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阅读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国革命 、 建设、 改革的规律 , 以中国 科 学发 展观 、 构建社 会 主 义和谐 社 会 、 实践 之 中。最 重要 的是 掌握 它 的精 神
的文化 形式和 表 达 方式来 阐述马 克思 建 设社 会主 义 新农 村 、建设 创 新型 国 实质 , 运 用 它 的 立场 、 观点、 方法 观 察
须 有的 中国 的特性 , 即是 说 , 按 照 中国 义理 论 的新 发展 。 由于 中 国共产 党人 展 阶段 ,认 识 社会 主要 矛盾 和 它 的变 的特 点去 应用 它 ” 。 坚 持 以科 学 的 态 度 对待 马克 思 主 义 , 化 。我 们 党在推 进 马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 ( 2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 化 的要 旨是 在革 命和 建 设 的实践 中不断地 把 马 克 的历史进程 中,紧密结合人 民群众的 实 现 马克 思主 义在 中国 的 具 体 化 、 民 思 主 义基 本原 理 与 中国 的具体 国情 相 生 动 实践 , 坚 持不 懈地 用 中国 化的 、 发 族化 , 包 括三 层含 义 : 一是 使马 克思 主 结合 ,使 马 克思 主 义在 中 国这块 辽 阔 展 着 的马 克思 主义 武装 全党 、指 导 实 义在 中国 具体 化。 把 马克思 主 义应 用 的土地 上 充满 着 生机 和活 力 ,表 现 出 践 、 推 动 工作 , 使 马 克思 主义 不断 为广 到 中国的 具体环 境 、 具体 斗争 中去 , 而 巨大 的理 论魅 力 。 马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大 人 民群众 所 掌握 , 成 为统 一 思想 、 凝 不是 把 它 当作 抽 象 的 教 条 到 处 套用 ; 为 马克 思 主 义 宝库 增 添 了新 的 内容 , 聚 力量 、 指 引方 向的精 神旗 帜 , 成 为党 二是 使 马 克思 主 义 理 论 形 态 民 族化 , 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 带 领 人 民 团结 奋 斗 的 共 同思 想基 础 , 赋 予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 以中 国的 民族特 和 生命 力 ,为马 克思 主义 的 发展开 辟 为 我们 党始 终走 在 时代 前列 、成 为 引 色和 民族 形式 :三 是使 中 国革命 和 建 了新 的光 明前 景 。 领 中 国发展 进步 的坚 强领 导核 心从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基于现实发展需求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指示。
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几大领导核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并且作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开展改革建设实践活动,发挥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内在理论逻辑(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体方向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历史不断的推进和发展,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探索和深化中,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越来越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一切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掌握着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方向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着深刻的理论积淀,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延伸的重要源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国的改革建设实践,保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现实地位和主体方向性的引导。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内在动力支撑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理论对时代发展的影响力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影响力的扩大能够提升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感知力,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将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向前迈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着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延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体现了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规律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展现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探索道路。
在继承和创新、深化改革和实践拓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才得以有渊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主体行为表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推动者。
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因此 , 中国大众认 可、 要使 掌握马克思主义并指 导新的实践 , 就必须使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其显示 出 中国气 派 、 国特 使 中
点, 用中国式 的语言去 表述 , 用中 国人 民喜 闻乐见 的形式去 表现 , 以便 于中国人民接受 、 同。其次 , 认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有之 意 。马 克 思 主 义 之 所 以 能 够 超 越 国 界 、 越 时 空 , 为 跨 成
人 民认 识 世 界 、 造 世 界 的 有 力 武 器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 改 时
程 中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 主义体现 出了中国气派 、 中国风 格、 中国特色。一部 中 国共 产党 的历 史 , 是一部 马克 思主 就 义不断 中国化的历史。新 时期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过程 中形
马克思主义, 深入分析 和解决 中国革命 、 建设 、 改革不同历史
时期 的具 体 问题 , 总结 中 国 的独 特 经 验 , 成 具 有 中 国 风 格 、 形 中国 气 派 、 国特 色 的 马 克思 主义 。历 史 已经 证 明 什 么 时 候 中
义的大众化。马克思 和思格斯 创立 的马克思 主义科学 地揭 示了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和人类思 维活动 的客观规 律 , 无产 是 阶级革命的科学指南 , 是无产 阶级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的理 论武器 。马克思和恩格斯 曾严肃地指 出 , 尽管 《 产党宣言》 共
马 克 思 主 义 是 开 放 的体 系 , 发 展 的 科 学 , 而 推 进 马 是 因
即是说 ,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 应用它 , 成为全 党亟 待了解并 亟
须 解 决 的 问题 。这 之后 , 同 党 内 各 种 错 误 思 想 作 斗 争 的 过 ” 在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这是党首次将“三化”放在并列的地位明确提出来。
“三化”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而且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整体,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或本土化,我们这里是从狭义范围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根本要求是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而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同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又不同于别国,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条件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的同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具体地条件,即中国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特定背景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理论系统,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这些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加以提炼、概括,使之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探析

品牌策划理论版3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探析文/侯周梓(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根本遵循,是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因子。
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内在逻辑联系,并从现实问题和矛盾出发,提出推进“三化”进程的路径选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三化”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运用至今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
“三化”是一个循序发展、层层递进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发展的结果,也是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
一、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基本内涵理解马克思主义“三化”是正确认识它们之间关系的前提条件,“三化”是马克思主义在顺应时代潮流、国家发展、人民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的。
科学认识“三化”基本内涵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发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也经历了一个提出、发展、修正、重新提出、继续发展的曲折发展过程。
从发展进程来看,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此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随后的延安整风是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普遍教育的思想解放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成为全党的共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重新提出和运用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之后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随之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下来,持续发展,生生不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精品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项重大任务的同时,也对其基本要求作了深刻论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明白: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各自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定位;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之间的关系,即“三化”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也不可以分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逻辑前提和理论要求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通俗地讲,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中国化,其基本理由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斯大林等人的发展,形成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一个有着多方面内容、多层次构成的结构体系。
它包括有反映世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叫基本精神;有根据历史条件、时代任务反映社会发展的一般、特殊规律而阐述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观点;有根据具体环境、解决具体问题而提出的具体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基本的理解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核心观点拿来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历史文化相结合。
这个“结合”是一个多因素参与、交互作用的复杂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功能要求它的基本原理必须具体化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作用。
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要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于本国实际使其发挥作用,都需要将其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它理论之处就在于其本质上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作为反映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和真理本身,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实际,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生搬硬套地把马克思主义观点简单拿来是不可能指导实践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它是客观具体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全文如下:【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
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既是时代作用之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既要正确分析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又要科学把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时代内容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与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问题相结合,动态、辩证地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合理解决实践问题。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论以及品性深层次的反映,是自身理论真理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时代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时代性的含义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通常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
依据时代变化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的题中之义。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划分时代的角度具有开创性,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想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不仅要考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重视中国社会在该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所谓的时代特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合乎规律性的方面或状况,是对时代性质、时代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概括。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意 义
思的理论 ‘ 提供的只是一般 的指导原理 , 所 而这些原
在我们 党的正式文献 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这 个命题是毛泽东在 13 年 l 月党的六届六 中全会上 98 0
提出来 的。 他在 《 论新 阶段 》 的报告 中指出 “ 没有抽象 的马克思主义 , 只有具体 的马克思主义 。 所谓具体 的 马克思主义 , 就是通过 民族形式的马克思 主义 , 就是 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 中国具体环境 的具体斗争中去 , 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 个 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 , 开中国特点来谈 马克 离
总结 。 胡锦涛在党 的十七大报告 中指 出:‘共产党宣 《
言》 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 明, 马克思主义
只有与本 国国情相结合 、 时代发展同进 步、 与 与人民 群众共命运 , 才能焕发 出强大的生命力 、 创造力 、 召 感 力 。 。 这里说 的 “ ” 。 ” 与本 国国情相结合 、 与时代发展 同进步、 与人 民群众共命运” 实质上就是讲 的马克思 , 主义中国化 、 时代化 、 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 也是我们党 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 的科学总结 。 这个 总结 揭示 了 1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 以几经 曲折而仍 6
关键 词 :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 时代 化 ; 大众 化 中图分类 号 : A8
一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0 4 2 1 0 -0 3 5 10 - 0 ( 00)4 2- 9 0 0
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列 宁也指 出, 马克
、
马 克 思 主义 中国 化 、 时代 化 、 众化 的 提 出和 大
党的一贯 的思想原则。 邓小平指出 :“ ” 我们坚信 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2009152班 20092701 吴俊秋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调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
提出的的。至此我国针对
这个问题展开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会对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
观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
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
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
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
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
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重要指导理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
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三个涵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是它的革命的针对性。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
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科学,更是革命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和现实地改造世界的
武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
能达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是它的实践的确定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要求所做的应用性处理,就是把马克思所规定
的革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转化为具体能够完成时代使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
方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三层涵义是它的科学的系统性。这是指把马克思主义
所揭示的时代主题、实践形式和根本纲领,转化为革命的科学学说和根本纲领相
统一、人的解放的实践形式和时代主题相一致的理论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抽象
和具体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纲领体系。这实际上也就
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纲领体系与人的解放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后的理论总结过
程„„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根据人的解放的整个历史进程,与时俱进地正
确实施整个革命主题和中心任务的时代转换,科学地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形态的科学变换。时代化的实质是把人类的解放划分为几个革命时代,并分别确
立这些时代主题和革命的中心任务、党的工作重心、革命斗争的主要实践形式,
并集中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武器,集中解决革命的道路和实践、党和革命队伍
的建设和组织、以及适用于这个时代目标的基本的革命策略的制定等问题。马克
思主义通过时代化而更具有现实性和革命性,通过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与时俱进的
具体化和系统化而更具有革命的时代针对性,由此使它与革命的具体实践融为一
体。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
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
要求是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人
民大众的有机结合。
其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主体需求、强化服务社会、善用对话交流
这几个方面。
接下来我想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
从历史和逻辑分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为
前提、互为目的、互相依赖、不可分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普及马克思主义,让
普通老百姓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其根本目的就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的
利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确立和实施符
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谋得实际利益这一切。就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如果马克思主义只
是停留在书斋。或者成为教条.而不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不去研究和解决中
国人民的实际问题,总之不实现中国化,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无法在中国生存下
去.更遑论大众化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
的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虽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常总是由党的领袖
人物去总结和概括,上升为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但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来源于千百万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力量是千百万真心拥护党的事业的人民群众。而要让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党的事业
就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武装人民。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其
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何成果都必然要对实践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成为中
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这就必须推动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 t推动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历史上。
以上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