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颈椎病的方法
中医的奇效缓解肩颈疼痛改善姿势

中医的奇效缓解肩颈疼痛改善姿势中医的奇效:缓解肩颈疼痛,改善姿势肩颈疼痛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长期久坐、办公室工作、不良姿势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肩颈疼痛。
然而,中医疗法却能够在缓解肩颈疼痛方面发挥奇效,同时改善不良姿势,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的疗效和应用。
一、中医草药治疗肩颈疼痛中医认为,肩颈疼痛主要是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通过调理气血,可以缓解疼痛。
其中,一些中药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比如巴戟天、红花、桑枝等,可以通过泡脚、熏蒸、药物外敷等方式使用,帮助改善疼痛。
此外,中药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配制汤剂内服,以促进身体内部气血的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二、针灸疗法缓解肩颈疼痛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肩颈疼痛同样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在针灸过程中,针刺的深度、频率和力度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因此需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此外,针灸疗法还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拔罐疗法、艾灸等,进一步改善疼痛的效果。
三、推拿按摩改善姿势推拿按摩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对于肩颈疼痛的缓解效果也是显著的。
推拿按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舒缓疼痛。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以改善姿势,通过调整肌肉和骨骼的位置,使得脊椎和肩颈部位的姿势更加合理,减轻肩颈疼痛的发生。
四、中医理疗方法预防肩颈疼痛除了治疗肩颈疼痛,中医还提倡积极采取一些理疗方法,来预防肩颈疼痛的发生。
比如常见的一些方法如下:1. 姿势调整:中医强调正确的姿势对于预防肩颈疼痛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保持头部、颈部与脊椎的正常对齐,避免低头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2.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预防肩颈疼痛。
比如常见的一些运动如颈部转动、拉伸等都可以缓解疼痛。
3. 睡眠调理: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肩颈疼痛至关重要。
应选择合适的枕头和睡姿,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枕头,保持颈椎的正常位置。
颈椎病八字疗法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八字疗法简介 • 八字疗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 八字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 八字疗法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八字疗法的未来展望
01
八字疗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八字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以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基础,通 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 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 手法进行治疗,如推拿、按摩、 牵引等,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
针灸治疗
在颈椎相关穴位进行针灸,以调节 气血、舒缓疼痛。
八字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八字疗法对颈 椎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八字针、 八字灸等。
后续护理阶段
日常保健
指导患者进行颈椎保健操,加强颈部 肌肉锻炼,提高颈椎稳定性。
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
八字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将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 展,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元化的方法和思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调和气血
三因制宜
八字疗法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气血运行,可以治 疗各种疾病。
八字疗法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 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地域、季节等因素 制定治疗方案。
02
八字疗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椎病的成因与症状
01
02
03
04
长期低头工作
颈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颈椎 压力过大,导致颈椎病变。
治疗手段。
创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八字疗法 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与现代医 学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治疗的效
果和安全性。
八字疗法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作者:黄运绥中医治病的神奇效果向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是在现代讲究养生的人群中,对待很多病症的出现人们更偏向于寻求中医的解决方法。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具有安全、方便、效验、费用低廉等特点,很受欢迎。
下面就介绍一下常见的、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一针灸疗法:颈椎病的中医治疗,针灸疗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颈椎病的颈肩及上肢麻木、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我国治疗颈椎病的针灸疗法有多种:有穴位刺激法,如电针、温针、隔药饼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针、铍针等等都应用于本病的治疗。
二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选用口径不同的瓷罐、玻璃罐、竹罐等,通过燃烧、蒸煮或抽气的方法,使罐内形成负压,吸拔在颈项肩背及肢体有关的部位皮肤上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刺激皮部,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的作用。
三推拿疗法: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推拿是我国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疾病不采用吃药和打针的方式,靠的就是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有时候疗效可实现立竿见影,因此深受病人的欢迎。
四中药热敷疗法: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中药热敷,即将各种中草药放入纱布包中,缝好包口,将药包放入水中煮沸用毛巾包好放于患者颈部热敷,此方法可使药物在湿热环境中经皮肤吸收,使药力直达病所,消除局部淤血、炎症、水肿。
热敷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的供氧状态;还可有效地防止组织供血不足导致的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而且中药热敷简便易行,患者在家中就可以自己操作,非常方便。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长时间的不良姿势、颈椎受损等原因引起。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五劳七伤"范畴,主要病因为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等原因引起。
本文将探讨颈椎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
通过中医诊断,对于颈椎病患者需要了解其症状,包括是否有头晕、眼花、耳鸣、肩背疼痛等情况。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脉象,以及舌象等情况,帮助确定病情。
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针对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配方,如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
同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如风池、大椎、天柱、太阳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颈椎病带来的不适。
运动治疗
对于颈椎病患者,定期进行正确的颈椎保健运动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颈部转动、头部左右转动、头部前后倾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预防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坚持良好的姿势惯
- 颈部需要保持适当活动
- 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等
结论
中医诊疗方案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大大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痛苦。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也十分重要,需要重视自身的颈椎健康。
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经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方案和效果评估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及其效果评估。
首先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案。
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肌肉疲劳导致气血运行阻滞引起的。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为主要方法。
具体来说,中医常采用中药配方、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来治疗颈椎病。
中药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敷的方式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配方包括川芎、当归、白芍、桑枝等,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痛症和运动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外用的中药制剂,如龙骨膏、穴位贴敷等,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疲劳和局部的疼痛。
针灸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传统疗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
针灸治疗对于颈椎病的疼痛、肌肉紧张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常用的针刺穴位包括风池、天柱、天突等,这些穴位与颈椎相关的经络相连,针刺后能够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症状。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颈部和周围的肌肉组织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压等,这些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从而缓解症状。
针对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是疼痛缓解情况的评估。
疼痛是颈椎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通过问诊、视觉模拟评分工具等方式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治疗后疼痛情况的改善程度。
其次是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
颈椎病患者常常面临运动受限的情况,包括颈部转动、抬头等活动受限。
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评估治疗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最后是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评估。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功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颈椎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颈椎病的中医调理方法颈椎病是指颈椎发生退行性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
中医认为颈椎病多数是由于气血不畅、肌肉失衡、肾亏虚等问题引起的。
因此,中医调理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气血、调理脏腑、强身健体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和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1. 针灸针灸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颈椎病也有良好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风池、天柱、大椎等,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流动,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2. 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产生负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颈椎病的方法。
拔罐可以帮助消除淤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等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揉捏、推拿、按摩等手法来刺激身体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舒缓颈椎病引起的症状。
按摩可以放松僵硬的肌肉,改善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4.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将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草药进行煮熬,将蒸汽渗入患者的体表,以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当归等。
中药熏蒸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5. 中药内服中医认为颈椎病多与肾虚有关,因此,一些具有滋肾益气、强筋骨的中草药可以内服来调理颈椎病。
常用的中草药有淫羊藿、桑寄生等。
中药内服可以从根本上调理颈椎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6. 草药外敷草药外敷是将一些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中草药煮熬成糊状,外敷在患处来改善颈椎病的情况。
常用的中药有鸡蛋黄、密陀僧、辣椒粉等。
草药外敷可以温热肌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此外,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生活调理措施: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姿势不动,尤其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
2. 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减轻颈椎和颈肩部的负担。
3.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活动肩颈部。
4. 注意保暖,尤其是颈部和肩膀部位,避免寒湿气候对颈椎的刺激。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措施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头痛和肩背疼痛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不畅引起的,因此,中医护理在缓解颈椎病症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措施来帮助缓解颈椎病症状。
中医护理方法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护理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不畅导致的,因此,调理气血对于缓解症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法:1.补气药物:常用的补气药物包括黄芪、党参等,这些药物能够提高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2.活血祛瘀药物:常用的活血祛瘀药物包括川芎、丹参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3.温经药物:常用的温经药物包括肉桂、姜黄等,这些药物能够温暖经络,舒缓颈部的不适感;4.祛风湿药物:常用的祛风湿药物包括秦艽、狗脊等,这些药物能够祛除风湿,缓解病情。
穴位按摩中医的穴位按摩也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1.太阳穴按摩:用手指轻轻按摩太阳穴区域,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缓解头痛和眼睛疲劳;2.风池穴按摩:以指尖或拇指压按颈部的风池穴,每次持续3-5分钟,可以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3.大椎穴按摩:用拇指从颈椎发际开始向下按摩至第七颈椎。
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缓解颈部疼痛和肩背疼痛。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中医饮食调理的建议:1.增加营养:平时应注重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2.祛湿食物:可多食用白菜、山药等祛湿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和寒凉食物;3.补气养血食物:可多食用糯米、黑豆等补气养血食物,以调理气血。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一种重要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颈部和周围区域的穴位和经络,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推拿手法:1.拉扯法:用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用力向上拉扯头部,然后向左右两侧拉扯,每次持续5-10秒钟,可缓解颈部僵硬和疼痛;2.摩擦法:用手掌搓热后,以适当的力度在颈部和肩部来回摩擦,每次持续3-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3.揉搓法:用双手揉搓患者的颈部和肩部,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舒缓肌肉的疼痛和紧张。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从中医理论上分析,当人机体内的经脉气血不通,就出现了疼痛症状,也容易诱发颈椎病。
而中医治疗的方法大多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因此能够消肿止痛,进而使得病变位置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一般而言,中医针灸是属于其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属于中医药理论中重要组成,可分为针法、灸法两个部分,随着针灸技术不断发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常被运用到多种疾病的防治中。
文章主要详细对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优势针灸治疗颈椎病,其核心是选择患者局部穴位,并根据其病症类别配穴。
当进行针刺时,需掌握好其角度和深度,并联合熟练的提插捻转手法,另外,当配合电针治疗,能够强化止痛的效果,若病情严重,可结合拔罐等方式祛瘀止痛。
另外,若患者久病不愈且体质虚寒,可结合灸法(艾条灸、温针灸)共同治疗。
另外,耳针按压同样可起到预防效果,头针、穴位注射等在治疗颈椎病上也各有其优势。
总体而言,中医针灸法效果明显且不会出现毒副作用,医师往往会选择效果显著的穴位综合治疗法。
当然若病情严重骨赘压迫,需结合外科手术等方法。
2.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2.1针法治疗是在人体某个特定部位刺入一个精制的金属针,并结合适当方法刺激即可。
一般来说,存在以下情况需注意慎用针法治疗:首先是处于饥饿状态,或是精神高度紧张,体质虚弱等情况;其次是怀孕女性慎用,尤其是怀孕三月以上针刺有诱发宫缩的风险,再次,针刺时要避开血管位置,且有凝血功能问题的患者不可使用此方法。
最后则是刺入的角度和深度要适宜,避免对重要的脏器造成损伤。
以下,简单阐述了几种针法治疗方式:2.1.1刺血疗法中医师一般会选择患者颈部夹脊穴、大椎、阿是穴等穴位,随后针刺,或是叩刺其颈部病变位置,等到其出现轻微出血后再适当拔罐5分钟。
一般一周进行1~2次,10次1疗程,具体要依照患者康复情况为准。
2.1.2耳针疗法此方法是指在耳廓上某特定穴位处针刺达到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慢性颈椎病的方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针法与灸法两个部分。
针法就是用精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中 ,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 ,而灸法则是用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烤穴位进行剌激 ,通过剌激来达到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现代针灸治疗颈椎病更是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多种穴位刺激法被用于此病中。
针灸治疗颈椎病以局部取穴为主,随证( 症 )循经远近配穴 ,针刺颈部夹脊穴时 ,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行提插捻转手法诱导经气传感是取效的关键。
配合电针可增强止痛效果,病久质寒可加灸法协同增效。
久病入络可刺络拔罐祛瘀止痛。
耳针按压可起防治作用 ,配合颈部活动可松解肌肉 ,解锁关节 ,缓解疼痛。
头针、拔罐、针刀、穴位注射在治疗上各有长处。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有人体经脉气血引起的,经脉不通就会导致了疼痛症状的出现。
中医外用颈椎骨|坊世|医贴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能,使病变部位自然恢复到健康状态。
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 ,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 ,以热力刺激人体 , 是防治疾病的方法。
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灸法有艾条灸与温针灸 ,均有良好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解痉止痛与温阳补中、益气固表的作用。
(1) 艾条灸:取艾绒 24g ,平铺在26cm长、2O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 ,将其卷成直径1.5cm的圆柱形 ,用胶水或浆糊封晒成。
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 ,这种艾条又称药条。
中药房一般都有成品出售。
艾条灸使用时一般分温和灸与雀啄灸。
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 ,距 1.7~3.3cm左右进行熏烤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元灼痛。
一般每处灸3~5 分钟 ,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雀啄灸是艾条点燃的一端像乌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颈椎病可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 ,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 温针灸:指在针刺得气后留针过程中 ,将艾绒捏在针柄上 ,点燃或装上 1~2cm长艾条点燃 , 使艾绒点燃后的热力与针刺同时起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 注意事项:艾条灸与温针灸时要防止燃烧的艾绒或燃尽的热灰脱落 ,引起烫伤或烧坏衣物。
颜面部、血管肌腱表浅的部位与孕妇腰骶部 ,应慎用灸法。
拔罐
拔罐法又名吸筒法 ,古称角法。
这是以一种杯罐作工具 ,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 ,使吸着于皮肤 ,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方法。
(1) 取穴:阿是穴、大杼、风门、天宗、肩井、肩贞。
(2) 方法:用玻璃罐或竹罐 ,采用闪罐法 ,将罐吸于穴位上7~10 分钟后取下 ,以出瘀斑或出血为度。
每日或隔日一次 ,10 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3~5 日。
(3) 竹罐药水置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千年健、海桐皮各1Og ,乳香、没药各5g ,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使用时将大小不同的竹罐在煮沸药水中煮2~3 分钟 ,拔罐前甩尽药水 ,并冷却到50 ℃左右。
(4) 注意事项:拔罐时注意时间 ,以防烫伤。
耳针
耳针 ,是在耳廓部一些特定穴位上用针刺等方法来防止疾病的一种疗法。
从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表明 ,耳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
分布耳廓上的穴位 ,既是各部病症的反应点 ,又可作为针灸治疗的刺激点 ,出现在耳廓的阳性反应点 ,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1) 取穴:颈、颈椎、神门、枕、皮质下、肝、肾。
(2) 方法:每次选3~4 穴 ,严格消毒后 ,以30号3.3cm长的毫针刺入0.7~lcm ,每穴得气后留针 20分钟 ,留针过程中行针2~3 次 ,并配合颈部活动 ,幅度由小变大 ,每周2~3 次 ,10 次为一疗程。
或以揿针行皮内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每穴按压3~5 次/日 ,使产生酸、麻、胀、痛。
每周治疗 1~2 次 ,10次为一疗程。
(3) 注意事项:注意消毒 ,严防感染。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 ,是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改善机体病理状态的目的。
(1) 取穴:颈夹脊穴、大椎穴、阿是穴等 ,神经根型加天鼎 ,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2) 药物:维生素B1 50~100mg , 维生素B12 250~500ug ,有营养神经作用 ,麻术者适宜。
维生素 E:油剂 50mg ,有改善局部组织氧供 ,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及止痛作用 ,可缓解根性症状。
丹参注射液:2ml加10% 葡萄糖5~10ml时 ,有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对颈椎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较重者适宜。
当归寄生注射液:2ml或当归注射液 2ml ,可缓解根性症状。
野木瓜注射液:可缓解疼痛。
(3) 方法:每次选 2 个穴位 ,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 ,略作提插 ,使得气明显 ,天鼎穴应使针感达到病臂及手指为佳 ,回抽无血后 ,缓缓注入上述药液一种 ,每穴 1ml ,隔日1次 ,10 次为一疗程。
(4) 注意事项 : 选穴取穴注意、安全 , 避开重要神经、血
管 , 进针后避免大幅提插捻转 , 以免伤及邻近组织。
头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皮上的一些特定穴区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
头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有密切的关系。
历代关于头部经穴的记载 ,就有用以治疗全身性病证。
(1) 取穴:神经根型取对侧感觉区上1/5 的下段 ,对侧上肢感觉区。
脊髓型取对侧运动区、双足运感区。
(2) 方法:快速进针 ,刺入一定深度后快速捻转 ,不提插。
持续捻针2~3 分钟 ,留针10 分钟 , 然后再重复捻转行针 ,反复行针2~3 分钟 ,此后即可出针。
急性期 ,每日1次 ,缓解期隔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4~5 日 o
刺血疗法
(1) 取穴:颈部夹脊穴、大椎、阿是穴。
(2) 方法:在颈项部穴位上用皮肤针中等刺激叩刺 ,或在颈项病变部位循经叩刺 ,待轻微出血后加拔火罐5 分钟左右 ,使局部出血少许。
每周1~2 次 ,10 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