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药方

合集下载

颈椎病中药方剂

颈椎病中药方剂

颈椎病中药方剂
1.蠲痹汤(袪风之剂)风寒湿证,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蜀痹止痛,组成:羌活15 姜黄12 当归20 赤芍18 黄芪18 防风12 炙甘草6 生姜5片葛根20 桑枝15
桂枝12。

2.身痛逐淤汤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组成:秦九3 川芎6桃仁9
红花9 甘草6 羌活3没药6 当归9 炒灵脂6 香附3 牛膝9 地龙6
3.黄芪桂枝五物汤脾肾虚寒,治宜温阳益气,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组成:黄芪9
桂枝9 芍药9 生姜18 大枣4枚
4.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组成:天麻90 川牛膝钩藤各12 生决明18 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
5.二陈汤痰浊中阻证治宜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橘红各15 白茯苓9 炙甘草4.5
6.归脾汤气血两虚,治宜益气养血,通络止痛,组成:当归20 白术20 党参12
黄芪25 酸枣仁15 木香12 远志12 龙眼肉10 炙甘草15 茯苓15
7.芍药甘草汤肝肾亏虚,治宜补益肝肾,宣痹止痛:芍药12 甘草12。

颈椎病中药方

颈椎病中药方

颈椎病中药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出现眩晕、猝倒、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药进行对症治疗。

丹参山甲芎芍汤组成:紫丹参30克,炮山甲10克,三棱、莪术各6克,片姜黄、川芎、白芍各10克,葛根30克,全虫3克,枸杞子、仙灵脾各10克,桂枝6克,防风10克,珍珠母或石决明30克。

功用:活血化瘀,益肾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加减:气虚者加生黄芪3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血虚者去三棱、莪术,加全当归或鸡血藤30克,制首乌或熟地30克;阴虚者去桂枝,加鹿衔草10克,桑枝10克;寒邪留滞者加制川草乌各6克,北细辛3克;疼痛剧烈者加白芍至30克,元胡30克;手指麻木者加蜈蚣3条,乌梢蛇30克,或蕲蛇15克;心悸失眠者加炙远志10克,炒枣仁30克。

也可以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定眩冲剂组成:天麻、僵蚕各3.6kg,钩藤4.8kg,茯苓6kg,丹参、夜交藤各12kg,白糖40kg。

用法:上药经加工制成冲剂,每包30g。

每次15g,每日3次服用。

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日。

功效:活血通络,健脾化湿,平肝定眩。

用法:上药经加工制成冲剂,每包30克。

每次15克,每日3次口服。

15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

益气通络汤组成:黄芪、葛根各30g,白芍20g,熟地15g,威灵仙、穿山甲、天麻、淫草藿各10g,地鳖虫8g,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功效:益气养血,舒经活络。

加减:头痛者加川穹,蔓荆子;恶心呕吐加鸡血藤、姜黄、羌活;耳鸣、视物不清者加枸杞子、山萸肉。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茯苓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苍术12克,生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共对为500毫升,早晚2次温服,14剂为一个疗程。

功效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表现为眩晕,头重,耳鸣,恶心,呕吐,呃逆,个别患者有猝倒、持物落地和复视等症状,舌质淡白,苔厚腻或黄厚腻,脉弦数、弦滑或滑数。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狗脊 10g 生地 10g 白芍15g
川断 10g 伸筋草 10g 牛膝10g
没药 3g 枸杞 10g 菊花10g
粉葛20 g 甘草6g
一天一剂,一剂煎两次,早晚各喝一次,十天、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
一、用葛根、黑豆、蛇蜕、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
结合适当按摩理疗,效果会更好。
葛根汤基础配方: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6g。
我常用此方加减治疗颈椎病、五十肩等。
40岁以后常患的五十肩,主要症状为:后头隐痛、项背牵强、肩臂疼痛酸麻、肩颈有压痛、怕冷、疼痛受寒加重等。组方如下:
葛根15g、麻黄5g、桂枝12g、炙甘草5g、生姜2片、附子6g、姜黄10g、赤勺12g、羌活10g、红花10g、茯苓15g。
处方:粉葛根25克,山茱萸20克,白芍12克,桂枝、独活、天麻各10克,炙甘草、附子、羌活、川芎、川牛膝各9克,生姜6克,大枣6枚。
连服5剂,每剂服后均有微汗出。服后颈部轻松,局部发凉好转,以其体虚,上方去羌活、川芎,加鹿角霜、仙灵脾。服药1个疗程,颈项转动灵活,体质有所好转。再用上方加减调治60余剂,诸症若失而愈。颈椎X线片示生理曲度、骨质增生均好转,随访至今未复发。(原作者焦树德)
相信在现代的社会一般人都用电脑开车上班生活忙碌经常会出现脖子肩膀酸痛严重时还会伴有头痛头晕恶心手指麻木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剂中药药方我的病人用了效果都很好中医是讲究辩证论治因人而治我的药方经多年实践将其加减修改成更大众化适合大多数人方如下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颈椎疼痛难忍,一侧有些肿,眼睛晕花。给开葛根汤加党参、当归、川芎以补气血,以推病邪。一付,效果明显。

【民间医方】颈椎蠲痹汤

【民间医方】颈椎蠲痹汤
症见颈项强硬转侧不利或拘挛并伴恶风或恶寒肩背上肢疼痛屈伸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肌肤麻木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紧或浮缓
【民间医方】颈椎蠲痹汤
【民间医方】颈椎蠲痹汤:葛根20g,羌活10g,防风10g,桂枝8g,赤白芍各8g,大枣10枚,生姜3片,生甘草5g。功效祛风寒湿,调和营卫,蠲痹通络。
适用于风寒颈痹型的颈椎病患者。症见颈项强硬,转侧不利或拘挛,并伴恶风或恶寒,肩背上肢疼痛,屈伸不利,肌肤麻木,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紧或浮缓。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每日1剂,水煎,服2次,病重每日可服1.5剂分3次服。饭后2小时服用。

治疗颈椎病秘方(各种颈椎病秘方均有)

治疗颈椎病秘方(各种颈椎病秘方均有)

颈椎病治疗秘方:骨痹汤骨痹汤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先生的经验方,载于《名医名方录》第一辑内,关幼波先生擅长治疗肝病,但此方治疗颈椎病效果也可以。

1、骨痹汤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姜黄、甘草各10克。

2、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3、作用:祛风除湿,缓急止痛。

4、治疗范围:颈椎病。

用于颈椎病引起的颈项疼痛,肩痛。

以及腰膝无力,四肢发冷等情况的颈椎病。

颈椎病治疗经验方:加味葛根汤加味葛根汤是辽宁名医王乐善之经验方,颈椎病名医王乐善先生曾经使用加味葛根汤配合颈椎病专用药“露明颈通颗粒”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0例,其中246例都收到很满意的治疗效果。

1、加味葛根汤组成:葛根20克,桂枝、白芍、大枣、当归、川芎、申姜、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捣碎烊化冲服)各15克,麻黄、生姜、甘草各5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2、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同时使用“露明颈通颗粒”阻断颈椎退变,露明颈通颗粒使用方法是:每次20g(两小袋)放于温开水中化开直接饮用,每天三次。

两者配合连用90天以上。

3、作用:阻断颈椎退变过程,软化颈椎骨刺骨质增生,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脊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4、治疗范围:脊髓型颈椎病初期和中期未见瘫痪者;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治疗经验方:逐痹汤逐痹汤,是湖南名医易希元之经验方,易希元使用逐痹汤及配合颈椎病专用成药“露明颈通颗粒”治疗150余例,显效率93%,不过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颈椎病症状汤药可进行临床加减使用。

1、逐痹汤组成:当归、白芍、鸡血藤各15克,川芎、威灵仙、白芷、独活、秦艽、延胡索、五加皮、豨莶草、甘草各10克,细辛5克。

2、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露明颈通颗粒”每天三次,每次两小袋(20g),每天三次,连用两月。

3、作用:活血、通络、止痛3、适应症: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引起的疼痛症状,汤药需要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加减颈椎病经验方:搜风通络汤配合露明颈通颗粒1、来源:蒋森,《中医杂志》(1)1985年2、组成:葛根20~30克,全蝎10~12克,蜈蚣2条,乌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甲、木瓜各13~15克,鹿衔草20克,黑木耳10~12克,甘草6克。

华佗神方:颈椎病圣方颈椎二号汤

华佗神方:颈椎病圣方颈椎二号汤

华佗神方:颈椎病圣方颈椎二号汤
华佗神方:颈椎病圣方颈椎二号汤
秘方:白芍240g,甘草30g,伸筋草90g,葛根、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各60g。

用法:共研为细末压成片,每片0.5g,含生药0.3g,每次5片,每日服三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一般须连服用一至二个疗程。

病例:
方解:本方具有缓急止痛,舒筋活血之功。

主治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232例,男性134例;女性98例;年龄22至72四,平均50.1四;全部病例均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颈肩臂痛,麻木,无力。

有明确的临床体征,如颈椎活动受限,压头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肌力减退,腱反射低下及痛觉改变。

X线颈椎平片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结果:疗效优良者83例,良者71例,有效61例,无效17例。

总有效率达92.7%,服药最短者两周,最长者间断服药一年半。

多数患者服药二至三周后开始见效,六至八周后疗效最明显。

疗效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华佗。

眩晕型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眩晕型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眩晕型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眩晕型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定眩汤1。

【处方组成】熟地黄15克杜仲12克白术12克半夏12克茯苓9克天麻12克钩藤(后下)9克僵蚕6克生龙骨9克夜交藤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功效】清热通络,健脾除湿。

【适应证】眩晕型颈椎病(痰湿内生,瘀血内阻证)。

症见:头晕目眩,转侧尤甚,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耳鸣或运动障碍,以及颈项酸楚、僵硬。

X线检查发现有颈椎关节增生,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涩。

【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5克;目赤肿痛者,加菊花12克、桑叶12克、决明子12克;颈背部疼痛紧困者,加姜黄12克、桑枝10克;伴夜寐不安,多梦,加远志10克、生牡蛎9克。

葛根汤:7味药,颈椎病最好的方子,老中医焦树德把它用“活了”

葛根汤:7味药,颈椎病最好的方子,老中医焦树德把它用“活了”

葛根汤:7味药,颈椎病最好的方子,老中医焦树德把它用“活了”有句老话:皮薄肉少多生邪!这个皮薄肉少的地方说的就是我们的颈椎、腰椎和膝关节。

在中医里,颈椎问题不是颈椎的骨头问题,而是经络问题。

打开趣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颈椎出现疼痛、僵直、麻木等,都是因为经络不通,气血走不过去。

而颈椎又关联到头部,所以当气血受阻,无法畅通时,就会导致头部气血供应不足,而出现眩晕、眼花等症状。

一、《伤寒论》中的葛根汤,是治疗颈椎病的特效方打开趣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葛根汤常用来发汗解表,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使用葛根汤来治疗,认为其功效好、副作用少,但其实它对治疗颈椎病也十分有效。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项,脖子;背,包括后背腰腿整个太阳经;强,就是发紧不灵活;“几几”是形容短羽之鸟,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其颈之状。

项背强几几,即项背部肌肉拘紧疼痛、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之谓。

简单来说,就是肩膀、后脖子那里,感觉紧紧的,扭动困难,有种牵扯的感觉。

打开趣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现代常见颈椎病、肩周炎,病理特点与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类似,考虑到端肩久坐,易于外感风寒湿邪。

阴寒之邪,除了“冷”这个本质之外,还具有凝滞、收引的性质,会导致身体的气血凝滞,无法濡养周身,尤其是脖子和肩膀的这一段,更是容易肌肉僵硬、板结,就像被冰冻又得不到阳光照耀的大地一样。

二、葛根汤,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葛根12g、麻黄6g、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切开)。

这是现在我们一般的用量。

对于正气不足,动辄汗出之人,去掉麻黄。

打开趣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已故中日友好医院的焦树德焦老运用此方,葛根往往会用到30克到60克的份量。

个人认为,如果受寒没那么重,一般用量就可以。

用法:一天吃一副药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脉通】葛根 25克,当归15 克,川芎30 克,黄芪35 克,蜈蚣 3 条,天麻9 克,地龙15 克,白芍15 克,钩藤 20 克,五灵脂 15克,泽兰 15 克,丹参 20 克。

功能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

加减:兼手指麻木者加羌活 10 克,地龙 12 克,鸡血藤 20 克,首乌藤20 克;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 克,竹茹 15 克,天南星 6 克,炒白术 15 克,生姜 6 克;痛甚者重用葛根35克,秦艽15 克;肝肾亏损者加续断15 克,炒杜仲 15 克;风寒痹阻型重用防风15 克,独活15 克,荆芥 15 克,羌活 15 克;血瘀重者加水蛭 3 克。

临床运用该方临床可配合颈椎牵引、理疗、针灸及中药离子局部熏蒸效果更佳。

【老中医赵淑炳验方】威灵仙15 克,羌活15 克,当归15 克,白芍20 克,熟地15 克,川芎 15 克,葛根15 克,伸筋草20 克,黄芪30 克,姜黄15 克,乳香10 克,没药10 克,党参 10 克,甘草 6 克。

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连服10 剂为 1 疗程。

煎取第 3 次药汁,用纱布或毛巾浸泡后热敷颈部,每天 2~3 次。

笔者屡用效果明显,一般服药 1 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这个我吃过有缓解但容易复发【颈眼综合征31 例】均有视觉障碍或闪光暗点,视野缺损 ,甚至幻视 ,伴头痛、头晕 ,颈部酸困僵硬或肢体麻木 ,汗出等颈椎病表现。

眼部检查排除眼睛的原发性病变,X 光检查颈椎有病理性改变。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川芎嗪240mg~ 320mg, 加入 10%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 ,每日 1 次。

(同时服中药颈椎方):太子参 20g、杭芍 30g、葛根 10g、枸杞 10g、菊花10g、决明子10g、补骨脂10g、怀牛膝20g、当归 20g、川芎 20g、生龙牡各 30g、灵仙 15~20g、白芥子10g、胆南星10g、桑枝 30g、泽泻 20g、连翘 15g,每日 1 剂水煎服 ,7 天为 1 个疗程 ,一般治疗 2 个疗程。

痊愈19 例,有效 9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0.3%。

有效9例中 6例于短期内复发 ,但再用上述方法仍有效。

(典型病例)芮某,男 ,46 岁,视力障碍伴两眼发作性灼热 ,眼睑垂坠半年余 ,曾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

诊见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4~5 后缘骨质增生 ,眼底检查和颅脑CT 扫描无异常改变 ,诊为颈眼综合征。

予上法治疗,1 周后症状消失 ,2 周后临床获愈。

嘱其注意颈部锻炼,勿长久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时保持枕头松软低位。

随访 1 年未复发。

【脊髓型颈椎病案】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 3 个月。

加重 1 周。

3 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

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

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 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 1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 7 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 Hoffmann's征、双 Babinski's 阳性。

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

96年 10月 10 日颈椎 MRI(GE,1.5T)报告: C5、6 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

苔薄,脉沉细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髓型颈椎病)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黄芪 30g川芎 9g 白芍 9g白术 9g 汉防己 9g 米仁 30g 制半夏 9g生甘草5g。

( 14 剂)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

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黄芪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桂枝 9g射干 9g生地熟地各 18g熟附片 9g补骨脂 30g 巴戟天 30g 汉防己 9g生甘草 5g。

用七周后,除Hoffman's 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正常。

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

续按上法治疗 3 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97 年 6 月 10 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 检查示: C5、6 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脊髓较治疗前变宽。

【毛德西 --疏颈活络汤】疏通经脉,散寒活络。

葛根30 克,川羌活10 克,桂枝10 克,细辛 6 克,赤芍 30 克,鸡血藤 15 克,木瓜30 克,桑枝15 克,薏苡仁15 克,生甘草 10克。

头晕加蔓荆子、怀菊花;肩周痛加秦艽、威灵仙;上肢抬举困难加伸筋草;恶寒甚加炮附子、炮干姜。

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分 2~3 次服用。

【姚树锦 --镇痛饮】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制乳香10 克,制没药10 克,地鳖虫 10 克,血竭 3 克,细辛 3 克,三七 3 克,甘松10 克,降香10 克,生姜 10 克。

水煎服。

本方药味浓烈,煎药时注意通风;煎药时反复缓慢搅动,以防止粘锅,饭后 1 小时服药, 2 次 / 日。

主治:用于各种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等属于风寒湿瘀阻滞经脉所致疼痛,各种肿瘤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气血不足,痰湿停滞所致疼痛。

加减:因寒凝经脉导致四肢关节疼痛为主者,加用通脉四逆汤;颈椎病及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阳虚风湿阻络出现颈项、后背疼痛为主者,加用葛根、鹿角霜、牛膝、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各种肿瘤术后痰湿阻络出现疼痛,加用浙贝母、玄参、龟板、鳖甲、生牡蛎;肿瘤后期,患者气血亏虚,经脉失荣,疼痛绵绵不绝,加用黄芪、当归、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对于疼痛剧烈者,血竭用量可加至10 克。

肾气亏虚所致腰痛加杜仲、续断、骨碎补、木蝴蝶。

脾胃虚弱,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去甘松、降香,加用生山楂、砂仁、鸡内金。

【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黄芪 20克人参 9克炙甘草 5克升麻 6克葛根9克蔓荆子 9 克白芍 9 克黄柏 9 克水煎服。

益气升清,聪耳明目。

主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头痛目眩,或耳鸣耳聋,或目生障翳,视物不清,苔薄质淡,脉濡细。

现代临床常用以治疗脑动脉硬化症,颈椎病,高血压病,低血压病,链霉素副反应,中耳炎引起的眩晕、耳鸣,病毒性角膜炎等,又有用以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色盲,视神经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病症。

【地黄饮子化裁】颈椎骨质增生=紫贝齿 30 克 (先煎 ) 磁石 30 克 (先煎 ) 粉葛根15 克炒白芍15 克丝瓜络 15 克炙甘草 9 克 [功效 ]缓急舒筋,平肝通络。

[主治 ] 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表现为四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活动牵强、两侧锥体束征为主。

[用法 ]日一剂,先将紫贝齿、磁石煮半小时,再纳入诸药共煎。

日服二次。

【高血压颈椎病 --郭士魁】清肝汤 -平肝为主,兼有补肾 =葛根12克钩藤 12克白薇12克黄芩 12克茺蔚子 12克白蒺藜12克桑寄生 12克磁石 30克牛膝 12克泽泻 12克川芎 12 克野菊花 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 2~ 3 次服。

[加减 ]阳亢明显加生龙骨 15~20 克:失眠加合欢皮15 克,柏子仁10 克;肾阴虚明显加女贞子12克、川断12 克;腹胀纳差、肝胃不和加陈皮10 克,木香 lo 克。

葛根能舒筋解肌;钩藤、白蒺藜能平肝祛风;白薇、黄芩、茺蔚子、野菊花清肝抑阳;桑寄生、牛膝平肝兼能补肾;磁石重镇潜阳,泽泻利水消眩,川芎活血祛风。

全方合用旨在清肝平阳。

21 例,大多数患者主诉眩晕好转或消失,头胀,头痛等症也相应得到好转。

【老中医罗铨治验】王某,男,65 岁。

患者双手麻木半年,伴头昏乏力,颈椎不舒,腰酸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颈椎系列片提示:颈椎病,辨证为阴虚血瘀,给予养血通络。

处方为:生白芍、木瓜、威灵仙、当归、肉。

苁蓉、熟地、鸡血藤、鹿含草、菟丝子、丹参各 15 克,葛根 30 克,甘草 10 克,连服 5 剂后手麻消失。

【活血止疼,我的一号秘方】此方得于一台湾好友之手,本是专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我用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跌打扭伤,骨质增生等颈肩腰腿疼疾病效果甚佳,此方中虽然都是基本药,且很多成品药中都含有次些药,但效果皆不如此药.此药每副1 .8元左右,一副既有效果,且副作用小,临床中配合别的治疗方法灵活利用,常常起到摧波助澜之功效。

现把此方贡献出来,大家一起学习:组成及用法:乳香没药骨碎补血竭自然铜半夏当归硼砂各五克共研细末,把药用自封口袋装好,用时取约二十分之一,用黄酒冲服,早晚两次服用,一副药用十天.女子月经期慎用.去掉硼砂,改为炮山甲,加制马钱子 3 克,大蜈蚣 30条,更好还可以加土元 ,地龙等 .比用半夏当归效果更好 . 我以前用的除了加土元,地龙炮山甲、蜈蚣,还加了麻黄、附子、鹿角粉、蝎子等。

【重用白芷外用治疗颈椎病200 例】蔓荆子 60g,川芎 60g,乳香、没药各90g,红花 90g,丹参90g,防风 6g,皂角刺 60g,伸筋草 90g,透骨草 60g,白芷 100g,加大青盐 90g,将上药打碎 ,分成 2 袋,用布口袋装好封口 ,用蒸锅蒸热 ,在蒸热的同时 ,洒 30g 陈醋 ,热敷颈部 ,反复交替使用。

治愈95 例,显效 58 例,好转 33 例 ,无效 14 例。

【中医颈椎病药方】-1.颈椎病 -温阳益气,舒筋通络=川芎 15 克,黄芪30 克,桂枝10 克,羌活 15 克,当归 20克,白芍15 克,姜黄15 克,桑枝 10克,丹参15 克,细辛 5 克,鸡血藤 15 克,红花 15克,茯苓15 克,甘草10 克。

水煎服。

1日 2次【颈病消晕饮】 -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天麻 12 克,钩藤12 克后下,蔓荆子12 克,当归 9 克,川芎9 克,生白芍 12 克,首乌12 克,丹参12 克,白菊花 12 克,青箱子 12 克,生龙骨 12 克(先煎),生牡蛎15 克(先煎),石决明20 克(先煎),玄胡 12 克,姜黄 12 克,杜仲 15克,桑寄生12 克。

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 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 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 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

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 分钟即可。

每日 3 次。

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 12 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 1.5 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 克,茯苓12克。

【治颈椎病的最特效方】(主治)各型颈椎病,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

,葛根25 克,当归 15克,川芎30 克,黄芪35 克,蜈蚣 3条,天麻 9克,地龙 15克,白芍 15克,钩藤 20 克,五灵脂 15 克,泽兰15 克,丹参 2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