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义—青年型颈椎病诊断及手法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3 短 波理 疗 中 的护 理 3 采用 超 短 波 、 微波 及 石 蜡疗 法 治 疗是 通 过 开 舒 皮 毛腠 理 , 进 经 络 , 促 以达 到行 气 活 血 、 寒 祛瘀 、 痹 止 散 通 痛 的 效果 。对 上 网 时 间过 长 导 致 颈 肌 劳 损 的 患 者 给 予 此 方 法 治
1 临床 资 料
意有 无皮 肤 反应 , 出现皮 肤反 应 应该 及 时处 理 。 若 3 枕颌 带牵 引的 护理 . 2 枕颌 带 牵 引 可 以缓 解 肌 肉痉 挛 , 大 柞 扩
间隙, 流畅 气 血 , 缓解 症 状 。对 8例有 外 伤 史 的 患 者 均给 予 枕 颌
带牵 引 法 治疗 。牵 引 中应 注 意牵 引 姿 势 以 头部 略 向前 倾 为 宜 , 首 次牵 引 重 量 为体 重 的 1 , 步 过度 到体 重 的 1 0 每 次牵 引时 间 /逐 8 / , 1 2 ~3mn 1 4 0 i, ~2次 ,。 引时 要 关心 患者 , 心 听取 患 者 的主 诉 , d牵 耐 要注 意 牵 引 姿势 、 置 , 要 随 意调 节 牵 引 装 置 和重 量 , 持 牵 引 位 不 保 的有 效 性 。如牵 引过 程 中 患者 出现头 晕 、 头痛 、 心 等不 适 时要 减 恶 轻牵 引 重量 或停 止 牵 引 。牵 引重 量 的大小 、 间长 短等 , 该根 据 时 应 患者 的反应 而 灵 活掌 握 。
药物 治 疗 , 治 疗 的 同时 配合 针 对性 的情 志 、 食 调 理 、 能锻 炼 等 中 医特 色护 理 。 为 中 医联 合 治 疗青 少年 颈 椎 病 是 较 为 有 效 的 方 在 饮 功 认 法 , 理 中辅 以针 对 性 的 中 医特 色护 理措 施 、 病 相 关知 识 指 导 和 功 能锻 炼是 促 进 本 病 康 复 的 关键 。 护 疾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郑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郑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郑手法治疗摘要:本文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资料进行检索、整理、总结,客观反映郑氏经验穴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独特之处,郑氏按摩手法结合电针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郑氏按摩手法前言颈椎是连接头颅和躯体的枢纽,其支撑力很强大,支撑头部的重量。

为了适应视器的功能需要,颈椎活动相对灵活且范围较大。

然而长期伏案低头致使颈椎结构退行性改变提前,颈椎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失去平衡,颈椎病易发和高发。

1 颈部解剖结构颈椎相对胸腰椎较细小,颈椎前方有颈总动脉、颈总静脉和气食道,后方有脊髓等重要器官通过。

椎动脉,共有5段组成:第 1 段,由第2横突孔到第六横突孔段组成;第 2 段指椎动脉从枢椎横突穿出后横行向外的一段;第 3 段为寰椎段,由枢椎外段向上弯曲走行,再上行至寰椎横突孔。

第4段为枕骨大孔段,自第3段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后再上行至枕骨大孔部分。

第五段为颅内段,椎动脉入枕骨大孔后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成一段。

通常情况下左右两侧的椎动脉常管径大小不等,且左椎动脉较右椎动脉粗。

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颈椎病的分型主要有五种,分别是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

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分型,其最主要的病因是颈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椎间孔变窄,对椎孔内的椎动脉造成牵扯、压迫、扭曲等,从而表现为头枕部疼痛、颈部较大的旋转、后伸活动时引起致眩晕,恶心,头痛及视力减退、耳鸣、耳聋,甚至有头晕发作而突然摔倒。

同时,还可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寐差且多梦、易惊等伴随症状。

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有如下八点诊断要点:①慢性劳损或外伤史;②长期伏案工作者;③头痛、眩晕;或伴猝倒史;或伴有颈肩、枕部痛;④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⑤可有耳鸣、听力障碍;⑥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⑦影像学检查:张口位可见齿状突错位;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处看到突出的骨赘。

单穴针灸治颈椎病详解

单穴针灸治颈椎病详解

单穴针灸治颈椎病详解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等,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等一系列表现为疼痛、麻木等的病变,为综合病变,或颈椎综合征。

多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发病较缓慢,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与风寒,外伤劳损,长期伏案工作等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多因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引起筋失濡养或因风寒入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或因外伤劳损,经络瘀阻,致使上肢疼痛、麻木等,属中医“骨痹”,“项强”等范畴。

颈椎病不属于急症,但在急性风寒侵袭、外伤劳损、过于劳累下引起头疼头晕、颈项强硬、上肢麻木、疼痛等诸症加重或反复,属于急症治疗范围。

【辨证要点】1.风寒湿痹颈肩部恶寒,怕冷,受凉疼痛加重,遇热疼痛减轻,舌苔薄白,脉浮紧。

2.瘀血阻络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增重,并向胸背、肩背、上肢放射性疼痛,舌苔薄白。

脉细涩。

3.肝肾不足颈背疼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阳虚者,畏寒肢冷,夜尿频;肾阴虚者,盗汗,口干舌燥,心烦易躁,舌红,脉细数。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单穴取穴第一穴:后溪穴,适用于风寒湿痹,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型。

第二穴:外关穴,适用于风寒湿痹,瘀血阻络证型。

第三穴:额中穴,适用于风寒湿痹,肝肾不足证型。

3.治疗方法用毫针针刺。

【操作方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根据病情操作。

第一穴,后溪穴,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后溪穴,快速进针,深1~1.5寸,酸、麻、胀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运针1次,留针半小时,每日治疗1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第二穴,外关穴,腕背横纹后2寸,尺桡骨之间。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用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外关穴,深0.5~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5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理脊通脉手法配合扶他林乳胶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理脊通脉手法配合扶他林乳胶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扶他林乳胶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的镇痛效果, 并观察手法介质( 扶他林乳胶剂) 在治疗过程中 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 15 1 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 扶他林乳胶外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组( A组) 理脊通脉手法与扶他林乳胶剂分 、
开使用组( B组)塞来昔布口服组( 、 c组) 。比较 3 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疼痛评分及疗效比较, A组均优于 B c组。结论 扶他 、
能忍受 为度 , 复 5次 , 间约 3 n 反 时 mi。⑤ 理脊 : 以双 拇 指对颈 、 胸椎 进 行推 脊 , 大 鱼 际推 揉 肩胛 和双 肩 , 用 并
对 痉挛 的肌 肉进 行 弹 拨 , 患 者 能 耐 受 为度 , 复 5 以 反
光 明中医2 1 0 1年 1 1月 第 2 6卷 第 1 1期
C G M N vm e 2 1 . o 2 . 1 J MC oe br 0 1V l 6 1
・2 5 ・ 2 7
理 脊 通 脉 手 法 配 合 扶 他林 乳 胶 治疗 颈型颈椎病 的临床观察
林振 原 眭承 志 曾 伟 余 青
1 3 一般 资料 . 本组 病例 1 0例 , 2 均来 自我 科 病房 及
② 牵引 : 双手 稳住 头部 平行 牵 拉 , 力量 适 中为 5— k , 7 g 间断操 作 3次 , 次 3 每 0秒 钟 。③ 点 穴 : 按 风 池 、 点 风
府 、 椎、 大 天椎及 颈 、 夹 脊 穴 等 。点揉 力 度 以酸 胀 感 胸 为度 , 穴 点 揉 1 s 时 间约 3 i。④ 拿 颈 : 每 5, a rn 以双 手 小 鱼际或 掌根 部夹 挤捏拿 颈 部 , 度 以局 部酸胀 感 、 者 力 患
林乳胶剂外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手法治疗中使用手法介质可以极大地提高疗效, 今后在手法治

手法治疗颈椎病舒筋治血理筋整复

手法治疗颈椎病舒筋治血理筋整复

手法治疗颈椎病舒筋治血理筋整复编辑:陈远丽岐黄讲堂颈椎病是由于颈肩部肌肉劳损、颈椎问盘膨出或突出、颈椎骨质增生及颈项部韧带劳损后继发的肥厚或钙化,刺激压迫与之相邻的血管(主要是椎【知识扩展】颈椎病的分型穴、合谷穴等。

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提旋法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3型,具体临床表现及诊治注意事项如下。

动脉)、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及迷走神经)、脊髓以及食管及气管等,影响了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引发出一系列肌肉、韧带、血管、神经、脊髓等临床症状的综合症候群。

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原则是舒筋活见图2。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颈型颈椎病多属功能性颈椎病范部,嘱患者一定要放松颈肩部肌肉,医者双手柔和用力,将患者头部尽量上提,让患者颈部向一侧缓慢旋转,此时可闻及小关节弹响声,如未闻及弹响声,可于患者转头至最大幅度时,医者双手向相反方向快速柔和发力,可闻及咔咔弹响声。

此手法可使椎问孔有所扩大,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提示应用此手法时,必须在上提畴,其主要病因是低头过久后引起的颈肩部肌肉劳损、紧张,痉挛的颈肩部肌肉刺激、压迫脊神经后支引起。

其表现常为一侧或两侧颈肩部肌肉僵硬、疼痛并多伴有沉重、寒凉感。

这些症状在低头伏案过度血,理筋整复。

治疗过程中,手法要轻巧渗透,避免医源性损伤。

另外,改善生活习惯也是重点,应教育患者避免长时(女Ⅱ长时间玩麻将、操作电脑、驾车最易出现。

起病时症状多较轻微,痛点少,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适当进行头部后仰旋转活动;枕头高度要适宜,不要过经过休息及自我调整后多能自行缓解。

提示此时若不及时采取适当措高、过低或过软。

手法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力量保持同时进行颈部旋转动作;颈部旋转角度要控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

施,则症状会逐渐加剧,表现为痛点增多、程度加重、症状期延长、缓解期(无症状期)变短,常被误认为是经常反复的按揉弹拨法仰卧拔伸法“落枕”或久治不愈的“落枕”,此时若见图1。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针刀疗法就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与西医手术疗法得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得独特得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得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得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就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得疼痛性病症得治疗有着独到之处。

这就是一种新型得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得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ﻫ颈椎间盘得退变就是引起颈椎病得根本原因,就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就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得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得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

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得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得破坏。

ﻫ在颈椎间盘得退变过程中,颈椎得肌肉、韧带组织得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与出血,在不断得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肌肉与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ﻫ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得失衡进行调整与治疗。

利用小针刀特殊得结构设计与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得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得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得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就是针对脊柱得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得发生,导致得外源性动力得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得剥离与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得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得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得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得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得基础上达到新得静态与动态平衡。

ﻫ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就是以下两个方面得效应:(一)剥离粘连组织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得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得位置与运动时得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得力学平衡,引起疼痛。

优值牵引联合软伤外洗1号方熏蒸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优值牵引联合软伤外洗1号方熏蒸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属手阳明大肠经,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养老穴为手太阳小肠经,3者是循经取穴,具有通经活络、镇静止痛的作用+温通针法是由已故名老中医、有“西北针王”之称的郑魁山教授独创的针法,是将针刺入脸穴后,在得气的基础上,通过提插、搓捻和左右手巧妙的配合,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拔罐疗法具有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两者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与单纯的针刺疗法比较,能使紊乱的椎间关节功能得以恢复,能更好地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减少软组织之间的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致痛物质的代谢和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消除相应神经节段的水肿,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使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得以减轻,加快治愈进程[15"+本研究结果显示,温通针法结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PI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的P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本研究表明,温通针法联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起到祛寒除湿、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功效,有效地减轻了疼痛,效果优于单纯的针刺疗法+参考文献:[1]叶肖琳,马英,沈丽娟,等.“二点三线”针刀法治疗187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394-397.[2]都帅刚,王学昌,孔倩倩,等.弧刃针刀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9)&1949-1952.[3]段红玲,张万容,杜肇娟.“督脉颈四穴”傍刺联合指尖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J].中医研究,2019,32(3)&63-66.[4]《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编写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7-8.[5]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户玫琳,郑俊武•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及临证验案[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 8):1-2.[7]扈玫琳,王建平,吴华,等•温通针法结合短时间留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J].中医研究,2015,28(10):61-62.[8]姜宇宏•观察“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J]•黑龙江中医药,2018,48(4):88-89.[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0]杨道森•三部四穴五法推拿联合颈椎保健操锻炼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10):184-186.[11]李建垒,宋永伟•基于平乐正骨筋骨平衡理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况[J]•中医研究,2020,33(9):77-80.[12]杜小正,袁博,姚小强,等.颈六刀松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J].中医研究,2018,31(10):37-40.[13]董林林,董兵•推拿六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中医研究,2020,33(1):55-57.[14]范华雨,赵明宇,张向东,等•平乐筋滞骨错手法联合优值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18,50(7):123-125.[15]李金虎,胡世莲,朱燕蓉,等•推拿联合针刺和红外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2020,23(4):535-538.作者简介扈玫琳(1973-),男(汉族)&甘肃会宁人,针灸推拿硕士,针灸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基金项目:甘肃省中医药科研课题(GZK-2019-49)收稿日期:2020-11-05;修回日期:2020-12-28(编辑陶珠)文章编号:1001-6910(2021)05-0018-05•临床研究$优值牵引联合软伤外洗1号方熏蒸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宋永伟,范华雨,鲍铁周,张杰,李洋,王甜,海渊,樊金辉,宋卫峰,李朋辉,田江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洛阳471002]摘要目的:观察优值牵引联合软伤外洗1号方熏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2(河南省骨科医2)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浅谈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

浅谈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

浅谈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发表时间:2017-06-09T11:50:17.1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吴铸[导读] 我相信在科学研究的推动、在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下,运用传统推拿疗法,结合现代物理、药物等疗法,治疗颈椎病必将实现新的突破。

鞍山市盲人按摩第二分院辽宁/鞍山114000关键词:颈椎病分型——临床治疗文章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这种疾病之所以被这样命名其因有二,一者、本病起自颈椎、颈椎乃本病之本;二者、其症候群遍布周身、上至巅顶、下及足底、内扰脏腑、外累肌肤。

本病已是现下发病率极高、影响人群广泛、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大体上可分为,外伤、内因两大类、。

外伤又可分为三大类:,及动态损伤或者称为动力性损伤;静态损伤或者称为静力性损伤,感受外邪,风、寒、湿所致的损伤。

引言:本文仅就颈椎病的分型以及作者所掌握的一些治疗方法与同道探讨。

正文: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这种疾病之所以被这样命名其因有二,一者、本病起自颈椎、颈椎乃本病之本;二者、其症候群遍布周身、上至巅顶、下及足底、内扰脏腑、外累肌肤。

本病已是现下发病率极高、影响人群广泛、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关于颈椎病的分型问题学术界上有争议,除了公认的六型及:【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之外,有些学者还提出了诸如食道压迫型、其他型之类的分型,但是此类说法几十年来尚未被学术界完全认可。

笔者拙见:对本病的分型应从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对机体四肢百骸、经络脏腑、形体官窍、骨骼肌肉、、神经血管、所致的病理变化、生理功能异常,&……等诸多方面造成的影响来加以区分基于上述观点,本病之分型既有型可考——、又无型可参,说其有型可考,古今、中西、医学典籍浩如烟海,记载颇多;前人近士学术文章、灿若繁星、各有建树。

言其无型可参,只因,病家各有所异,一人一症、一人多症,性别、年龄之差,地域、种族之别,从业、劳逸之分,各有不同,因此对本病分型应以六型为基础,视病家的实际情况仔细斟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李墨林按摩疗法的学术特点
• 以指代针,点按经穴,重视预备手法
准备手法
指针
治疗手法
相应手法
26
李墨林按摩疗法的学术特点
• 施术前要查明病理明确诊断
查明病理,明确诊断



熟悉掌握各种手法的不同作用


贯彻辨证施治的原则
进行手法治疗
27
李墨林按摩手法操作步骤及功效
指压
弹拨
牵引
正骨
准备手法
治疗手法
1、经穴点按法:
治疗步骤
点按“肩井”穴
顶按两侧“凤池”穴
治疗步骤
• 治疗手法 Treatment techniques
2、相对挤捏法:





治疗步骤
• 治疗手法 Treatment techniques
3、拔伸牵引法:
手指力量要由轻柔而继续加重,即所谓“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8
李墨林按摩手法操作步骤及功效
手法功效
指压
舒筋活络、宣通气血、麻醉止痛
弹拨(挤按) 减轻或解除肌肉痉挛
牵引
拉开关节间隙 、疏通狭窄
正骨
整复脱位
29
五、手法治疗步骤
治疗步骤—准备手法
• 准备手法preparatory techniques
特定时期
推拿名家—李墨林
尚天裕
吴咸中
1954年毛泽东同志指出 “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并发扬光大, 这将是我们祖国对全人类贡献中的伟大事业之一。” 并特别强调:“今后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西医学中医,而不是中医学西 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功报告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骨折的成功经验被誉为天津医务界的“两朵红花”。
按压合谷穴
按压阳溪、阳谷穴
按压曲池穴
按压极泉穴
治疗步骤—准备手法
• 准备手法preparatory techniques
பைடு நூலகம்
按压附分穴
按压魄户穴










按压膏肓穴
按压极泉穴
• 治疗手法 Treatment techniques
1、经穴点按法:
治疗步骤
点按“缺盆”穴
按压“中府”穴
• 治疗手法 Treatment techniques
X线: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椎体边 缘有唇样改变
病变多在颈椎6-7节段
五、手法治疗原则
手法治疗原则
手法治疗原则: ①选择好适应症 ②手法应用要适宜,不宜过快、过猛。
手法要求:“轻”、“柔”、“稳”
轻到不加重 局部损伤
柔到不加重 患者的痛苦
不许走过场
稳到耐心细致 不可粗暴
21
推拿名家—李墨林
李墨林(1911-1975)
青年型颈椎病发展概要
青年型颈椎病多是指随着现代化办公节奏加快,工作效率提高, 在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青年人群中,由于姿势不当、长期劳损、颈 部肌肉、韧带平衡失调,出现的以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者出现反 向弧度、颈椎滑移或半脱位等力线改变为特点的颈椎病。
正常X光生理曲度影像
异常X光生理曲度影像
青年型颈椎病 约占颈椎病的 27.5%
合征”。
92年确定本病及 分型
在国内50年代还尚 无此病称谓。
70年代后期,国内 学者逐渐认识此病。
中老年颈椎病X线典型表现
颈椎病简述
临床实践发现问题
是哪类颈椎 病呢?
1、有显著特征,却不在颈椎病类别之列 2、发病率逐步在提高 3、罹患本病,可以加速退变形成颈椎病 4、手法治疗得天独厚
二、青年型颈椎病发展概要
青年型颈椎病发展概要
区别于中老年颈椎病
三、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特点
什么人容易罹患青年型颈椎病?
长期坐位的脑力劳动者和司机 长期伏案的银行职员和教师 久坐的微机操作员 办公室文秘 纺织工人等
发病特点:青年型颈椎病多发生在颈椎3-5 节,尤以30岁左右女性多见。
发病原因
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特点
发病原因
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特点
骨骼结构 的稳定
颈周肌肉系 统的稳定
青年型颈椎病的发生往往是内外力失衡 导致的结果!
颈椎解剖
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特点
上部活动范围大
外力易导致 力线改变
颈椎椎体下端多 固定,活动小
临床特点
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特点
表现:颈部僵直、颈背疼痛、活动受限, 头晕、恶心、呕吐、手麻、无力;甚者视 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等。 体征:颈部呈僵直位,微向前屈,各方位 活动受限,尤以旋转,后伸受限者为多。 X线: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后突,以C3-C5 发生为多,严重者,后突相邻椎体向后成 角或轻度滑移。
变(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韧带肥厚,关节囊
松弛、软组织钙化)累及到周围的组织结构(神经根、脊
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现在已经被人们公认为是中 老年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颈椎病认识时间轴
颈椎病简述
1948年,国外神经 外科专家Brain首先 将此类疾病定义为
颈椎病。
60-70年代,国内对颈 椎病认识还停留在神 经根受累的临床症状 上,多称为“颈椎综
四、与其他类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
与其他类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
青年型颈椎病 功能性改变,可逆
40岁以下 椎动脉型 发病时间较急骤,病程短 多以颈椎曲线的改变为主
X线:生理曲度变直、减小、反弓
病变多在颈椎4-5节段
中老年型颈椎病 器质性,不可逆
40岁以上 神经根型 发病缓慢,病程长 骨质增生性改变、椎间盘退行性 变为主
河北元氏县人,自幼随父学习祖传 正骨按摩技术,后又受业于少林支派。李氏以 治疗软组织损伤为其专长,其按摩技术以经穴 与手法相结合,奏效显著。曾任石家庄市第三 医院副院长,后受天津市卫生局之邀,任天津 医院按摩科主任,除在该院传授临床经验外, 还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其与陶甫合编的《按摩》一书成为推进推 拿事业不可磨灭的一块里程碑。
王文义—青年型颈椎病诊断及手法治疗
汇报题录
颈椎病简述 青年型颈椎病发展概要 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与其他类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 手法治疗原则 附:李墨林按摩手法流派介绍 治疗步骤
2
一、颈椎病简述
颈椎病
颈椎病简述
颈椎功能: 持重、运功。 其具有灵活性大、 活动频率高、负 重大的特点。
颈椎病简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
游方道人 李墨林
李墨林手法传承
王文义
杜志通
孙庆高
吴卫华
孙志华
李墨林、陶甫与弟子合影
王文义主任与李老合影 24
李墨林学术的贡献
传统手法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李墨林学派的形成
李墨林 陶甫 共同主编
《按摩》1974年出版,《李墨林按摩疗法》1986年出版。两本书的出 现促进了推拿学的发展,同时书籍中内容为大学《推拿》教材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