 应用自拟白黄四石散治疗皮肤溃疡久不收口150 例,并设对照组30 例对比观察。治疗组采用白黄四石散;对照组按常规外科清创处理。结果:治疗组治愈142 例,有效8 例,总有效率100%,平均疗程40 天;对照组治愈18 例,有效8 例,总有效率86.67%,平均疗程70天。马忠丽等[12] 采用自制敛疡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98 例,并设对照组25 例,采用黄连膏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60 例,显效30 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 例,显效3 例,有效17 例,总有效率88%。 2 讨论 2.1 中医对CSU 的认识
中医药对C S U 的论治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创面修复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代、现代中医学家对CSU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又有了创新性发展。唐汉钧认为其病因应为“腐—瘀—虚”,提出“祛瘀补虚生肌”之观点,治疗主张辨证分期,内外合治,标本兼顾[13]。韦氏[14] 认为下肢慢性溃疡主要病机是创伤所致局部经络阻隔,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湿热余毒未净;久病耗伤气血,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应以活血化瘀,益气补血,拔毒生肌为主要治疗原则。张氏[15] 等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形成内因在于人体正气不足,卫气、营气、肾精的损耗是其形成机制,主张扶正驱邪。 2.2 CSU 的中药外治 2.2.1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在应用上,优点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感觉,尤其对病灶的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积的溃疡,使用油膏更为适宜。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糜烂、结痂及渗液不多者 2.2.2 酊剂: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浸泡于乙醇溶液内,最后倾取其药液。具有收敛散风、杀菌、止痒的作用,但凡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破皮糜烂者及头面、会阴部皮肤薄嫩处禁用,用后易引起皮肤烧灼及剧痛。 2.2.3 溶液:是将单味药或复方加水煎熬至一定浓度,滤药渣所得的溶液。可通过在患部进行熏蒸、淋洗和浸浴治疗。因水剂的组方灵活,CSU 的不同阶段均可配合使用。
2.2.4 散剂:是将单味药或复方研成极细粉末后,根据制方规律,按其不同作用配伍成方。可达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清热解毒止痛等目的。其缺点是散剂中的药物固体成分多,易成为异物残留于溃疡中,影响愈合;祛腐药颗粒虽细,但含有汞、铅等有毒物质不可久用。故对操作者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报道广泛,外用药物的适时运用对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实际操作时,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剂型,也可去其它疗法互相配合使用。但是纵观各种报道,各种剂型的药物配伍与使用方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因而疗效也有一定差异;多数外用药只是作为院内制剂实验,科研成果难以普遍推广。如何把传统中药剂型与现代创面修复的新型敷料有机的结合,可为中医药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参考文献[1] 邹连琦,时俊华,刘桂东. 活血生新膏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34. [2] 陈彩霞. 紫草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40 例[ J ] . 中医外治杂志,2010,20(6):47. [3] 马永琦,巨晓绒. 琦美万慈灵软膏治疗皮肤慢性顽固性溃疡97 例[J].中国外治杂志,2006,15(3):26. [4] 解自新,王夫友,崔社明. 珍珠生肌膏治疗皮肤溃疡206 例临床观察 [J]. 社区医学杂志,2007,5(4):39. [5] 黄景,黄江桦,曹永林. 黄氏祛腐生肌酊治疗重度外伤长期不愈48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7,16(2):20. [6] 王玉,赵淑梅,张静. 复方三黄酊与芩连搽剂联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102 例[J]. 临床药学,2006,15(3)67. [7] 王长宏. 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洗治疗臁疮116 例[ J ] . 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51. [8] 韩洪,张军,张增仁. 解忧汤外洗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杂志,2002,21(3):139. [9] 陈明岭,谢德娟,周继福.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 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728. [10] 苑相爱,刘洪涛. 自制祛腐生肌散在慢性皮肤溃疡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30):82. [11] 孙海潮,刘记恩. 白黄四石散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6(18):657. [12] 马忠丽,张汉庆.敛疡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4):64. [13] 楼映,蒉纲,唐汉钧. 唐汉钧运用中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经验简介[J]. 辽宁中医杂志杂志,2007,34(2):138-139. [14] 韦洪钧. 自拟愈创膏外敷治疗体表慢性溃疡临床对照观察[J]. 广西中医药,1996,19(4):4. [15] 张苍,吕培文. 吕培文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思路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